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结构光
Ⅰ 不用结构光,现在的双目视觉领域有成熟的硬件产品吗
国外:ZED,DUO 3D,bumblebee
国内:MYNT EYE小觅双目摄像头
因为工作原因接触过很多双目硬件,最好版的当然权是德国大陆和eyesight,不过这些一般人很难拿到吧。
研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ZED,MYNT EYE这些,可以拿来当开发用,实际应用也不差,具体看你用在什么方面吧。
SLAM的话我们用MYNT EYE比较多,一方面是SDK对开源项目支持的很好,像什么ORB_SLAM2、VINS、OKVIS、VIORB都有样例,而且自带IMU,出厂就标定好了。一方面是技术支持在国内,因为是单位用,后期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去批量定制的,所以沟通很重要。MYNT EYE硬件匹配出厂时基本都做好了,省事不少,所以比较适合小白用户。
搞三维重建就ZED,高分辨率高帧率,达到2k了。不过我们用的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单位刚开始跑opencv用的,深度精度还可以。
不怕麻烦,爱钻研可以试试DUO 3D,硬件是给好硬件,就是SDK比较弱一点,自己要做的工作比较多,并且需要自己标定。而且因为是国外单位,售后支持也比较薄弱,自己需要摸索的地方比较多,不适合小白用户。
Ⅱ 在3D结构光领域,底层硬件厂商奥比中光和算法厂商商汤科技有何不同,双方是否具备对比性
3D结构光领域主要分为底层硬件厂商和算法厂商。底层硬件就是3D传感摄像头,主要负责采集物体的三维信息。算法是对计算机上执行计算过程的具体描述,像AI视觉所涉及到的图像分类、对象检测、目标跟踪等技术都需算法才能实现。比如现在我们常用的手机3D人脸识别功能,首先需要3D传感摄像头采集3D人脸信息,随后算法再根据3D人脸信息及识别指令,实现3D人脸识别功能。
奥比中光主营业务是3D摄像头,商汤属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厂商,它们之间的业务各有不同,这就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虽然业务方向不同,不过两者同属AI视觉领域,如今都已成长为行业独角兽。商汤估值45亿美金,奥比中光13亿美金,虽然估值差距大,不过算法领域厂商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商汤面临的业务压力也比较大。底层硬件厂商多注重技术和产业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是算法厂商一时半会无法赶超的。因此从长远来看,奥比中光的发展空间可能更大一些。
Ⅲ 3D视觉有哪些应用
前段时间国内备受关注的两大手机品牌,苹果、华为相继发布2019年度最新旗舰手机。无论是iPhone 11还是华为Mate 30 Pro,两者均基于3D传感技术进行深度强化。3D传感究竟有何魅力,竟让一众主流手机品牌如此钟情?
智能手机厂商钟情3D传感摄像头
2017年起至今苹果一直推崇基于3D传感技术的Face ID,由此实现安全快捷的3D面部识别,可极大提升验证和支付等环节的便利性。为了实现3D传感与全面屏的完美融合,OPPO Find X采用的是全隐藏式3D摄像头模组,在解锁时镜头自动弹出进行3D人脸识别,独特的伸缩设计至今仍被众多用户津津乐道。
(手机前置摄像模组里面的3D传感模组)
当前应用在手机端的3D传感技术方案主要为3D结构光及TOF(光飞行时间法),苹果、OPPO Find X、小米以及华为Mate20 Pro设计上使用的3D结构光技术,OPPO R17 Pro、华为Mate 30 Pro、vivo陆续加入新的尝试,其3D深感摄像头均采用TOF技术。基于3D传感应用的创新体验彻底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手机厂商加速布局的原因正是看重其赋能智慧终端“看懂”世界的能力。
3D视觉技术:结构光和TOF有何区别?
什么是3D视觉技术?即是通过3D摄像头能够采集视野内空间每个点位的三维座标信息,通过算法复原智能获取三维立体成像,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复杂光线的影响,技术更加稳定,能够解决以往二维体验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目前的智能手机领域采用的3D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3D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和TOF飞行时间法(Time-of-Flight)。
(3D传感技术可感知物体的3D结构)
3D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是将激光散斑图像投射到物体表面,由摄像头接收采集物体表面反射的信息,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变化计算出物体位置和深度信息,识别精度能达到1mm,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结构光比ToF消耗的功耗更少。目前苹果全系支持Face ID的机型、市面上主流的3D刷脸支付均为3D结构光技术,更为适合应用在近距离面部识别验证等场景。
TOF飞行时间法(Time-of-Flight)则是通过专用传感器,捕捉近红外光从发射到接收的飞行时间差来判断并计算出物体的距离信息,这种方式具有实时性较好的特点,相对3D结构光算法比较简单,可测量较远距离(一般在100m 以内),比如华为Mate 30 Pro推出的“隔空操控”操作功能便基于TOF技术捕捉手势动作,相对来说TOF 更加适合远距离的应用。两种技术解决方案各有优势,适配于不用的应用需求及其领域,可以肯定的是,3D视觉技术已经成为智能终端必不可少的AI“慧眼”。
国内3D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3D视觉技术在众多领域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国内一些雄厚技术实力的企业群雄并起,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研究,目前中国3D人脸识别落地应用居全球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3D视觉技术独角兽奥比中光,是唯一可实现量产结构光3D传感摄像头的中国企业,3D传感专利数与苹果、微软等并列世界前三,其3D视觉模组、算法以及配套解决方案可广泛适配于多品牌、多形态的智能终端,更是为3D视觉领域发展开拓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OPPO Find X、支付宝刷脸支付便是采用奥比中光3D视觉模组的方案。
(国内首条刷脸乘车地铁采用奥比中光3D人脸识别技术)
神通广大的3D视觉技术
除了在旗舰手机以及刷脸支付、刷脸过闸机领域的应用场景布局之外,3D视觉方案几乎无所不能,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汽车电子、工业测量、新零售、智能物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堪称赋能产业创新的最大推力。
以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智能家居领域为例,3D视觉可以令智能家电获得感知物体形态和距离的能力,为机器人增加“眼睛”智能识别不同物体的分类等;3D视觉所衍生的手势识别、骨骼识别可以让你用手势操控家电,开启智能家居的新时代。
而在工业自动化领域,3D视觉技术同样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当机械臂或者机器人利用3D感知物体的大小、形态之后,可以实现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高度自动化操作,不再局限于处理单一形态的物体,驱动工业生产力迎来创新变革。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涉及衣食住行的民用领域,还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领域,3D视觉对于提升终端智慧化程度极为关键,这也便解释了为什么众多手机品牌如此钟情于3D视觉技术。一句赋能智慧终端“看懂”世界颇具深意,3D视觉技术在未来大有可为。
Ⅳ 机器视觉 结构光过时了吗
结构光照明是将光栅或线光源等投射到被测物上,根据它们产生的畸变,解调出被测物的三维信息。目前结构光在三维测量、三维重建的应用还是很多的,在没有新的照明系统及技术代替还是不会过时的。如需了解更多机器视觉光源知识,欢迎去科天健看看,他们新闻发表的一篇机器视觉光源:照明系统 讲解还比较详细
Ⅳ Find X的3D结构光技术将对3D结构光产业产生何种影响,奥比中光等厂商是否将迎来发展利好
手机是所有智能硬件中起量最快,产业化集成程度最高的产品,如果智能手机采用了某项技术,上游厂商肯定受益最大。所以,Find X采用了3D摄像头之后,以奥比中光,舜宇为代表的上游供应商定会迎来一波发展高峰。
楼主提到的奥比中光算是国内3D传感技术的领军企业,Find X采用的就是它们家的3D摄像头,拿下OPPO之后,小米等手机厂商预计也会跟奥比中光进行合作。舜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光学产品制造商,实力不俗,之前有跟华为合作推出一款荣耀V10点云深度摄像头,不过是以配件形式发布的,没有激起多少浪花。随着3D摄像头市场前景看好,舜宇应该也会在这块发力。其他的厂商诸如欧菲光,丘钛,汇顶也在虎视眈眈,上游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的技术实力最硬了。
Ⅵ 结构光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是一个视觉原理,是通过一个光源投射出一束结构光,打到想要测量的物体上表面,因为物体有不同的形状,会对这样的一些条纹或斑点发生不同的变形,有这样的变形之后通过算法可以计算出距离、形状、尺寸等信息从而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
3D结构光技术既不需要用很精准的时间延时来测量又解决双目中匹配算法的复杂度和鲁棒性问题,所以具有计算简单、测量精度较高的优势;而且对于弱光环境、无明显纹理和形状变化的表面同样都可进行精密测量。
Ⅶ 机器视觉中所用到的同轴光源和其它光源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方法
(1)照明方案选来择:1、安源装位置确认,前向照明:光源和相机位于同一侧,用于外观、表面的检测;背光照明:相机和光源异侧,用于轮廓、边缘、尺寸的检测;2、缺陷检测时,根据缺陷特点:凹形:易采用低角度照明,缺陷处较亮;凸形:易采用高角度照明,缺陷处较暗;3、颜色选择:根据物体和背景的色差,或者特征位置于其他位置的色差;4、线阵相机采用选用线光源;5、精度要求高时,可选用平行光;
Ⅷ 3d结构光手机有哪些
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机都是这种结构利用的,就是这种光感,然后完成设备使用以及一些感应装置的灵敏度安装。
Ⅸ 3D视觉技术又是什么
前段时间国内备受关注的两大手机品牌,苹果、华为相继发布年度最新旗舰手机。无论是iPhone 11还是华为Mate 30 Pro,两者均基于3D传感技术进行深度强化。3D传感究竟有何魅力,竟让一众主流手机品牌如此钟情?
智能手机厂商钟情3D传感摄像头
2017年起至今苹果一直推崇基于3D传感技术的Face ID,由此实现安全快捷的3D面部识别,可极大提升验证和支付等环节的便利性。为了实现3D传感与全面屏的完美融合,OPPO Find X采用的是全隐藏式3D摄像头模组,在解锁时镜头自动弹出进行3D人脸识别,独特的伸缩设计至今仍被众多用户津津乐道。
(手机前置摄像模组里面的3D传感模组)
当前应用在手机端的3D传感技术方案主要为3D结构光及TOF(光飞行时间法),苹果、OPPO Find X、小米以及华为Mate20 Pro设计上使用的3D结构光技术,OPPO R17 Pro、华为Mate 30 Pro、vivo陆续加入新的尝试,其3D深感摄像头均采用TOF技术。基于3D传感应用的创新体验彻底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手机厂商加速布局的原因正是看重其赋能智慧终端“看懂”世界的能力。
3D视觉技术:结构光和TOF有何区别?
什么是3D视觉技术?即是通过3D摄像头能够采集视野内空间每个点位的三维座标信息,通过算法复原智能获取三维立体成像,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环境、复杂光线的影响,技术更加稳定,能够解决以往二维体验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目前的智能手机领域采用的3D视觉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3D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和TOF飞行时间法(Time-of-Flight)。
(3D传感技术可感知物体的3D结构)
3D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是将激光散斑图像投射到物体表面,由摄像头接收采集物体表面反射的信息,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变化计算出物体位置和深度信息,识别精度能达到1mm,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结构光比ToF消耗的功耗更少。目前苹果全系支持Face ID的机型、市面上主流的3D刷脸支付均为3D结构光技术,更为适合应用在近距离面部识别验证等场景。
TOF飞行时间法(Time-of-Flight)则是通过专用传感器,捕捉近红外光从发射到接收的飞行时间差来判断并计算出物体的距离信息,这种方式具有实时性较好的特点,相对3D结构光算法比较简单,可测量较远距离(一般在100m 以内),比如华为Mate 30 Pro推出的“隔空操控”操作功能便基于TOF技术捕捉手势动作,相对来说TOF 更加适合远距离的应用。两种技术解决方案各有优势,适配于不用的应用需求及其领域,可以肯定的是,3D视觉技术已经成为智能终端必不可少的AI“慧眼”。
国内3D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3D视觉技术在众多领域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国内一些雄厚技术实力的企业群雄并起,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研究,目前中国3D人脸识别落地应用居全球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3D视觉技术独角兽奥比中光,是唯一可实现量产结构光3D传感摄像头的中国企业,3D传感专利数与苹果、微软等并列世界前三,其3D视觉模组、算法以及配套解决方案可广泛适配于多品牌、多形态的智能终端,更是为3D视觉领域发展开拓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OPPO Find X、支付宝刷脸支付便是采用奥比中光3D视觉模组的方案。
(国内首条刷脸乘车地铁采用奥比中光3D人脸识别技术)
神通广大的3D视觉技术
除了在旗舰手机以及刷脸支付、刷脸过闸机领域的应用场景布局之外,3D视觉方案几乎无所不能,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汽车电子、工业测量、新零售、智能物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堪称赋能产业创新的最大推力。
以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智能家居领域为例,3D视觉可以令智能家电获得感知物体形态和距离的能力,为机器人增加“眼睛”智能识别不同物体的分类等;3D视觉所衍生的手势识别、骨骼识别可以让你用手势操控家电,开启智能家居的新时代。
而在工业自动化领域,3D视觉技术同样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当机械臂或者机器人利用3D感知物体的大小、形态之后,可以实现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高度自动化操作,不再局限于处理单一形态的物体,驱动工业生产力迎来创新变革。
不难看出,无论是在涉及衣食住行的民用领域,还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业领域,3D视觉对于提升终端智慧化程度极为关键,这也便解释了为什么众多手机品牌如此钟情于3D视觉技术。一句赋能智慧终端“看懂”世界颇具深意,3D视觉技术在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