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片酬,票房,分成,电影院收益。

电影票房分成以100元为例。
1.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专项基金----分5%=5元。
2.营业税----分3.3%=3.3元
以上2项支出后,剩余91.7元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瓜分。
3.影院(院线)----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下限分57%=91.7*57%=52.27。其中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之间分,一般为5%=91.7*5%=4.59元。
以上即影院分47.68元,院线分4.59元,合计52.27元。
4制片(发行)----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如张冯陈导演或大片则按上限分43%=91.7*43%=39.44。其中发行一般分5%=91.7*5%=4.59元。
以上即制片分34.85元,发行分4.59元,合计39.44元(象华谊自己制片和发行则全拿这部分)。

❷ 关于票房的幕后分配问题

片酬与票房挂钩刺激演员积极性,“片酬+票房提成”的报酬模式在中国内地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鲜有演员践行这一模式,但一些大腕导演,诸如张艺谋、冯小刚等少数人“先行一步”,已率先践行——除了巨额酬劳外,他们还能从票房中再分一杯羹。在港台地区,一些巨星也是这一模式的受惠者。
只谈谈在好莱坞的情况,hollywood早已是行业规则,甚至有些好莱坞明星不要片酬而只要票房分成。比如,从1988年的电影《雨人》开始,汤姆·克鲁斯就使用“片酬+票房提成”的模式;到了2005年的《世界大战》,老汤的取酬方式直接变成总票房利润的20%,最后他拿到了1亿美元。又如汤姆·汉克斯身价本是2000万美元,但在出演《达·芬奇密码》时他把片酬降到了1800万美元,因为除此之外还能享受票房分成。大腕能够在这种模式中“狠捞一笔”,是因为明星号召力往往是美国电影票房的“定海神针”。
美国的情况
电影院收入中有30%左右回流到制片方手中(当然最开始电影院还要花钱买片子),制片人来支付后勤,导演,编剧,演员等等等等的酬劳。有的大牌演员,大牌导演还会要求片酬之外的分红,这部分钱取决于票房的好坏。 所以看一部好莱坞大片票房那么高,不一定赚钱的。

这些东西都是弹性的。制片方会根据电影院的营业额来分配的!

电影产业的产业链。(由于世界电影以独立制片影片较多,所以以其为例)
制片人有其想法————制作投资备忘录融资————建组————拍摄————完成首部校正拷贝————与发行商交易(其中也有很多种情况)————发行商在全国做广告————影片在院线得到上映————观众买票。
电影在影院上映时卖出票的总额,称之为票房。也是一部影片的主要收入。
但其的收入分配很有意思。
电影院老板拿其一部份交给发行商————发行商拿其一部份交给制片人————制片人拿其一部分交给投资方。
呵呵!投资方占的风险最长久,但分其利益时却排到了最后一个,这种方式是不公平的,别说呀!否则没人投钱拍电影了!(这种是典型的美国例子)
国内要好些!近年来国家鼓励单片拍摄!也就是说百姓私人也可以投资拍片!但很多条例还不健全,所以现在投资电影还属于风险性很大的投资!
国内电影院多数都是国营的,因此在利润分配是可能要好些!

❸ 一部电影成本是3.5亿。预估票房是30亿的话,算算能赚多少

票房是不可能达到三十亿的尤其是目前的国际,一部电影能达到五亿票房已经算是很好了

望点赞。

❹ 电影的票房都是如何分红的呢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来,大家都比较关心电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红的?像《战狼2》的票房是56亿,投资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亿呢?并不是的,具体如何分账如下:


总票房划分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❺ 现在中国电影的票房到底怎么分成 中国大制作电影的实际成本是多少

1994年,为改变电影市场的萧条局面,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以发行的收入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电影事业。1994年底,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这个建议,提出每年可以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于是有人将这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的费用。尽管这样的分账比例似乎对制片方较为不利,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依旧从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中影公司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虽然进口影片的数量有限,但在进口速度上绝不落后。据介绍,无论哪一国家生产的最新影片,我们的购片人员都可以在影片尚未公映之前看到,选定后立刻以快件送回国内。据说,中影公司负责海外选片的6个人每年至少要看1050多部片子,然后从中精选100多部送审,最后确定进口10部分帐大片。

由于进口大片的巨额利润,国内一直有打破大片垄断的呼声。对此,国家电影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影独家拥有进口外国影片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是体现国家利益的,这方面不会有松动的余地。

中国大片成本:
一,大制作。处在金字塔尖的每年只有3~5部的所谓“国产大片”,投资亿元以上。如《神话》《七剑》《情癫大圣》《夜宴》均投资超过一亿,而《无极》、《满城尽待黄金甲》更是号称投资3亿以上。这些影片在特征上与贾斯廷•怀亚特提出的好莱坞的“高概念”电影基本相同:大明星,大导演,大投入,大制作。这一阵营的影片数量虽少,但国产片的票房中却可接近一半的份额。而它们也是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主力。

二,中制作。中等制作的影片投资大约在1000万~5000万之间,每年在这个区间的影片通常不到10部。

三,小制作。小制作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制作成本在1000以下,400万以上的影片,票房目标为100~1000万,数量在20部左右。第二层次的影片制作成本则在150万~300万左右,占电影总量的85%左右。这些影片只是小部分进入了院线放映,票房产出微薄,有的影片进入院线短暂排档完全是为了获得较高的音像版权销售价格,还有的影片则是小规模,分区域上映。而相当部分影片的主要市场是电视播映和音像产品。少数获奖的艺术片通过出售海外部分地区版权,能够获得一定补偿。其中相当部分影片则根本没有进入流通渠道。

因此,在此种形势之下,探讨低成本电影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电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占总产量比重如此之高的低成本电影,以及背后的那些创作者。

❻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❼ 电影票房分成

以100块票房为例:

1、国家直接先扣掉3%做为电影专项基金,5.5%的税款
这部分8.5%,就剩下91块半了。

另外,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
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
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
其实院线这钱也比较好赚,特别是签约为主的院线,这块是个稳定的收入。
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你看,上面都减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净发行收入(净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这块,学问大了,回头另说吧。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块多点。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最终能不能回收成本,就听天由命+撞大运吧。

500万制作费电影,如果也拿500万做宣发的话,整体投入1000万。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万,才刚刚打平。
但很多电影,比如甄子丹动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国内票房收支平衡点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体这么算吧。

--------------------

下面为补充评论的答案:

1、院线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实是对外资开放,但院线似乎不对外资开放。
全国有36(还是37)条院线,最近经常有院线合并或新院线产生,不太确定。

院线下属影院的影院主要分两种:
1)垂直直属关系,即资产关系,比如万达院线、金逸院线中绝大多数都是万达集团自己投资的商业地产中自己的地皮项目,影院全资归母公司所有,这种院线对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强,像万达院线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线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经理都没有排片权,其实就是一个店长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观众就行。
2)加盟关系,影院所有权与院线所有权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这种影院就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不同的当地院线,比如UME影城,自己数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当地院线,看哪个院线给自己的条件待遇好,就加入哪个院线,而院线为了自己的业绩排名,也在尽量争取优质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线。
3)还有其他混合的关系,太乱,就不多说了。

2、影院就是单店,院线就是品牌连锁,其实管理标准统一的院线旗下影院(无论自有,还是加盟)跟麦当劳、佐丹奴这种品牌连锁贩售店,没什么区别。

3、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费用的多少,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情况。
越是热门的电影,才好容易拉到贴片和植入。
这个完全没有固定标准。
但关于贴片和植入的详细情况,我还是在另外一个帖子,关于发行渠道的那个(还在继续待续未完着呢)里面来逐个详细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关心海外市场分成是怎样模式,其实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卖向海外,你跟海外发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见还是上面那个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详细说明。

❽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