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电影《罗拉快跑》

影片呈现的是暖色调,并运用了大量的红色元素,红色带来刺激,紧张的感受,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在罗拉与曼尼回忆时,影片使用了黑白色调,更能让人体会到罗拉与曼尼不幸遭遇的绝望心情。

② 以影片《罗拉快跑》时空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导演是如何进行安排创造的。

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说,只是因为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可以有神奇的力量去逆转时空,而时间倒流恰恰是会让所有人兴奋的题材。
《罗拉快跑》绝对是一部让人紧张刺激的好电影,75分钟,很短,但是窒息。
看这部电影的起因是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用来解读只有75分钟的电影,我真的觉得太奇怪了。于是我也让自己陷入这个游戏之中.

罗拉和艾伦的神奇在于他们有着超能力来逆转时空,她可以对自己说:“我不想这样。”然后时空隧道就可以因此而逆转。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性,仅仅一秒钟而已。一秒钟的不同,就可以改变所有的事情。《罗拉快跑》中那个偷孩子的女人,偷自行车的人,父亲的情人,……《蝴蝶效应》中的艾伦的母亲、艾伦的朋友、抱小孩的母亲……通过他们的时空隧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

可是,除了在游戏中一切都无法验证,只是想像而已。

关于起因:
《罗拉快跑》起因于丢失的十万马克,如果二十分钟拿不到十万马克,罗拉的男友曼尼肯定会被老大打死。所以,二十分钟,十万马克成了罗拉奔跑的主题。
《蝴蝶效应》起因于艾伦的大脑是于旁人不同的,他会间歇性失忆。他的记忆是破碎的,对断点的弥补成了他穿越时空的起因。

可以说罗拉的奔跑是起因于爱情,而艾伦的反复逆转是因为一切都不能如愿,解决一个问题反而会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

关于过程:
《罗拉快跑》中的两次时空逆转源于罗拉不想让自己死亡,也不想让曼尼死。可以说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冥界中是两个人的谈话。第一次罗拉是在反复追问曼尼是否爱自己。罗拉想证明的是爱情。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她不甘心死亡,于是时间倒转。第二次,是曼尼死,曼尼反复想知道在他死后罗拉是不是就会爱上别人。对此,罗拉回答异常干脆:“别说了,你还没死!”于是,罗拉再次使时间倒流。
《蝴蝶效应》的四次时空逆转都是源于:他想知道自己在追寻记忆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知道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可是由于他本身大脑的问题,回忆是一种痛苦。他其实都是在按照自己的解构来重新诠释未来。他在不停的修正以前的错误,以为一切都会变好。可是直到最后他才发现,几乎就是越来越糟,无论他怎样救火,似乎火是越燃越大。直到从女巫那里得知自己是一个没有生命线的人,他才意识到一切的根源在于自己本不应该出生的。

关于结尾:
《罗拉快跑》的结尾是喜剧的,曼尼找到了丢失的十万马克顺利交差,罗拉赢得了十万马克他们成了有钱人。罗拉的爸爸意外死亡,这也让罗拉免于知道自己的身世,罗拉的妈妈免于知道丈夫的不忠。
《蝴蝶效应》的结局更是一种大团圆。就在于艾伦让自己在出生前死亡。这样以后由于他所产生的种种不幸都没有发生了。

虽说两部电影都是追求的团圆的结尾(是不是就像人们以为的只要时空倒转一切都会解决的心理?),但是我认为罗拉的结尾是正常的,而艾伦是不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在《罗拉快跑》的影片开始我们就被告知一切只是一个游戏,我会接受一个游戏以胜利的姿态结束。而《蝴蝶效应》不是。他以为他拍的是一种真实。我真的认为,如果最后艾伦以精神病人的身份入院,这样艾伦的一切其实都成了他臆想的幻影,一切都比较好解释,一切都会比较合理,也比较好接受。

《罗拉快跑》是一部很精致的电影。从电影的开场一个男人哲人般追问的声音,就会深深的抓住观众。卡通的罗拉在拼命的狂奔,打碎一个个悬在她头顶的名字,这除了是电影开场片头中的增强视觉效果的手法之外,我认为还是罗拉能够打破一切桎梏的象征。接着,演员如被警察通缉照相般一一登场。感觉就像在向这个世界通缉他们的存在,他们生活在这个宇宙之中,所有的行动必将会被记录,记录者、通缉者也就是时间。

滴答滴答的时间的声音,让人紧张兴奋。然后一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的怪兽张开大嘴,把我们吞噬到时间的漩涡之中。整部电影的镜头都是快速掠过的,让人感觉目不暇接。由此是整个电影的节奏是非常快的紧张的,而且配乐也是在不停的加速这种紧张,只是在最后罗拉赢到钱而曼尼也找到钱之后,才有一个清澈的女声想起,歌声很辽远,很轻松,就像这部电影的结局一样让人放松。因为,这70多分钟整个人都太紧张兴奋了,所以就是这放松给人的感觉异常强烈。

看过之后想到了昆得拉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对错,因为时间是直线的,一切不可重来。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是对是错。
可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在诠释着另一种可能性。是人类对于重蹈时间的渴望。我们在奔跑,和时间赛跑。有人会说,只有时间才是胜利者。可是,这场赛跑没有裁判,我们也不知道如果再早一秒抑或晚一秒到底会发生什么。所以,我并不认为,在这场比赛中我是失败的。可是如果人一生都无法知道什么是对错,那是不是很可怕?可是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种无法分辨对错的时间的囚笼之中。

在时间的维度中,我们无法把握命运、无法把握世界。

③ 有部德国电影叫"罗拉,快跑",德语名叫什么

Lola rennt

④ 电影《罗拉快跑》用了什么拍摄手法

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指导,法兰卡·波腾、莫里滋·布雷多和赫伯克·纳多主演的电影《罗拉快跑》是一部十分出色的电影,它在中国获得了很大好评。电影充满魄力的画面,强劲的音乐,快节奏的叙事和多线式的结局都给观众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应用了许多与众不同的手法老表现主题,在此仅举几例说明:

第一,影片运用了许多快速剪辑的手法。罗拉在大街上奔跑,穿过走廊,转过街角,横过马路,在银行里大步流星,在赌场里尖声吼叫。她在路上遇见各式各样的人,在与他们重的每一个人擦肩而过时,影片都会突然定格。在3秒钟的时间里,通过四五个静止的画面闪过那个人后来的命运。他们中的有些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有人在不久后死于非命。影片本身时充满动感的,在其中加入静态画面,却没有破坏原来的动态效果,相反,这使得原来的动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加强。这得益于快速剪辑的使用,快速切换的节奏很好地和影片融合在一起。不仅如此,这种快速剪辑表现出了一种命运的强大力量,一种命运的压迫感——命运就在奔跑,跑向我们每一个人。

第二,影片随处都有MTV式的音乐和画面的配合。罗拉一直在奔跑,镜头一直在对着她,背景在高速地向后退去,与此同时,加大音量的电子音乐在观众的耳际回响,节奏强劲的舞曲就好像是在给拼命奔跑的罗拉伴奏。画面和音乐的结合,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观众的心也一直随着音乐的节奏和罗拉一起奔跑,跟着罗拉的命运奔跑。

第三,影片运用了多画面分割的手法。罗拉狂奔着转过最后一个街角;男友曼尼绝望的转过身,手神像腰间的手枪;时钟上的指针一点一点地接近十二点。这三个画面顺次出现,把画面分割成左、右、下三个部分。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影片通过慢镜头向观众展示在最后的时刻两个人的行动。在这关键的时刻,影片的节奏突然放慢,观众的紧张感却被最大程度地调动了。曼尼听见罗拉了么?这是每一个观众心中都在问的问题。

其实本片还应用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手法,比如在影片中加入动画,多机位摄影等等,在此就不一一评述了。

⑤ 《罗拉快跑》里三次跑的含义

(一)罗拉第一次疾走

当罗拉接到求救电话后,立马思索着该问谁借10W马克来挽救男朋友曼尼的性命,经过一系列的脑电波搜索,锁定了自己的父亲。女儿向父亲要钱理因说是天经地义,其实是罗拉不成熟一面的展现,毕竟人生是靠自己的努力而生存的,依靠别人的支援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除长久之痛,这场景隐约暗示了罗拉是一个非自立的红发毛头小孩。跑到了父亲的办公室后,却被父亲拒绝。在这过程中,罗拉没有任何反抗,顺其自然地被父亲赶出大厦。在绝望当中,与曼尼共同抢劫了超市,仓皇而逃中被警察打死。

这的的确确是悲哀的一面,强烈衬托出女性地位的卑微,也反应出了女性精神的劣根性,依赖型,失败性。

(二)罗拉第二次疾走

第二次奔跑,罗拉选择了比第一次合适的路线,因而在时间上也有了明显的缩短。在进入父亲的办公室后,与父亲直接冲突,并用保安的枪对准了父亲,强迫他交出10W马克的现金。女儿的这一态度,把父亲吓了个魂飞魄散。这段影片的内容,与罗拉的第一次遭遇有了质的飞越,罗拉懂得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懂得了与凶残的男性面对面的对抗。但罗拉还是没有成熟,因为她依旧跑到父亲的办公室,依靠亲人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这次奔跑的结果还是失败的,曼尼被卡车撞死。但这次的奔跑却跑出了女性的呐喊,跑出了女性的执着,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是值得肯定的。

(三)罗拉第三次疾走

罗拉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忽略了客观因素,直击父亲的办公室。由于时间掌握的原因,父亲已经离开办公室,失望的罗拉只能依靠赌博来为自己争取一丝希望。就是因为这个场景的出现,罗拉彻底抛弃了男性的救助,也彻底抛弃了自己的依赖思想。赌博中,罗拉的大声嘶吼,吼出了女性的自强,吼出了女性的自信。

三次疾走,一次比一次激情,一次比一次接近成功,这是女权胜利的象征。其中也不能忘记影片出现的二个重要的镜头,这两个镜头也能够充分反应罗拉的性格转变。

⑥ 求电影<罗拉快跑>赏析

罗拉快跑很早以前就看过,知道是一部极其出色的电影。前两天,下载了1080P版的高清版本,忍不住又重新温习了一遍。
依旧是令人紧张的节奏,看到罗拉说,我不想死,然后重新奔跑,真的是酷极了。
罗拉快跑想说明什么,似乎很明显,又似乎挺复杂,这种感觉挺好。导演在短短三次奔跑中,谈人生,谈爱情,谈哲理,实在是高明。实际上,这20分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的人生实验场,我们把无数的可能放在这个沙盘中,试图推导出最好的结果。
罗拉的奔跑毫无疑问是影射了人生,其中的微小环节都可以影响最后的结局。
在20分钟内找到10万块钱的任务更像是人生中的一个目标,我们采用什么方式实现我们的目标或许决定了过程。
爱情在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是目标?是动力?还是一个理由?很有趣的思考。
人生在不断的抉择,每一个抉择都是下一个抉择的开始。当最后罗拉拿到钱,男友也顺利的解决了问题,罗拉嘴角那一丝浅浅的微笑告诉我们,抉择没有完,下一个正在等待我们。
影片片头音乐中的钟表声和影像中摇摆的钟表都刻画出这部影片将于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紧接着一系列快速掠过人群的组接镜头里,将本片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罗列了出来。

片头中动画的一段引子体现出本片的主题,影片中的女主角罗拉在时空的隧道中不断地奔跑。

影片的故事从罗拉接到曼尼打来的一个电话开始展开联想,同样一个主题导演用了三种不同结果的假设,来体现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冷漠复杂的关系,和快速的千变万化的生活。

影片中三段不同结果的段落发展的时间,恰恰和主题故事中曼尼给罗拉规定的时间相同,都是二十分钟。罗拉的每一次奔跑故事的情节都有变化,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相同的变化。罗拉、曼尼、推婴儿车的妇女、梅耶叔叔、父亲、警卫、银行女职员、偷自行车的男孩、流浪汉,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有变化,不变的只有罗拉的母亲。导演也许是想通过这个不变来对比后来的变化。这三段不同的故事看起来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有联系,比如第一段里罗拉不会开枪的保险,是曼尼教会罗拉怎样开保险。第二段里当罗拉拿枪威胁她父亲时,她已经会使用枪了,这就体现了和第一段之间的联系。第三段里最后在救护车上的被抢救的人,正是罗拉父亲银行的那个警卫(虽然我看出这点,但我还不是很清楚导演为什么这样安排)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主题,表达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充满了无数种可能性。

影片的剪接风格和流行音乐的加入,更烘托了整部影片统一的快节奏的风格。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大都市让人透不过气的快节奏,罗拉在影片中不断地奔跑,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仿佛经历了一生所能经历的一切,罗拉在对爱情的疯狂执着中,做出一系列荒唐而冒险的举动,罗拉在现实时空和虚拟时空中不停转变,罗拉在不断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答案,罗拉的奔跑不为别人、不为金钱、只为爱情,大胆而执着地奔跑。

导演给予罗拉常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她可以让时空任意倒转,不断地回到故事的开头从新开始,还有她的尖叫声总是能让事情有所改变,这些也许是现在所有人都想拥有的,就像游戏,人生不能重来,而在游戏里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开始,重新选择。

片中所有这些设计从头到尾贯穿了影片字幕的那句话,一个游戏的结束,也就是另一个游戏的开始。明确表明了本片是一场荒诞的游戏

⑦ 《罗拉快跑》中人物的变化意味什么

从某程度上讲,《罗拉快跑》与《大话西游》有惊人的相似。第一,两个导演像是在做flash,一帧一帧地改,每一次在时间上都有区别,但区别是些微的,但偏偏这种些微的不同影响了整个情节,或者说是主人公的命运:至尊宝跑慢了两步,白晶晶自杀了;罗拉迟了一秒,曼尼死了或她自己死了。第二,它们与以往的“时光倒流片”都有所区别:历史改变了。
在《大话西游》中,周星驰很好地利用了吴孟达(即后来的猪八戒?),他的三次不同反应是对正儿八经的“时光倒流”的戏谑性的解构,他在提示观众: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的。同样的,在《罗拉快跑》中,这个角色由银行门口的警察担任。有人说,整个片子其实是在模拟一场电脑游戏,而警察则是这个游戏的监督人。无论如何,当罗拉快跑第二次replay,警察在门口对她显露出的那玄乎的笑容,便让观众不禁问到:难道他知道了吗?

但是《罗拉快跑》的时光倒流是不合逻辑的,不像《大话西游》,它没有道具。每一次倒带,首先是主人公的其中一位将要死了,他(或她)睁着圆圆的眼睛,那一刻,通过主人公的视觉插入一个特殊的场景:镜头朦胧并泛红,两个主人公在赤裸着对话。将要死的一方就会成为提问者。第一次,罗拉问曼尼“你爱我吗?”;第二次,曼尼问罗拉“如果我死了你怎办?”然后装钱的袋子掉下来了,接着袋子换成了罗拉家的电话,之后罗拉又开始奔跑,罗拉的妈妈仍在背后喊道:买瓶洗发水回来。换个角度说,正是这个问题让死者复活了,因为他(或她)没有找到答案,所以“我不想,我不想离开”。也就是说,《罗拉快跑》中,让时光倒流的是人物的意识。

观众也许会因此产生怀疑,因为后面整个情节发展的前提可能是错误的:罗拉究竟能否真的能让时光倒流?如果不行,则故事只是发生在罗拉的死前所产生的错觉当中,就像《英雄》中的用意识来比武一般,只有第一个故事是可信的,因为之后发生的事情违反了逻辑,或说人们的经验。

但是电影用了一种方法来让观众暂时打消了对这个漏洞的质问:打造一种更为强势的逻辑,至少在片子当中。《罗拉快跑》的快节奏、人物任务的简单及艰难性、20分钟倒数时间造成的压迫感,这些元素足以让观众忘却逻辑。之后有人在评论中问道“罗拉为什么不打的?”若如此问下去,还可以有“曼尼为什么不逃跑?”“流浪汉为什么不早逃之夭夭?”之类的问题,但这就显得很没趣了。

补充一点:

若对比三次时光倒流中,人物经历的事件、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也许可以说,《罗拉快跑》还是富有一定教化含义的:导演在试图告诉观众,像打劫、威胁这些非法手段都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他宁愿赋予罗拉一种超能力,让她名正言顺地通过“正确”的手段达成目的。

只是当最后一次,罗拉站在十字路口寻找曼尼,结果发现曼尼已经顺利地将问题解决了的时候,罗拉的脸上反而显露出呆滞、无措的神情。或许是罗拉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奔跑、自己的千方百计其实毫无意义,就像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意识不到的——因为大家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一定目的,也就是有意义所在,但意义可能突然消失;又或是像片子开头所说的,罗拉在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一个答案将衍生一个新的疑问,而下一个答案又将衍生下一个疑问,如此循环不止。但最终,会不会永远是相同的疑问?并且永远是相同的答案?”

不知道,我们又回到了探索的起点。

⑧ 影片《罗拉快跑》的深层主题。

从某程度上讲,《罗拉快跑》与《大话西游》有惊人的相似。第一,两个导演像是在做flash,一帧一帧地改,每一次在时间上都有区别,但区别是些微的,但偏偏这种些微的不同影响了整个情节,或者说是主人公的命运:至尊宝跑慢了两步,白晶晶自杀了;罗拉迟了一秒,曼尼死了或她自己死了。第二,它们与以往的“时光倒流片”都有所区别:历史改变了。
在《大话西游》中,周星驰很好地利用了吴孟达(即后来的猪八戒?),他的三次不同反应是对正儿八经的“时光倒流”的戏谑性的解构,他在提示观众: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的。同样的,在《罗拉快跑》中,这个角色由银行门口的警察担任。有人说,整个片子其实是在模拟一场电脑游戏,而警察则是这个游戏的监督人。无论如何,当罗拉快跑第二次replay,警察在门口对她显露出的那玄乎的笑容,便让观众不禁问到:难道他知道了吗?

但是《罗拉快跑》的时光倒流是不合逻辑的,不像《大话西游》,它没有道具。每一次倒带,首先是主人公的其中一位将要死了,他(或她)睁着圆圆的眼睛,那一刻,通过主人公的视觉插入一个特殊的场景:镜头朦胧并泛红,两个主人公在赤裸着对话。将要死的一方就会成为提问者。第一次,罗拉问曼尼“你爱我吗?”;第二次,曼尼问罗拉“如果我死了你怎办?”然后装钱的袋子掉下来了,接着袋子换成了罗拉家的电话,之后罗拉又开始奔跑,罗拉的妈妈仍在背后喊道:买瓶洗发水回来。换个角度说,正是这个问题让死者复活了,因为他(或她)没有找到答案,所以“我不想,我不想离开”。也就是说,《罗拉快跑》中,让时光倒流的是人物的意识。

观众也许会因此产生怀疑,因为后面整个情节发展的前提可能是错误的:罗拉究竟能否真的能让时光倒流?如果不行,则故事只是发生在罗拉的死前所产生的错觉当中,就像《英雄》中的用意识来比武一般,只有第一个故事是可信的,因为之后发生的事情违反了逻辑,或说人们的经验。

有一句德国的谚语:einmal ist keinmal。一次就是从来没有。但是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是不是就等于从来没活过呢?恋爱、婚姻,谁都可以有一次、二次、三次甚至更多,包括生活中其他的任何事,失败了,都可以重新再来。因此,每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当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上却是可以一次次重新来过。然而从绝对意义上说,所有的事都不是可以重新来过的,十六岁的初恋失败了,尽管十八岁时可以再次找到恋人,但那已经不是十六岁的恋爱了,正如哲人所说,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所以《罗拉快跑》必然是深明“einmal ist keinmal”的德国人拍出来的电影,如果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实现一而再,再而三,不妨在艺术中尝试着实现吧。因此,当罗拉三次从公寓中跑出来时,我们在赞叹其独特的形式同时会感悟人生只有一次的无奈。

只有一次的生命其实什么都不是,罗拉拼命地跑,但是她的终点线在哪里?影片中最后的一次,她不得不停下来,迷盲的环顾四周,虽然她是找曼尼,然而这既不是奔跑的终点,也不是生命的完全意义,生命就是一次没有终点的奔跑过程,真正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

或许《罗拉快跑》带有很强烈的“女权”意识,当男人(曼尼)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解救他的只有女性(罗拉)。也就是说上帝创造了一个只能向自己的一根肋骨求救的“人”,这也未免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