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觉主义
『壹』 关于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收"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队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鸟有。"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就成了这一流派活动的基地,文艺杂志《文学》则达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黄健翔 黄健翔生于年,汉族,1968--197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西卓子山水泥厂渡过,1977年随父母内迁至南京。1977--1980在丁家桥小学读书,1980年--1986年在南京师大附中读书,1986年--1990年在北京外交学院读书。毕业后留京工作。 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现体育节目中心),至今已经在电视体育节目行业从业十年。是当今中国最受观众喜爱的体育节目主持人、播音员,也是最具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 足球评论员。在他从业的这十年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因为他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整个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播音解说风格,开创了崭新的体育解说评论局面,提高了数以千万计的电视观众的体育(特别是足球)欣赏水平及对体育文化的理解,是一个时代的缔造者和代表人物。 1995年,黄健翔首次担纲美洲杯足球赛的主持解说角色,即凭借其对足球的深刻理解和妙语连珠的解说评论一炮打响,赢得了大批高水平球迷的认可。随后在1995年开始担任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现场直播节目的主持人,并一直做到现在,已经第九个赛季。在1996年,他赴英国转播欧洲足球锦标赛,以激情澎湃、趣味盎然又专业到位的解说评论为大赛转播增添了光彩,赢得了全国范围内广大观众的如潮好评,舆论一致认为“中国电视体育解说的新时代开始了”。 此后,黄健翔在中央电视台的体育频道上开始了更多更加精彩的演出,1996年的奥运会足球赛女足比赛、1997年的美洲杯足球赛、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1998年亚运会、1999年女足世界杯赛、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2000年奥运会足球赛、2000年亚洲杯足球赛、2001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2002年世界杯,可以说近年来历次重大国际国内赛事,特别是足球赛事,中国的电视观众几乎都是在他的声音的陪伴下度的。除了这些大赛之外,他在1996年还与同事共同创办了轰动一时主导了中国足球舆论的大型栏目《足球之夜》,该节目中他担任策划和主持人,直到1999年因转播工作压力太大才退出。他还从2000年开始接手意大利甲级联赛的现场直播节目的主持人工作,在2002年又兼英格兰超级联赛直播节目的主持解说,成为意甲、英超和德甲三大联赛一肩挑的第一人。在每个周六周日的夜晚,观众都可以在体育频道上看到他、听到他的声音。他的专业精深的分析评论与他激情洋溢又轻松幽默的解说风格一样,早已为广大球迷所接受,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是黄健翔的解说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高水平的球迷,对足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足球文化的推广和深入,起了特定时期的特定的作用。 在这十年的足球解说生涯中,黄健翔多次被各种评奖评选活动选为最甲体育节目主持人,从1998年以来,他几乎包揽了各种评选的体育节目最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当选的几乎都是观众投票选举的最佳,这比什么都更有价值。 现在,黄健翔依然担负着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意大利和德国甲级联赛转播的主持人和评论员,同时肩负着各级国家队重大比赛的转播任务。在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经常执笔撰写足球评论,在国内一些专业报刊和主要网站上,经常有他的思想火花的闪光,同样深受读者喜爱和好评。 2006年出版个人第二部著作《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黄健翔,男,1968年1月20日生于内蒙古自治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二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94年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从事体育节目解说、主持工作,现为一级播音员。 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参加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1998年第十六届世界杯足球赛、2002年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1998年曼谷亚运会、1999年第三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1998年第八届世界游泳锦标赛、1996年第十届、2000年第11届欧洲足球锦标赛、1995年、1997年两届美洲杯足球赛、1998年非洲国家杯足球赛、1996年亚洲杯足球赛等多次多项国际国内大型体育比赛的转播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解说、主持任务,赢得观众的好评与认可。特别是1998年第十六届和2002年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为全国的亿万观众解说了两届比赛中的31场和32场,以流畅清新、富于激情、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全新解说风格博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为世界杯的现场直播节目获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999年的第三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中,又以饱满的爱国主义激情和适度得体的解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女足热潮作出了贡献。两届世界杯的解说评论表现均得到台领导的肯定和鼓励,并得到广大观众的赞许。 另外,在过去几年中,还担任大型直播节目《足球之夜》的主持人,为该节目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使其成为最受广大球迷观众喜爱的栏目之一,在体育频道上的收视率常年保持第一,并多次获奖。 1996年,还曾参与了《世界体育报道》栏目的创立,担任其中一段节目的主持人,为该节目的成功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努力,该栏目也曾多次获奖。 除上述大型比赛及栏目的播音主持工作之外,还担负了许多常规节目和转播的播音主持工作,主要节目如下:德国足球甲级联赛现场直播(每周一场),《欧洲足球集锦》(每周一集),《亚洲足球集锦》(每周一集),《美洲足球集锦》(每周一集),欧洲冠军杯赛(每年10余场),全国足球甲A联赛现场直播和专题报道,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现场直播,以及各种国际国内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及专题报道的解说和配音工作。 已经完成现场直播超过六百场,涉及足球、田径、游泳、跳水、篮球、射击等多种体育项目,成为体育中心播音员中的新生力量,为体育频道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并为广大观众所喜爱。1998年1月,在从事本职工作仅有三年的时候,即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播音专业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破格授予一级播音员的资格。 在业务上,能够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平时注意动脑子,不断琢磨研究体育播音解说的得失,善于吸收各种营养,丰富知识修养,提高文学水平,在解说、主持工作中精益求精、力争开创新风格,完善新风格,被许多报刊杂志撰文大加赞赏,认为是“新时代的体育解说”风格的代表人物,并被许多杂志、报刊组织的小规模民意测验多次评为最佳体育节目主持人。在2000年全国几十家媒体组织的中国电视榜评选中当选年度最佳体育节目主持人。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站举行的第一次观众投票的网络评选中荣获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称号。
我能帮你的就这么多了,希望点赞pclburn
更多建站问题,可搜一下“飘仙论坛”
『叁』 什么叫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代表人物: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作品:《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等。
『肆』 "达达主义"具体指什么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队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就成了这一流派活动的基地,文艺杂志《文学》则达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文艺流派。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1916年,查拉在瑞士苏黎世与一些青年诗人组成文艺小组,他们翻开一部字典,用手随便一指,恰好指到"Dada"这个字,就用它命名。"Dada"本来是初学说话的幼儿语言,意思是"马"。用作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但达达主义的宗旨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也反对被认为有意义的文学艺术,包括达达主义在内。它主张以梦呓一般混乱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正当规模空前的战争在摧毁物
质世界和人民的生命的时候,有一群青年人仇恨这场战争和产生这场战争的精神世界。他们要否定这个精神世界,但又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来代替它。他们所意识到的,就是必须将旧的精神世界彻底破坏,新的精神世界才能够产生。这就是达达运动的根本意义。
达达主义者的精神状态是非常空虚的,他们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话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在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
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达达。"查拉认为达达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的确是‘破坏一切',不过它的价值也正在于为后继的事物扫清道路。"
代表人物: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作品:《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等。
『伍』 翻译目的论与功能翻译理论区别
功能翻译论和翻译目的论的区别:
1、功能翻译论翻译出来的译本是有一定功能的;翻译目的论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译文。译文的翻译策略、语言风格等,需要根据目的来确定。
2、功能翻译论译本与原文本应保持一定的联系,而保持什么样的联系则是由希望或要求译本实现的功能(即翻译的目的)所决定的;翻译目的论译文必须能做到逻辑自洽。不论原文是否逻辑自洽,译文必须能做到这一点。
3、功能翻译论翻译必须化解客观存在的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翻译目的论译文不能脱离原文。虽然译者有权利修改原文,但这种修改不能脱离原文,必须以原文为基础,不能靠凭空想象,胡乱修改和添加。
(5)新视觉主义扩展阅读: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幸福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陆』 达达主义是什么意思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队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国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其中有德国的雨果·巴尔(1886-1927年)、汉斯·里赫特尔(1888-1976年)和理查德·胡森贝克(1890-1963年);有法国人汉斯·阿尔浦(1887-1966年);还有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扎拉和马塞尔·扬科以及一些其他国籍的艺术家。
这些流亡的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起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理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于1916年2月举行成立大会时,歌唱家罗瓦夫人随意在法文字典中发现“达达”一词,意即孩子不明确的呀语,没有什么意义,人们认为这个名称很怪诞有趣,用着他们团体名称很好,不久他们发表了达达宣言,大意是: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
达达主义信奉的是流行的巴枯宁哲学,打倒一切,排斥一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达达主义艺术思想的狂热和对传统的决裂。在当时达达主义影响很大,扩及到德国、西班牙、法国、甚至远到美国,似乎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达达之所以造成如此强烈反响,其原因如里德所说:“达达主义开始时,实际上的意思是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说的重荷,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艺术的,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种运动的背景,是普遍的社会的不安,战争狂热和战争本身,以及俄国革命,达达主义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他们全力摇撼资产阶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应付战争责任),而且他们准备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用垃圾制造绘画(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小便盆之类的东西抬到艺术的高贵地位。”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马塞尔·杜尚(1887-1968年)和马克斯·恩斯特。
『柒』 名词解释--达达主义
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 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7)新视觉主义扩展阅读: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捌』 请问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有何区别
http://cache..com/c?word=%B4%EF%B4%EF%3B%D6%F7%D2%E5%2C%B3%AC%3B%CF%D6%CA%B5%3B%D6%F7%D2%E5&url=http%3A//archer176%2Eblogchina%2Ecom/5565596%2Ehtml&b=14&a=1&user=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代表人物: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作品:《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代表人物: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作品:《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等。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收"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队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鸟有。"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就成了这一流派活动的基地,文艺杂志《文学》则达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文艺流派。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1916年查拉在苏黎世与一些青年诗人组成文艺小组,他们翻开词典,随手一指,恰好指到Dada一词,遂用它命名。Dada本来是初学说话的幼儿语言,意为马,作为文艺运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达达主义的宗旨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也反对被认为有意义的文学艺术,包括达达主义在内。它主张以梦呓一般混乱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它仇恨正在进行的战争和产生战争的精神世界,但又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来代替,仅仅意识到必须将旧的精神世界彻底破坏,新的精神世界才会产生。达达主义者的精神状态非常空虚,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话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则认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的确是‘破坏一切’,不过它的价值也正在于为后继的事物扫清道路。”尽管达达式的精神状态在当时西方青年中非常普遍,达达主义也确实一度引起人们注意,但它最终如昙花一现。1921年巴黎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了塞纳河。达达主义也为超现实主义所取代。
颠覆传统的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玖』 未来主义运动,达达主义和客观广告各自的特点
1:未来主义运动: 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未来主义者们将沉溺于昔日时光的行为戏称为“过去主义”,将这类人称为“过去主义者”。他们有时甚至对这些所谓的“过去主义者”们进行身体上的攻击。这些“过去主义者”包括那些对未来主义的画展或演出没有兴趣的人们。未来主义者对现代战争大加颂扬,认为战争是艺术最终极的形式。一些未来主义者们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怀有深刻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些经历使得他们未来主义者公然支持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 2: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