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好莱坞电影业的一些历史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中间,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灭。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这样大的资金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在资本上可以与制造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这些美国最大的工业相比拟。派拉蒙、劳乌、福斯、米高梅、环球这些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它们和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如柯恩·洛埃伯银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德·奈莫尔、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自从格里菲斯失势之后,金融资本家所重视的已不是导演,而是电影明星。后者成了制片公司的一种工具或者商标。从这时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的银行家所赏识与选定的企业家。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制片人利用解除合同这种暗中威胁的办法,把导演过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实权,如对主题、明星和技师的选择、剧本和蒙太奇的仔细推敲、布景和服装的监督等等,全部夺取过去。

这样一来,制片人便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切的乃是怎样多赚钱,他的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因此摄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为指导原则。他们对独立的影评家的评论,满不放在眼中,而事实上,这种影评在美国当时可说几乎全未存在。

但制片人自己只在幕后指挥一切。在好莱坞露面的乃是电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的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一种传奇的气氛。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他们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了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鲁道夫·范伦铁诺、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史璜逊、华莱士·雷德、约翰·基尔伯特、梅·茂莱、瑙尔玛·塔尔麦琦等人变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团体对这种竞争深感不安。清教徒对好莱坞展开了一起起攻击,这些攻击又因一些明星丑事的传播(如:华莱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亚布克尔参加的一次宴会上遭到了谋杀,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谋杀或因恋爱犯罪等等),而变得更加猛烈。

此时资本家成立了一个名叫“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由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共和党领袖威廉·海斯负责组织起来的。按照海斯的说法,电影变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后面,凡是美国影片深入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够销售更多的美国货物”。

当好莱坞了解到这种国际使命时,美国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时曾幽默地扮演一个强壮、天真、乐观、为女人所喜爱的美国英雄,但到后来却在墨西哥的《佐罗的标记》、法国的《三个火枪手》、英国的《罗宾汉》、东方的《巴格达窃贼》及《黑海盗》中变成一个不可战胜的大力士,一个无所畏惧和无可指责的骑士和保卫正义而且总是获得胜利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极端的豪华和神秘的力量。

拒绝把自己附属于明星的导演为数可说极少。随着好莱坞的建立,电影先驱人物不是日趋没落就是销声匿迹。托马斯·英斯已经故世;麦克·塞纳特虽然还在继续摄制一些优良的作品,但他的声誉却并未因此增长;至于格里菲斯此时则正在逐渐走下坡路。标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极的作品,在美国乃是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欧洲乃是他的《被摧残的花朵》,在电影艺术方面则是《党同伐异》。但是,商业上的失败终于注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惨命运。这位被列入制片厂黑名单的伟大艺术家,在他以后残余的二十几年生命中,再也没有机会导演一部影片了。好莱坞的拜金主义把它的创始人都毁灭了。

格里菲斯的没落,正好和西席·地密尔的兴隆形成鲜明的对照。后者的庸俗的商人气息和浮夸的作风,成了好莱坞影片四十年以来的特征。他拍了各种样式的影片,从浮华喜剧《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丽亚·史璜逊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场面豪华的反苏宣传片《伏尔加的船夫》和反对无神论的闹剧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对儿童监狱的杰出描写),凡是能够赚钱的影片,他都加以摄制。地密尔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带有浓厚游艺场气氛的大型片,在这些大型片中,地密尔除了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以外,还加进了一些本性的描写。好莱坞给他一笔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资金来摄制场面浩大的影片《十诫》和《万王之王》。地密尔由于承袭了意大利电影的老传统,结果成了最能卖座的商业性影片的导演之一。弗莱德·尼勃罗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温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宾虚传》的巨片,这部影片花去了600万美元的摄制费,虽然风行一时,可是收入却不过400万美元。

好莱坞这个骤然之间交了红运的城市,具有暴发户们的那种低级趣味,他们建造的豪华的别墅,硬把罗马的露天剧场和洛可可式的堡垒,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楼结合在一起。这种建筑上东拼西凑的夸张趣味连同那种说教式的象征趣味,在根据勃拉斯哥·伊巴涅兹的原作改编的影片《启示录四骑士》里表现得最为突出。这部由雷克斯·英格兰姆导演、使范伦铁诺因此成为明星的超级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纪录。英格兰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无声电影末期他将结束电影生涯时在尼斯摄制的那些影片中——也显示出这种讲究形式的作法。

好莱坞在成为国际上的强大势力以后,它摄制的题材也变成国际化了。在它最卖座的无声片中,以美国为背景的为数很少。在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鲁兹导演的那部极著名的《篷车》直接取材于美国历史,是一部歌颂开拓西部地区者的史诗。 西部片由于托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劳,曾提高到艺术的水平,但此时的西部片,除了象约翰·福特的《铁骑》这样极例外的影片以外,又变成了一种廉价影片的同义语,由一些专门迎合平民观众的导演和无名的演员粗制滥造地摄制出来。美国电影这种“失去本国特性”的倾向成了极其普遍的趋势。亨利·金虽然还能按照托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传统,导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写美国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卫》,可是人们不但不鼓励他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反而导使他去摄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说(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后在罗马摄制的那些影片那样,向着意大利那种场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发展(如《罗莫拉》、《白修女》等)。

由于金融资本的国际联合、审查制度的严格、流行小说被有系统地搬上银幕、明星制度、专为卖座的打算和制片人的拜金主义这些原因,使得美国电影艺术日趋贫乏,这种贫乏和物质的丰富相形之下,显得更为突出。但美国电影中至少还存在着一个作品丰富的喜剧学派和几部例外的作品,这些影片几乎都是由外国籍的导演摄制出来的。莱昂斯·彼雷给美国人培植了对浮华喜剧的爱好,加斯尼埃则是系列影片的创造者之一。除这两人以外,还可以举出肖塔尔、阿尔倍·卡普拉尼,以及协助卓别林导演《巴黎一妇人》的阿巴迪·达拉斯特。

1920年以后,好莱坞为了打倒它的竞争者,大量吸收外国籍的优秀导演和演员前往美国。 莫里茨·斯蒂勒带着葛丽泰·嘉宝来到美国。但他专门为从德国来的演员波拉·尼格丽和强宁斯导演影片。他导演的《帝国旅馆》和《罪恶之街》这两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商业上来说,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与斯蒂勒相反,嘉宝在美国却大走红运。这位著名的女悲剧演员,确实是好莱坞一棵摇钱树,同时也给好莱坞的摄影棚带来了艺术。广告宣传使嘉宝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宣传性质,如:《诱惑的女人》、《肉与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兰花》、《接吻》等等。她在传奇式的故事中表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宝以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移民,对好莱坞几乎没有带来什么贡献。但从德国来的移民,特别是斯特劳亨、刘别谦、冯·斯登堡,却对美国电影有很大的贡献。欧洲电影的示范作用,使几个美国导演倾向于摄制一些艺术性超过商业性的影片。他们之中有几个确实达到了艺术的水平。有声电影兴起的前夕,美国出现了一批有才能的新电影导演,这些导演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接替了先驱者的地位。

好莱坞在它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它的电影先驱者和欧洲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与其说是加以利用,毋宁说是加以排斥。随着好莱坞的世界霸权的建立,它大部分生产就陷于毫无意义和追求豪华场面的停滞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兰·克劳斯兰德摄制的有声响、对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标志着电影已进入了它的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有声技术的运用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

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到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好莱坞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电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电影的判断。对一般观众来说,可以作为娱乐方式看待好莱坞电影;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而对理论家来说,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的历史和问题。考察好莱坞的电影史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可不说是有所裨益。

⑵ 好莱坞历年电影

《第九突击队》俄罗斯最新战争片,一队新兵在阿汗 战场上上演生存与死亡的悲歌 《大偷袭》05年8月推出,描写二战时,美军营救菲律宾日本集中营战俘的故事。喜欢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错过。 《天国王朝》美国电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题材,这次,我们大英帝国的一个铁匠,阴差阳错的来到被基督徒占领的耶路撒冷,没享受几天好生活,就赶上了强大的撒拉丁军队的攻击,漫天的投石车发射的飞弹,疯狂的弯刀骆驼部队,我们的铁匠如何力挽狂澜呢? 《三百勇士》 史诗巨片 《士兵宣言》根据小说改编的越战影片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的经典越战片,十分精彩 《深入敌后》美飞行员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无人地带》波斯尼亚战争电影,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桂冠 《兵临城下》前苏联头号狙击手与德国狙击手学校的校长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看过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国爱国主义与浪漫激情 《U-571》海战的经典,无论后来专家找出该片的多少错误,可影片的质量与娱乐效应却一点不差 《核艇风暴》因为错误的密码来电,一场核战争几乎要打响 《K—19寡妇制造者》这艘核动力潜水艇没有因为指挥官换成哈里森福特而变的吉祥,寡妇制造者真是名副其实。 《猎杀红色十月》老007萧恩·康纳利摇身一变成为了前苏联最先进潜水艇的指挥官,带领一干将领叛逃苏联,发誓要享受资本主义的繁华…… 《太阳泪》美国大兵潜入非洲中部去营救国际红十字会的官员,有点看头。 《哈特的战争》德国集中营里面发生的一件事,见证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在这部电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临死前的一声“自由”,震慑人心 《爱国者》与世无争的美国农场主在儿子被英国远征军杀害后,彻底变成了一个屠夫,背景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战争巨作,茫茫沙漠,英国殖民者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辉旗号,在遥远的非洲与苏丹穆斯林作战浴血撕杀。

⑶ 好莱坞的历史

直到18世纪中叶,洛杉矶及其周边地区还是印第安游牧部落的一片自然乐土。
1781年9月4日,44名皮肤黝黑的墨西哥殖民者发现了这片山间谷地,成为洛杉矶历史上最早的定居者。
1839年,洛杉矶的第一次官方人口普查确定了当时的人口为2,228人。
1846年发生的墨美(墨西哥、美国)战争,迫使墨西哥签署了一纸不平等条约,以1,500万美金的价格向美国割让了相当于墨西哥当年版图三分之二的土地,于是乎美国的领土扩张了以加利福尼亚为主体的西部七州。
1850年,洛杉矶正式成为美国的法定城市。
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
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威尔考克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0.6平方公里的土地。后来,他的夫人在一次旅行时,听到旁边有人说自己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她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并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Hollywood),于是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这个词是冬青树林的意思。

1887年2月1日威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得以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只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
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
1903年,此地升格为市,参加投票的177位有选举权的居民一致赞同以“好莱坞”为之命名。当年下的两条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
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07年,一个名叫塞力格多视镜公司的独立电影公司在芝加哥拍摄《基督山伯爵》,导演为弗朗西斯·伯格斯,偶遇恶劣天气,遂将整个剧组西迁,来到洛杉矶市中心以西15英里的圣莫尼卡海滨补拍一些镜头。
1909年,塞力格剧组重返西部,在洛杉矶市中心一个中国人开的洗衣房内安营扎寨,拍摄了《一个赛马情报员的心事》。这是第一部完全在加州境内制作完成的影片。此后不久,塞力格公司倾巢西迁,由此招来了一大批制片公司步其后尘,其中相当部分在好莱坞及其周边地区安家落户。
1910年代初,导演大卫·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来拍电影,他带着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等演员来到了洛杉矶。他们后来想寻找一块新的地盘,于是向北出发,来到了一个热情的小镇,那就是好莱坞。Biograph公司发现此地条件不错,于是在回纽约前又陆续拍了好几部电影。渐渐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了这块宝地,到好莱坞的电影剧组越来越多,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开始,好莱坞向成为电影之都迈进。
1911年10月,一批从新泽西来的电影工作者在当地一位摄影师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栈,他们将租到的客栈改装成一家电影公司的样子。这样,他们创建了好莱坞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制片厂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1913年,好莱坞的先驱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在好莱坞的一个小谷仓内挂牌营业,以15,000美元的预算制作完成了第一部在好莱坞境内拍摄的影片《印第安女人的白人丈夫》。从此以后,旅馆、商店和住宅纷纷破土兴建,以收纳那些不断涌入的电影人。到1914年,这个原本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田园小镇,固定人口便增加到8,000人。谷仓般的摄影棚在镇上拔地而起,每天都有几十个剧组在好莱坞各处拍摄外景,成千上万的游人蜂拥而至,企望一睹明星们的风采,或者至少看一眼明星们的住宅。好莱坞的名字立时风靡世界。毗邻地区对好莱坞的名声钦羡不已,纷纷改名。于是乎,洛杉矶的地图上又平添了南北东西另外四个好莱坞,就连比华利山也成为西好莱坞市的一部分。
1923 年,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的商会才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允许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被颁发,当时的门票是10美元,一共有250人参加。
1947年1月22日,美国的商业电视台开始进入好莱坞。同年12月,好莱坞第一次为电视拍电影。50年代,音乐唱片业也开始涉足好莱坞和附近的伯班克市。大多数电影制片厂仍留在原地,但好莱坞的外貌已经改变了。1952年,CBS在Fairfax大街和贝弗利大街交界处建立了电视城,CBS这一扩张之举实际上也意味着好莱坞在拓展自己的版图。
1958年,好莱坞星光大道(Walk of Fame)始建。
1960年2月9日,女演员乔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
1985年,好莱坞的商业和娱乐区被正式列入美国受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名单。
1999年6月,洛杉矶的地铁开通到了好莱坞。
2001年,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2002年,一些好莱坞居民发动了一个让好莱坞自主独立,不再是洛杉矶一部分的运动。好莱坞市政府决定让所有洛杉矶居民投票表决。独立运动被以绝大多数否决。
当年哈维·威尔科克斯开发这片土地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这块弹丸之地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世界影都的代名词。

⑷ 什么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并举例说明.

无声电影变成有声电影,1930--1960算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1967--1976是新好莱坞时期。
以下转自 网络知道: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中间,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灭。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这样大的资金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在资本上可以与制造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这些美国最大的工业相比拟。派拉蒙、劳乌、福斯、米高梅、环球这些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它们和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如柯恩·洛埃伯银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德·奈莫尔、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自从格里菲斯失势之后,金融资本家所重视的已不是导演,而是电影明星。后者成了制片公司的一种工具或者商标。从这时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的银行家所赏识与选定的企业家。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制片人利用解除合同这种暗中威胁的办法,把导演过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实权,如对主题、明星和技师的选择、剧本和蒙太奇的仔细推敲、布景和服装的监督等等,全部夺取过去。

这样一来,制片人便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切的乃是怎样多赚钱,他的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因此摄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为指导原则。他们对独立的影评家的评论,满不放在眼中,而事实上,这种影评在美国当时可说几乎全未存在。

但制片人自己只在幕后指挥一切。在好莱坞露面的乃是电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的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一种传奇的气氛。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他们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了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鲁道夫·范伦铁诺、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史璜逊、华莱士·雷德、约翰·基尔伯特、梅·茂莱、瑙尔玛·塔尔麦琦等人变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团体对这种竞争深感不安。清教徒对好莱坞展开了一起起攻击,这些攻击又因一些明星丑事的传播(如:华莱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亚布克尔参加的一次宴会上遭到了谋杀,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谋杀或因恋爱犯罪等等),而变得更加猛烈。

此时资本家成立了一个名叫“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由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共和党领袖威廉·海斯负责组织起来的。按照海斯的说法,电影变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后面,凡是美国影片深入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够销售更多的美国货物”。

当好莱坞了解到这种国际使命时,美国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时曾幽默地扮演一个强壮、天真、乐观、为女人所喜爱的美国英雄,但到后来却在墨西哥的《佐罗的标记》、法国的《三个火枪手》、英国的《罗宾汉》、东方的《巴格达窃贼》及《黑海盗》中变成一个不可战胜的大力士,一个无所畏惧和无可指责的骑士和保卫正义而且总是获得胜利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极端的豪华和神秘的力量。

拒绝把自己附属于明星的导演为数可说极少。随着好莱坞的建立,电影先驱人物不是日趋没落就是销声匿迹。托马斯·英斯已经故世;麦克·塞纳特虽然还在继续摄制一些优良的作品,但他的声誉却并未因此增长;至于格里菲斯此时则正在逐渐走下坡路。标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极的作品,在美国乃是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欧洲乃是他的《被摧残的花朵》,在电影艺术方面则是《党同伐异》。但是,商业上的失败终于注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惨命运。这位被列入制片厂黑名单的伟大艺术家,在他以后残余的二十几年生命中,再也没有机会导演一部影片了。好莱坞的拜金主义把它的创始人都毁灭了。

格里菲斯的没落,正好和西席·地密尔的兴隆形成鲜明的对照。后者的庸俗的商人气息和浮夸的作风,成了好莱坞影片四十年以来的特征。他拍了各种样式的影片,从浮华喜剧《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丽亚·史璜逊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场面豪华的反苏宣传片《伏尔加的船夫》和反对无神论的闹剧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对儿童监狱的杰出描写),凡是能够赚钱的影片,他都加以摄制。地密尔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带有浓厚游艺场气氛的大型片,在这些大型片中,地密尔除了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以外,还加进了一些本性的描写。好莱坞给他一笔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资金来摄制场面浩大的影片《十诫》和《万王之王》。地密尔由于承袭了意大利电影的老传统,结果成了最能卖座的商业性影片的导演之一。弗莱德·尼勃罗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温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宾虚传》的巨片,这部影片花去了600万美元的摄制费,虽然风行一时,可是收入却不过400万美元。

好莱坞这个骤然之间交了红运的城市,具有暴发户们的那种低级趣味,他们建造的豪华的别墅,硬把罗马的露天剧场和洛可可式的堡垒,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楼结合在一起。这种建筑上东拼西凑的夸张趣味连同那种说教式的象征趣味,在根据勃拉斯哥·伊巴涅兹的原作改编的影片《启示录四骑士》里表现得最为突出。这部由雷克斯·英格兰姆导演、使范伦铁诺因此成为明星的超级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纪录。英格兰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无声电影末期他将结束电影生涯时在尼斯摄制的那些影片中——也显示出这种讲究形式的作法。

好莱坞在成为国际上的强大势力以后,它摄制的题材也变成国际化了。在它最卖座的无声片中,以美国为背景的为数很少。在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鲁兹导演的那部极著名的《篷车》直接取材于美国历史,是一部歌颂开拓西部地区者的史诗。 西部片由于托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劳,曾提高到艺术的水平,但此时的西部片,除了象约翰·福特的《铁骑》这样极例外的影片以外,又变成了一种廉价影片的同义语,由一些专门迎合平民观众的导演和无名的演员粗制滥造地摄制出来。美国电影这种“失去本国特性”的倾向成了极其普遍的趋势。亨利·金虽然还能按照托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传统,导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写美国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卫》,可是人们不但不鼓励他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反而导使他去摄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说(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后在罗马摄制的那些影片那样,向着意大利那种场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发展(如《罗莫拉》、《白修女》等)。

由于金融资本的国际联合、审查制度的严格、流行小说被有系统地搬上银幕、明星制度、专为卖座的打算和制片人的拜金主义这些原因,使得美国电影艺术日趋贫乏,这种贫乏和物质的丰富相形之下,显得更为突出。但美国电影中至少还存在着一个作品丰富的喜剧学派和几部例外的作品,这些影片几乎都是由外国籍的导演摄制出来的。莱昂斯·彼雷给美国人培植了对浮华喜剧的爱好,加斯尼埃则是系列影片的创造者之一。除这两人以外,还可以举出肖塔尔、阿尔倍·卡普拉尼,以及协助卓别林导演《巴黎一妇人》的阿巴迪·达拉斯特。

1920年以后,好莱坞为了打倒它的竞争者,大量吸收外国籍的优秀导演和演员前往美国。 莫里茨·斯蒂勒带着葛丽泰·嘉宝来到美国。但他专门为从德国来的演员波拉·尼格丽和强宁斯导演影片。他导演的《帝国旅馆》和《罪恶之街》这两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商业上来说,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与斯蒂勒相反,嘉宝在美国却大走红运。这位著名的女悲剧演员,确实是好莱坞一棵摇钱树,同时也给好莱坞的摄影棚带来了艺术。广告宣传使嘉宝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宣传性质,如:《诱惑的女人》、《肉与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兰花》、《接吻》等等。她在传奇式的故事中表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宝以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移民,对好莱坞几乎没有带来什么贡献。但从德国来的移民,特别是斯特劳亨、刘别谦、冯·斯登堡,却对美国电影有很大的贡献。欧洲电影的示范作用,使几个美国导演倾向于摄制一些艺术性超过商业性的影片。他们之中有几个确实达到了艺术的水平。有声电影兴起的前夕,美国出现了一批有才能的新电影导演,这些导演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接替了先驱者的地位。

好莱坞在它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它的电影先驱者和欧洲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与其说是加以利用,毋宁说是加以排斥。随着好莱坞的世界霸权的建立,它大部分生产就陷于毫无意义和追求豪华场面的停滞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兰·克劳斯兰德摄制的有声响、对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标志着电影已进入了它的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有声技术的运用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

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到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好莱坞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电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电影的判断。对一般观众来说,可以作为娱乐方式看待好莱坞电影;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而对理论家来说,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的历史和问题。考察好莱坞的电影史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可不说是有所裨益。

⑸ 好莱坞的历史是什么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区,美国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回·维尔克答特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Hollywood是冬青树林的意思)。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从1909年开始,著名的制片人格里菲斯在好莱坞以天然背景拍摄了好几部影片。当时,美国电影的中心在东部,纽约是大本营。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纷纷来这里拍片,开始了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⑹ 推荐几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经典电影

1.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40
主演:克拉克.盖博/费雯.丽/奥利维亚.德.哈维尔兰德/芭芭拉奥尼尔/伊夫林凯斯
观赏度:五颗星(最高) 深刻度:五颗星(最高)
我选择《乱世佳人》来打响头炮,它确实当之无愧。这是一部让我百看不厌的电影,这是一部让我获益良多的电影,这是一部让我感受深刻的电影。要不是有《泰坦尼克号》的先入为主,它肯定是我最喜欢的影片。囊括第十二届奥斯卡八项大奖,第一部彩色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被誉为上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电影,费雯丽于克拉克盖博极具魅力的个人表演。宏大场面,豪华气派,烽火佳人,史诗风格般的荡气回肠的爱情。
时势的动荡与变迁捉摸不定,曾经的生活与情感随风消逝。看《乱世佳人》,在战火纷飞中体会命运的沧桑变幻,在岁月流转中追忆消逝的南方文化,在个性冲突中品尝爱情的酸甜苦辣。
从开篇的气势逼人到结尾的余音回荡,当“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不朽的名言终结全片时,一切如风飘逝,鸿影过墙,毫无痕迹。生命的荒凉和着充斥着天地间的悲悯之气,悠悠、澹澹,回人肠,荡人气。
2.卡萨布兰卡 Casablanca 1944
主演:英格丽.褒曼/亨弗莱.鲍嘉
观赏度:三星半 深刻度:五颗星
由美国电影协会评出来的百大经典系列中,《卡萨布兰卡》在百大经典影片中名列第二,百大爱情经典中名列第一。凌驾在我喜欢的《乱世佳人》之上。所以,在我看这部电影前对其是充满期待和敬意的。当我第一次观看时,感觉除了沉闷还是沉闷。大概也跟当时的心情有关。我的耐性快要用完时,我终于开始看出了一点味道,这时候,影片结束了。给我留下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后来,又有机会观看了几次,我终于品出了经典的玄妙。
著名影人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的成功合作、黑人歌星杜利?威尔逊演唱的经典歌曲《时光流转》、曲折离奇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它拥有银幕经典所该拥有的一切。
伤感的旧日恋情,灰色的乱世迷蒙,成就了这部爱情经典。乱世之中,人们的感情更加珍贵稀有,也更加坚韧深沉。为了爱情,也为了更大的博爱,那个忧郁的男人再一次面临与爱人生离死别,牺牲自己。黑白影调开始时,一直弥漫着惆怅的感觉,而到了最后则演变成彻底凄美绝望的爱情氛围。机场一段诀别场面真是荡气回肠,长留在影迷的记忆之中。
影片以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演绎出一种不折不扣的爱国主义的情怀。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相守?答案只有一个,相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奉献。当那个任谁也战胜不了的疯狂年代已成为过去,当所有的恩恩怨怨都随风消逝,人们只能祈求“时光流转”。
3.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主演:奥黛丽.赫本/格利高里.派克
观赏度:四星半 深刻度:三星半
当落入凡间的天使遇上风度翩翩的绅士,造就的是一段经典的传奇。四十年后,上帝终于把他的天使带回天堂,留给凡人凭吊的就只剩下那部经典之作《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是爱情文艺片的典范,片中毫无大制作大场面,情节也简单得很,但清纯的公主和年轻的记者之间的爱情感动了每一个人,那种单纯的爱时至今日仍被许多人留恋,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
影片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美丽而不圆满的爱情,就像几十年后的《泰坦尼克》一样。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转瞬即逝和无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喜剧氛围之后,又转回头来成就了一个悲剧结尾,他们的相逢喜而不俗,他们的离别哀而不伤,两者结合竟然如此成功,难怪会成为绝世经典。纯粹的喜剧和单调的悲剧都无法脱离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个档次,这种笑过之后眼角带着泪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世上的爱情大多是不圆满的,人世间的悲剧莫过于此。在影片中这对男女来说,真正遗憾担又真正欣慰的是,两个人都没有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只有深深一吻。但两个人心领神会的无限爱意和无奈又岂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关键。
4.魂断蓝桥 Waterloo Bridge 1940
主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
观赏度:四星半 深刻度:四颗星
天才影星费雯.丽的又一部经典之作。这是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在战争的残害下夭折的爱情,电影史上的三大凄美影片。
《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魂断蓝桥》的内容传奇,文艺气息浓厚,具有极高的催泪效果。它的成功,不仅仅是向人们展示了爱的真谛,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昭示了和平的宝贵和战争的罪恶。“拒绝战争,争取和平”,这是影片暗含的主题。
难以忘记的是那一幕雨中拥吻的浪漫,还有女主角在车站巧遇自己的爱人,与他深深拥抱的那个哀怨的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无奈。战争中的爱情,男女主角因战争而相遇,又因战争而无法结合。命运的安排极富戏剧性。当男主角老年时,唯有握着他们相爱的信物,缅怀昔日时光,惆怅万千,此时,观众是否早已泪光满面,深受触动呢?
5.风云人物 It's a Wonderful Life 1946
主 演:詹姆斯. 史都华/莱昴内尔.巴里莫尔
观赏度:四星半 深刻度:四星半
我最喜欢的好莱坞黄金时代男影星詹姆斯. 史都华的代表作,AFI百大励志电影的第一位。本片包含了众多的元素,责任,理想,爱情,奇幻,剧情紧凑,精彩感人。本片的口碑效应相当特别,当年上映时反应不高,但却随着时代久远才被热烈注意!其正面建设性主题也使它成为美国每年圣诞节必定在电视上重映的经典节目,就好像我们的春晚,每年圣诞NBC电视网都会放一遍。
电影曾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5项提名,但在另一部出色影片《黄金时代》面前败下阵来。尽管如此,随着年代的久远,其意义与价值日渐凸现,入选美国电影协会评出的世纪百部佳片。
个人觉得这是十分不错的影片,紧凑的剧情让你不会觉得沉闷。此外,电影的表现形式较为独特,从一开始就让观众知道了影片的主题,以天使的眼光看待凡间的人物,在这个基础上宣扬道德,伦理和家庭之爱,给一切情节增添了奇幻的色彩。影片既浪漫,又感人,在加上其极为积极向上的主题,让人在看的同时感受到很多。
这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电影。
6.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1943
主演:葛丽亚?嘉逊/特丽莎?赖特/沃尔特.皮金
观赏度:四星半 深刻度:四星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的战争文艺片,以英国伦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为模特儿,透过他们一家的战时遭遇来反映大后方老百姓团结抗战的热诚,颇能鼓舞民心士气,曾获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六项金像奖,在今天看来依旧有其艺术和娱乐价值。导演威廉.怀勒充分掌握住战时生活的气氛和人物之间的浓厚感情,拍出了邻里间平凡中见不平凡的一面。饰演女主角米尼弗夫人的葛丽亚?嘉逊表现出后方家庭主妇的坚强和韧性,是极成功的贤妻良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罗斯福总统看过这部影片底认为它的高昂格调可以鼓舞民心和士气遂下令立即在全国公映。
《忠勇之家》不仅是二战时期一部有很大政治影的影片,也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精致的珍品。本片被誉为“大后方电影”的代表作,从侧面去反映战争。在我看来,我是十分喜欢那个家庭的,开明的父母,有抱负的成年儿子,还有一对可爱的小儿女。其中,他们的长子文生是我特别喜欢的角色,觉得这个大男孩很可爱,他和“最佳女配角”之间的爱情也十分的动人。当我看到影片的最后一幕时,心中自然有种激情洋溢,斗争昂扬的感觉。

⑺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

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

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

1886年,从房地产生意发财的富商哈维·亨德申·韦尔考克斯在这里买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莱坞这个名字来自英语的“holly”(冬青)。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就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了。韦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但这辆电车的运行不准时,每程时间为两小时。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

1903年,好莱坞成为一个镇。当年下的两个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

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

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60年,女演员乔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

1985年,好莱坞的商业和娱乐区被正式列入美国受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名单。

1999年,洛杉矶的地铁开通到了好莱坞。

2001年,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2002年,一些好莱坞居民发动了一个让好莱坞自主独立,不再是洛杉矶一部分的运动。好莱坞市政府决定让所有洛杉矶居民投票表决。独立运动被以绝大多数否决。

(7)好莱坞历史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工业——

20世纪初,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开始迁向加州,原因是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当时已经有电灯了,但当时的电灯还不够亮,当时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此外当时托马斯·爱迪生持有电影的专利,而加州离新泽西非常远,因此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控制他的专利权。

在美国东岸,独立的电影公司经常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诉讼。在遥远的加州没有那么多爱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来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来的晚,这样一来这里的电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时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1923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

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商会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并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经过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有权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当时的门票是十美元,共有两百五十人参加。

⑻ 好莱坞历史票房前10的电影

http://www.boxofficemojo.com/alltime/world/

看的懂吧 前十名分别是
泰坦尼克
指环王3
加勒比海盗2
黑暗骑士
哈利珀特与魔法石
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
哈利珀特与凤凰社
哈利珀特与混血王子
指环王2双塔奇兵
星战前传1

今年的变形金刚2没打入历史前十 目前只排第20 冰河世纪3第16
今年的影片中最有希望打入历史前十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12月上映,打破泰坦尼克的票房奇迹,也不要太吃惊~

⑼ 100年来的好莱坞的电影排行

为了纪念美国电影业的第一个百年庆典,美国电影协会着手整理此部“好莱坞百年百部经典电影”。空前的庆典,从美国电影协会推荐的四百多部影片中挑选而出,集中了全美国一百多个电影发行公司的作品。最初美国新闻网CBS在黄金时间通过广播预告参选节目,使得此次庆典具有广度和重要性。
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1998年6月16日发布 《AFI 100部最伟大的美国电影》(AFI′s 100 Greatest Movies)名单。 该名单由美国电影界的名流选出,这些人士包括艺术家,影评家和历史专家,达1500余人,候选电影有四百部。

1. Citizen Kane·1941 大国民;公民凯恩
2. Casanblanca·1943 北非谍影
3. The Godfather·1972 教父第一集
4. Gone with the Wind·1939 乱世佳人;飘
5. Lawrence of Arabia·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
6. The wizard of Oz·1939 绿野仙踪
7. The Graate·1967 毕业生
8. On the waterfront·1954 岸上风云;码头风云
9. Schindler′s List·1993 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名单
10. Singing in the Rain·1952 万花嬉春;雨中曲
11. It′s a wonderful life·1946 风云人物
12. Sunset Bouevard·1950 日落大道
13.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桂河大桥;桂河桥
14. Some Like It Hot·1959 热情如火
15. Star Wars·1977 星际大战;星球大战
16. All About Eve·1950 彗星美人
17. The African Queen·1951 非洲皇后
18. Psycho·1960 惊魂记
19. Chinatown·1974 唐人街; 中国城
20.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 飞跃杜鹃窝;飞越疯人院
21. The Grapes of Wrath·1940 怒火之花
22. 2001: A Space Odyssay·1968 2001太空漫游
23. The Maltese Falcon·1941 枭巢喋血战
24. Raging Bull·1980 蛮牛
25. E.T. The Extra-Terrestrial·1982 外星人
26. Dr. Strangelove·1964 奇爱博士
27. Bonne and Clyde·1967 我俩没有明天;雌雄大盗
28. Apocalypse Now·1979 现代启示录
29.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1939 史密斯先生上美京
30.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 碧血金沙
31. Annie Hall·1977 安尼·霍尔;安尼荷尔
32. 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 教父第二集
33. High Noon·1952 日正当中;龙城歼霸战
34. To Kill a Mockingbird·1962 梅岗城故事
35. 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 一夜风流
36. Midnight Cowboy·1969 午夜牛郎
37.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1946 黄金时代
38. Double Indemnity·1944 双重保险
39. Doctor Zhivago·1965 日瓦格医生
40. North by Northwest·1959 北西北
41. West Side Story·1961 西城故事;西区故事;梦断城西
42. Rear Window·1954 后窗
43. King Kong·1933 大金刚
44. 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 国家的诞生
45.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 欲望街车;欲望号街车
46. A Clockwork Orange·1971 发条橘子
47. Taxi Driver·1976 计程车司机;的士司机
48. Jaws·1975 大白鲨
49.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1937 白雪公主
50.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 虎豹小霸王
51. 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 费城故事
52. 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 红粉忠魂未了情
53. Amadeus·1984 阿玛迪斯; 莫扎特
54.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1930 西线无战事
55. The Sound of Music·1965 真善美; 音乐之声; 仙乐飘飘处处闻
56. M*A*S*H·1970 外科医生;风流医生俏护士
57. The Third Man·1949 黑狱亡魂;第三者
58. Fantasia·1940 幻想曲
59.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善子不教谁之过;阿飞正传
6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法柜奇兵
61. Vertigo·1958 迷魂记
62. Tootsie·1982 窈窕淑男(宝贝)
63. Stagecoach·1939 驿马车
6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 第三类接触
65.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沉默的羔羊
66. Network·1976 荧光屏后
67.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 谍网迷魂
68. 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花都舞影(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69. Shane·1953 原野奇侠
70. 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 霹雳神探(法国贩毒网)
71. Forrest Gump·1994 阿甘正传
72. Ben-Hur·1959 宾汉(宾虚)
73. Wuthering Heights·1939 咆哮山庄;呼啸山庄
74. the gold rush·1925 淘金记
75. Dances with wolves·1990 与狼共舞
76. City Lights·1931 城市之光
77. American Graffiti·1973 美国风情画(美国往事)
78. Rocky·1976 洛基第一集
79. The Deer Hunter·1978 越战猎鹿人
80. The wild Bunch·1969 日落黄沙
81. Modern Times·1936 摩登时代
82. Giant·1956 巨人
83. Platoon·1986 前进高棉;野战排
84. Fargo·1996 冰血暴风;雪花高城
85. Duck soup·1933 鸭羹
86. Mutiny on the Bounty·1935 叛舰喋血记
87. Frankenstein·1931 科学怪人
88. Easy Rider·1969 逍遥骑士;迷幻车手
89. Patton·1970 巴顿将军
90. The Jazz singer·1927 爵士歌手
91. My Fair Lady·1964 窈窕淑女
92. A Place in the sun·1951 郎心如铁
93. the Apartment·1960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94. good fellas·1990 四海好家伙
95. Pulp Fiction·994 黑色追缉令(庸俗小说)
96. the Searchers·1956 搜索者
97. Bringing up Baby·1938 育婴奇谭
98. Unforgiven·1992 杀无赦
99.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 谁来晚餐;谁来付宴君且猜
100. Yankee doodle Dandy·1942 胜利之歌

⑽ 好莱坞电影三个最主要的历史时期是

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往往具有浓厚的话剧味,平均每场戏都较长,欣赏者的心理节奏若不能从当代动作片的快切快剪中跳脱出来,就会觉得那些影片太闷。一旦适应了那种风格,那稍嫌夸张的表演(按现代标准)、层层铺展的台词、古典话剧的结构,标志着舞台剧走向银幕的重要一步。但若你讨厌话剧,《北非谍影》、《乱世佳人》未必能成为你心目中的经典。

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受到电视的冲击,开始向大场面豪华制作发展。美仑美奂的歌舞片、千军万马的史诗片,给现代观众带来正反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这些影片的文化和社会积淀较少,40年后的中国观众欣赏起来毫不费力;另一方面,歌舞片的黄金岁月已逝去,演变成舞蹈化了的打斗片,只有一部《音乐之声》仍拥有全球性观众基础。像《阿拉伯的劳伦斯》那样的70毫米史诗片,在家庭大屏幕彩电上看,跟影院里的效果完全不同;在家里你会嫌它冗长,在影院里你则会啧啧称奇。

70年代末,好莱坞重新开始做梦,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便是成年人的童话,斯皮尔伯格更是唤醒了众多人潜在的儿童心理,你如果抱着挖掘社会内涵的心态去看《印第安纳·琼斯》三部曲或《外星人》,一定会大失所望。正如一个人有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一个社会或国家也有这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其最适合的影片风格,比如童年爱幻想,成年比较理智,等等。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50年代好莱坞也出产过现实主义佳作,如《码头风云》,70年代初也有《火烧摩天楼》那样的优秀娱乐片。至于80年代以来,好莱坞的电影类型越来越杂,头一年还陶醉于缠绵悱恻的《泰坦尼克号》或《英国病人》,第二年却迷上了冷眼看世界的《美国丽人》。大致来说,如今几大电影厂忙着出产以特技或枪炮为号召的商业大片,满足青少年这个最关键的观众群,而独立制作公司生产有深度、有艺术性的作品,却没有钱推销,也找不到愿意放映的商业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