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真的是经济越差,票房越好吗

因为原本如果经济好的话,人们大概存个十年左右可以买一套房子这类大宗商品。所以人们有钱了也大多会把钱存起来。

但是一旦经济衰退,人们发现房子车子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太高。存上一辈子可能也买不起一套房。所以原本用来买房子的钱,便成了人们口袋里的“小零钱” 那么看电影,小化妆品这类廉价的奢侈品就成了消费首选。
这个现象被称为“口红效应” 当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市场上的化妆品市场异常火热,特别是口红。

⑵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票价无论购买者是否有折金券或打折,一律按原价计算),引用下别人 对这两者比较的回答吧:12年以前,《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票价是20元一张,有的地方10元一张,而《阿凡达》以济南新世纪电影城的票价为例:普通票价: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价格还在不停的涨),再说《阿凡达》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价票卖得多。于是可见,《阿凡达》的平均票价比当年泰坦尼克号高了一倍还多。这还是在经济状况较为稳定的济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广州,这种差距会更大。12年以前,统计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报数量存在很大误差。统计的大多是“公办”影院,而现在的统计制度比较完善了。在很多非发达国家,以前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费,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看电影只是普通的一种消费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有数量极其巨大的国人观看了泰坦尼克号(包括当年只有6岁的我),所以说硬用票房来比较《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高低,对后者不够公平。这样计算下来,即使不计经济发展,统计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价。《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全球票房是18亿美元。今天的《阿凡达》要想超越泰坦尼克号,则必须拿出30亿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所有电影的好坏都不应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而只在电影本身的内涵中作出评判。)

⑶ 中国电影票房成全球第一,意味着什么

消费市场巨大。我们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很多,随着经济的复苏,我们未来会更美好。

⑷ 所有电影都是靠赚取票房为经济来源的吗

票房是来最重要的收入喝衡量标准,不源过也有的电影有其他收入来源,比如说植入广告,电影《手机》就是成功案例,票房广告双丰收。此外,电影《首席执行官》,是企业投资拍摄的电影,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宣传品牌,这时票房根本就没有意义,因为这样的电影完全是赔钱的。

⑸ 电影票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行业常用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

但此公式只是一个演变转化后的公式,而还是不完整的表达公式。

在数学公式上要得到同样运算结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是计算方式,如“9÷3-1”和“1+1”的结果都是等于2。但“9÷3-1”和“1+1”的表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1+1”更为简单易明。同理,常规票房预测公式也应该有更为简单的表达式。要找到更简单表达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样构成的。

销售收入(票房收入属于销售收入)通常的表达方式为“销售收入=A产品数量×A产品单价+B产品数量×B产品单价+C产品数量×C产品单价…………”。为了方便统计和预测,一般转化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产品的平均价格”。

参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达为“票房收入=观影人次×票价A+观影人次×票价B+观影人次×票价C…………”。若进行简单的转化,可得到“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平均票价”。而展示公式也是在这基础的表达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三者乘积的实质就是“观影人次”。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更有条件找到“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个三个预测数据,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拓展资料: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开出售电影或剧院门票的地方,现特指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票房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在现今的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票房在英文里的意思为“盒子办公室”。这个词来自于早期的戏院,要进入便宜的座位区需花费一个铜板,这个入场费是要放在位于入口闸门上一个锁住的小箱子。当箱子装满的时候,会有工作人员将箱子拿进一个小房间进行清点并收藏。因此这个财务部门相关的小房间就被称为“盒子办公室”(Box Office)。

⑹ 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票价无论购买者是否有折金券或打折,一律按原价计算),引用下别人 对这两者比较的回答吧:12年以前,《泰坦尼克号》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票价是20元一张,有的地方10元一张,而《阿凡达》以济南新世纪电影城的票价为例:普通票价:50元。普通3D:80元。IMAX:150元(北京价格还在不停的涨),再说《阿凡达》作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看的就是3D效果,自然高价票卖得多。于是可见,《阿凡达》的平均票价比当年泰坦尼克号高了一倍还多。这还是在经济状况较为稳定的济南,如果是上海,北京,广州,这种差距会更大。12年以前,统计制度也是不完善的,或者上报数量存在很大误差。统计的大多是“公办”影院,而现在的统计制度比较完善了。在很多非发达国家,以前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消费,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看电影只是普通的一种消费手段。但就是在12年前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仍然有数量极其巨大的国人观看了泰坦尼克号(包括当年只有6岁的我),所以说硬用票房来比较《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高低,对后者不够公平。这样计算下来,即使不计经济发展,统计水平等各方面原因,只看票价。《泰坦尼克号》当年的全球票房是18亿美元。今天的《阿凡达》要想超越泰坦尼克号,则必须拿出30亿以上的票房才可以。

⑺ 票房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各大影院的票房复+海外票房-税制(不包括成本)

演员片酬是经济人与投资方谈出来的,并在鉴定的协议中给予确认。但部分明星,参与票房分成,票房越高,收入越高。这类电影就刺激明星更加卖力参与演出。

演员是打工者,群众演员按天(或小时)计费,主要演员按协议完成工作量后收取报酬,从分配方式上说,都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只是身价不同。

据有关资料,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为影院拿走47%,院线拿13%,制片方和发行商拿31.7%元。北美票房发行商可得约55%。导演收入有的是只拿片酬,有的另外加分红。演员较少有分红,有的的演员参与影片的制作,以制片人或其他身份分红,还有的就是大牌演员,喊得起价也可通过谈判参与分红。

⑻ 为什么经济环境越差电影票房越好

这种现象历史上曾出现过: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专界经济危机,银行属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 民不聊生。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业却迎来了新春,好莱坞迅速崛起,很多经典影片就是在那个时间段里诞生的,比如1935年版的《金刚》等等。为什么经济下滑电影业会逆袭呢?原因就在于,经济不好,人们会在其他方面寻找快乐虚荣,可以说是精神鸦片,来填满因为经济形式不好导致腰包紧所产生的的空虚感,
正如您所提的问题,2008年以来 经济形式不容乐观,所以很多人为了寻找替代金钱的空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