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部备要的集部

楚辞
楚辞(十七卷) (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 FB.59:9.327
汉魏六朝别集
蔡中郎集(十卷外纪一卷外集四卷卷末一卷) (汉)蔡邕撰 FB.59:9.328
曹子建集(十卷) (魏)曹植撰 FB.59:9.329(1)
嵇中散集(十卷) (晋)嵇康撰 FB.59:9.329(2)
陆士衡集(十卷) (晋)陆机撰 FB.59:9.329(3)
陆士龙文集(十卷) (晋)陆云撰 FB.59:9.329(4)
靖节先生集(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 (晋)陶潜撰、(清)陶澍集 FB.59:9.330(1)
鲍氏集(十卷) (南朝宋)鲍照撰 FB.59:9.330(2)
谢宣城诗集(五卷) (齐)谢朓撰 FB.59:9.331(1)
梁昭明太子文集(五卷) (梁)萧统撰 FB.59:9.331(2)
江文通集(四卷) (梁)江淹撰、(清)梁宾辑 FB.59:9.331(3)
何水部集(一卷) (梁)何逊撰 FB.59:9.331(4)
庾子山集(十六卷总释一卷) (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并撰 FB.59:9.332(1)
庾子山年谱(一卷) (清)倪璠编 FB.59:9.332(2)
徐孝穆全集(六卷备考一卷) (陈)徐陵撰、(清)吴兆宜笺注 FB.59:9.333(1)
唐别集
初唐四杰文集(二十一卷) 中华书局辑 FB.59:9.333(2)
王勃文集(九卷) (唐)王勃撰 FB.59:9.333(3)
杨炯文集(七卷) (唐)杨炯撰 FB.59:9.333(4)
卢照邻文集(二卷) (唐)卢照邻撰 FB.59:9.333(5)
骆宾王文集(三卷) (唐)骆宾王撰 FB.59:9.333(6)
唐丞相曲江张文献公集(十二卷) (唐)张九龄撰 FB.59:9.334
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 (唐)李白撰、(清)王琦辑注 FB.59:9.335-336
杜工部集(二十卷卷首一卷) (唐)杜甫撰 FB.59:9.337
王右丞集(二十八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 (唐)王维撰 FB.59:9.338
孟浩然集(四卷) (唐)孟浩然撰 FB.59:9.339(1)
唐元次山文集(十卷拾遗一卷) (唐)元结撰 FB.59:9.339(2)
颜鲁公文集(三十卷补遗一卷) (唐)颜真卿撰、(清)黄本骥编 FB.59:9.340
韦苏州集(十卷) (唐)韦应物撰 FB.59:9.341(1)
刘随州集(十卷外集一卷) (唐)刘长卿撰 FB.59:9.341(2)
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 (唐)韩愈撰 FB.59:9.342-343
唐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五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 (唐)柳宗元撰 FB.59:9.344-345
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唐)刘禹锡撰 FB.59:9.346
孟东野诗集(十卷) (唐)孟郊撰 FB.59:9.347(1)
唐贾浪仙长江集(十卷) (唐)贾岛撰 FB.59:9.347(2)
李长吉歌诗(四卷卷首一卷外集一卷) (唐)李贺撰 FB.59:9.347(3)
元氏长庆集(六十卷集外文章一卷) (唐)元稹撰 FB.59:9.348
白香山诗长庆集(二十卷后集十七卷别集一卷补遗二卷) (唐)白居易撰 FB.59:9.349-350
樊川诗集(四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补遗一卷) (唐)杜牧撰 FB.59:9.351
玉溪生诗笺注(六卷玉溪生诗详注补一卷) (唐)李商隐撰 FB.59:9.352
樊南文集详注(八卷附补) (唐)李商隐撰、(清)冯浩编订 FB.59:9.353
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玉溪生年谱订误一卷) (唐)李商隐撰 FB.59:9.354
温飞卿诗集(七卷别集一卷集外诗一卷) (唐)温庭筠撰 FB.59:9.355(1)
唐女郎鱼玄机诗(一卷) (唐)鱼玄机撰 FB.59:9.355(2)
宋别集
徐公文集(二十卷补遗一卷校记一卷) (宋)徐铉撰 FB.59:9.356(1)
林和靖诗集(四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 (宋)林逋撰 FB.59:9.356(2)
苏学士文集(十六卷) (宋)苏舜钦撰 FB.59:9.357(1)
司马温公文集(十四卷卷首一卷) (宋)司马光撰 FB.59:9.357(2)
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 (宋)梅尧臣撰 FB.59:9.360
欧阳文忠全集(一百五十三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1-364
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一卷) (宋)胡柯编 FB.59:9.361(1)
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1(2)
易童子问(三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2(2)
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2(3)
表奏书启四六集(七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2)
欧阳文忠公奏议(十八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3)
河东奉使奏草(二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4)
河北奉使奏草(二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5)
欧阳文忠公奏事录(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6)
欧阳文忠公濮议(四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7)
崇文总目叙释(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3(8)
于役志(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1)
归田录(二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2)
欧阳文忠公诗话(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3)
笔说(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4)
试笔(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5)
近体乐府(三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6)
集古录跋尾(十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7)
欧阳文忠公书简(十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8)
欧阳文忠全集附录(五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364(9)
嘉佑集(十五卷) (宋)苏洵撰 FB.59:9.365
东坡集(四十卷) (宋)苏轼撰 FB.59:9.366-369
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 (宋)苏辙撰 FB.59:9.370-372
斜川集(六卷附录二卷订误一卷) (宋)苏过撰、(清)吴长元订误 FB.59:9.373
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 (宋)王安石撰 FB.59:9.374-376
山谷诗集注(二十卷外集诗注十七卷别集诗注二卷) (宋)黄庭坚撰 FB.59:9.377-378
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 (宋)陈师道撰 FB.59:9.379
淮海集(十七卷后集二卷词一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考证一卷) (宋)秦观著 FB.59:9.380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外集一卷正误一卷) (宋)陈与义撰 FB.59:9.381
诚斋集(四十二卷) (宋)杨万里著 FB.59:9.382
剑南诗稿(八十五卷放翁逸稿一卷) (宋)陆游撰 FB.59:9.383-385
渭南文集(五十卷) (宋)陆游撰 FB.59:9.386
南唐书(十八卷音释一卷) (宋)陆游撰、(元)戚光音释 FB.59:9.387
水心文集(二十九卷) (宋)叶适撰 FB.59:9.388
龙川文集(三十卷卷首一卷补遗一卷附录二卷) (宋)陈亮撰 FB.59:9.389
张子野词(二卷补遗二卷校记一卷) (宋)张先撰、朱孝臧撰校记 FB.59:9.390(1)
片玉集(十卷校记一卷) (宋)周邦彦撰、(宋)陈元龙集注 FB.59:9.390(2)
石湖词(一卷补遗一卷校记二卷) (宋)范成大撰、朱孝臧撰校记 FB.59:9.390(3)
稼杆长短句(十二卷补遗一卷补遗校记一卷) (宋)辛弃疾撰 FB.59:9.390(4)
白石道人诗集(二卷集外诗一卷附录一卷附录补遗一卷) (宋)姜夔撰 FB.59:9.390(5)
白石道人诗说(一卷) (宋)姜夔撰 FB.59:9.390(6)
白石道人歌曲(四卷别集一卷) (宋)姜夔撰 FB.59:9.390(7)
白石道人诗词评论(一卷) (清)许增辑 FB.59:9.390(8)
白石道人逸事(一卷补遗一卷) (清)佚名辑 FB.59:9.390(9)
梦窗词集(一卷补一卷小笺一卷) (宋)吴文英撰、朱孝臧撰小笺 FB.59:9.391(1)
苹洲渔笛谱(二卷集外词一卷校记一卷) (宋)周密撰 FB.59:9.391(2)
山中白云(八卷附录一卷校记一卷) (宋)张炎撰、(清)江昱疏证 FB.59:9.391(3)
花外集(一卷附录一卷) (宋)王沂孙撰 FB.59:9.391(4)
金元别集
元遗山诗集笺注(十四卷附录一卷补载一卷) (金)元好问撰 FB.59:9.392(1)
元遗山年谱(一卷) (清)施国祁编 FB.59:9.392(2)
清容居士集(五十卷目录二卷札记一卷) (元)袁桷撰 FB.59:9.393-394
道园学古录(五十卷) (元)虞集撰 FB.59:9.395-396
铁崖乐府注(十卷咏史注八卷逸编注八卷) (元)杨维桢撰 FB.59:9.397(1)
贞居词(一卷补遗一卷) (元)张雨撰 FB.59:9.397(2)
蜕岩词(二卷) (元)张翥撰 FB.59:9.397(3)
明别集
宋文宪公全集(五十三卷卷首四卷) (明)宋濂撰 FB.59:9.398-400
青丘高季迪先生诗集(十八卷遗诗一卷扣舷集一卷凫藻集五卷) (明)高启撰 FB.59:9.401-402
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二十四卷) (明)方孝孺撰 FB.59:9.403-404
震川先生集(三十卷别集十卷) (明)归有光撰 FB.59:9.405-406
清别集
亭林诗集(五卷文集六卷余集一卷) (清)顾炎武撰 FB.59:9.407
南雷文定集(前集十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诗历四卷附录一卷) (清)黄宗羲撰 FB.59:9.408
姜斋文集(十卷) (清)王夫之撰 FB.59:9.409(1)
壮悔堂文集(十卷遗稿一卷年谱一卷) (清)侯方域撰 FB.59:9.409(2)
吴诗集览(二十卷谈薮二卷补注二十卷) (清)吴伟业撰 FB.59:9.410-411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 (清)朱彝尊撰 FB.59:9.412-414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十卷) (清)王士禛撰、(清)惠栋训纂 FB.59:9.415-416
安雅堂诗(一卷未刻稿五卷入蜀集一卷) (清)宋琬撰 FB.59:9.417
饴山诗集(二十卷文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清)赵执信撰 FB.59:9.418
莲洋集(二十卷附录一卷) (清)吴雯撰 FB.59:9.419
敬业堂诗集(五十卷续集六卷) (清)查慎行撰 FB.59:9.420-421
望溪先生文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补遗二卷) (清)方苞撰 FB.59:9.422-423
樊榭山房集(十卷) (清)厉鹗撰 FB.59:9.424-425
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七卷诗集补遗二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 (清)袁枚撰 FB.59:9.426-428
戴东原集(十二卷覆校札记一卷) (清)戴震撰、(清)段玉裁撰 FB.59:9.429(1)
述学(内篇三卷外篇一卷补遗一卷别录一卷春秋述义一卷) (清)汪中撰 FB.59:9.429(2)
卷施阁文(甲集十卷乙集八卷诗二十卷) (清)洪亮吉撰 FB.59:9.430-431
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诗八卷诗余二卷) (清)洪亮吉撰 FB.59:9.432(1)
骈俪文(三卷) (清)孔广森撰 FB.59:9.432(2)
惜抱轩文集(十六卷) (清)姚鼐著 FB.59:9.433-434
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四卷二集四卷言事二卷补编一卷) (清)恽敬撰 FB.59:9.435(1)
茗柯文(初编一卷二编二卷三编一卷四编一卷词一卷) (清)张惠言撰 FB.59:9.435(2)
唐确慎公集(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 (清)唐鉴撰 FB.59:9.436
定盦文集(三卷) (清)龚自珍撰 FB.59:9.437
曾文正公诗集(三卷) (清)曾国藩撰 FB.59:9.438(1)
曾文正公文集(三卷) (清)曾国藩撰 FB.59:9.438(2)
巢经巢文集(六卷诗集九卷诗后集四卷遗诗一卷附录一卷) (清)郑珍撰 FB.59:9.439(1)
定山堂诗余(四卷) (清)龚鼎孳撰 FB.59:9.439(2)
珂雪词(二卷补遗一卷) (清)曹贞吉撰 FB.59:9.440(1)
湖海楼词集(三十卷) (清)陈维嵩撰 FB.59:9.440(2)
弹指词(二卷) (清)顾贞观撰 FB.59:9.441(1)
纳兰词(五卷补遗一卷) (清)纳兰性德撰 FB.59:9.441(2)
灵芬馆词四种(七卷) (清)郭麟撰 FB.59:9.441(3)
蘅梦词(二卷) (清)郭麟撰 FB.59:9.441(4)
浮眉楼词(二卷) (清)郭麟撰 FB.59:9.441(5)
忏余绮语(二卷) (清)郭麟撰 FB.59:9.441(6)
爨余词(一卷) (清)郭麟撰 FB.59:9.441(7)
总集
文选(六十卷考异十卷) (梁)昭明太子辑、(唐)李善注 FB.59:9.442-445
六朝文絜(四卷) (清)许梿评辑 FB.59:9.446
古文辞类纂(七十五卷校勘记一卷附录一卷) (清)姚鼐辑 FB.59:9.447-448
骈体文钞(三十一卷) (清)李兆洛辑、(清)谭献评 FB.59:9.449-450
续古文辞类纂(二十八卷) (清)黎庶昌辑 FB.59:9.451-453
经史百家杂抄(二十六卷) (清)曾国藩辑 FB.59:9.454-455
乐府诗集(一百卷) (宋)郭茂倩辑 FB.59:9.456-458
玉台新咏(十卷) (陈)徐陵辑、(清)吴兆宜注 FB.59:9.459
古诗选(三十二卷) (清)王士禛辑 FB.59:9.460
古诗源(十四卷) (清)沈德潜辑 FB.59:9.461(1)
五言今体诗抄(九卷) (清)姚鼐辑 FB.59:9.461(2)
七言今体诗抄(九卷) (清)姚鼐辑 FB.59:9.461(3)
十八家诗抄(二十八卷) (清)曾国藩辑 FB.59:9.462-464
花间集(十卷) (五代)赵崇祚辑 FB.59:9.465(1)
草堂诗余(四卷) (宋)武陵逸史编 FB.59:9.465(2)
绝妙好词笺(七卷续抄一卷续抄补录一卷) (宋)周密辑 FB.59:9.466
词综(三十八卷) (清)朱彝尊辑 FB.59:9.467(1)
明词综(十二卷) (清)王昶辑 FB.59:9.467(2)
国朝词综(四十八卷) (清)王昶辑 FB.59:9.468
国朝词综二集(八卷) (清)王昶辑 FB.59:9.469(1)
国朝词综续编(二十四卷) (清)黄燮清辑 FB.59:9.469(2)
宋六十名家词(六十一种) (明)毛晋辑 FB.59:9.470-472
珠玉词(一卷) (宋)晏殊撰 FB.59:9.470(1)
六一词(一卷) (宋)欧阳修撰 FB.59:9.470(2)
乐章集(一卷) (宋)柳永撰 FB.59:9.470(3)
东坡词(一卷) (宋)苏轼撰 FB.59:9.470(4)
山谷词(一卷) (宋)黄庭坚撰 FB.59:9.470(5)
淮海词(一卷) (宋)秦观撰 FB.59:9.470(6)
小山词(一卷) (宋)晏几道撰 FB.59:9.470(7)
东堂词(一卷) (宋)毛滂撰 FB.59:9.470(8)
放翁词(一卷) (宋)陆游撰 FB.59:9.470(9)
稼轩词(四卷) (宋)辛弃疾撰 FB.59:9.470(10)
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 (宋)周邦彦撰 FB.59:9.470(11)
梅溪词(一卷) (宋)史达祖撰 FB.59:9.470(12)
白石词(一卷) (宋)姜夔撰 FB.59:9.470(13)
石林词(一卷) (宋)叶梦得撰 FB.59:9.470(14)
酒边词(二卷) (宋)向子諲撰 FB.59:9.471(1)
溪堂词(一卷) (宋)谢逸撰 FB.59:9.471(2)
樵隐词(一卷) (宋)毛开撰 FB.59:9.471(3)
竹山词(一卷) (宋)蒋捷撰 FB.59:9.471(4)
书舟词(一卷) (宋)程垓撰 FB.59:9.471(5)
坦庵词(一卷) (宋)赵师使撰 FB.59:9.471(6)
惜香乐府(十卷) (宋)赵长卿撰 FB.59:9.471(7)
西樵语业(一卷) (宋)杨炎正撰 FB.59:9.471(8)
竹屋痴语(一卷) (宋)高观国撰 FB.59:9.471(9)
梦窗(甲稿一卷乙稿一卷丙稿一卷丁稿一卷绝笔一卷补遗一卷) (宋)吴文英撰 FB.59:9.471(10)
近体乐府(一卷) (宋)周必大撰 FB.59:9.471(11)
竹斋诗余(一卷) (宋)黄机撰 FB.59:9.471(12)
金谷遗音(一卷) (宋)石孝友撰 FB.59:9.471(13)
散花庵词(一卷) (宋)黄升撰 FB.59:9.471(14)
和清真词(一卷) (宋)方千里撰 FB.59:9.471(15)
后村别调(一卷) (宋)刘克庄撰 FB.59:9.471(16)
芦川词(一卷) (宋)张元干撰 FB.59:9.472(1)
于湖词(三卷) (宋)张孝祥撰 FB.59:9.472(2)
洺水词(一卷) (宋)程珌撰 FB.59:9.472(3)
友古词(一卷) (宋)蔡伸撰 FB.59:9.472(4)
龙洲词(一卷) (宋)刘过撰 FB.59:9.472(5)
初寮词(一卷) (宋)王安中撰 FB.59:9.472(6)
龙川词(一卷补一卷) (宋)陈亮撰 FB.59:9.472(7)
姑溪词(一卷) (宋)李之仪撰 FB.59:9.472(8)
归愚词(一卷) (宋)葛立方撰 FB.59:9.472(9)
石屏词(一卷) (宋)戴复古撰 FB.59:9.472(10)
海野词(一卷) (宋)曾觌撰 FB.59:9.472(11)
逃禅词(一卷) (宋)杨无咎撰 FB.59:9.472(12)
空同词(一卷) (宋)洪瑹撰 FB.59:9.472(13)
介庵词(一卷) (宋)赵彦端撰 FB.59:9.472(14)
平斋词(一卷) (宋)洪咨夔撰 FB.59:9.472(15)
文溪词(一卷) (宋)李公昂撰 FB.59:9.472(16)
丹阳词(一卷) (宋)葛胜仲撰 FB.59:9.472(17)
孏窟词(一卷) (宋)侯置撰 FB.59:9.472(18)
克斋词(一卷) (宋)沈端节撰 FB.59:9.472(19)
芸窗词(一卷) (宋)张矩撰 FB.59:9.472(20)
竹坡词(三卷) (宋)周紫芝撰 FB.59:9.472(21)
圣求词(一卷) (宋)吕滨老撰 FB.59:9.472(22)
寿域词(一卷) (宋)杜安世撰 FB.59:9.472(23)
审斋词(一卷) (宋)王千秋撰 FB.59:9.472(24)
东浦词(一卷) (宋)韩玉撰 FB.59:9.472(25)
知稼翁词(一卷) (宋)黄公度撰 FB.59:9.472(26)
无住词(一卷) (宋)陈与义撰 FB.59:9.472(27)
后山词(一卷) (宋)陈师道撰 FB.59:9.472(28)
蒲江词(一卷) (宋)卢祖皋撰 FB.59:9.472(29)
琴趣外篇(六卷) (宋)晁补之撰 FB.59:9.472(30)
烘堂词(一卷) (宋)卢炳撰 FB.59:9.472(31)
十五家词(三十七卷) (清)孙默辑 FB.59:9.473
梅村词(二卷) (清)吴伟业撰 FB.59:9.473(1)
棠村词(三卷) (清)梁清标撰 FB.59:9.473(2)
二乡亭词(二卷) (清)宋琬撰 FB.59:9.473(3)
南溪词(二卷) (清)曹尔堪撰 FB.59:9.473(4)
炊闻词(二卷) (清)王士禄撰 FB.59:9.473(5)
百末词(二卷) (清)尤侗撰 FB.59:9.473(6)
含影词(二卷) (清)陈世祥撰 FB.59:9.473(7)
溪南词(二卷) (清)黄永撰 FB.59:9.473(8)
月湄词(四卷) (清)陆求可撰 FB.59:9.473(9)
丽农词(二卷) (清)邹祗谟撰 FB.59:9.473(10)
延露词(三卷) (清)彭孙遹撰 FB.59:9.473(11)
衍波词(二卷) (清)王士禛撰 FB.59:9.473(12)
蓉渡词(三卷) (清)董以宁撰 FB.59:9.473(13)
乌丝词(四卷) (清)陈维嵩撰 FB.59:9.473(14)
玉凫词(二卷) (清)董俞撰 FB.59:9.473(15)
二主词(一卷) (五代)李璟、(五代)李煜撰 FB.59:9.474(1)
白香词谱(四卷) (清)舒梦兰撰、(清)谢朝征笺 FB.59:9.474(2)
元曲选(一百种) (明)臧懋循辑 FB.59:9.475-478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5(1)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杂剧(一卷) (元)乔孟符撰 FB.59:9.475(2)
包待制陈州籴米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5(3)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5(4)
随何赚风魔蒯通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5(5)
温太真玉镜台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5(6)
杨氏女杀狗劝夫杂剧(一卷) (元)萧德祥撰 FB.59:9.475(6)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杂剧(一卷) (元)张国宾撰 FB.59:9.475(7)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5(8)
争报恩三虎下山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5(9)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一卷) (元)吴昌龄撰 FB.59:9.475(10)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5(11)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杂剧(一卷) (元)秦简夫撰 FB.59:9.475(12)
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一卷) (元)李文蔚撰 FB.59:9.475(13)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杂剧(一卷) (元)杨显之撰 FB.59:9.475(14)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一卷) (元)石君宝撰 FB.59:9.475(15)
楚昭公疏者下船杂剧(一卷) (元)郑廷玉撰 FB.59:9.475(16)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5(17)
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一卷) (元)张国宾撰 FB.59:9.475(18)
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一卷) (元)白仁甫撰 FB.59:9.475(19)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一卷) (元)白仁甫撰 FB.59:9.475(20)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一卷) (元)武汉臣撰 FB.59:9.475(21)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5(22)
便宜行事虎头牌杂剧(一卷) (元)李直夫撰 FB.59:9.476(1)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6(2)
冻苏秦衣锦还乡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6(3)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杂剧(一卷) (元)杨文奎撰 FB.59:9.476(4)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杂剧(一卷) (元)武汉臣撰 FB.59:9.476(5)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杂剧(一卷) (元)岳伯川撰 FB.59:9.476(6)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6(7)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一卷) (元)戴善夫撰 FB.59:9.476(8)
鲁大夫秋胡戏妻杂剧(一卷) (元)石君宝撰 FB.59:9.476(9)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6(10)
半夜雷轰荐福碑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6(11)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6(12)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6(13)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6(14)
说鱄诸伍员吹箫杂剧(一卷) (元)李寿卿撰 FB.59:9.476(15)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杂剧(一卷) (元)孙仲章撰 FB.59:9.476(16)
黑旋风双献功杂剧(一卷) (元)高文秀撰 FB.59:9.476(17)
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一卷) (元)郑德辉撰 FB.59:9.476(18)
西华山陈抟高卧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6(19)
庞涓夜走马陵道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6(20)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杂剧(一卷) (元)王仲文撰 FB.59:9.476(21)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6(22)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杂剧(一卷) (元)乔孟符撰 FB.59:9.476(23)
醉思乡王粲登楼杂剧(一卷) (元)郑德辉撰 FB.59:9.476(24)
昊天塔孟良盗骨杂剧(一卷) (元)朱凯撰 FB.59:9.476(25)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6(26)
朱太守风雪鱼樵记杂剧(一卷) (元)庾天锡撰 FB.59:9.477(1)
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7(2)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杂剧(一卷) (元)王实甫撰 FB.59:9.477(3)
孟德耀举案齐眉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7(4)
包龙图智勘后庭花杂剧(一卷) (元)郑庭玉撰 FB.59:9.477(5)
死生交范张鸡黍(一卷) (元)宫大用撰 FB.59:9.477(6)
玉箫女两世姻缘杂剧(一卷) (元)乔孟符撰 FB.59:9.477(7)
宜秋山赵礼让肥杂剧(一卷) (元)秦简夫撰 FB.59:9.477(8)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杂剧(一卷) (元)杨显之撰 FB.59:9.477(9)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一卷) (元)王晔撰 FB.59:9.477(10)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杂剧(一卷) (元)范子安撰 FB.59:9.477(11)
布袋和尚忍字记杂剧(一卷) (元)郑廷玉撰 FB.59:9.477(12)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杂剧(一卷) (元)张寿卿撰 FB.59:9.477(13)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杂剧(一卷) (元)贾仲名撰 FB.59:9.477(14)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杂剧(一卷) (元)李行道撰 FB.59:9.477(15)
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杂剧(一卷) (元)郑廷玉撰 FB.59:9.477(16)
㑳梅香骗翰林风月杂剧(一卷) (元)郑德辉撰 FB.59:9.477(17)
尉迟恭单鞭夺槊杂剧(一卷) (元)尚仲贤撰 FB.59:9.477(18)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杂剧(一卷) (元)谷子敬撰 FB.59:9.477(19)
须贾大夫諕范叔杂剧(一卷) (元)高文秀撰 FB.59:9.477(20)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7(21)
花间四友东坡梦杂剧(一卷) (元)吴昌龄撰 FB.59:9.477(22)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7(23)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杂剧(一卷) (元)曾瑞卿撰 FB.59:9.477(24)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杂剧(一卷) (元)尚仲贤撰 FB.59:9.477(25)
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7(26)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一卷) (元)杨景贤撰 FB.59:9.478(1)
月明和尚度柳翠杂剧(一卷) (元)李寿卿撰 FB.59:9.478(2)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杂剧(一卷) (元)王子一撰 FB.59:9.478(3)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杂剧(一卷) (元)孟汉卿撰 FB.59:9.478(4)
玎玎珰珰盆儿鬼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5)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杂剧(一卷) (明)贾仲名撰 FB.59:9.478(6)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7)
秦修然竹坞听琴杂剧(一卷) (元)石子章撰 FB.59:9.478(8)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9)
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一卷) (元)纪君祥传 FB.59:9.478(10)
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8(11)
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一卷) (元)康进之撰 FB.59:9.478(12)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杂剧(一卷) (元)贾仲名撰 FB.59:9.478(13)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14)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杂剧(一卷) (元)张国宾撰 FB.59:9.478(15)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杂剧(一卷) (元)郑廷玉撰 FB.59:9.478(16)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杂剧(一卷) (元)李致远撰 FB.59:9.478(17)
洞庭湖柳毅传书杂剧(一卷) (元)尚仲贤撰 FB.59:9.478(18)
风雨像生货郎旦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19)
望江亭中秋切鲙杂剧(一卷) (元)关汉卿撰 FB.59:9.478(20)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一卷) (元)马致远撰 FB.59:9.478(21)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22)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杂剧(一卷) (元)武汉臣撰 FB.59:9.478(23)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杂剧(一卷) (元)佚名撰 FB.59:9.478(24)
沙门岛张生煮海杂剧(一卷) (元)李好古撰 FB.59:9.478(25)
诗文评
文心雕龙(十卷) (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 FB.59:9.479(1)
诗品(三卷) (梁)钟嵘撰 FB.59:9.479(2)
诗品二十四则(一卷) (唐)司空表圣撰 FB.59:9.479(3)
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 (宋)胡仔撰 FB.59:9.480-481
初月楼古文绪论(一卷) (清)吴德旋撰、(清)吕璜纂 FB.59:9.482(1)
说诗晬语(二卷) (清)沈德潜撰 FB.59:9.482(2)
鸣原堂论文(二卷) (清)曾国藩辑 FB.59:9.482(3)
词律(二十卷拾遗八卷补遗一卷) (清)万树辑 FB.59:9.483-484
佩文诗韵释要(五卷) (清)周兆基辑 FB.59:9.485(1)
词林韵释(一卷) (宋)佚名撰 FB.59:9.485(2)

『贰』 清代“江南三布衣”中为什么姜宸英有的版本叫姜辰英,严绳孙(字荪友,有的版本写作严孙友)

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与朱彝尊、姜宸英的并称,三人皆为清代文学家,因三人都是江南人,故称为“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

〔清〕(一六二三至一七○二)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作昆山人。康熙已未(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为四布衣之一。工分隶、楷书,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曝书亭匾为其所书。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卒年八十。著秋水集。《无锡县志、国〔清〕朝画徵录、曝书亭集、于亭杂录、定香亭笔谈、鹤徵录》

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姜宸英

〔清〕(一六二八至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康熙一二十六年(一六九七)探花,授编修,年已七十。初以布衣荐修明史,舆朱彝尊、严绳孙称“三布衣”。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著有西溟全集、湛园题跋。《艺舟双楫、畊砚田斋笔记、履园丛话、清画家诗史》

『叁』 《儒林外史》“飞将”

①范晔与《后汉书》 《强项令》的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博涉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曾任过新蔡、宣城的太守,尚书吏部郎,左迁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牵涉一桩谋反案而被杀害。他在任宣城太守时,依照班彪、班固的《汉书》,在原来几种后汉史书的基础上,作成了《后汉书》,此书简明周详,既有重点又不遗漏,叙述议论,颇具文采。现存的《后汉书》是由范晔的“本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和西晋司马彪写的《续汉书》中的“志”三十篇合刊而成的。《后汉书》记载了自东汉光武帝刘秀至汉献帝刘协先后近二百年的历史。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②脱脱与《宋史》 《包 拯》 的作者脱脱(1314——1355),元朝的大臣,史学家。姓氏:蔑里乞,字:大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1341)任丞相,恢复科举,主修宋、辽、金史。1352年率军杀义军红巾军首领芝麻李。后因被弹劾,撤职流放云南,不久被毒死。《宋史》是他按照司马迁创设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写的,其中的“传”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③毕沅与《续资治通鉴》 《岳飞》的编撰者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治学范围较广,由经史旁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至于《传经表》《续资治通鉴》等书,虽署沅名,实多成于他人之手。其他撰述《经训堂丛书》。《续资治通鉴》和宋朝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一样,属于编年体史书,即按时间为纲,编排史实,其中记述了许多名人的事迹。
2. 历史人物:
①董宣:东汉时洛阳的县令,因公正廉洁而留名。
②包拯:生卒年代:999——1062,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刚正,执法严峻。著有《包孝肃奏议》。作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各种戏文剧目都以他的事迹为内容,形成了丰富的传说,像《铡美案》说的是他为平民秦香莲伸冤,斩杀喜新厌旧的驸马陈世美的故事,《陈州粜米》说的是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斩杀贪官、他的亲侄包勉的故事。
③岳飞:生卒年代: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家世务农,原本居河北,出世逢水灾,随母瓮中漂流至汤阴,父亡。少年时应征入伍,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历任少保,河南、河北诸路招讨副使,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因力主抗金,反对议和,被奸臣秦桧等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宁宗嘉定四年追封为鄂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历史小说《说岳全传》就是据他的事迹演义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传为佳话。岳飞自幼聪明好学,工诗词,风格悲壮,意气豪迈,流传千古的词《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首充满爱国豪情的战歌。

宋濂,字景濂,明浦江人。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东山著书,历十余年。明初以书币征,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修《元史》,累转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以老致仕。濂博极群书,孜孜圣学,为文醇深迤,与古作者并。一代礼乐制作,多所裁定。有《宋学士全集》、《龙门子》、《浦阳人物记》、《篇海类编》。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市长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代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吴谱还载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这两说之谬误在于将王冕的儿子山樵王周的生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这是近人姜克涵发现的,他的这一见解发表在《学术论坛》1957年第2期。试看吕升写的王周行状:“山樵生于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于永乐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寿七十三。”
姜氏说:“这便是上引的关于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岁的根据,而且吴谱还是采用这段文字所载的月日。至于其改变年代的缘故,是因为卒于永乐年间与一般记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为明军占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上推七十三年,便断定生于至元二十四年。”更有甚者,“这种没有根据的说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辗转引用,甚至还有人据此而以1935年为王冕的诞生六百周年纪念大写纪念论文”。
姜氏认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应当是:“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卒于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享年五十岁,大致是不差的。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岁生子。”这是姜的结论。
从王冕的《自感》诗中“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等语看,至大三年(1310)生是对的。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记载:自从至元元年(1335)罢科举以来,一直到至元六年复行开科取士。王冕《结交行送武之文》一诗中有“明年平原芳草绿,试弓好射衔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恢复科举制。平原芳草绿指春天,试弓好射衔花鹿,正是指考进士。至元六年。考试结果,王冕不中,即焚所为文,表示永绝佳途。“蹭蹬三十秋”正是考试失意后之作。至元五年(1339),王冕正是三十岁。从1339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和姜克涵所说相符合。
相传,他的父母,单生王冕一人,爱他如掌上明珠,他周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要比一般儿童高,八岁开始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宾客也称赞他为“千里马”。
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强。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听村童读书,傍晚回来时,牛不见了,被他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罢,过了几天,他又到庙里坐在菩萨的膝上,借长明灯读书认字。《儒林外史》一开始描写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写成幼年丧父,从十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据《儒林外史》所说,王冕的学问艺术好像都没有师承,是个自学成才的人。其实王冕的老师有据可证的有两位:一是王艮,一是韩性。王良诸暨县人,字止善,尚气节,读书务明理,学以致用。“止斋”是王艮归林后所筑“止止斋”的简称。王冕诗集中仅两题称人为“先生”,其中之一是《悼止斋王先生》。其中用“夫何能见紫芝眉”、“回首春风说向谁”等句,上句是用汉惠帝为太子时师事“商山四皓”的故事;下句更表明他曾从学于王艮。
还有位老师是安阳韩性。全祖望的《参军王先生冕传》云:“王冕……贫家儿,窃喜读书,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视先生如视性。”(《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明史》王冕传也有类似记载。包赉在1935年12月《大公报》所刊《王冕事迹考证》一文中对此提出过怀疑。他说:“王冕是不是韩性的学生呢?如果真是韩性的学生,而且在韩性死后,同学视他如视性,这当然是王冕小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此我觉得这事还须存疑。”其实,韩性是王冕的老师是可以相信的。《竹斋诗集》虽无记述韩性的诗文,但旧抄本后附有韩性的《竹斋记》。另外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二十一也记载了韩性为王冕作的《竹斋记》,其中说道:“暨阳王元章以竹名斋,求记于余。余家抵暨阳不百里而未尝一至其处,不知所以记……”王冕于是取出自己画的一张荫蔽着数间毛竹的茅屋的图给韩性看,还指着画说:“是所谓竹斋而求子之记者也,可记以不?”子,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特称老师。从《明史》列传、全祖望文及《竹斋记》,可以确定韩性也是王冕的老师。
青年时期的王冕,不信神鬼。明朝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冕家与一神庙相近,他灶下缺柴,就砍了神像当柴烧。然隔壁一邻居却敬神惟谨,遇到王冕毁掉神像,他马上就刻木修补,如此者凡三四次。可是王冕家人一年到头倒也平安无事,那户补像的人家呢,反而祸不单行。一日,补像者召巫降神,并且责问说:“王冕屡次毁神,为何神不归罪于他,而我每次补神,为何神不保佑我?”弄得那个巫人十分尴尬,一时无话可答,乃发怒说:“你不设像,他怎么能够烧它?”从此这个人就不再补像了,庙也逐渐废毁,后来传为笑话。
早年的王冕,不像一般人印象中那样悠闲恬静,倒是个一度热衷于功名事业的人。他曾专心研究孙吴兵法,学习击剑,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吕尚、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元蒙贵族统治歧视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现实教育了他,他的这一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他参加过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回来后,满怀愤郁,就把所有的文章烧毁掉,表示永绝仕途的决心。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说的:“长大怀刚肠,明学循良图。石画决自必,不以迂腐拘。愿秉忠义心,致君尚唐虞。欲使天下民,还淳洗嚣虚。声诗勒金石,以显父母誉。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归耕无寸田,归牧无尺刍。羁逆泛萍梗,望云空叹吁。”
后来,他积了些钱,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游,几天的泛舟西湖和凭吊古迹,使他饱览了春日杭州的风光。
有一天,他看见了回回人,牵着花驴儿,在杭州到处招摇撞骗,说什么花驴儿能解人意,且懂回族语言。当时江南洪涝成灾,人民忍饥挨饿,而花驴儿倒是啖粟如故,贪官污吏,掷金争睹。王冕见此怪事,气得“归来十日不食饭,扼腕攒眉泪如雨”。这是他对元朝统治确立色目人的优越地位的强烈抗议。
在杭州游历时,他凭吊了他所仰慕的林和靖墓。当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发掘南来诸帝后陵墓,孤山林和靖墓也被殃及,然墓中别无他物,仅得到一条白玉簪。王冕对此事深有感触,因而写出“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闲居录》)的诗句。
王冕还曾出游南京、九江口及七里泷等地,遍历潇湘、洞庭、太湖、庐山、天都、太行、潜岳、门云等地。有一次,大雪天赤着脚走到潜岳峰上,四面一望,大叫说:“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欲做仙人飞去!”(《芝园后集》卷十)他简直把自己整个的身心融化到自然界中。他曾说:“我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我为爱竹足不闲,十年走遍江南山。”由此可见他游兴之大和足迹之广远了。游历中,“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玉壶冰》)。从交游中,结识了许多僧人,如明上人、上道人、大上人、五台长老、云屋僧、山阴道士、噩长老、恢长老、钦上人等等,和他们谈禅说法,并曾用“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汝法时,法法何曾法”的偈语,来阐述画理。
王冕曾一度北游。据《儒林外史》说,他二十岁时北游,原因是为危素向他求画,他不肯应酬,因此危素生了气。但就他的诗和在燕京的事迹加以推究,他的北游似不在二十岁时,北游的原因也不是为危素,而有其他重大意义。根据张辰《王冕传》记载:王冕“至正戊子南归”。这次壮游,开始于戊子前一年元顺帝至正七年丁亥(1347),王冕三十九岁,他从杭州古塘乘运河船北上,过嘉兴、松江、镇江,到南京小住,又回到镇江,渡江到扬州,经徐州、兖州、济州直到大都(北京),并曾往来于居庸关、古北口之间,观察边塞诸险要,又出长城直至开平。有一天,他在大都南城,登高望远,顿觉心旷神怡,但他想起美好河山却在元朝的统治下,不由义愤填膺,痛斥引狼入室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其《南城怀古》之一写道:“日上高楼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契丹踪迹埋荒草,女直烟花隔短墙。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恨,恨杀当年石敬瑭。”
这次数千里壮游,扩大了眼界,开拓了胸襟,他的诗画更是不同凡俗,他的爱国思想也更加强烈。
在北京时,元朝大官僚蒙古泰不花很爱王冕的画,常差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吆,闹得王冕不得安宁。后来不得已进了泰不花的馆舍,做了食客,泰不花想用他为谋士,却被他严辞拒绝。他笑着说:“尚书先生不要见怪,你太不聪明,再过几年,此地就成为孤兔出没的场所了!何必做官呢?”(《明史·文苑传》、《曝书亭集》卷六十四)
这时候,他的画誉越来越大,地主官僚都争趋馆下,求他画梅花竹石,一时缣素山积,他泼墨挥毫,千花万蕊,俄顷即成。(徐显《稗史集传》)
翰林学士危素,王冕不认识他。危素住在钟楼街,王冕倒也知道。有一天,危素骑马经过王冕处,王冕行了一个礼请他坐下,但未询姓名,忽然问:“住在钟楼街的是你吗?”危素说:“正是。”王冕就不与他搭话了。危素走了以后,有人问他此人是谁,他笑着说:“此人必是危太仆,我曾读过他的文章,看去有诡气,现在看他举止,果然如此!”(朱彝尊《王冕传》)
后来危素降明,妄自尊大,被明太祖贬谪和州,幽恨而死。传说,有一次,朱元璋在东间侧室,危素在帘外走过,履声咯咯,太祖问:“是谁?”他回答说:“老臣危素。”太祖不悦道:“我还以为是文天祥呢!还是你啊!”于是,次日传旨,令危素赴余阙庙烧香,故意羞辱他。由此看来,王冕倒是有先见之明呢。
危素是江西金溪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故意把危素改为王冕同乡人,写危素回到故乡来,县官和乡绅们如何巴结他,但他想同王冕一见而不可得。拿危素来陪衬王冕,一方面显出王冕人格高洁,另方面表示作者对那些卑躬屈节的人物的鄙视。
在北方,王冕看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统治者后,内心怒火更不可抑制,遂赋诗倾泄郁怀:“唤鹰羌郎声似雷,骑马小儿眼如电。总是无知痴呆相,也逞虚威拈弓箭。老儒有识何以为?空指云山论文献。君不闻,一从赵高作丞相,吾道凋零如袜线。”(《有感》)
他从塞北回大都后,他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鲜明地流露出来,有一天,他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列朝诗集小传》)表示自己不愿给外族统治者作画,对权贵予以无情的讽刺,使见者缩首咋舌,不敢与语,因而触痛了统治者的疮疤,他们想逮捕他。他就在至正八年(1348)偷偷地逃回南方(《无声诗史》、张辰《王冕传》)。
南归的途中,又遇黄河决堤,沿河州县,田园房舍淹没。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凉。王冕见此光景,自然内心苦楚,就对他的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朱彝尊《王冕传》、《诸暨县志》)
这时他听到他的杭州朋友卢生死在滦阳(河北迁安县西北),留有二个幼女一个男孩,无人抚养,他就到滦阳,安葬了卢生,带了二女一男回来,留养在家。宋濂的《王冕传》说有家僮使养,实际上就是这几个人。
路过淮河地方时,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认为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怀是和残酷的现实相违背的。他在《南归》一诗中写道:“去岁离南去,今年自北归。过淮浑酒贱,出水白鱼肥。磊落同谁语,孤高与世违。最怜谯国子,潦倒说兵机。”
这次游历,使他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势利。他知道功名已成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便改途易辙,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把草堂取名“耕读轩”。白天参加体力劳动,种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画,过其“淡泊以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王冕做山农以后,生活日益窘迫,乡里人蔑视他,使他心境悲戚不堪,更使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养父母。他在《自感》一诗中说:“世俗鄙我微,故旧嗤我愚。赖有父母慈,倚门复倚闾。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纡。山林竞蛇虺,道路喧豺貙。荒林落日阴,羞见反哺乌。乌鸦有如此,吾生当何如?”
不幸他父亲在贫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之余,仍过其“酸辛甘自爱,褴褛愧妻儿”的生活。他送母亲到绍兴城里疗养,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想荐他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吗?”(《诸暨县志》)再一次拒绝了为统治阶级服务。他养成了诙谐风趣放诞的性格。他母亲想归故乡,他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便自造了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买一乘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挂着木剑,唱着山歌,从村上走过,使得一群孩子跟着他笑,他也不在乎地向他们笑(宋濂《王冕传》)。
他的老师、同乡王艮,对他的品行很推崇。王艮曾亲自登门拜访过他的母亲,后来王艮做了江浙检校。王冕曾经身穿褴褛衣服,脚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见到这副样子,马上替他洗尘,赠他鞋子,劝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离去(朱彝尊《王冕传》)。
不几年,他的母亲也逝世了,他悲痛万分过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宋濂云:“冕既归越,复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
寥寥数语,可见王冕平日的言论与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了。在王冕的诗中,时常批评元朝政治的不良,北游归来后又公开宣传天下将乱,在朝廷看来一定会认为他是妖言惑众的人,是不容他存在的。所以他归家后要隐居九里山,显然与这类话有关系。
“去城悬九里,夹地出双溪。长年无客到,终日有猿啼。乌鸢虽见忌,麋鹿自相亲。”从这几句诗也可看出,他是因世人见忌而避入山中的。
至正十九年(1359)东南骚动。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国珍,派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窜,王冕不为动,时病卧床上,他说:“我是王元章。”士兵即将他载至天章寺胡大海处,胡大海请王冕上坐,请他指教策略,王冕说:“大将军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谁人能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你们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你能听我,希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请立即杀我。”胡大海被他讲得无话可说,只得再拜领受,叫王冕不要讲话就行了。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过几天就逝世,胡大海备丧礼殓葬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张辰《王冕传》)。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却未着一字。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议参军。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辞。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闻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画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之九里,非山阴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上史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一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一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一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吃饭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爷爷,他的武艺非常高强,但从来都不欺负好人。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爷爷练武术了。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从来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周同爷爷的绝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爷爷老是不教岳飞,却让他苦练基本功,蹲马步,头上顶一个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个劲老让他踢腿下腰。为这事,小岳飞老不高兴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挂一个小水壶了。回到家里他告诉妈妈,妈妈这样给他说:练武术

『肆』 万有文库的目录学

JW20999 崇文总目六卷/(宋)王尧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0 郡斋读书志八卷/(宋)晁公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1 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宋)陈振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2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清)阮元·——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3 清代禁书总目四卷/·——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4 郑堂读书志七十一卷/(清)周中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5 经籍举要四卷/(清)龙启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6 伪经考十四卷/康有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7 翁注困学纪闻二十卷/(宋)王应麟撰(清)翁元圻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8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三卷/(清)钱大昕·——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9 经义述闻三十二卷/(清)王引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0 东塾读书记二十一卷/(清)陈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1 古书疑义举例七卷/(清)俞樾撰刘师培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2 诸子平议三十五卷/(清)俞樾·——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3 四书章句集注四种二十六卷/(宋)朱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4 周易集解十七卷/(唐)李鼎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5 孔丛子三卷/(秦)孔鲋撰(宋)宋咸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6 新语二卷/(汉)陆贾撰(清)宋翔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7 贾子新书十卷/(汉)贾谊撰(清)卢文弨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8 新序十卷/(汉)刘向撰(清)陈用光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19 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明)何良俊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0 潜夫论十卷/(汉)王符撰(清)汪继培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1 申鉴五卷/(汉)荀悦撰(清)钱培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2 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3 中论/(魏)徐干撰(清)钱培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4 中说/(隋)王通撰(宋)阮逸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5 周子通书/(宋)周敦颐撰(清)李光地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6 张子全书/(宋)张载撰(宋)朱熹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7 二程遗书/(宋)程景撰(宋)程颐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8 象山语录/(宋)陆九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29 朱子语录/(清)张伯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0 松阳讲义/(清)陆陇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1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2 汉学商兑/(清)方东树·——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3 孝经义疏补/(清)阮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4 清学案小识/(清)唐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5 关尹子/(周)尹喜·——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6 文子缵义/(宋)杜道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7 抱朴子内外篇/(晋)葛洪撰(清)严可均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8 列子/(周)列御寇撰(后魏)张湛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39 大方广佛华严经/(唐)实叉难陀译(唐)澄观疏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0 孔子家语/(清)陈士珂疏证·——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1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唐)般利密谛译(明)真鉴疏·——上海商务印书馆
JW21042 宗镜录/(宋)延寿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3 尹文子/(周)尹文撰(清)钱熙祚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4 晏子春秋/(周)晏婴撰(清)孙星衍等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5 慎子/(周)慎到撰(清)钱熙祚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6 鶡冠子/(宋)陆佃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7 公孙龙子/(周)公孙龙撰(宋)谢希深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8 鬼谷子/(梁)陶宏景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49 吕氏春秋/题秦吕不韦撰(清)毕沅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0 颜氏家训注/(清)赵曦明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1 白虎通义/(汉)班固撰(汉)陈立疏证·——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2 西汉会要/(宋)徐天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3 东汉会要/(宋)徐天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4 唐会要/(宋)王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5 五代会要/(宋)李攸·——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6 宋朝事实/(宋)李攸·——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7 明会典/(明)徐溥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8 清会典/(清)■冈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59 商君书/(秦)商鞅撰(清)严万里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0 盐铁论/(汉)桓宽撰(明)涂桢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1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2 折狱龟鉴/(宋)郑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3 唐明律合编/(清)薛允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06 4JW21000孙子十家注/(周)孙武撰(清)孙星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5 纪效新书/(明)戚继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6 童蒙训/(宋)吕本中·——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7 人谱附类记/(明)刘宗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8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69 说文释例/(清)王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0 说文句读/(清)王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1 说文古籀补/(清)吴大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2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3 释名疏证补附继释名及补遗/(清)江声(清)王先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4 匡谬正俗/(唐)颜师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5 助字辨略/(清)刘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6 集韵附考正/(宋)丁度等撰(清)方成圭考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7 音学五书/(清)顾炎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78 古今韵略/(清)邵长巍·——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
JW21079 音韵阐微/(清)康熙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0 方言疏证/(清)戴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1 续方言附补正/(清)杭世骏(清)程际成补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2 四元玉鉴细草/(元)朱世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3 数理精蕴/(清)康熙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4 新仪象法要/(宋)苏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5 中西经星同异考/(清)梅文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6 长术辑要/(清)汪曰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7 夏小正疏义附音释异字记/(清)洪震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8 广群芳谱/(清)汪浩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89 离骚草木疏/(宋)吴仁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0 植物名实图考/(清)吴其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1 闽中海错疏/(明)屠本畯·——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2 蠕范/(清)李元·——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3 脉经/(晋)王叔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4 农书/(元)王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5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6 考工记/(清)戴震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7 陶说/朱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8 河工器具图说/(清)麟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099 珊瑚纲/(明)汪珂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0 画学心印/(清)秦祖永·——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1 广艺舟双楫/康有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2 环宇访碑记/(清)孙星衍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3 金石学/(清)李富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4 语石/叶昌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5 律吕正义/(清)康熙(清)乾隆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6 文章缘起/(梁)任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7 文则/(宋)陈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8 修辞鉴衡/(元)王构·——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09 诗品/(梁)钟嵘·——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0 诗式/(唐)释皎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1 全唐诗话/(宋)尤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2 五代诗话/(清)郑方坤·——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3 苕溪渔隐从话前后集/(宋)胡仔·——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4 诗人玉屑/(宋)魏庆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5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6 宋诗纪事/(清)厉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7 元诗纪事/陈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8 明诗纪事/(清)陈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19 古文苑/(宋)章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0 续古文苑/(清)孙星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1 唐文粹附补遗/(宋)姚铉撰(清)郭麝补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2 宋文鉴/(宋)吕祖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3 元文类/(元)苏天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4 明文在/(清)薛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5 毛诗注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6 玉台新永/(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7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8 唐百家诗选/(宋)王安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29 宋诗钞/(清)吴之振(清)吕留良李宣龚校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0 湖海诗传/(清)王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1 楚辞/(汉)王逸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 词源/(宋)张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3 词律/(清)万树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4 词苑丛谈/(清)徐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5 明词综/(清)王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6 漱玉词/(宋)李清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7 断肠词/(宋)朱淑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8 草窗词/(宋)周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9 白云词/(宋)张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0 松雪斋词/(元)赵猛頫·——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1 乌丝词/(清)陈维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2 延露词/(清)彭孙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3 弹指词/(清)顾贞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4 珂雪词/(清)曹贞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5 饮水词侧帽词/(清)纳兰性德·——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6 樊榭山房词/(清)厉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7 茗柯词/(清)张惠言·——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8 金梁梦月词/(清)周之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49 曲谱/(清)康熙敕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0 曲话/(清)梁廷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1 太平乐府/(元)杨朝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2 阳春白雪/(元)杨朝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3 剧说/(清)焦循·——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4 琵琶记/(元)高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5 长生殿/(清)洪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6 董解元弦索西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7 四六从话/(清)孙梅·——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8 骈体文钞/(清)李兆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59 楹联丛话附续话/(清)梁章钜·——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0 墓铭例附广例/(清)王行乾梁玉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1 陆宣公奏议/(唐)陆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2 林文忠公政书/(清)林则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3 历代名人书札正续/吴曾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4 世说新语/(宋)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5 唐语林/(宋)王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6 梦溪笔谈补续/(宋)沈括·——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7 容斋五笔/(宋)洪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8 物理小识/(明)方以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69 庸庵笔记/(清)薛福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0 穆天子传/(晋)郭璞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1 搜神记/(晋)干宝·——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2 京本通俗小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3 大宋宣和遗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4 西游记/(明)吴承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5 镜花缘/(清)李汝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6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7 蔡中郎文集/(汉)蔡邕撰(清)陆心源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8 嵇中散集/(魏)嵇康撰(明)黄省曾校刻·——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79 谢康乐集/(宋)谢灵运撰王士贤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0 鲍氏集/(宋)鲍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1 谢宣城集/(齐)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2 江文通集/(梁)江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3 徐孝穆集/(陈)徐陵撰(清)吴兆宜笺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4 庾子山集/(北周)庾信撰(清)倪■集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5 王子安集/(唐)王勃撰(清)蒋清翊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6 骆宾王文集/(唐)骆宾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7 张燕公集/(唐)张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8 曲江集/(唐)张九龄·——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89 王右丞集/(唐)王维撰(清)赵殿成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0 高常侍集/(唐)高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1 岑嘉州集/(唐)岑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2 孟襄阳集/(唐)孟浩然·——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3 韦苏州集附拾遗/(唐)韦应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4 刘宾客文集/(唐)刘禹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5 张司业集/(唐)张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6 孟东野集/(唐)孟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7 长江集/(唐)贾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8 昌谷集/(唐)李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199 李义山集/(唐)李商隐撰(清)冯浩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0 温飞卿集/(唐)温庭筠撰(明)曾益注(清)顾予咸补·——上海商务印书馆
JW21211 骑省集(即徐公文集)/(宋)徐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2 小畜集/(宋)王禹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3 林和靖诗集/(宋)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4 范文正公集/(宋)范仲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5 传家集/(宋)司马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6 元丰类稿/(宋)曾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7 嘉佑集/(宋)苏洵·——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8 栾城集/(宋)苏辙·——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19 山谷内外集/(宋)黄庭坚·——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0 淮海集后集附/(宋)秦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1 后山集/(宋)陈师道·——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2 石湖居士诗集/(宋)范成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3 西山文集/(宋)真德秀·——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4 白石道人全集/(宋)姜夔·——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5 文山先生集/(宋)文天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6 元遗山诗文集/(金)元好问·——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7 湛然居士文集/(元)耶律楚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8 道园学古录/(元)虞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29 铁崖古乐府附复古诗集/(元)杨维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0 宋学士全集/(明)宋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1 诚意伯文集/(明)刘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2 高青邱诗集/(明)高启·——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3 逊志斋集/(明)方孝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4 升庵集/(明)杨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5 张太岳集/(明)张居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6 震川集/(明)归有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7 初学集笺注/(清)钱谦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8 吴梅村诗集注/(清)吴伟业撰吴翊凤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39 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0 壮悔堂集/(清)侯方域·——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1 曝书亭集/(清)朱彝尊·——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2 西河文集//(清)毛奇龄·——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3 渔洋山人精华录/(清)王士祯撰惠栋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4 敬业堂诗集/(清)查慎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5 方望溪先生全集/(清)方苞·——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6 鲒■亭集/(清)全祖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7 潜研堂集/(清)钱大昕·——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8 欧北诗钞/(清)赵翼·——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49 惜抱轩诗文集/(清)姚鼎·——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0 洪北江集/(清)洪亮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1 大雪山房文稿初集二集言事补编/(清)恽敬·——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2 两当轩诗钞/(清)黄景仁·——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3 孙渊如诗文集附长离阁集/(清)孙星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4 定庵全集/(清)龚自珍·——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5 曾文正公诗文集/(清)曾国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6 人境庐诗钞/(清)黄遵宪·——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7 山海经/(晋)郭璞注(清)郝懿行重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8 元和郡县志附逸文/(唐)李吉存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59 元丰九域志/(宋)王存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0 舆地广记附札记/(宋)欧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1 诸蕃志/(宋)赵汝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2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3 四书释地/(清)阎若璩·——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4 十六国疆域志/(清)洪亮吉·——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5 括地志/(清)孙星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6 蒙古游牧记附补注/(清)张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7 卫藏图志/(清)盛绳祖何秋涛·——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8 行水金鉴/(清)傅泽洪·——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69 续行水金鉴/(清)黎世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0 佛国记/(宋)释法显·——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1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宋)徐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2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丘处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3 嬴涯胜览/(明)马欢·——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4 人表考/(清)梁玉绳·——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5 高士传/(晋)皇甫谧·——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6 列女传补注/(清)王照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7 畴人传续编三编/(清)阮元·——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8 历代画史汇传附录/(清)彭蕴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79 历代统记表疆域表沿革表/(清)段承基·——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0 历代史表/(清)万斯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1 二十一史四谱/(清)沈炳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2 历代帝王年表/(清)齐召南撰阮福续·——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3 考信录/(清)崔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4 历代建元考/(清)钟渊映·——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5 竹书纪年/(梁)沈约撰(清)洪熙煊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6 春秋公羊传注疏/(周)公羊高撰(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7 春秋谷梁传注疏/(周)谷梁赤撰(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8 汉纪/(汉)荀悦·——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89 后汉纪/(晋)袁宏·——上海商务印书馆印·——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0 尚书大传定本/(汉)伏胜述(清)陈寿祺辑注王■运补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1 绎史/(清)马■·——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2 汉书/(清)王先谦补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3 后汉书/(清)王先谦集解·——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4 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5 逸周书集训校释/(清)朱右曾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6 越绝书/(清)钱培名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7 吴越春秋/(汉)赵晔撰(元)徐天佑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8 十六国春秋/(后魏)崔鸿·——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299 华阳国志附录/(晋)常璩撰(清)顾广垠校·——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0 契丹国志/(宋)叶隆礼·——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1 大金国志/(金)宇文懋昭·——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2 九国志拾遗/(宋)路振撰(宋)张唐英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3 蜀鉴/(宋)郭允蹈·——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4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5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6 明季稗史/·——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7 读通鉴论/(清)王夫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JW21308 宋论/(清)王夫之·——上海商务印书馆印

『伍』 危素的藏书

1.学海类编 淸 曹溶 编 陶越 补 淸道光十一年 刊〔木活〕
集余二(事功) 第九十九册 元海运志一卷 元 危素
2.集部 别集类 明
危太朴集 云林集二卷 同补遗一卷 同续补一卷 危太朴文集十卷
说学齐附录一卷 危太朴文续集十卷 坿一卷
明 危素 撰 民国 刘承干 编 民国三年 跋刊嘉业堂 6册
题签 大德七至洪武五 危太朴 (危太朴文集)一名.说学斋集
3.临川吴文正公年谱一卷
明 危素 撰 北京图书馆藏明成化二十年方中等刻临川吴文正公集附
4.古今游记丛钞 劳亦安 辑 民国五十年 台湾中华书局 据排印本景印卷之十四
5.史部 地理类 名胜之属 江苏 游牛首山记一卷 元 危素 撰
6.钦定四库全书 坿总目 淸 乾隆中 敕辑 民国七十二年至七十六年 台湾商务印书馆 用文渊阁本景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册 集部第一百六十五 云林集二卷 明 危素 撰
7.钦定四库全书 坿总目 淸 乾隆中 敕辑 民国七十二年至七十六年 台湾商务印书馆 用文渊阁本景印第一千二百二十六册 集部第一百六十五 说学斋稿四卷 明 危素 撰
8.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刘俊文 等辑 ᦗ年 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景印本集部 第二四册 危学士全集十四卷
明 危素 撰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淸乾隆二十三年芳树园刻本
9.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刘俊文 等辑 ᦗ年 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景印本史部 第八二册 元海运志一卷
----------------------------------------------------------------------------------
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危素著作
1.书号 11164 题名 危太朴云林集卷数 二卷创作者 (明) 危素 (撰)
正文前 卷一 卷二
标题 集部-别集类-明之属 序跋者 (明) 虞集 (序)序跋序:「至元三年十月雍虞集序」
收藏印记 「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汉鹿/斋藏/书印」朱文方印
版本 钞本 装订 线装 版式行款 12行,行28字. 注文小字双行,字数同.数量 1 册
高广 (全幅 26.9x16.8公分) 索书号 406.2 11164
2.书号 11163 题名 说学斋稿卷数 十三卷创作者 (明) 危素 (撰)
正文前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标题 集部-别集类-明之属
收藏印记 「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朱文长方印、「{25306D}圃/收藏」朱文长方印、「贝墉曾读」朱文长方印、「平江贝/氏文苑」朱文长方印、「竹泉/珍秘/图籍」白文方印、「謏闻/斋」白文方印、「千墨/弇藏」朱文方印、「知不/足斋/钞传/秘册」朱白文方印
版本 乌丝阑旧钞本 装订 线装 版式行款 10行,行19字. 左右双栏. 版心线黑口.数量 4 册 高广 (匡18.2x12.9 公分) 索书号 402.6 11163
3.书号 15343-0148 题名 元海运志 卷数 一卷 创作者 ( 明) 危素 (撰) 版本 清道光辛卯( 11 年)六安晁氏活字印本
卷一百六十九 集部二十二 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说学斋稿》·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危素撰。素有《草庐年谱》,已著录。据《千顷堂书目》,其文集本五十卷,明代已散佚不存。此本乃嘉靖三十八年归有光从吴氏得素手稿传抄。其文不分卷帙,但於纸尾记所作年岁,皆在元时所作。《有光跋》称共一百三十六篇,此本乃止一百三十三篇。又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是集《跋》,称赋三、赞二、铭二、颂三、记五十有一、序七十有六,共一百三十八首,以《有光跋》为传写之误。然据懋竑所列,实止一百三十七首,数亦不符。殆旧无刊版,好事者递相传录,故篇数参差,不能画一,实则一本也。素晚节不终,为世僇笑,其人本不足称,而文章则欧、虞、黄、柳之后,屹为大宗。《懋竑跋》称其文“演迤澄泓,视之若平易,而实不可几及,非熙甫莫知其深”。其珍重钞传,盖非漫然矣。△《云林集》·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危素撰。皆在元代所作之诗,乃贤为编次成集者也。素家居临川,相近有云林山,尝读书其上。方方壶为作《云林图》,陈旅等俱赋诗以记其事,故集即以是为名。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发雕於后至元三年。则彝尊所见,乃元时旧版。此本卷帙相符,盖犹从原刻抄传者。特《彝尊跋》称前有《虞集序》,而此本所载乃集《赠行序》一篇,绝与诗集无涉,似为后人所附入。观其《静志居诗话》,亦称前有虞集《送行序》,则已自知其误而改之矣。素於元末负盛名,入明以后,其人不为世所重,其文亦遂不复收拾。故《说学斋集》仅存在元之文,而此集亦仅存在元之诗,不足尽素之著作。然气格雄伟,风骨遒上, 足以陵轹一时。就诗论诗,要不能不推为元季一作者矣。原集共诗七十六首,浙江鲍氏知不足斋本复从他书搜采,增入补遗十四首,较为完备,今并仍而录之焉。
△《名山藏卷>;之59 晋江何乔远撰 ○危素 危素字太朴金豁人与其邑人曾子白朱夏并以文章名家素厚重深中学问渊奥兼长笔札多识宋元事留心史书元顺帝初荐入朝历十八仕至岭北行中书省左丞为时名臣矣顺帝末年白事丞相前极言无隐元丞相贺惟一曰君向寡言今何多也素曰时危恩重岂能默默素不敢畏丞相畏后世史官耳既弃官寓居房山者四年顺帝北奔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承制起翰林学士承旨入朝信宿而明兵入大都素故与待制黄冔同邑少同学相约死冔投死居贤坊井中从人午出之曰公小臣死社稷邪冔曰齐大史兄弟皆死彼不小臣哉午终不解负冔还舍置酒肴使家人守之会大将军下令胜国臣皆输告身冔诒午取告身若欲输官者午喜出沽酒慰藉及还弗见求之井浮尸矣素亦走所居报恩寺脱帽井傍两手据井口将下寺僧大梓与番阳除彦礼大呼曰公母死公母死公不居位四年矣信宿入都且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竟罢明兵入府藏垂及史库素言抚镇吴勉辇出之既与学士张以宁等谒大将军军门送至京高帝以为翰林侍讲学士而以宁为侍读学士时素年六十八矣 【 以宁古田人有文学元人呼为小张学士既以故元官见奏对称旨上宠遇之使封安南赐御制八诗既还道卒临终自赋曰覆身惟有黔娄被委槖都无陆贾金诏有司还柩于家所在致祭】 命与宋濂同修元史顷之坐失朝免居一岁复之兼弘文馆学士赐小车免朝谒时备顾问论说经史上冬日御外朝召素与翰林学士濂侍读学士同直学士经待制禕起居注观琳列坐左右赐酒馔屡命尽觞内官承旨监劝甚力酒终上御制诗一章系序于首命各以诗进素成最后上览之曰危素老成有先忧之意他日上御东阁侧室素行帘外槖槖闻履声上曰谁对曰老臣素上曰朕谓文天祥也而乃尔监察御史著等劾素亡国之臣谪和含山为余阙守庙逾年忧恨死

『陆』 宁不食两庑无豚肩,风怀一诗,断不能删!

清朝有一个朱彝尊,算是一颗慧星,他居然有了爱情
的故事,并把这故事,写成了“风怀诗”,不但把诗写好,
还要把诗收进他的《曝书亭集》,他的道学朋友一看,可急
了,劝他注重清议,别把这不三不四的咸湿诗放到集于里
去。可是朱彝尊不肯,他说:“吾宁不食两庑豚,不删风怀
二百韵!”(大好猪肉宁不吃,也不删掉这首诗)

刘声木《苌楚齐四笔》卷二有段文字记朱彝尊的
“风怀祷”,他说:吴县张应南户部藏有朱彝尊风
怀诗手稿,与刘本不同涂改满纸,均有“颠倒鸳
鸯”小印铃记,前后有名人题跋甚多。其妻兄吴
县曹君直孝廉元忠曾亲见之,大仓某家藏有《鸳
水仙缘》弹词一种,记风怀诗及洞仙歌词曲本事。
吾乡姚庚甫大令景衡,年七十余,尝为后学讲凤
怀二百韵隐事,语语有证云云,语见桐城萧敬甫
敝君穆庚子札记。
声木谨案:秀水朱竹坨太史彝尊,诗在我朝,
虽为一大家,而风怀一诗,实为全集之站,亦无
庸为之穿凿附会,务必牵合及子某某而后己。纵
使大史自暴其恶于众,后人更不必为之穷形尽象,
刻划无盐,吾不知为之笺证者,欲师其事乎?抑
欲师其诗乎?未免两失之矣!这段很有赶味的老
夫子文字,更可反衬出朱彝尊的大勇。

『柒』 传世藏书的藏书目录

经库
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尚书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毛诗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周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仪礼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礼记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春秋左传正义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春秋公羊传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春秋谷梁传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孝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尔雅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孟子注疏 十三经注疏阮刻本
经学史:
尚书大传 皇清经解续编本
韩诗外传 明沈氏野竹斋刊本
春秋繁露 抱经堂卢校本悉刻二十二子本
大戴礼记 皇清经解本
六艺略 百衲本汉书
白虎通义 白虎通德论本
五经异义 皇清经解本
周易集解 古经解汇函本
春秋经传纂例 古经解汇函本
周官新义 钱仪吉校补本
七经小传 影宋刊本
大学衍义补 四库全书本
古文尚书疏证 眷西堂本
孟子字义疏证 微波榭本
汉学师承记 国学基本丛书本
经义述闻 皇清经解本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皇清经解本
今古学考 四益馆经学丛书本
孔子改制考 朱维铮复校本
经学历史 周子同注释本
国故论衡 国学讲习会原刊本
语言文字:
说文解字注 经韵楼刻本
方言 四部丛刊本
释名疏证补 影光绪二十二年本
广雅疏证 嘉庆元年初刊本
广韵 张氏泽存堂宋本广韵本
中原音韵 讷庵本
经传释词 古书字义用法丛刊本
马氏文通 清光绪三十年本
存目提要(72种)
史库 二十六史:
史记 百衲本
汉书 百衲本
后汉书 百衲本
三国志 清武英殿本
晋书 清武英殿本
宋书 清武英殿本
南齐书 清武英殿本
梁书 清武英殿本
陈书 清武英殿本
魏书 清武英殿本
北齐书 清武英殿本
周书 清武英殿本
南史(一) 清武英殿本
南史(二) 清武英殿本
北史 清武英殿本
隋书 清武英殿本
旧唐书 清武英殿本
新唐书 清武英殿本
旧五代史 清武英殿本
新五代史 清武英殿本
宋史(一) 清武英殿本
宋史(二)清武英殿本
辽史 清武英殿本
金史 清武英殿本
元史 清武英殿本
新元史 天津徐氏退耕堂本
明史(一) 清武英殿本
明史(二)清武英殿本
清史稿(一)关内本
清史稿(二)关内本
清史稿(三)关内本
表(一) 百衲本、殿本、关内本
表(二) 关内本
表(三) 关内本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 影鄱阳胡氏本
资治通鉴(二) 影鄱阳胡氏本
资治通鉴(三) 影鄱阳胡氏本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一) 冯集梧补刻本
续资治通鉴(二) 冯集梧补刻本
存目提要(96种)
通典
通典 中华书局本
通志略 通志略 明汪刻本
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一) 清武英殿三通合刻本
文献通考(二) 清武英殿三通合刻本
文献通考(三) 清武英殿三通合刻本
地理:
水经注 世界书局本
大唐西域记 高丽新藏本
海国图志 光绪丙子平庆泾固道署重刊本
地理:
读史方舆纪要(一) 稿本
读史方舆纪要(二) 稿本
存目提要(74种)
杂史
世本 茆泮林辑本
国语 士礼居刻本
战国策 姚宠校本
吴越春秋 随盦丛书本
越绝书 四部备要本
华阳国志 成都志古堂原版印行本
贞观政要 四库全书本
史通 史通通释本
文史通义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本
十七史商榷 丛书集成本
竹书纪年 四库全书本
目录类:
四库全书总目(一) 浙江翻刻武英殿本
四库全书总目(二) 浙江翻刻武英殿本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 光绪八年傅以礼校订本
四库撤毁书提要 辑佚本
子库 诸子:
老子 四部丛刊本
庄子 四部丛刊本
文子 守山阁丛书本
鶡冠子 四部丛刊本
列子 四部丛刊本
晏子春秋 二十二子本
孔子集语 平津阁丛书本
曾子注释 皇清经解本
子思子全书 经典集林本
荀子 二十二子本
孔丛子 杭州藏明翻宋刻本
贾谊新书 抱经堂本
至言 玉函山房本
河间献王书 玉函山房本
公孔弘书 玉函山房本
新序 嘉靖翻宋刻本
扬子法言 秦氏仿宋本
新论 严可均辑本
潜夫论 古堂影宋本
申鉴 黄省曾注本
孔子家语 湖北丛书本
墨子 毕沅校正本
随巢子 玉函山房本
管子 二十二子本
商君书 四部丛刊本
申子 玉函山房本
韩非子 四部丛刊本
晁氏新书 玉函山房本
诸子
政论 严可均本
中论 杜思资深堂本
仲长子昌言 玉函山房本
邓析子 复宋本
尹文子 湖海楼丛书本
公孙龙子 严可均本
人物志 影明正德刊本
鬼谷子 陶弘景注本
阴符经 续知不足斋本
尸子 二十二子本
吕氏春秋 毕沅校注本
淮南子 庄逵吉本
论衡 通津草堂本
蒋子万机论 严可均辑本
傅子 丛书集成本
抱朴子 道藏本
刘子 道藏本
金楼子 四库全书本
颜氏家训 影明辽阳傅太平本
中说 四部丛刊本
长短经 丛书集成本
两同书 四库全书本
化书 道藏本
周敦颐集 正谊堂全书本
张载集 康熙间朱轼校刊本
陆九渊集 涵芬楼本
二程本书 康熙间吕留良刻本
朱熹集(一) 影嘉靖十一年本
朱熹集(二) 影嘉靖十一年本
朱子语类 西京清麓丛书本
王阳明集 影隆庆六年刻本
焚书 国粹丛书
续焚书 原刻本
东西均 安徽藏原装本
明夷待访录 指海本
四存编 畿辅丛书本
大同书 中华书局本
仁学 上海图书馆刻本
訄书 东京翔鸾社铅印重订本
诸子平议 春在堂本书本
存目提要(12种)
佛典:
佛本行经 金陵刻经处刻本
梵网经 鸠摩罗什译本
阿弥陀经 鸠摩罗什译本
金刚经錍 鸠摩罗什译本
缘起经 常州天宁寺刻经处集刊本
妙法莲花经 上海佛学局释氏十三经本
心经 上海佛学书局释氏十三经本
维摩诘经 鸠摩罗什译本
无量寿经 魏康僧铠译本
唯识三十论颂 中国佛学刊唯识三十论略释本
大乘起信论 南京佛纪流通处单行本
肇论 北京佛经流通处刻本
三论玄义 金陵刻本经处清二十五年刻本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陵刻经处刻曹溪原本
金刚 扬州刻经处刻本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原人论 同治十三年鸡园刻经处刻本
辅教编 镡津文集本
弘明集 大正藏本
广弘明集 大正藏本
高僧传 大正藏本
比丘尼传 大正藏本
大宋高僧传 宋碛砂藏本
洛阳伽蓝记 商务张宗祥合校本
求法高僧传 金陵刻经处刻本
景德传灯录 常州天宁寺刻本
存目提要(74种)
道典:
太平经合校 王明合校本
真诰 道藏本
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道藏本
道教义枢 道藏本
养性延命录 道藏本
道枢 道藏本
修真十书 道藏本
庚道集 道藏本
中和集 道藏本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道藏本
太上感应篇 道藏本
存目提要(88种)
文史笔记:
风俗通义 影元大德本
古今注 影宋刊本
酉阳杂俎 影赵氏本
封氏闻见记 雅雨堂丛书本
梦溪笔谈 四部丛刊本 学津讨原本
容斋随笔 影宋刊本
困学纪闻 影傅氏元初刻本
南村辍耕录 影潘氏元刊本
焦氏笔乘 明万历刻本
客座赘语 金陵丛刻本
日知录集释 嘉定黄氏西溪草庐重刊本
十驾斋养新录 影嘉庆本
札朴 蒋氏心矩斋校本
东塾读书记 商务排印本
读书杂志 清道光十二年刻本
癸巳存稿 光绪十年刻本
癸巳存高 王藻刻本
日下旧闻考 原刻本
存目提要(20种)
杂记:
西京杂记 影嘉靖本
云溪友议 影明刊本
唐语林 守山阁本
东坡志林 学津讨原本
挥尘录 毛氏影钞本
老学庵笔记 津逮秘书本
云麓漫钞 涉闻梓旧本
东京梦华录 学津讨原本
梦粱录 知不足斋本
齐东野语 丛书集成本
武林旧事 知不足斋本
呈史 影元刊本
青楼集 古今说海本
七修类稿 耕烟草堂本
五杂俎 日本宽文刻本
万历野获编 道光刻本
池北偶谈 康熙文粹堂刊本
板桥杂记 金陵丛刻本
茶余客话 二十二卷本
履园丛话 原刻本
阅世编 上海掌故丛书本
清稗类钞(一) 商务原本
清稗类钞(二) 商务原本
存目提要(98种)
医部
素问 顾氏翻宋刻本
灵枢经 明赵府居敬堂刊本
难经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类经 金阊童涌泉刊本
医经存目提要(17种)
伤寒论 明赵开美影宋刻本
类证活人书 古今医统正及脉全书本
伤寒明理论 明刊本
伤寒论注 马中骅校刊本
伤寒贯珠集 清末广州惠济仓美本
伤寒存目提要(29种)
金匮要略方论 明万历赵开美本
金匮要略心典 清雍正刻本
金匮存目提要(9种)
温疫论 郑重光温疫论补注本
广瘟疫论 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疫疹一得 延庆堂刊本
温病条辨 清嘉庆问心堂刻本
温热经纬 清同治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四明林正堂室刊本
时病 论 清光绪 雷慎修堂本
温病存目提要(11种)
脉经 清光绪周学海本
濒湖脉学 四库全书本
四诊抉微 清雍正四年丙午玉映堂原刊本
察舌辨症新法 中医学大成本
诊断存目提要(19种)
神农本草经 问经堂丛书本
雷公炮 论 1932年成都义生堂刊本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中国医学大成本
汤液本草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本草纲目 味古斋重校刻本
本草存目提要(27种)
肘后备急方 明正统道德藏本(影印本)
备急千金要方 江户医学影宋本
千金翼方 明万历三十三年王肯堂刊本
外台秘要 明崇祯十三年程衍道校勘本
太平圣惠方 永正十一年抄本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元郑天泽刊本
圣济总录 清乾隆五十年震泽汪氏燕远堂刻本
普济本事方 清乾隆十五年芸晖堂录宋抄本
济生方 四库全书本
医方考 亮明斋刻本
方剂存目提要(66种)
素问玄机原病式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宣明方论 四库全书本
内外伤辨 明万历吴勉学校刻东垣十书本
脾胃论 明嘉靖梅南书屋刻东垣十书本
兰室秘藏 元刻本
医学发明 明万历刻本
阴证略例 十万卷楼重刻本
十药神书 中国医学大成本
杂病证治准绳 上海科技出版社缩影本
痰火点雪 中国医学大成本
症因脉治 康熙四十五年初刻本
理虚元鉴 清乾隆辛卯年柯氏原刻本
傅青主男科 上海启新书局合刊影印本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血证论 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刻本
内科存目提要(15种)
刘涓子鬼遗方 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
外科正宗 明崇祯四年辛未刻本
外科证治全生 清咸丰十一年武昌节署刻本
疡科心得集 尽心斋刻本
外科存目提要(25种)
理伤续断方 洪武刻本
正体类要 薛氏医案本
骨伤科存目提要(10种)
妇人大全良方 四库全书本
济阴纲目 小酉山房刻本蜩寄藏版
傅青主女科 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妇科存目提要(26种)
小儿药证直诀 周氏医学丛书本
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万密斋医学全书本
幼幼集成 登云阁藏版(初刻本)
儿科存目提要(21种)
秘传眼科龙木论 明万历乙亥刊本
银海精微 醉耕堂刊本
原机启微 薛氏医案本
口齿类要 明新都吴玄有校刊本
审视瑶函 清扫叶山房刻本
重楼玉钥 清道光苏城喜墨斋刊本
五官科存目提要(20种)
针灸甲乙经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针灸大成 明万历辛丑年刻本
针灸存目提要(19种)
十问 马王堆汉墓帛书
合阴阳 马王堆墓帛本
天下至道谈 马王堆墓帛本
素女经 双梅影 丛书本
养老奉亲书 寿亲养老新书本
内功图说 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养生气功存目提要(20种)
格致余论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医经溯洄集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名医类案 知不足斋本
医贯 三多斋梓行本
医学源流论 半松斋初刻本
医原 留耕书屋新镌本
医案医话医论存目提要(30种)
诸病源候论 丁光迪等校注本
华氏中藏经 清孙星衍校刻本
三因极一病证证方论 宋刊配补元麻沙复亥
医学启源 明正德刊本
儒门事亲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洗冤集录 元刊本
卫生宝鉴 惜阴轩丛书本
丹溪心法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脉因证治 颐生堂刻本
医学纲目 明嘉靖刻本
证治要诀及类方 明正统八年刻本
明医杂著 宋阳山刻本
医学正传 上海会文堂书局本
韩氏医通 邹松如氏藏本
赤水玄珠 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
医学入门 万历三年乙亥刊本
万病回春 金陵周氏刻本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京口大成堂刻本
景岳全书 两广运使署刻本
医宗必读 金相堂本
医门法律 四库全书本
石室秘录 三让堂刻本
辨证录 黄退庵校刊本
医学心悟 中国医学大成本
医宗金鉴 武英殿刊本
医学三字经 南雅堂刻本
医林改错 三槐堂刻本
理瀹骈文 清同治三年刻本
医学衷中参西录 清宣统元年天津新华印书局铅印本
综合存目提要(67种)
兵书:
孙子 中华艺术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吴子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司马法 中华学艺术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孙膑兵法 文物出版社1985年本
尉缭子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六韬 中华学艺社宋刻武经七书本
黄帝阴符 经四库全书本
黄石公三略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握奇经 津逮秘书本
将苑 清张澍辑诸葛忠武侯文集本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本
卫公兵法辑本 清渐西村舍丛刊本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守山阁丛书本
武经总要 明唐福春刻本(影印本)
虎钤经 粤雅堂丛书本
何博士备论 留香室刊本
十七史百将传 翁氏刻隆庆元年耿文光印本
守城录 瓶花书屋丛书本
历代兵制 静观堂刊本
翠微先生北征录 秋浦双忠录本
纪效新书 四库全书本
练兵实纪 四库全书本
武编 徐象标耘曼山馆刻本
阵纪 惜阴轩丛书本
草庐经略 粤雅堂丛书本
三十六计
曾胡治兵语录 1931年青年书店费怒春注释本
存目提要(76种)
小说:
山海经 影明成化刻本
燕丹子 孙星衍校订本
异苑 四库全书本
世说新语 王先谦校刻本
搜神记 津逮秘书本
夷坚志 涵芬楼排印本
太平广记(一)谈恺本
太平广记(二)谈恺本
剪灯新话 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
剪灯余话 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
觅灯因话 董康诵芬室刊本
虞初新志 上海进步书局正印本
聊斋志异 铸雪斋抄本
阅微草堂笔记 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本
三国演义 毛纶毛岗百二十回本
水浒全传 袁无涯原刊本
西游记 明代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本
封神演义 四雪草堂刊本
三遂平妖传 钱塘王慎修刊本
绿野仙踪 上海古籍影印刻本
红楼梦 程乙本
醒世姻缘传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同德堂本
儒林外史 卧闲草堂本
镜花缘 苏州原刊本
海上花列传 初刻石印本
七侠五义 上海广百宋斋排印本
儿女英雄传 聚珍堂活字本
官场现形记 上海世界繁华报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广智书局本
喻世明言 上海古籍影印天许斋刊本
警世通言 上海古籍影印兼善堂刊本
醒世恒言 上海古籍影印叶敬池刊本
老残游记 上海神州日报馆排印本、剪报本
孽海花 真美善书店合刊本
拍案惊奇 上海古籍影印尚友堂刊本
二刻拍案惊奇 上海古籍影印尚友堂刊本
型世言 台北影印本
存目提要(64种)
科技:
周髀算经 南宋鲍澣翻刻秘书省刻本
九章算术 四库全书本
四元玉鉴 丁取忠校本
测圆海镜 知不足斋丛书本
五星占 中国天文史文集(1978)本
星经 丛书集成本
灵台秘苑 四库全书本
乙巳占 丛书集成初编本
新仪象法要 守山阁丛书本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丛书集成初编本
南方草木状 丛书集成初编本
茶经 百川学海本
竹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笋谱 百川学海本
菌谱 百川学海本
荔枝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
桐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
凤仙谱 昭代丛书别集本
人参谱 梅谷丛书十种本
禽经 百川学海本
闽中海错疏 万有文库本
促织经 康熙乙末年(1715年)抄本
鸡谱 乾隆丁末年抄本
汜胜之书 万国鼎本
四民月令 石氏书(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
齐民要术发 四部丛刊本
四时纂要 明万历十八年朝鲜刻本
耒耜经 夷门广牍丛书本
农书 知不足斋丛书本
农桑辑要 武英殿聚珍本
农桑衣食撮要 明刻本农桑撮要
马首农言 咸丰五年刻本
营田辑要 同治三年成都枫林黄氏家乘本
湖蚕述钱恂积 步斋抄本
天工开物 明崇祯十年刊本
营造法式 四库全书本
刀剑录 说郛本
陶说 鲍廷博本
景德镇陶录 书业堂刊本
饮流斋说瓷 上海朝记书店铅排本
北山酒经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酒谱 说郛本(宛委山堂本)
文房四谱 丛书集成初编本
云林石谱 丛书集成本
砚笺 亭藏书本
墨史 知不足斋丛书本
蜀锦谱 嘉靖廿年全蜀艺文志本
装璜志 丛书集成本
术数:
宅经 四库全书本
灵棋经 四库全书本
易林 四库全书本
太玄经 四库全书本
葬书 四库全书本
李虚中命书 四库全书本
灵城精义 四库全书本
玉管照神局 四库全书本
太清神鉴 四库全书本
月波洞中记 四库全书本
皇极经世书 四库全书本
六壬大全 四库全书本
遁甲演义 四库全书本
三命通会 四库全书本
卜法详考 四库全书本
协纪辨方书 四库全书本
总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光绪王刻本
全上古三代文 光绪王刻本
全秦文 光绪王刻本
全汉文 光绪王刻本
全后汉文 光绪王刻本
全晋文 光绪王刻本
全宋文 光绪王刻本
全齐文 光绪王刻本
全粱文 光绪王刻本
全陈文 光绪王刻本
全后魏文 光绪王刻本
全北齐文 光绪王刻本
全后周文 光绪王刻本
全隋文 光绪王刻本
先唐文 光绪王刻本
楚辞补注 影明翻宋本
文选 胡克家翻宋本
玉台新咏 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
全唐诗 清康熙扬州诗局本
全唐文 扬州官刻本
唐文拾遗 潜园总集本
唐文续拾 潜园总集本
读全唐文札记三种
乐府诗集 毛氏汲古阁本
中州集 诵芬室影元本
彊村丛书(一) 影印民国十一年校补
彊村丛书 (二) 影印民国十一年校补
雍熙乐府 嘉靖四十五年本
明词汇利 影赵尊岳再校本
列朝诗集(一) 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铅印本
列朝诗集(二)清宣统二年神州国光社铅印本
六十种曲(一) 汲古阁本
六十种曲(二) 汲古阁本
别集
建安七子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三曹集 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阮籍 清宣统三年(1991)所刊丁氏本
嵇康 四部从书本
陶渊明集 四部丛刊本
谢灵运集 汉魏诸名家集
鲍照集 四部丛刊本
庾信集 四部丛刊本
王维集 清乾隆赵殿成本
李白集 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
杜甫集 仇兆鳌注本
韩愈集 四库全书本
白居易集 那波道圆本
梅尧臣集 四部备要本
欧阳修集 世界书局本
苏洵集 四库丛刊本
苏轼集 四部备要本
苏辙集 四部丛刊初编本
王安石集 明嘉靖三十九年抚州本
黄庭坚集 四库全书本
文天祥集 四部丛刊本
陆游集 四库备要
杨万里集 四部丛刊本
元好问集 四部丛刊本
萨都刺集 四部丛刊本
杨维桢集 四部丛刊本
刘基集 四部丛刊本
高启集 景泰本《大全集》
宋濂集 四部丛刊本
方孝孺集 四部丛刊本
归有光集 康熙原刻本
袁宗道集 刘氏嘉业堂本
袁宏道集 佩芏居四十卷本
袁中道集 珂雪斋前集本
徐渭集 徐渭集本
钟惺集 近圣居本与徐刻遗稿
谭元春集 张泽刻谭友夏合集本
陈子龙集 安雅堂稿崇祯原刻本
牧斋集 四部丛刊本
吴梅村集 四部丛刊本
黄梨洲诗文集 四部丛刊本
顾亭林集 四部丛刊本
王船山诗文集 金陵本
曝书亭集 四部丛刊本
渔洋山人精华录 林佶刻本
通志堂集 徐刻之原本
方苞集 四部丛刊本
小仓山房诗文集 嘉庆随园藏本
龚自珍集 四部丛刊本
惜抱轩诗文集 四部备要本
魏源集 同治九年古微堂诗集刻本
湘绮楼诗文集 湘绮楼全集本
入境庐诗草 能立辛未6月重校再版本
严复诗文集 沈云龙蒋贞金辑本
谭嗣同集 中华书局版
梁启超集 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
王国维诗文集 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印行王国维遗集本
文艺评论
文心雕龙 黄叔琳校本
文则 有正书局文学津梁本
文章精义 正书局文学津梁本
修辞鉴衡 四库全书本
文章辨体序说 罗氏样本
论文偶记 逊敏堂丛本
楹联丛话 道光本
初月楼古文绪论 常州先哲遗书
艺概 同治十三年刻本
春觉斋论文 都门铅印本
论文杂记 刘申叔遗书
文评散篇选编
诗品 明刊说郛本
文镜秘府论 日本京都藤井佐兵卫版行本
二十四诗品 明刊说郛本
六一诗话 四库全书本
石林诗话 清文焕所辑历代诗话本
岁寒堂诗话 丁福保辑订历代诗话续编本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四种清同治十年刊本
沧浪诗话 历代诗话本
滹南诗话 知不足斋丛书本
艺苑卮言 历代诗话续编
诗薮 朝鲜旧刊本
姜斋诗话 清诗话本
原诗 丁福保订清诗话本
渔洋诗话 清诗话本
说话啐语 丁福保所辑清诗话本
随园诗话 乾隆自刻本
石洲诗话 嘉庆二十盾原刻本
饮冰室诗话 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本
诗评散篇选编
乐府指迷 四库全书本
词源 道光戈载校秦恩复刻本
词旨 陈去病百尺楼丛书本
渚山堂词 刘承干吴兴丛书本
词品 嘉靖本
爰园词话 词话丛编本
窥词管见 语话丛编本
古今词话 世德堂刊词学全书本
七颂堂词绎 别下斋丛书本
远志斋词衷 词语丛编本
花草蒙拾 赐砚堂丛书本
皱水轩词筌 词话丛编
金粟词话 别下斋丛书本
古今词论 澄晖堂本
介存斋论词杂著 词论丛编
赌棋山庄词话 词话丛编
蒿庵论词 词话丛编
芬陀利室词话 光绪刊本
白雨斋词话 开明书店铅印八卷本
复堂词话 词话丛编本
论词随笔 词话丛编本
词徵 上海图书馆藏本
人间词话 王国维遗书本
蕙风词话 惜阴堂丛书刊本
海绡说词 词话丛编
词论散篇选编
教坊记 百卷本说郛本
碧鸡漫志 知不足斋五卷本
唱论 新曲苑本
南词叙录 读曲丛刊
魏良辅曲律 诵芬读曲丛刊本
曲律 读曲丛刊本
曲品 1918年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的吴梅校本
度曲须知 崇祯原刻本
谭曲杂札 南音三籁本
衡曲尘谈 诵芬室读曲丛刊
远山堂曲品 祁彪佳文稿本
远山堂剧品 祁彪佳文稿本
笠翁剧论 卢前编新曲苑本
乐府传声 正觉楼丛书本
雨村曲话 曲苑本
雨村剧话 函海本
花部农谭 豳杂俎本
藤花亭曲话 藤花亭十种本
词余丛话 坦园丛稿本
续词词余丛话 坦园丛稿本
宋元戏曲考 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曲评散篇选编
小说论评散篇选篇
古画品录 四库全书本
续画品 四库全书本
唐朝名画录 四库全书本
历代名画记 津逮秘书本
山水赋 四库全书本
笔法记 四库全书本
益州名画录 四库全书本
图画见闻志 四库全书本
宋朝名画评 四库全书本
林泉高致集 四库全书本
德隅斋画品 四库全书本
画史 四库全书本
山水纯全集 四库全书本
广川画跋 四库全书本
宣和画谱 四库全书本
画继 四库全书本
华光梅谱 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
竹谱 知不足斋丛书
古今画鉴 程氏丛刻本
中麓画品 函海本
画说 宝堂秘籍本
明画录 读画斋丛书本
画尘 明陶宗义说郛本
画诀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
画筌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
苦瓜和尚画语录 知不足斋丛书
南田画跋 画论丛刊本
雨窗漫笔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
鹿台题画稿 马克明点校论辑要本
绘事砝微 画论丛刊本
画学心法问答 邈园丛书本
小山画谱 借月山房汇抄本
芥舟学画辑 乾隆辛丑所编琴书阁藏本
山静居画论 知不足斋丛书本
松壶画忆 榆园丛刻本
南宗抉秘 屏庐丛刻本
艺舟双楫 光绪十四年重校本安吴四种本
书谱 四库全书本
法书要录 四库全书本
广艺舟双楫 光绪十九年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刊本

『捌』 清代江南三布衣

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与朱彝尊、姜宸英的并称,三人皆为清代文学家,因三人都是江南人,故称为“江南三布衣”。

严绳孙

〔清〕(一六二三至一七○二)字荪友,一字冬荪,号秋水,自称勾吴严四,复号禺荡渔人,江苏无锡人,一作昆山人。康熙已未(一作戊午误)以布衣举鸿博授检讨,为四布衣之一。工分隶、楷书,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曝书亭匾为其所书。山水深得董其昌恬静闲逸之趣。兼善界画楼阁,人物、花鸟,尤精画凤,翔舞竦峙,五色射目。尝为王西樵写真,王士桢极称之。卒年八十。著秋水集。《无锡县志、国〔清〕朝画徵录、曝书亭集、于亭杂录、定香亭笔谈、鹤徵录》

朱彝尊(1629~1709)

清代词人、学者。字锡鬯,号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试。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其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其医著有《食宪鸿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类,现有刊本行世。

姜宸英

〔清〕(一六二八至一六九九)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康熙一二十六年(一六九七)探花,授编修,年已七十。初以布衣荐修明史,舆朱彝尊、严绳孙称“三布衣”。山水笔墨遒劲,气味幽雅。楷法虞、褚、欧阳,以小楷为第一。惟其书拘谨少变化。包世臣称其行书能品上。兼精鉴,名重一时。家藏籣亭石刻,至今扬本称姜氏兰亭。著有西溟全集、湛园题跋。《艺舟双楫、畊砚田斋笔记、履园丛话、清画家诗史》

『玖』 王利民的学术简介

科研项目:
1.“两宋理学诗派研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人 已完成
2.“王士祯诗歌研究” 南通师范学院项目 主持人 已完成
3.“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夏丏尊传”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主持人 已结题
4.“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朱彝尊传”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主持人 已结题
5.“宋代理学诗与宋代文化发展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人 6.“曝书亭全集”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整理类项目 主持人 已结题
7.“宋明理学诗人群体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主持人 在研
8.“秀水朱氏家族史”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WZT019) 主持人 在研
9.“宋明理学与江西文学研究”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主要参加者 已结题
10. “宋代理学诗人论稿”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7FZW003) 主持人
11. “中国古典文献学” 赣南师范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人
12. “明清小说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课程多媒体课件研制项目 主持人 已完成
13.“高校文学课程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研究” 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 主持人
14.“朱熹文学创作及其影响研究”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主持人 在研
15.“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张栻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
16.“宁都三魏研究”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08WX10) 主持人
17.“清史·文苑传”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 受聘专家
获奖:
1.1993年在苏州大学获得朱敬文奖学金。
2.199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首届研究生科研成果二等奖。
3.199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被评为三好研究生。
4.1998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华藏奖学金。
5.1998年被评为南通师范学院优秀骨干青年教师。
6.1999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被评为研究生“科技活动先进个人”。
7.1999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
8. 2002年制作的教学课件获江苏省高等学校“方正奥思杯”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好课件奖。
9.2003年被南通师范学院工会评为“文明教工”。
10.《冒辟疆与董小宛》于2005年获南通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1.《流水高山万古心——〈南岳倡酬集〉论析》于2005年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2.2007年“地域文化研究与文学教学互动模式实验”获江西省第十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13. 《濂洛风雅论》获江西省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7年10月19日。
14.2007年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15.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16.《王士禛诗歌研究》于2009年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7.《曝书亭全集》于2011年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教学特色:
王利民具有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系统地讲授过“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概论”、“词学通论”、“曲学通论”等本科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整体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组织严密,多媒体课件设计合理,语言表达流畅,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经常组织课堂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学效果良好。
王利民担任的研究生课程有“中国古代典籍校读”、“古代碑传文研究”、“中国古代各体文学研究”、“宋元明清文学与文艺思潮”。在教学中态度认真,备课充分,课堂讲授重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辅导及时、耐心,作业批改细致。王利民现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在对研究生讲课时,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结合到教学内容中,同时把自己拥有的文献资料和电子数据库大量提供给研究生,引导他们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科研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受到了研究生们的欢迎。
论著:
1.《宋词艺术技巧辞典》(参撰)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中国艺术通史》(责任编辑)(特约校对) 江苏文艺出版社99年第一版
3.《中国古代文学史》(副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冒辟疆与董小宛》 (第一作者) 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1版
5.《平屋主人——夏丏尊传》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6.《博大之宗——朱彝尊传》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7.《王士禛诗歌研究》 中华书局2007年4月第1版
古籍整理:
1.《曝书亭全集》 校点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2.《千家诗》 审定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国学备览》版
论文:
1.《清初山东有两位王士祯》 《文学遗产》95年3期
2.《贝叶绮语话西樵》 《古典文学知识》95年3期
3.《王士祯纪游诗简析》 《中国韵文学刊》94年2期
4.《王士祯七绝的清远风格》 《南通师专学报》94年2期
5.《王士祯竹枝词简论》(第一作者) 《南通师专学报》95年2期
6.《吴中诗人徐桢卿》(第二作者) 《吴中学刊》94年3期
7.《〈历朝诗集小传〉和〈静志居诗话〉对读》(第二作者) 《南通师专学报》96年2期
8.《绮丽余波溉渔洋》 《社会科学辑刊》97年4期
9.《〈易传〉死生之说揆义》 《周易研究》97年4期
10.《胡寅的志节及其〈崇正辩〉》 (台湾)《孔孟月刊》37卷2期
11.《唐宋时代在华的外国商人》 《文史知识》98年4期
12《忆念与报偿》 《南京师大学报》98年3期
13.《〈宋诗纪事〉辨正一则》 《文教资料》98年4期
14.《论王士祯的题画诗》 (台湾)《古今艺文》第25卷4期
15.《论王士祯的赠答送别诗与社会角色意识》 《青海师专学报》97年1期
16.《王士祯的家世和家学渊源考》 《南通师专学报》97年2期
17.《李兆元家世和生平考》 《南通师专学报》98年2期
18.《南驱北驰 笑傲疆场》(第二作者) 《基层生活》98年1期
19.《〈朱熹集·训蒙绝句〉辨正》 《江海学刊》99年6期
20.《从〈武夷棹歌〉论朱熹诗歌的双重文本》 《东方丛刊》99年4期
21.《陈子昂的玄感和朱熹的理兴》 《中国韵文学刊》99年1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1期全文转载
22. 《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兼评近年出版的几部写作教材》(第二作者)
《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99年3期
23.《〈宋诗纪事〉指误一则》 《文献》2000年1期
24. 《论张载之学是易学》 《周易研究》2000年1期
25.《刘子翚“不远复”三字符及其对朱熹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1期
26. 《从故国之思、盛衰之感到盛世之音》 《南通师院学报》2000年1期
27.《〈训蒙绝句〉与朱子学的形成》 《朱子学刊》总第十一辑
28.《朱松和他的诗歌》 (台湾)《孔孟月刊》39卷4期
29.《建构〈朱子理学美学〉的形式体系》 (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七期
30.《朱熹〈东归乱稿〉的理学意蕴与理语情趣》(第一作者)《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3期
31.《〈宋诗纪事〉“朱张林联句”辨正》 《江海学刊》2001年4期
32.《朱熹诗文的文道一本论》 《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1期
33.《朱熹题画诗论析》 (台湾)《孔孟学报》80期
34.《〈伊川击壤集〉与先天象数学》 《周易研究》2003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9期全文转载
35.《从〈牧斋净稿〉看朱熹的道教信仰》 《宗教学研究》2002年4期
36.《冒辟疆的情缘》(第一作者) (台湾)《古今艺文》第28卷1期
37.《王渔洋诗歌艺术论》 (台湾)《古今艺文》第29卷2期
38.《秦蜀驿道上的神韵与性灵》 《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1期
39.《流水高山万古心——〈南岳倡酬集〉论析》 《文学遗产》2003年1期
40.《冒辟疆与董小宛的闺中雅趣》(第一作者) 《文史知识》2003年1期
41.《从〈伊川击壤集〉看邵雍的人生志趣》 《南通师院学报》2003年1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6期摘
42.《〈冒辟疆董小宛合传〉前言》(第一作者) 《南通今古》2003年2期
43.《复社领袖冒辟疆》(第二作者) 《文史知识》2003年8期
44.《李方膺论》(第二作者)
《扬州八怪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
45.《王渔洋香奁体诗词创作论略》 (台湾)《古今艺文》第30卷4期
46.《二程的诗歌创作轨迹与交际领域》 《南通师院学报》2004年1期
47.《二程诗辨伪》 《江海学刊》2004年2期
48.《南通旅游项目规划及线路设计构想》 (第一作者) 《苏东学刊》2004年3期
49.《从〈伊川击壤集〉看邵雍的风月情怀》 《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5期
50.《宋南渡之际武夷诗人群体的人员构成及其交游》 《新国学》第五卷
51.《“九天”与“九神”考》(第一作者) 《云梦学刊》2005年5期
52.《传存三千灵鬼的心魂——评严迪昌著〈清诗史〉》《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53.《刘子翚家世考》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54.《濂洛风雅论》 《文学遗产》2006年2期
55.《张载诗真伪考辨》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3期
56.《最忆虎头痴——朱彝尊与顾炎武》 《朱彝尊研究》第2期
57.《朱彝尊与端砚》 《岭南文史》2006年第4期
58.《濂洛风雅之开山——周敦颐的诗歌创作轨迹及其诗友》
(台湾)《古今艺文》第33卷1期
59.《沧江夜夜虹贯月,莫令光怪惊菰芦——王士禛歌行体咏物诗论析》(第二作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期
60.《朱彝尊与曹寅交游考》 《红楼梦学刊》2007年2期
61.《朱彝尊的岭南之游》 《岭南文史》2007年第2期
62.《鸳水情缘——朱彝尊〈风怀二百韵〉之本事》 (台湾)《古今艺文》第33卷4期
63.《儒者与隐士的对话——朱熹与刘韫倡酬诗论析》 《中国诗学》第十三辑
64.《杞菊之眷·遂初之求·舞雩之风——简析张栻辞赋的哲理内涵》
《船山学刊》2009年2期
65.《朱国祚诗歌简论》(第一作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2期
66.《朱彝尊著述研究及〈曝书亭全集〉》 《嘉兴学院学报》2009年5期
67.《高校文学课程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的教学原则》(第二作者)《福建论坛》2009年8期
68.《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碰撞——高校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对比研究》(第二作者)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教育科学文摘》2009年第4-5期摘
69.《论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类型》(第一作者) 《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1期
70.《人文关怀视野下的一部力作——评〈清初庙堂诗歌集群研究〉》(第一作者)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六辑
71.《朱茂晭词简论》(第二作者) 《嘉兴学院学报》2010年2期
72.《理学之维:邵雍的诗学观念》 《古典文献学术论丛》第一辑,黄山书社2010年11月
73.《从《伊川击壤集》看邵雍的历史意识》(第二作者) 《求索》2011年2期
74.《朱休度诗歌简论》(第二作者) 《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