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前儿童视觉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儿童视觉发抄展主要表现在,视觉适应,视敏度,颜色视觉几个方面;新生儿一出生就具有一定的视觉分辨和视觉记忆力;视敏度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力,婴儿出生后前半年是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6个月左右的婴儿的视敏度即可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出生4个月的婴儿就能够像成人一样区分不同范畴的色调,研究发现,3岁儿童还不能很好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比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4岁开始区分颜色细微变化能力才得以发展,5岁不仅注意色调,而且还注意到颜色的饱和度和明度,6到7岁区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细微差别能力进一步提高,换句话说就是,一般4岁儿童能将基本颜色与其名称联系在一起,5到7岁能正确命名常见颜色。儿童的视觉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噢

㈡ 举出儿童视觉适应现象的例子

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刚走进花园,你会闻到一股花香味,但过了几分钟,就闻不到了.这种现象就是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长时间的刺激作用,导致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所有感觉都存在适应现象,但适应的表现方式和速度不尽相同.
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时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楚,一段时间后,眼睛就能分辨出黑暗中物体的轮廓了.这种现象叫暗适应(dark adaptation).相反,由漆黑的室外走进明亮的室内时,开初感到耀眼炫目,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稍过几秒钟,就能清楚地看到室内物体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light daptation).视觉适应是环境刺激由强(或弱)向弱(或强)过渡时,由于一系列相同的弱(或强)光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的弱(或强)光刺激感受性的不断提高(降低).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视网膜的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突然进入暗处时尚未恢复,所以不能立即看清物体.进入暗处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来恢复,即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多,含量逐渐增加,对弱光刺激的感受性逐渐提高,这样就能逐渐看清物体了.反之,明适应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刺激的感受性很高.此时神经细胞受到过强的刺激,因而只感到眼前一片光亮,甚至引起疼痛,睁不开眼,同样看不清物体.几秒钟后,感光物质被分解掉一部分后,对强光的感受性就迅速降低,从而能看清物体.在视觉适应过程中,除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发生变化外,还有中枢机制参与.
与视觉适应相比,听觉适应就不那么明显.在听觉适应问题上一般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般的声音作用之后,听觉感受性有短暂的降低,并认为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即在一定频率的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只降低对该频率声音(包括邻近频率的声音)的感受性,而不降低对其他频率声音的感受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即使是一个普通强度的声音的持续作用,也不存在听觉适应现象.但是,如果用较强的声音刺激,如工厂机器的噪音,持续作用于人的双耳,则确实会引起听觉感受性降低的适应现象,甚至会丧失听觉感受性.
嗅觉的适应速度因刺激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一般的气味1~2分钟后即可适应,而强烈的气味则要经过10多分钟.特别强烈的气味,如引起痛觉的气味,则令人厌恶,难以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与听觉适应一样,嗅觉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并不影响其他气味的感受性.味觉适应较慢.长时间接受辣味刺激,导致对辣味的感受性降低,以至后来吃辣的食物时感到不是很辣;厨师由于连续地品尝咸味,到后来做出来的菜愈来愈咸.这些都是味觉的适应现象.
触压觉的适应较明显.平时几乎觉察不到身上衣服对我们皮肤的接触和压力.经常看到有些人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却到处寻找他的帽子.实验表明,只要经过3秒钟,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原始值的25%左右.温度觉的适应甚为明显.例如,用冷水洗澡时,开始觉得水是冷的,经过几分钟后,就不再觉得水冷了.相反,用手触摸热水,开初觉得水很热,慢慢地就不觉得热了.但要注意的是,对于特别冷或特别热的刺激,则很难适应甚至完全不能适应.
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生的.例如,只要用针稍微扎一下,你马上就会感到痛.正是痛觉适应的这一特点,它才成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而具有保护作用.
感觉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制有助于我们精确地感知外界的事物,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外界环境的变化幅度十分巨大,如在夜晚的星光下和白天的阳光下,亮度相差达百万倍,如果没有适应能力,人就不能在变动着的环境中精细地分析外界事物,以作出较准确的反应.

㈢ 幼儿的视觉发展有什么特点

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就会有反应,但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而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新生儿偏爱注视较复杂的形状和曲线,以及鲜明的对比色。 ●1~3个月 孩子满月后,已具有注视与两眼固视能力,会注视抱他的人,不过无法持续太久,眼球容易失去协调。三个月后宝宝的视野已经可达180度,也可看到自己的手,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此时,大多数婴儿的视觉可以平稳地"跟随"运动的物体,也能将视线固定在某物体上。 ●4~6个月 4~6个月的宝宝视网膜已有很好的发育,能由近看远,再由远看近,4个月时开始建立立体感。这一时期的宝宝会以视线寻找声音来源,或追踪移动的物体,例如妈妈在房间内走动,婴儿的眼睛也会跟着转动;此时婴儿己经能够转动身体,会伸手去捉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在婴儿床上方挂着的小吊饰等。这个时候的视力约为0.1。 ●6~12个月 6个月以后,两眼可以对准焦点,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姿势,以便能够看清楚想要看的东西。 8个月大时,对于眼前突然消失的东西,会出现寻物的反应,特别喜欢用视线来追踪眼前的物体,眼、手的协调也较为顺利。此时,宝宝的视力保持在0.1~0.2之间。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一般2岁时为0.4,已经可以判别事物的远近,且视线跟得上快速移动的东西,并看得清楚。3岁时为0.6,视觉较为敏锐,喜欢观察,会借由眼睛来引导手去接触新事物,眼手协调更灵活,立体视觉的建立已接近完成。

㈣ 儿童美术的特点是什么

1、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处于学前期的孩子明显地表现出情感因素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喜欢想象,往往有惊人之作。孩子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喜欢这里画画,那里画画,喜欢做色彩游戏。

2、在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儿童的乱涂乱画,逐渐画出个什么东西,并给它命名,到象征期儿童为事物象征性地再造一个多半是不完整的、粗略轮廓的形象,再到图式期儿童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或凭自己的主观经验重新组合、加工变形的画面等,都显示出孩子独特的创造力。

3、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还应当重视儿童的操作。操作教育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孩子正是在操作中亲身体验某种情感的发展,体验美术活动自身的乐趣,进一步获得审美感知和审美创作。

(4)儿童的视觉特点扩展阅读

儿童在绘画时,不断地将现实、主观意向和绘画活动几个方面进行协调。而绘画本身也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表现来直接地观察到其心灵的轨迹。儿童绘画具有率直性、求全性、符号性、动态性、稚拙性、夸张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

率真性是很多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出诚实、坦率和真诚的特征。他们的真实与成人的客观写实是不一样的。客观的真实和逼真他们是做不到的。儿童绘画标准更侧重的是对不对,而不是象不象。孩子不断地表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状况,往往没有成人的伪装,而是自然流露。

求全性是指儿童绘画时,往往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及知道的、想到的或彼此无关的东西都拼凑罗列到画面上,直到画满为止;并且把从外部看不见的物体也画出来,画成各物体之间互不遮挡。这种求全性,还表现为宁肯让部分重叠出现,也不肯少画。

㈤ 视觉儿童的盲态有什么特征

视觉儿童的动态有什么特征?他有点儿毛病,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就知道了。

㈥ 小学儿童的感觉知觉分别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分析
日期:2014-05-27
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是大脑结构与机能得到内突出的发展,容神经系统也进一步完善,这—时期是儿童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包括听觉、视觉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学生的无意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有意记忆逐年增强,小学低年级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高年级时抽象记比得到广发展,小学生仍然是无意注意占手导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完善、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外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其想象力随年龄增长日渐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内容包括荣誉感、羞...

㈦ 用幼儿视觉发展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幼儿用书字要大,颜色要鲜艳

为什么幼儿用书多采用字大颜色鲜艳的,那是因为幼儿的视觉敏感度还没专有成人那么的强烈以及属集中所以说为了训练幼儿的集中性从而我们要采用这些自大至少色彩要鲜艳的书籍来刺激幼儿的视觉能够达到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形成

㈧ 早期儿童视觉和听觉发展有哪些变化

幼儿视觉、听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发展各有什么特征?宝妈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些特专征进行教属育呢?
一、视觉
1.视敏度
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呼的视力。
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则为2米70厘米;6-7岁则为3米。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
2.颜色视觉

小班幼儿(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中班幼儿(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大班幼儿(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
幼儿对某些颜色,如“古铜”、“天蓝”等之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是由于生活中接触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㈨ 幼儿视觉发展有什么特点心理学

幼儿视觉发展
属于一门有待开发的学科
注重视觉的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