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完整版纪实
① AIM-54远程空空导弹的实战纪录
由于操作重量的限制以及对于飞机阻力产生极大的影响,美国海军极少携带不死鸟导弹执行一般性的巡逻任务,数次F-14的作战任务当中都只有携带AIM-7与AIM-9空对空导弹,直到1999年1月6日,起飞自“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F-14D在担任Southern Watch行动的任务中,对两架伊拉克米格-25战斗机发射两枚AIM-54空对空导弹,但这两枚导弹都因发动机故障而没有击中目标,这也是美国海军唯一公开的实战纪录。
伊朗空军在1980年代两伊战争中曾有数次使用不死鸟导弹击落伊拉克飞机纪录,到2006年为止,伊朗也是唯一仍旧操作不死鸟导弹的国家。根据2006年的报道,伊朗已经克服导弹需要冷却的问题并且对部分零件加以更换。目前操作数量不明,现已确认逐渐被由伊朗基于MIM-23霍克导弹开发的新式空空导弹所取代。
② 近现代军事政治
下面推荐一些军事书籍,在各自领域里大多算是经典之作。因为您的题目太宽,所以我也只好泛泛地说,希望其中能有一类符合您的要求。
1、战略理论
[英]李德.哈特《间接路线战略》,台湾战略研究学者钮先钟先生译作《战略论》。说它是现代战略理论研究方面的第一名著不算太夸张吧。个人首推这本书,不仅是因为李德.哈特见解高明、战例分析透彻,而且相对而言比较清楚易读,不像《战争论》那么晦涩。
[英]富勒《战争指导》。富勒是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这本书是他晚年的重要军事理论著作。
讲到战略理论,《孙子兵法》不得不提。能从现代战略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的,首推战略研究学者钮先钟先生的《孙子三论》。
要系统了解中外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个人推荐钮先钟先生的《中国战略思想史》和《西方战略思想史》。
下面几本比较难读一些,估计不符合你的要求,但不提一下总不合适: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虽然晦涩难读,但只要谈到战略理论,就无法避开这本书。
[美]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海权论》、《海军战略》。海权论三大名著。
2、战役、战术方面
这方面的书非常多,个人推荐这几本:
[英]富勒《装甲战》。这是机械化战争方面的传世之作。
日本陆上自卫队《作战理论入门》。这本书简明、清楚,在军事爱好者中很受欢迎。从基础开始,没有背景知识的人读起来也会很顺畅。
美国陆军《FM100-5号野战条令(作战纲要)》。这本书中文的估计不大好找,英文的网上到处都是。如果你英文没问题就好办了,美国陆军FM系列、海军陆战队MCWP系列野战条令网上都有,从战略、战术,到后勤、情报,再到单兵战术、野外生存、特种作战,应有尽有。但都很专业化,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
[美]韦恩·休斯《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海战方面,个人首推此书。
3、后勤
[以色列]克列威尔德《战争与后勤》。非常好的一本书。读这本书需要一点背景知识。
4、军事地理
[美]奥利沙文《战争地理学》。个人很喜欢这本书,它“探讨战争准备和战争进行中的地理问题,从地形对局部战术的作用开始,逐渐拓展到人文地理在战略中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战略范畴内的海战、空战和核战问题。”读这本书需要一点背景知识。
[美]佩尔蒂尔、珀西《军事地理学概论》
5、战史
(1)战争通史
[美]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阿彻.琼斯的理论在军事历史爱好者中很受追捧。他在书中运用这套理论解读了从古希腊时期直到二战之后,战术、战略的变化发展,以及其中的不变原理,观点独特,而且也比较深入浅出。个人强烈推荐。一个小问题是翻译得稍微有点涩。
[美]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杜普伊“在战史和战争理论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是现代军事学界不可忽略的人物。”这本书读起来也很流畅。上面这两本书看完,对从古代到现代战争的脉络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了。我猜它们可能比较符合你的要求。
下面几本书也不得不提: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插图战争史》。“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我觉着也算比较深入浅出。
[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英]迈克尔.霍华德《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2)冷兵器时代
[英]富勒《亚历山大的将道》
[美]杜普伊《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
(3)黑火药时代
[英]马歇尔-康沃尔《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4)二战史
个人推荐下面几本:
[德]隆美尔 [英]李德.哈特《隆美尔战时文件》。隆美尔的文笔很好,读起来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德]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非常好的一本书。
[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上述军事书籍多数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按自己兴趣读过几本之后,不但能得到比较系统的军事知识,而且也有了鉴别力——至少不会被肤浅、错误的小白文蒙住……实话说,现在不少所谓的军事网站,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③ 冷战时期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是那一场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抗法战争、两次印巴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第三次中东战争、美国入侵越南、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两伊战争……1950-1980年冷战期间,各国各地发生了许多激烈的局部战争,本书将这些战役一一记录,揭密战地图片,解析战场态势,点评战役全程,启示战争影响,是一部丰富的军事战略战术经验集。
冷战期局部战争大参考:这本书介绍的很详细
这本书陆陆续续看了好几个月,里面列举了冷战期间著名战争的实例,包括朝鲜战争二次战役、越战、三次印巴战争、三次比较典型的中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两伊战争等。我喜欢看这些战争纪实,看着双方将领调兵遣将、斗智斗勇。战争也是门艺术,每场战争的背后,总有深深地政治背景,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每场战争的结局,都是一个相互妥协的结果。中国古时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但这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
印巴战争:1947年6月2日,印巴分治,印度教徒组成印度,穆斯林教街徒组成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英国的末代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这一方案,英国的目的是:如果不能占有它,那么就巧妙地毁灭他。对雄甘地清醒地看到这一方案的严重后果,主张先独立,再分治,但毫无用处。(这就是印度和中国的不同,中国被人欺侮到那个地步至少还能保持名义上的主权,任何一个企图统治中国的外来者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印度人,只是温和地掀起“非暴力、不合作”的独立运动,独立的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了分裂)。1947年8月14日,印度成立,15日,巴基斯坦独立。独立前后,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逃离家园,血腥的种族屠杀迫不及待地开始了。
同时,在印巴分治的同时,英国人又留下了克什米尔这个尾巴,克什米尔地区23万平方公里,500万人口,78%的穆斯林、22%的印度教徒。但分治时并不说清楚,只是笼统地说:“克什米尔可以自由地加入印度或是巴基斯坦,或者保持中立。”埋下了战争的导火索,而且直到现在双方仍在这一地区剑拔弩张。
第二次印巴战争的亮点:巴空军,先发制人,集中所有飞机,在战争爆发几个小时内对印军机场进行猛烈突击,重创印度空军,削弱其数量优势,从而使印度空军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恢复,夺取了局部战争的制空权,为地面部队提供最大限度的空中支援。
第三次印巴战争自1971年11月21日到12月16日,结局就是东巴独立,成立了现在的孟加拉国,扶持起了一个亲印的政府。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10月到12月6日。
1959年之前古巴长时间属于美国,自卡斯特罗上台以后,就在美国的后花园里插了一根钉子。这一危机事件的处理,展示出了双方斗智斗力高水平的博奕。
苏联人低估了美国人的力量与决心,以为把中程导弹布署进美国,对于生命、财富高于一切的美国人没有胆量承受核打击。没想到肯尼迪与美国人会作出如此强硬的反应,不惜与苏联人开战,甚至打核战争,也要和苏联较量到底。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一项艰难和危险的任务,没有谁能正确地预料事情将如何发展,或者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或伤亡。但是我们决不会选择投降或是屈服的道路。美国开始选择了可攻可守的对策,对海上进行有限封锁,只拦截军事用途的船只。10月24日起组织特混舰队对进入古巴的所有船只进行拦截。
执行封锁任务时的几个细节很有意思。真的遇到苏联船只,还有潜艇护航怎么办?“既然我们已经作出了决定,也下达了命令,具体该怎么办,应该由将军们决定,我们不能干预行动的细节。”没有了政客们的干预,负责行动的美国海军果然处置十分果断。至于苏联潜艇,负责封锁行动的海军将军安德森根本不放在眼里,说:“如果一只拥有几十艘战舰和上百架飞机的特混舰队,竟然会怕几艘潜艇,那么美国海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双方互相给了台阶下,体面地撤出了古巴导弹。10月28日9点,苏联宣布撤出中程导弹,但古巴人不愿意了,不允许联合国和美国人核查,折中方案就是苏联人默许美国人在高空中U2侦察,11月20日,最后一批导弹轰炸机撤出,美国解除海上封锁;11月21日,苏联解除部队动员令,11月30日,美国解除进攻古巴的作战准备。整场危机,双方只是瞪了一下眼。从美国人的角度看,这场危机本可避免;常规力量的优劣是解决核危机的关键;外交途径的努力,是解决核危机的关键。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10日)
周围的邻居都端着武器向以色列瞄准,中东局势剑拔弩张之际,以色列先发制人,时任国防部长的独眼将军摩西达扬领导了这场著名的六五战争。
空军部队100%出动,连教练机都派往了战场,一举摧毁了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的空军。“以色列最后的防御,在开罗上空”
5日7:45-10:15以损失9架飞机,伤亡11人代价,摧毁了埃及空军304架
12时,发动第三波攻击,约旦空军被全歼,叙利亚损失50%,伊拉克损失10%。
以军大胆的进攻行动,使得负责指挥阿拉伯军队的埃及陆军司令阿密尔第一反应就是以色列空军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肯定有英、美参战。面对以军的进攻,下达的命令就是“撤退”,既无撤退顺序、也无撤退路线,虽然后来有总统干预停止撤退,但无可避免地对前线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以色列乘胜追击,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8日晚,联合国安联会通过停火决议,埃及总统纳赛尔接受。
6月6日,约旦军队进攻时,对阿密尔所说的以色列空军大部被歼消息深信不疑(也难怪,不可能不信任他们联军的元帅),2个装甲旅白天大摇大摆地开进时,遭到以空军毁灭性打击,失去了战斗力,7日晚约旦退出战争。
以军初期作战方向在埃及,叙利亚军队5日-8日在戈兰高地一带有绝对优势,但按兵不动,只是派兵进行试探性进攻,遭到阻击后就停下坐山观虎斗。9日早,以军在此方向集结完毕开始进攻叙利亚。10日清晨,以军包围库奈特拉,通往首都大马士革的门户。这时叙利亚政府又犯了一个滑稽的错误:企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战场危机,10日早8:30通过电台宣布以军占领了库奈特拉,希望迫使安理会迅速做出停火决定,来阻止以色列向大马士革推进。弄巧成拙的是,正在前线与以军激战的叙军士兵信以为真,以为后路被切断,陷入了慌乱,四散溃逃,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库奈特拉。
中东地区向来都是大国博奕的地方,决不允许一家独大。以色列发动战争之际就判断联合国安理会要通过停火决议最快要在5、6天内做出,因此要迅速推进,占领尽可能多的战略要地。果然,9日中午12:30分安理会通过停火决议,10日18:30生效,叙利亚代表在联合国坐卧不安,苏联代表准备发言威胁以色列撤军。但以色列代表抢先发言,宣布接受停火决议。把手握最后通谍准备发言的苏联代表费多连科气得满脸通红。
6月10日,18:30,停火,整场战争历经6天共140小时,以色列占领了加沙、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广大地区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面积扩大了三倍,以色列获得了战略纵深。整个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互相隐瞒,各自为战,从战略、战役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最近有一部专题片在反思这场战争,只看了一集,题为一次浪费的战争,愚蠢的不是战争,而是占领。以军在占领的大片土地上建设犹太人定居点,为了推行“土地换和平”计划,当年的战争英雄拉宾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越南战争:
美国一位将军曾经说过:“我们的军队在越南战场上没有打输过一场战役,但我们的国家却输掉了在越南的这场战争。”这是对这场战争最简洁、最准确的总结。越南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有着强大中国无私援助的越共武装根本不会在乎什么伤亡补给,而美国人更多地在乎舆论的压力。去华盛顿的时候,曾经去过越战纪念墙,非常美丽的一片草坪向下延伸,5万多名阵亡人员名单静静地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经常可以看到鲜花、照片摆在某个姓名下面,给人的感觉很平静。而我们呢?用傻子般地援助只是养成了一只白眼狼,留给我们的记忆只有1979、1984年的两山,以及最近的边境大排雷。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到24日)
以色列的战略是先发制人,可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获得了极大的战略纵深,安全感得到了很大加强。于是,放弃了先发制人的战略,斥巨资沿苏伊士运河修建了后来和马奇诺防线同样齐名的“巴列夫防线”。相反,阿拉伯国家经过六五战争奇耻大辱之后,厉兵秣马,内部空前的团结,誓要报仇血恨。
10月6日,以色列人的赎罪日,埃及率先打响第一枪,很快突破巴列夫防线,同时,叙利亚向戈兰高地发起进攻。以军前线部队几乎全歼,空军损失惨重,一时以色列四面告急,整个国家岌岌可危。上次中东战争的英雄达扬也失去了信心,下令全线后撤,结果两个地方军区司令拒绝执行命令。在向美国请求出兵干涉未果后,总理梅厄夫人下令把秘密存放在内格夫沙漠腹地的13枚原子弹全部装上经过改装后的F-4E鬼怪式战斗轰炸机上,准备在关键时刻与敌同归于尽。(以色列对自己是否拥有核武器一直抱着既不否认,也不承认的态度,虽然很多国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阿拉伯人这时却坐失良机。埃及进攻太顺利,超出了最高统帅部对局势的把握范围,不知道乘胜追击,给了以军绝处逢生的机会。与此同时,美国虽不直接出兵,但全力给以色列送去大量军用物质,包括飞机、坦克、火炮,同时,SR-71高空侦察机发现埃及两个集团军接合部有一个19KM宽的间隙。以军抓住战机,于10月14日对埃及发起了反击,用两个师从接合部突击,其中包括今后著名的沙龙领导的“沙龙师”。战争形势逆转以后,以色列人没有犯埃及人同样的错误,大胆突击,向埃及城市挺进。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埃及军队彻底丧失了斗志,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安理会的停火协议。
10月24日凌晨,一位联合国监督部队军官给达扬打电话,询问以色列什么时候可以停火。达扬回答:“首先必须是真正停火,我们准备接受停火。时间是24日早7时,条件是埃及人必须首先提出停火。”24日上午8:45,联合国官员给达扬打电话,说收到了开罗方面的电报,内容为:“同意,同意,同意。”
达扬追问:“埃及人是不是真的重复了三次同意?”
“不,四次”
于是以色列部队停止进攻,就地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可谓是一波三折,阿拉伯军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面对意想不到的胜利不知如何是好,被以军抓住战机打了反击。相反,以色列在战场上并不墨守成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扩大战果,直打得对手失去信心。战略战术高下之分显而易见
两伊战争,一直打了8年,打得两个国家元气大伤,都没有捞到什么便宜。纵观整个战争,可圈点之处并不多,双方指挥官不停地犯着低级错误,都八十年代了,还靠着人海战术打仗。
④ 什么是马格楠这是什么样的摄影手法
马格南是指马格南图片社(非什么样的摄影手法)。主要是新闻摄影方面。
玛格南图片社1947年成立于法国巴黎。发起人有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戴维·西摩、乔治·罗结和比尔·范迪维尔(Bill Vandivert)。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又名玛格南摄影通讯社),是一家世界知名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摄影经纪公司,在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设有分部。
玛格南摄影通讯社成立于1947年,为了忠实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像纪实而成立,创办者都是当时知名的新闻摄影师, 如卡蒂埃·布勒松,罗伯特·卡帕,乔治·罗杰,大卫·西蒙。玛格南一字是一种大桶的香槟酒名,当时战地记者常在生还之后, 喝这种酒与朋友庆祝。由罗伯特·卡帕以此酒为摄影社命名。
关于玛格南图片社的名字,据说是创始人之一卡帕从香槟酒的名字得来的灵感。但近60年来,玛格南图片社对世界纪实新闻摄影事业的影响,以及记录历史、针砭时弊的作用,完全可以担当一种威力巨大、至高无上“子弹”的称号。
玛格南摄影通讯社可能是第一个全由摄影师经营和管理的摄影经纪公司,该社让摄影师拥有自己相片的版权,而非发行的杂志或是媒体拥有版权,此外,也直接提供摄影师需要的帮助,而非与赞助商等一起提供帮助。
玛格南摄影通讯社旗下的摄影师和新闻摄影师许多都已具有相当的世界知名度,从事广泛的主题,如家庭、毒品、宗教、战争、贫穷、犯罪、政府和庆典等,都有相当经典而且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
今日与玛格南摄影通讯社性质相近的还有VII摄影通讯社。
1948年,在美国纽约开了一个分社。由于它的成员作品质量无比之高,玛格南成了一个图片合作社。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片合作社。全体成员都是在职摄影家,他们自己选定编辑和工作人员,制订作品的交纳与推销政策。如片摄赢得的利润,依个人交来作品的多少分配。过去30年中,很多卓越的新闻摄影记者都是“玛格南”的成员。今天,这个组织结构已有所改变,一些作为“玛格南”初级社员的年轻摄影家交来的作品,是按佣金方式计算的。
图片社创办的宗旨是从不以经济利润为目标并基于对人的尊重,力图从以往那种受杂志编辑限制的工作方式中脱离出来。
他们强调的文化基础是:摄影师要自由选择创作主题,自己进行工作时间安排,不要被截稿日期和编辑所束缚。所以,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作品,通常会就一个社会现象或问题,摄影师进行广泛调查后,深入拍摄。玛格南提供的图片,少有社会琐事,更专长深入报道。
中国业务:玛格南在大中华地区(包括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的业务,由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图库东方IC独家代理。东方IC是一家专注于创意版权素材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为各类广告、市场和媒体的创意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图片、影像、创意元素和娱乐类明星版权管理的专业服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旗下独家代理全球知名的Corbis图片公司,《纽约时报》、美联社以及欧新社等百家编辑和创意类的顶尖品牌,是大中华地区最具规模的版权素材供应商。
⑤ 推荐海湾战争(含两伊战争)的优秀纪录片
去优酷 20世纪战争解密 里面有三级就是讲这个 自己去找 似乎是93-95集 好像,两伊战争在80多集有,讲这些方面的比较少
⑥ 有没有反映苏军入侵阿富汗和两伊战争的纪实小说,不要YY的,要纪实的,还原历史的,推荐下。
狼群
⑦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斗争历史纪录
公元前6000年,就有说闪语的闪米特人在两河流域生活。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文明,这个文明的历史是由闪米特人和说印欧语的雅利安人所创造的,当然两河流域最早的苏美尔人的文明可能与他们没有关系。现在一般认为,闪米特人源于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地理条件不是很好,沙漠很大。半岛南部也门自然条件好一些,可以农耕,半岛北部基本上是游牧区,北部的闪米特人叫做“贝杜因人”,意思是“荒漠游牧民”。从也门向北沿红海东岸(汉志地区)可以比较方便的到达巴勒斯坦,然后经叙利亚到达欧洲,所以,这是一条传统的商道。但是在公元7世纪前,阿拉伯半岛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什么影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相当落后。
公元前538年,伊朗高原来的雅利安人――波斯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古波斯帝国。这个帝国疆域空前的广大,从印度河流域到高加索山区到小亚细亚,还包括埃及。连接两河流域到埃及的中间部分,是窄长的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广袤的阿拉伯半岛不在波斯帝国的区域内,因为这还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从公元前538年到公元前332年,波斯人和两河流域和约旦河流域的闪米特人众多部落打交道,但和沙漠中的贝杜因人好像没有历史记载的来往。
公元226年,波斯人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了波斯萨珊王朝。这是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兴盛时的区域和古波斯帝国差不多。
波斯帝国与罗马帝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给了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罗马帝国分裂后,波斯帝国又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并于公元572年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地区,以切断中国到拜占庭的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汉志商道被切断,给阿拉伯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依靠商道生存的人们纷纷失业,商业贵族压缩业务,以放高利贷为生,使阿拉伯半岛各种社会矛盾增加和激化。当阿拉伯半岛与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半岛目前的处境预示着阿拉伯人要向生存宣战了。
阿拉伯半岛的贝杜因人穆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得到了“真主的启示“,并开始宣传伊斯兰教,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在阿拉伯半岛是第一次,这第一次撼动了以后的世界。
当时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长期的战争已使他们两败俱伤,天赐良机与阿拉伯人。在公元651年灭掉了波斯帝国,波斯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在阿拉伯统治期间,波斯人逐渐信仰了伊斯兰教。但波斯人有着远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波斯人在语言上、文学上等各方面影响着阿拉伯人。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在阿拉伯帝国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后,伊斯兰教出现了政治派别――什叶派。作为伊斯兰教的少数派,什叶派处在一个反对党的地位,长期受到逊尼派的打压,举行了很多次起义,也建立了一些政权,但都被逊尼派灭掉了。波斯人作为一个被征服者被统治者,倾向于接受什叶派观点,作为反抗征服者的思想武器。公元1502年波斯人推翻土库曼人的白羊王朝,建立了波斯萨法维王朝,这个王朝一直存在到公元1736年。这个王朝将什叶派定为国教,什叶派在波斯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波斯人的政治和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迹。
阿拉伯帝国在公元1258年灭亡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成了被征服者。但波斯人的反抗明显比阿拉伯人要表现的强。波斯人的萨法维王朝雄居了200多年,是西亚强国,曾经占有过伊拉克,而阿拉伯人的区域大部分被土耳其占领,独立很晚。波斯人萨法维王朝与逊尼派的土耳其为了控制交通线和战略要地,打了200多年仗,宗教因素也是一个战争原因。到了近代,阿拉伯诸国都成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伊朗(波斯)则成了半殖民地。
20世纪后,阿拉伯主义盛行,一个要统一阿拉伯为一个国家的理想出现了,埃及的纳赛尔成了领袖。阿拉伯主义要改波斯湾为阿拉伯湾,并向伊朗提出领土要求,对此民族感极强的波斯人对阿拉伯人很是不满。阿拉伯人绝大多数是逊尼派,波斯人是什叶派,这种政治上的教派冲突是很难调和的,已经深刻到人们的精神之中。霍梅尼上台后,伊朗变成了一个什叶派的神权国家,并且要向阿拉伯人的国家输出伊斯兰革命,给阿拉伯国家造成了很大麻烦,阿拉伯国家对伊朗抱有不可磨灭的警惕意识。霍梅尼提出了一种不分民族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实体,并对阿拉伯主义大加批评,但阿拉伯人向来对同教不同族的人有强烈的排斥性,对什么世界伊斯兰实体不感兴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是有深刻的历史沿袭和文化精神原因的。
乘霍梅尼刚上台,伊朗政局不稳,外交政策不对,在国际上处于空前孤立的时候,萨达姆的伊拉克发起了侵略伊朗的战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20世纪直接进行军事对抗。两伊战争,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支持伊拉克,美苏及西方强国也支持伊拉克。但打了八年,伊拉克并没有打赢,相反停战后,伊拉克又去打阿拉伯兄弟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的发生,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现在的伊拉克是什叶派穆斯林当权,波斯人比较高兴,但阿拉伯人心里是感到不舒服的。
风水来回转,伊朗人的霍梅尼思维导致伊朗在世界上发生种种问题,有可能被西方国家打击,阿拉伯人可能会是一种特殊的心情来看待吧!
两个恩恩怨怨了1000多年的民族,何时才能处于正常关系呢?
⑧ 我是个军事迷,有没有什么军事纪录片给我看啊!最好是高清,有人解说的。想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
有,但传给你要很多流量
⑨ 很多年前在江西卫视放过是说从一战一直到海湾战争的纪录片中间还有中东战争印巴战争越南战争
《二十世纪重大悬案》 我每集都看了,这个系列节目确实很不错。
⑩ 朝鲜纪录片《真与假》视频
朝鲜很落后,但不是非常贫穷。
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工农产值跟别国的GDP经济总量相比,能排在90多位。人均也是排在140多位。中国也就排在90位前后。
注意:工农产值和经济总量不一样,他不包括第三产业。例如美国的银行、商业等第三产业占GDP的百分之四十多。如果按照美国的计算方式,朝鲜的排名还能更靠前。
朝鲜虽然工人只能每月300人民币左右,但是他的生活物资却便宜得吓人。10元人民币可以狠狠吃一大桌子的生猛海鲜。
很多人说朝鲜贫穷的理由是朝鲜粮食比较紧张。要知道朝鲜面积小,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是全国性的,所以朝鲜的粮食战略储备很脆弱,但这不代表贫穷,只能说明国际制裁太狠。谁都不肯卖给他粮食,因为粮食紧张,所以酒在朝鲜是奢侈品。
举个例子,伊拉克经历了8年的两伊战争之后,依然是世界上第四富裕的国家,比美国要富裕,但是,90年入侵科威特,遭到全世界制裁,粮食供应马上就变得非常艰难。制裁使这个比美国还富有可以轻松买下全世界粮食的国家陷入了饥饿。
还有人看到朝鲜的汽车烧木炭,那也是因为能源制裁的结果,当年的南非还用煤来生产燃油,就是因为制裁,有钱也不卖给你石油。
有机会你到朝鲜走一走,3000元上下就能7日游,实在拿不出那点钱,可以在鸭绿江边看看新义州,这个国家不富裕,但远远不是最贫困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