① 求: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梅兰芳》影评

十篇《梅兰芳》的影评,有九篇要把《梅兰芳》和《霸王别姬》相比,比的结果肯定是《梅兰芳》不如《霸王别姬》,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陈凯歌老了,疲态尽显,霸气全无,气数已尽,该像十三燕一样,退出历史舞台了。第二,如果这片子让哥哥来演,效果肯定不一样,至少恶评的数量要少很多,而那些为《梅兰芳》叫好而末了也要把“黎明扮演梅兰芳”这一条单独的拿出来批判批判——仿佛不在《梅兰芳》里找出点缺点,人家就会把他当作陈凯歌的枪手似的——的影评,就真的认为它完美了?

总而言之,仿佛是这样的逻辑:《霸王别姬》是完美的,《梅兰芳》是有缺点的,缺点就在黎明扮演梅兰芳,如果让哥哥来演梅兰芳,《梅兰芳》就完美了,甚至要超过《霸王别姬》。事实真是这样么?

果真如此,那么陈凯歌就真的是很可悲,靠一个演员来挽救一部电影,对一个导演来说虽不能算是耻辱,但至少也是可悲的。我相信陈凯歌不是这样的导演,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导演里,他是出了名的严谨,细心,严谨到影片中的一个细节他都不会勉强为之,否则他也不会让王学圻拍了36条都不过。如果观众看得仔细,影片中很多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他都要用心处理,比如邱如白劝说孟小冬离梅兰芳那一段,邱如白说完话之后,背景声音用了风铃,那种风铃的声音就像警铃一样的在孟小冬的脑海中敲着,对细节都如此关注的导演,他怎么会对自己影片中的主角的选择留下这么大的一个“败笔”呢?

这显然不是一个“败笔”,我们都说《梅兰芳》的第一段好看,的确,我也觉得很好看,好看的原因是因为这一段里有“斗”,明目张胆的“斗”,有戏剧张力,余少群戏剧演员的身份给这场“斗”锦上添花,这当然黎明是演不了的。后面几段,陈凯歌将梅兰芳的焦点转移了,不是在京剧本身上而是在生活和事业上,就像我们不能想象黎明演第一段的梅兰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同样不能想象余少群演后面几段的梅兰芳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一开始我也认为黎明演的梅兰芳太面,太懦弱,除了梅葆玖我们都不知道真实的梅兰芳什么样子,梅葆玖对黎明是肯定过的,如果玖爷真的是碍于面子,那我们看看来自梅兰芳研究专家李伶伶的话:“由于梅家三代在舞台上饰演女人,梅兰芳的性格柔弱而温和,不急不躁不怨不怒,永远的彬彬有礼谦和从容从善如流。”看了这一段,觉得黎明演得像吗?再看这一段:“梅兰芳儿时不仅木讷而且内向,他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常常因背不出《三字经》、《百家姓》之类而被先生惩罚、打手心。其实他小时候完全没有超出同辈的机敏和灵气,长得也不是特别讨喜、可爱,一张胖嘟嘟的脸,细长的眼睛,厚厚的嘴唇,宽阔的脑门,表情经常木然,就连他的大姑母都用‘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看完这段后,你觉得余少群演得像吗?

有的人可能要说了,那是因为哥哥不在了,所以陈导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黎明。我只能说,你们喜欢的是哥哥,不是凯歌。如果《霸王别姬》不是哥哥演得,有几个人会说它好?难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哥哥真的就没有人能演梅兰芳,如果让哥哥来演梅兰芳真的就会超过黎明吗?

哥哥如果活到现在的话,也有52岁了,他比黎明大十岁,如果哥哥活到现在,我还真不希望他出演梅兰芳,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角色。现在哥哥在我们脑海中的音容笑貌依然是03年之前的样子,年轻,沉稳,魅力十足,甚至是他演《霸王别姬》时的样子,那一年,他才三十七岁,更加年轻,我们如何能拿那个时候的哥哥和现在的黎明比呢?如果说《梅兰芳》里一定有纸枷锁存在的话,那这个纸枷锁首先就是《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纸枷锁,《霸王别姬》里的哥哥就是黎明的纸枷锁。

《梅兰芳》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大概是出在观众已先入为主的把梅兰芳定性了,梅兰芳是谁?梅兰芳是大师,大师应该什么样子?气宇轩昂,英姿飒爽,举手投足,卓尔不群,这才是大师,“面”不是大师,大师也不能软弱。同时,它的问题更出在陈凯歌身上,他不肯按照观众的定性来塑造梅兰芳,他只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结果人物是还原了,可是剧情还是很戏剧化,所以大家觉得这部片子好看,好看的别扭,别扭就别扭在这个真实的“梅兰芳”身上了。

纵观陈凯歌的电影,发现他有个癖好,就是对艺人题材很感兴趣,从《边走边唱》到《霸王别姬》,从《和你在一起》到《梅兰芳》,在其他的电影里也偶尔会出现一两个民间艺人的角色,可能他从小在这个圈里,知道这圈里的酸甜苦辣,从而折射到他的电影里,有一种迥然不同的感觉。采访中,他说梅兰芳实际上是一个被媒体和大众绑架的人,所以我又想起了电影一开始就出现的且贯穿影片始终的那个纸枷锁,对于梅兰芳本人和《梅兰芳》这部电影来说,最大的纸枷锁是谁?就是观众,就像当年的梅兰芳一样,他的纸枷锁就是台下的那些座儿。

所以,孟小冬一再对梅兰芳说:“畹华,不怕”。这大概也是影片开拍以来,陈凯歌和黎明一直对自己说的话。不过,陈导也很聪明,提前给自己找好了一个台阶,因为“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此话半句为《无极》,半句为《梅兰芳》。

② 梅兰芳的生活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成就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并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梅兰芳完美表演记录了中国京剧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
京剧改良运动从1900年到1918年间前后历时十多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文人志士、演艺界人士参加,京剧改良理论重视戏剧的内容,要求戏剧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脱离现实,只演旧事,不知当今的旧戏剧观,指明戏曲的美丑高下不仅在于表演形式,更在于表演内容,批判极端形式主义倾向。其次,特别强调戏剧的教育感化作用,突出和提高京剧和演员的社会地位。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善于琢磨创新的他受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感染,同时,也在上海的实际演出中体会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某些不足,回到北京后立即着手京剧改革。经历各方面改革尝试,终于成为京剧改革的第一人。1914年7月,梅兰芳首次尝试编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在北京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继《孽海波澜》以后,他又陆续编演了《宦海潮》《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新戏。
梅兰芳对京剧的改革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成功的,对京剧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先导、示范、启发等巨大作用,在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部篇章。
梅兰芳对京剧改革内容有:
一、表演内容的改革。
二、表演形式改革之一:身段、表情和舞蹈的丰富,加强了京剧的可看性。
三、表演形式改革之二:丰富了京剧的唱腔,奠定伴奏改革的基础。
四、表演形式改革之三:舞台美术中的化妆、服装、布景、灯光等的创新改革。
五、其他方面改革创新。
梅兰芳京剧改革的成果在二十一世纪仍发挥影响,特别是他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善于寻找贴切的新手段来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艺术思想,距离梅兰芳先生京剧改革创新的高潮期已经走过一个世纪,京剧和中国戏曲的发展也经历了黄金时期而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新传媒手段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欣赏手段习惯产生很大影响,对京剧乃至整个戏曲的演出都形成很大的冲击,给戏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③ 关于写看电影《梅兰芳》的感受

像得那么华丽,更多的则是平凡,甚至会有那种比现实更加平凡的老旧泛黄的感觉,但是很奇怪,即便是如此,每每碰见,还是会去翻看,似乎像是一种猎奇,总有一种期待,期待那些影像会比自己脑海里想象的更加炫彩,又或者是那种脱离原本想象的强大落差,当然,看对于电影《梅兰芳》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观看的,就想看看那个旧照片里的梅兰芳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影片一开始,我们首先听到的是一个老北京的生活气息,让我们一开始便随着音乐与声响融入到了一个儿时梅兰芳的生活空间里,而梅大伯的那封信则顺其自然的成为整部影片中不可忽视的一条线索,开启了整个电影中的第一个念头,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个念头中开始逐渐融入整个故事,大家心里也由此开始了一些模模糊糊的念头,比如那个纸夹锁?比如主人公会怎样,真正的梅兰芳我这样的年龄也都只是从书本上纪录片里泛黄灰白的见过,因此,也仅仅是怀着对一个主人公的前途与命运的关注而观看的,好在影片也并非以一个很高的姿态去描摹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是以平凡的姿态去接近一个不甘于自己的人。 一片嘈杂的催促,一阵急促的马鞭,喧闹的街市,镜头穿过的是那个老北京最生动的回忆,带着这样的回忆我们见到了梅兰芳,两个镜头穿插对比,一动一静一文一武,静的悄声细语温柔可人,动的干脆利落神奇逼人,台下不一样的观众却一样的折服,随着那位老先生的话语——“宛华,你红啦”——少年梅兰芳开启了自己的舞台艺术生涯。 然而,花开必有花落,而此刻梅兰芳的“红”却并非一个结果,冥冥之中,却成了他铸就长青与不朽人生的一个开始,于是一场新与旧的讲座里邱如白慢慢的走了出来,那场与十三爷爷的“斗嘴”之中,一段新与旧的较量便无鼓自响的出了场,最难忘那第一场比试之中撩开门帘十三燕那意气风发掌声如雷的场面,也最难忘那新式舞台上那古今温柔凄婉的长泣,两个人不一样的演绎却是一样的精彩,不禁让人迷茫,一时间忘却了那场较量,只为那同样精彩的演绎拍手叫好,比试最后,胜负已决,然而,留给观众的却并非大快人心的胜与败,而是一场场难忘的精彩与回忆,正如十三燕临终之前所言“咱们那场汾河湾多好啊”,那摇椅上衰微迟缓的身体还是那个穿着莽服持刀凛然的十三燕吗,那眼角的欲说还泪分明还有难述的寄愿,传承的则是一份京剧之髓,一个老人,一个少年,安静的只有话语,桌上的饭菜被小心捂着,那是一个亲人最真诚的等待,而此时,也许,我们一开始就把这个关于人的影片故事化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但人生路上,除了比试超越,我们还有自己。

④ 梅兰芳电影看完你们有什么感想

看完电影《梅兰芳》,怅然若失。 全片结束时,黎明扮演的梅兰芳,一袭白衣,朝着众多仰慕者微微欠身,轻声道:“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戏是好戏,词是好词,全片意境歌行至此,轻轻巧巧弄了个花腔,逝入云端,似有若无之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尾,可就是……,就是缺了点韵味,少了点劲道,这个梅兰芳,总不如我们想的,似乎也并不是影片所要交代的,陈凯歌对媒体的记者说: “在等着拍他(黎明)的时候,他一直在摄影棚的走廊里走来走去,右手撩起他的衣襟下摆,我看了很感动。对这样的演员,我们还能说什么?” 似乎的确也无话可说,黎明并非是个不努力的演员,除他以外,当今世上再找一个 “梅兰芳”扮演者,恐怕至多也只是与他在伯仲之间。他在戏中,一直努力的靠近梅兰芳,以至于片中邱如白的扮演者孙红雷看完影片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演得真好;以至于梅葆玖看完他的“梅兰芳”,表示有生之年,再不会授权给第二人去扮演梅兰芳。 然而,这个梅兰芳,还是有其形而失其魂,似其貌而无其神。编剧严歌苓说,梅兰芳是一个温柔的抵抗者。要知道,梅兰芳抵抗的不是某个人,某种势力,某样困境,他抵抗的是一个时代。首先,要抵抗京剧从“老戏”向“新戏”转化时候,来自业界同行、广大票友的普遍置疑,甚或是明枪暗箭的诋毁,背负的是“输不起,一输就永不翻身”的压力;其次,要抵抗戏子从“下九流”向“有身份”转化时候,来自包括鲁迅、胡适、陈独秀在内的文化巨擘、社会主流声音的蔑视与不理解,背负的还是“输不起,一输就是永不翻身”的压力,他所抵抗的,是当时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他一个人走在时代最前端的时候,整个时代都在拖着他往回走。仅仅“温柔”是抵抗不了的,支持他拖着时代朝前的,必然有一股内在的无比坚定执着的力量,然而这在黎明身上看不到。 黎明还是那个黎明,那个《甜蜜蜜》中的黎小军,那个《半生缘》中的世均,只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披荆斩棘的斗士,他学会了梅兰芳的妆容,学会了他的身姿手势,甚至学会了极具专业水准的京剧的身段台步,但是他没学到梅兰芳的斗志与魄力,因为他从来没有跟一个时代决绝过——恰恰从前有过一个决绝的人,演过一个类似的绝好的角色,只是可惜: 世间已无张国荣。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高楼上一跃而下,宣告了他与这个世界彻底的不妥协,在他留下的难以计数的角色中,最光彩照人的是《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同样是导演陈凯歌,评价张国荣的表演是这样说的: “张国荣必以个人感情对所饰演的人物做大的投入,方至表演上这样的境界。正是他的一个眼神,将《霸王别姬》迷恋与背叛的主题说尽了。” 其实,一个导演对演员,不可能是“无话可说”。只不过也许,他了解到,多说也无用,因为表演到了一定境界,演得是骨子里的那股疯魔,除非再世为人,否则难以企及、无法复制。 然而,在影片《梅兰芳》中,的确有许多地方需要那股子疯魔,比如: 梅兰芳对“平生最爱的女人”孟小冬可望不可即,最大心愿只是与她一起看场电影,就当两人即将成行,却有戏园子老板要他去救场——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情节,因为错过了“这一次”,也会错过“下一次”,永远错失下去了。于是梅兰芳对老板说: “去不了,我有急事。” 老板笑道:“还有什么事比救场急?” 梅兰芳沉声道:“我要是非要犯上一回浑呢?” 老板笑道:“您不是这样的人。” 梅兰芳盯着他的眼睛说道:“我要就是那样的人呢?” 只言片语中,是梅兰芳拼了命的要抓牢自己手中命运的线绳,恰好《霸王别姬》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段小楼与程蝶衣在后台卸妆,蝶衣试探小楼,说要与他演一辈子的戏,小楼觉察不对,尴尬笑道: “不是演了一辈子了吗?” 蝶衣听出他话中有逃脱的意图,嘶声道: “不成!少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 都是想抓牢而抓不牢,张国荣的表演是倾尽全力,玉石俱焚的拼杀过去,而黎明却只是温水绕身,似怒非怒,一股子气都提到嗓子眼了,却没有逼仄住口腔鼻舌,平平无奇的吐了出去。 再比如,梅兰芳被逼出席日本军方安排的“复出表演的记者招待会”,事先替自己打了可以制造病情的伤寒针,又早早蓄起胡须,表达自己决不妥协的态度,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这样说: “我有个长辈,临终之前跟我说,婉华,你以后成名了,能不能给咱们唱戏的地位,提拔提拔啊?我说好啊。” 而在《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不肯向造反派低头,段小楼前往劝说,蝶衣不让他进门,隔着门告诉他: “你楚霸王都低头认罪了,那京戏能不亡吗?” 一样是在凭一己之力对抗时代重压时候,追溯内心,掏心掏肺的一句话,掏出了支持自己的最本质单纯的力量: 不过是在尽一个戏子的本分。 一个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个堂堂正正的戏子的形象,一个是想要老老实实唱戏,该怎么唱就怎么唱,不被其他因素干扰。可惜一样境界,两种表演,张国荣把他那股子疯魔全部收缩到体内,又一字一字的往外吐,凄婉绝伦,而黎明的台词在胸腔,英雄气短,只是借了个“梅兰芳”的躯壳,说的不是他内心的话。 而在《霸王别姬》中,张国荣讲的似乎句句是他内心的话,不疯魔不成戏,他也最终把自己的生命演绎成了一出让万千人落泪伤心的大悲剧。 “谢谢大家,都别跟着了,我要去扮戏了。” 看来看去,这句话仿佛不属于“梅兰芳”,倒好像是写给张国荣的迟到了5年的绝好台词。我想,在那天晚上,张国荣在高楼上凭空远眺,身前是香港岛繁花似锦的炫目夜景,对着他心目中万千影迷,说出这样一句台词,可能是所有热爱他,至今仍在思念他的人,所能够设想的,他留在世界上最美好的“最后一幕”。
求点赞

⑤ 梅兰芳迅雷下载 梅兰芳下载 梅兰芳电影下载

尊敬的迅雷用户,您好:

亲,您需要的电影连接:ftp://dygod1:[email protected]:3047/梅兰芳DVD国语中字高清修正版/[电影天堂www.dygod.cn]梅兰芳cd1.rmvb

ftp://dygod1:[email protected]:3047/梅兰芳DVD国语中字高清修正版/[电影天堂www.dygod.cn]梅兰芳cd2.rmvb

更多疑问,欢迎您向迅雷网络平台提问。

⑥ 梅兰芳的简介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乳名裙姊,字畹华,另称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登台。祖母无锡人,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伯父典于云和堂私寓。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擅长旦角,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一代宗师。他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解放后历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大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大大。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演了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⑦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大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大大,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责任编辑:高伟珺)

⑧ 了解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大大,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8)微电影梅兰芳扩展阅读: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正如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的狂草一样耐人回味,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之青衫亦为都中第一流人物,色艺之佳,早已名满都下二难兼并,必有特异之技艺以动人,观听者有梨园癖者自必联翩往观,第一台又将座物隙地矣。(

⑨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讲述的是一代京剧名师——梅兰芳传奇、悲情的一生。
古时的演员身份是很低微的,不那么让人敬重所以他家人,并不想让他学唱戏。希望他做个平凡的人,但他生在这个梨园世家,从小对戏曲的耳濡目染让他还是喜欢唱戏。他是个凡事都认真、进取争取做到最好的人,所以他争取到了每一部戏都让自己唱到最好,让他赢得了无数的戏迷粉丝。
通过这部电影我隐隐感觉到梅兰芳的内心是孤单的,从来都是,如果毁了他的这份孤单,也就毁了梅兰芳——优秀的人注定是孤单的,做不到平凡,注定要孤单,忍受这份孤单吧!他是优秀的、卓越的,不属于自己也不属于任何人,福芝芳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有幸能陪梅兰芳左右,被梅兰芳认可,他需要忍受跟所有迷恋梅兰芳的人一起分享这个枕边人,孟小冬是自私的,但不能掩盖了他的才华,《天下第一小生》不能忽略他识大体的气派,人都是自私的,他有权利争取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两个优秀的人,两个孤单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名人的婚姻注定是让人关注的。
只有凡是认真的人,才能演出那么好的角色,梅兰芳很纯真,很无邪,很干净,试问多少人可以做到!当时我对自己说:我需要保持纯真在纯真,我会坚持、会忍耐。我的内心要排除那些干扰,那些污秽,我需要读书,学习很多很多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做到最好!
现在的明星我觉得他们是幸运的,生在这个明主自由的世纪,能做更多他们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们都应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