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史上票房亏损最大的电影是哪一部

史上票房亏损最大的电影当属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埃及艳后》

总投资4400万美元,差不都相当于现在的4亿多美元,要知道2009年的《阿凡达》投资才3亿美元,虽然该片在1964年的奥斯卡上斩获了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服装、最佳视觉效果等一堆奖项,但票房却只有可怜的2600万美元,几乎是血本无归,令当时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差点就破产。

B. 真的是经济越差,票房越好吗

因为原本如果经济好的话,人们大概存个十年左右可以买一套房子这类大宗商品。所以人们有钱了也大多会把钱存起来。

但是一旦经济衰退,人们发现房子车子的价格对于他们来说太高。存上一辈子可能也买不起一套房。所以原本用来买房子的钱,便成了人们口袋里的“小零钱” 那么看电影,小化妆品这类廉价的奢侈品就成了消费首选。
这个现象被称为“口红效应” 当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市场上的化妆品市场异常火热,特别是口红。

C. 电影史上哪些曾经票房惨败,后被誉为经典电影

《埃及艳后》1963
成本4400万,积累到1970年美国票房才4800万
几乎让福克斯公司破产的影片,当时的4400万美元已经算非常大的投资了。影片拍摄期间还伴随着玉姐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的婚外情故事。影片拍摄期间也是灾难不断,堪称影史最著名的flop,但以现在眼光来看,影片仍可称得上经典。
《公民凯恩》1941
成本68万,重映票房158万
当时的报业大亨威廉·鲁道夫·赫斯特认为影片就是在影射他,准备出80万美元从雷电华公司把拷贝全买下来销毁,幸亏RKO没答应。影片上映后影评人毁誉参半,票房表现不佳,虽然获得奥斯卡9项提名,但只获得了最佳剧本奖,而且很多人对其提名致以嘘声。直到60年代,本片才开始频繁登上影史top10的榜单并经常占据第一的位置!
《美国往事》1984
成本3000万,票房532万!
影片的北美院线版片长139分钟,而就算并非纯粹导演剪辑版的戛纳版也有229分钟,可见影片被删减成了什么样子——不过就算影片放的是26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这片子当时也不会大卖吧。反正美国版把老头儿莱昂内搞得很郁闷,北美的媒体和影评人也是一片抨击。现在其经典程度就不用说了吧。
《银翼杀手》1982
成本2800万,票房2750万(IMDb标为美国2616万)
有网友已经提到了,影片正撞上《E.T.外星人》,BR的另类气质显然在当时不讨好观众,首周仅615万美元票房。影评人也未能认识到电影中cyberpunk风格和主题的独特价值。随着时间推移,BR成了可以和《2001太空漫游》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2007年AFI评选的百年影史百部经典中,《银翼杀手》排名第97位。
成本2500万,票房2834万
上映后票房非常一般,首周仅仅72万美元(33块银幕)。因为票房很差,失望的华纳公司给北美的音像店发去了32万份拷贝(大多应该是录像带)。一位公司发言人曾坦率表示这片子的票房表现“完全紊乱”。影片在奥斯卡上得到7项提名,最终颗粒无收——赶上1995年是个奥斯卡大年,竞争者都是《阿甘正传》、《低俗小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子弹横飞百老汇》、《艾德·伍德》这样比较强的对手,也很倒霉。全靠录像带市场的拯救,影片最终长期占据IMDb网站Top250第一名的位置。

D. 为什么福克斯会因为一个电影差点破产

二十世纪福克斯在好莱坞八大厂家里虽然是小字辈,但是福克斯公司在合并前坐拥五百多家电影院,这在当时可是无可比拟的财富。很快20世纪福克斯就签下了诸如亨利·方达和贝蒂·嘉宝这样的明星。但是20世纪福克斯真正的摇钱树,是童星秀兰.邓波儿(我的小可爱💓)二战时期,依靠明星、歌舞片和传记片,20世纪福克斯迅速成为好莱坞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直到那次二战后的强制制裁,让20世纪福克斯一蹶不振。而之后对《埃及艳后》巨大的投入和微小的所得,更几乎让它破产。
最后的起死回生则是靠低成本高票房的《音乐之声》,不得不说福克斯和漫威合作,而且手里还有《星球大战》这样的大IP,它的前景相当不错。
心里好累啊一口气这么多字,虽然你没有金币但看见你的这种问题我就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

E. 当初的《大话西游》票房惨到公司倒闭,为什么现在却成

提起周星驰的代表作,不得不提起当初的《大话西游》了,之前还重新放过回忆版,许多网友应该都看了,无法估量的经典之作,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有的人在看的时候热泪盈眶。
但是据说当时周星驰拍摄《大话西游》时,很多人都提出质疑,西游记怎么能乱七八糟这么拍?简直是侮辱了西游记的文化,而且很多主演还辞演了,或许是他们不懂周星驰,但是后来的朱茵还是一直支持他,可能朱茵是最懂周星驰的人了。
当时电影上映的时候,这两部票房投资高达6千万港币的电影,票房居然连5千万都不到,在内地上映时几乎没有票房,所以星爷新成立的星彩公司也因此而倒闭,放在现在很多是大火啊,可能星爷真的不属于那个年代。
直到电影上映后两年,《大话西游》才开始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影片凭借风趣无厘头的风格,还有电影中的台词被广为流传,所以真的应了那句话,当时的我们都还没看懂大话西游,但是当我们真正看懂的时候,差不多就老了。
不过片中至尊宝和紫霞的爱情是电影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现在听起来依旧是很感动,更多的让人引起了反思和共鸣!
之后又拍的大话西游还有很多系列,但是小编觉得都没有这部经典,小编已经看了三四遍了,但是每次看都是满满的感动,直到剧情中的台词都倒背如流,感兴趣的网友们你们都看过几遍呢?

F. 为什么经济环境越差电影票房越好

这种现象历史上曾出现过: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专界经济危机,银行属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 民不聊生。
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业却迎来了新春,好莱坞迅速崛起,很多经典影片就是在那个时间段里诞生的,比如1935年版的《金刚》等等。为什么经济下滑电影业会逆袭呢?原因就在于,经济不好,人们会在其他方面寻找快乐虚荣,可以说是精神鸦片,来填满因为经济形式不好导致腰包紧所产生的的空虚感,
正如您所提的问题,2008年以来 经济形式不容乐观,所以很多人为了寻找替代金钱的空虚 。

G. 电影史上,有哪些票房惨案票房亏损谁承担的损失最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拍电影一定是能大赚特赚的生意,但是在电影史上也有很多票房产,所谓的票房产就是投资的钱根本没有收回来,甚至导致电影公司破产,乃至整个电影公司清盘,票房亏损谁承担的损失最大呢?当然是电影公司承担的损失最大,演员是拿片酬的,导演是拿薪水的,而这些片酬和薪水都是要电影公司给拿出去的,当然了,也有很多导演和演员与电影公司会达成意向性的活动,就是按照票房比例来分成,但是票房亏损的话,电影公司还是亏的最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那些票房惨案。

大话西游

周星驰的封神之作,却是一部真真正正的赔个钱的电影,投资的西安电影公司赔的,差一点怀疑人生,投资5,000万,票房5,300万,当年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们现在叫星爷的那个人被人称为票房毒药,所以呀,拍电影真没有一定的风险,而电影公司是承担这些风险最大的一个人。

H. 为什么米高梅公司会破产他的电影不是好像有票房的吗怎么就欠债40亿美元呢请各位分析一下好吗

融资失败:越“融”越亏损

米高梅遭遇财政危机,这在整个好莱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2005年,身负20亿美元债务的米高梅被索尼财团以近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看似为在债务风雨中飘摇多年的米高梅注入了一线生机。然而,经历一系列成本控制乏力、票房收益又欠佳的电影托累,得到索尼财力支持的米高梅不仅没有起死回生,反而在短短几年间债务翻倍,成为全行业唯恐避之不及的吸金无底洞——这些,还不过只是个开始。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使2008年已经颓势突显,从数据上来看米高梅的经济实力仍堪称雄厚:是时米高梅在摩根大通开有2.5亿美元的信贷账户,其旗下的联艺公司(United Artists)也能提供可观的资金支持,据米高梅当时CEO哈里-斯劳恩透露,只要以联艺的名义发行影片,他们随时可以从放在美林公司的5亿基金账户中支取电影制作所需要的费用。当时,米高梅的贷款额为37亿美元,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亿美元,斯劳恩却乐观地称:“我们已经找到了投资,现在要做的只是启动项目。”

可惜仅过了一年,斯劳恩就为他的乐观付出了惨痛代价。2009年9月25日,米高梅因无法偿还利息而紧急召开债权人会议,当时除了需要支付2.5亿美元的利息,还缺1.5亿美元的资金用以维持电影拍摄计划,公司甚至已经拿不出短期资金周转所需的2000万美元——这还不及好莱坞一线明星一部片酬的价码!这次米高梅自曝家丑,早就看清形势的债主们纷纷发难,威胁提出清算要求,破产似乎已是民心所向。最后由摩根大通背书,米高梅与几个主要债权人达成协议,延期偿还应付的利息和款项。但显然,拖延只是一时之策,米高梅手上根本没有短期内能资金回笼的项目,而被寄予重望的大制作影片——第23部《007》和《霍比特人》又在投资方面呈嗷嗷待哺之势,米高梅式泡沫的破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索尼的援助、债权人的集资,这些数以亿计的美元到底都被米高梅挥霍在哪里?看看这几年出产的影片就知道了:去年倾尽全力为动作大片《骑劫地下铁》毫投1亿成本(不含宣传费用),却只收回6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只是米高梅式悲剧的一个缩影;米高梅自身十几年来鲜有巨制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多凭旗下联艺几个知名品牌支撑,可惜除去高额的投资成本和明星片酬,即使是007系列这样全球飘红的大制作为米高梅带来的收益也相当有限,这种想单纯依靠影片票房收入盈利的模式已与当下电影业趋势格格不入,所以再多的资金注入,也终究沦为米高梅倒塌的陪葬品。

政策不利:反托拉斯法釜底抽薪

曾几何时,米高梅这三个字,是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界的楷模象征。

1924年,正遭遇亏损的米特罗电影制片公司(Metro)逆流而上,买下了同样濒临破产的高德温电影制片公司(Goldwyn),慧眼识珠的老板接着又从一个小制片公司挖来了路易斯·梅耶(Mayer)委以重任,由三方首字母组成的米高梅公司宣告诞生。1925年,史诗巨片《宾虚》将公司推入行业顶级之列;二十年代末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更为米高梅崭露头角提供了东风;及至四十年代末,米高梅的声誉和财力都达到历史峰值,连续推出《大饭店》、《绿野仙踪》、《费城故事》、《乱世佳人》等多部传世佳作,旗下签约的电影演员更几乎就是一部巨星名录:克拉克-盖博、加里-格兰特、斯宾塞-屈塞、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伊丽莎白-泰勒、费雯-丽,公司荣誉堂里摆满了金光熠熠的奥斯卡奖杯……米高梅不仅史无前例地将“片厂制”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更当之无愧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标志。

然而,电影产业大势风云变幻,米高梅这艘招摇的豪华游轮,终究也躲不开前进路上的冰山。1948年5月,美国反托拉斯法出台,为避免垄断,各大电影公司被要求只管制片,不能兼顾发行和影院业务,这无疑给集制、发、映于一体的大电影公司带来重创,米高梅的大部分财源被切断了,收入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二战后电视业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整个电影业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五十年代去影院的观众就比上一个十年少了整整一半,1957年,米高梅持续30年的盈利局面首度被打破。而在公司内部,创始功臣梅耶与董事会和助手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不得不离去,让米高梅上下更失去了力挽狂澜的信心。尽管在50年代末,米高凭借斥巨资翻拍自己经典之作《宾虚》等策略,迎来一度短暂中兴,但整体趋势上再难重塑昔日辉煌,已是不争事实。

其实,五、六十年代电影业萧条,苦果并非米高梅一家独咽,当时八大制片公司都在摸索寻找生存之道:环球和音乐公司达成合作,派拉蒙被石油资本集团并购,哥伦比亚则率先牵手电视业,为电视台拍摄电视片或通过子公司向电视台出售经典旧片。米高梅原本亦不例外,但不幸遇人不淑——1970年,公司被赌博业大亨K·科克里恩买下,新的主管人员变卖了公司的道具和服装,所获资金转投给赌场和酒店业,MGM的字样挂上了赌场大楼,公司的窘迫状况却没得到丝毫缓解。八十年代初,米高梅迎来公司编年史上的一件大事——合并了同病相联的联艺公司,意图拷贝当年创始之初的奇迹,联艺曾拍出过《毕业生》、《飞越疯人院》等奥斯卡名作,并带来了鼎鼎大名的007品牌。然而,当已经疏于业务十年之久的米高梅重返影坛时,却发现时代口味已经改天换日,自己错过了好莱坞工业的转型期,华纳兄弟、派拉蒙等竞争对手占领了多元化题材的市场,《教父》、《猎鹿人》这类挑战传统价值观和更富时代精神的影片成为审美主流,而此时的米高梅,在软硬件条件上都已经被甩开几个等级。

经营不善:盲目倚老,风格Out

昔日雄狮怒吼的米高梅,如今成了老气横秋的代名词。

007电影系列于1962年首次登上大银幕,在当时整个社会剑拔弩张的冷战情绪下,这类既具现实意义、又不失娱乐精神的谍战片得以脱颖而出,联艺公司与007的原书作者布洛利克家族开始了长久的合作,除去通货膨胀因素,截至目前为止22部007系列电影已经产生了122亿美元的可观票房,在米-联合并后,系列当然顺势成为米高梅的摇钱树。然而这些年间,随着好莱坞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007这类单纯凭借剧情和打斗场面取胜的电影已经不再是影迷的唯一之宠,《哈利-波特》、《蜘蛛侠》等打视效牌的大制作风起云涌,相比之下,007电影数十年如一日的套路未免显得乏味陈旧,反映在直观数字上,票房与投资的比例比起上一个十年来尤显差强人意。困境中的米高梅却视之为救命稻草,渴望以重溯经典来扭转败局。

在启用明星方面,米高梅也不负“敬老”盛名,盲目依赖老牌明星,例如被派拉蒙扫地出门后入主联艺的巨星汤姆·克鲁斯,依旧拿着顶级片酬,这几年为联艺和米高梅出演的《狮入羊口》和《瓦尔基里》票房却都不尽如人意,其它如《伟大的辩手》和《骑劫地下铁》的丹泽尔-华盛顿、《布鲁克斯先生》的凯文-科斯特纳,都属于“性价比”较低的名义巨星,电影依靠明星个人魅力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现在各大公司的普遍策略是省出请顶级明星的钱用以打造更多的视效场面,去年整个影坛又刮起空前的3D旋风,引得各大片厂纷纷试水,仍原地不动因循守旧的米高梅显然在逆行于历史车轮。2009年,万众瞩目的《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官司,花落米高梅和新线囊中,成为“系列电影重振米高梅”宏伟计划中的重要一环,米高梅终于有望拥有自己的流行电影品牌,但是时间和资金,都已经来不及了。

电影投拍策略失败其实只是米高梅的表面病症,其真正的顽疾,在于经营模式的局限性。如今的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早已不再以产品作为产业核心,环球被美国通用电器集团下属的NBC收购、派拉蒙被维亚康姆收购、二十世纪福克斯则隶属传媒巨头默多克,米高梅属于为数不多的没有被传媒集团收购的电影公司,它没有有线电视频道或宽带网络,单纯以制作和发行影片获利,电影商品得不到更丰富渠道的传播和利用,也没有开拓出周边玩具、主题公园等相关领域,自然处处落于人后。

改变,必须从内部调整开始。困境中的米高梅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将公司拉入当下成熟经营模式的一双手,但是累累负债,已经吓跑了绝大部分意向者。

改革失败:并购不等于重生

债台高达40亿美元,这个数字让很多有意向的买家望而却步,关键就在于,这些潜在买家几乎都没有帮米高梅恢复元气的意图,想收购只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利益。

15亿美元,这是时代华纳对收购米高梅的报价。一年前,包括Anchorage Advisors和Highland Capital Management在内的对冲基金公司以50至60美分兑1美元债务的价格买下了米高梅的债务,这意味着债权人不太会接受低于20亿太多的脱手价。熟悉此项交易的人士称,对冲基金公司可能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获得米高梅的股份,而对于潜在的进入资本普遍抱有疑虑。所以与时代华纳的谈判,注定将是一场拉锯战。其实早在2005年索尼收购米高梅时,时代华纳就是有力的竞争者,而后来事实见证,这笔由索尼、私募基金和有线电影视供应商Comcast合力豪投的50亿美元并没给米高梅带来生机,索尼当时正在与东芝进行蓝光与HD DVD之争,急于充实自己的蓝光碟片内容,看中的正是米高梅四千余部经典电影的丰富片库。而当索尼胜出,尽情捞得库存后,DVD市场逐渐走缓,米高梅的利用价值便也随之下降。

所以并购事宜,很多时候并不像表面巨额数字那般可喜。米高梅想要找到能带来双赢局面的收购者,可以参考近年来同行的范例:2005年同样挣扎在被并购边缘的派拉蒙背水一战买下梦工厂,得到了对方59部电影的所有权,成功将之以9亿美元出售给战略合作伙伴公司,而梦工厂需要大量资金启动的项目如《变形金刚》等也得到落实,目前系列两部票房大卖已使双方都尝到了甜头。2008年华纳并购被官司拖垮的新线后,大刀阔斧对新线的领导层进行改组、大规模裁员并且对投拍项目严格把关,看似冷酷无情,实则对公司重回轨道、健康快速发展大有利处。

没人希望米高梅——这样一个有着豪华库存、坐拥170座小金人、手头还有《霍比特人》等诱人项目的老牌公司化为历史的尘埃。其实在本次危机之前,米高梅也在试着与电视机构合作,比如与CNBC亚太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开播电影卫星频道等,虽然进入市场已经太晚,但至少在昭显与时俱进的决心。必须要有深谋远虑加作风硬朗的雄厚财团,才能救米高梅于水火之中,华纳意向当前,米高梅目前的CEO——曾成功重组美国第二大甜甜圈连锁店Krispy Kreme和安然公司的重组专家斯蒂芬-库珀,是否能把握良机?

007和等待着再次重装出发,他需要的不是阿斯顿-马丁,而是米高梅一次真正的涅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