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何谓双眼视觉它与单眼视觉有何不同

主要是形成立体视觉

B. 视觉与视力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形态、大小及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视力又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前者反映眼底黄斑中心凹的功能;后者反映中心凹以外视网膜的功能,通常称之为视野。平常所说的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1.0是视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
视觉指外界的物体通过视觉器官,反映到大脑皮质的视中枢而产生的光觉、色觉、形觉及双眼视觉。视觉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感觉功能,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功能组成:
1.完整的视觉通道,包括健康的眼睛、正常的视力和屈光状态。
2.视觉技巧,包括眼球运动、双眼视和融合功能。
3.信息处理,包括识别、辨别、空间感知以及视觉与其它感觉的整合。
视力在医学上又叫做视觉敏感度,它只是视觉天生潜质的一个方面,是视觉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视力,当然不会有好的视觉;但有好的视力,却也未必就会有好的视觉功能。因为视觉不仅与天生的潜质有关,而且受我们每个人的视觉技巧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同样的事物,在视力相同的两个人眼里形成的视觉冲动不尽相同,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看成是一部全自动相机。视力就是相机的镜头。好的镜头很重要,但要想拍出好照片只靠一块好镜头是远远不够的。

C. 视觉是什么

人的感觉有许多种,如触觉、味觉、嗅觉等,可通过触摸物体的形状、品尝味道、嗅其气回味来感觉物体。

而视觉答是一种极为复杂和重要的感觉,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视觉。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完整的视觉分析器,包括眼球和大脑皮层枕叶,以及两者之间的视路系统。由于光线的特性,人眼对光线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当复杂的反应,表现有多种功能。当人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经过瞳孔和晶状体,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将光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再根据人的经验、记忆、分析、判断、识别等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构成视觉,在大脑中形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概念。人的眼睛不仅可以区分物体的形状、明暗及颜色,而且在视觉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眼肌活动等)的协调作用下,产生更多的视觉功能,同时各功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使视觉更精美、完善。因此视觉为多功能名称,我们常说的视力仅为其内容之一,广义的视功能应由视觉感觉、量子吸收、特定的空间-时间构图及心理神经一致性四个连续阶段组成。

D. 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还有什么觉

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觉”、“机体模糊知觉”,也叫做人体的“第六感觉”。

第六感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它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

(4)眼觉视觉扩展阅读:

纵观世人“第六感”的争论,无非是:直觉、“内感觉”(五脏六腑的痛感、饥饿感等)、磁感觉、电流感觉、预感、心灵感应、信息素(费洛蒙)感觉等,前六个“感觉”目前都没有具体的“接受器”(感觉器官)与之对应。

只有列在最后一个感觉令人可信——人体信息素已被科学界确认无疑,接受人体信息素并把它带着的讯号传递进人脑的器官——犁鼻器也已找到,人人都有。

因此,这个目前唯一被科学家确认的“五大感觉”之外的感觉被称为“第六感觉”是当之无愧的。只是现在还没有给这个感觉“命名”,有人根据这个感觉的特征提出是否可以把它叫做“类嗅觉”或者“情觉”。

E. 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在语文里叫什么

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在语文里合称“五感”。

拼音:[wǔ gǎn]

详细释义:

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1、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小 多,少 方向 行为 外貌。

2、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

3、闻:指刺激如:香,臭,包括感受外界的各种化学刺激,对于动物接受外界化学信息、 识别环境、 辨认敌我 、归巢、捕猎、避敌、寻偶和觅食有重要作用。

4、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鲜 咸……等各种味道。

5、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5)眼觉视觉扩展阅读

跟五感对应的有五识: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见声音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参考资料: 网络-五感

F. 眼耳口鼻舌称为五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合称为什么

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内、触觉。形:指形态和容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 ,小 多,少 方向 行为 外貌。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闻:指嗅觉,是微粒在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 咸 鲜等各种味道。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G. 人眼的视觉像素是多少

人的视网膜有500万个视锥细胞,由于视锥细胞负责捕捉彩色图像,你或许会认为这相当于人眼有500万像素。但人眼还有1亿多个视杆细胞,这些负责感受黑白的杆状细胞对于视觉成像的锐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1.05亿像素也低估了人眼的能力,因为人眼不是一台静态的照相机。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不停转动以获得比视野中心区域范围更大的图像,然后就像制作全景照片一样,在大脑中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在良好的灯光下,人能将至少间隔0.6弧分(0.01度)的两条细线区分开,将这两条细线看作是两个像素的话,每个像素在人眼中就相当于0.3弧分。如果保守地以120度作为你的水平视野,垂直面以60度计算的话,人眼的有效图像数据量就相当于5.76亿像素。
参考资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62603668.html

H. 眼耳口鼻舌称为五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合称为什么

五感知觉

I. 神奇的视觉错觉:眼睛也会欺骗你

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和大脑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眼看东西时往往会受到背景、线条和色块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在把影像信息传送到大脑的过程中,会因为信息的复杂程度而多少有所损耗和取舍,再加上大脑处理过程也很复杂,所以难免出“差错”,形成有趣的、有时甚至引起心理不安的视觉错觉现象。
1.弗雷泽螺旋错觉
图中一圈圈的圆弧看起来是呈螺旋状的,其实这是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的。这种错觉是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雷泽1906年发现的。错觉产生的关键是背景里那些带有方向性的小单元格,它们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简单的连续的线条发生倾斜,造成螺旋上升的错觉。

2.赫林错觉
图中的两条竖线看起来似乎是向外弯曲的,但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平行的。这种错觉被称为赫林错觉,亦称发散线条错觉,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沃德·赫林于1861年提出的。放射线的存在歪曲了人对线条和形状的感知。要观察出这种错觉,两条直线和背景中的斜线交角必须小于90度。

3.佐尔纳错觉
图中的6条长线是彼此平行的,可是加了方向不同的短线后,看上去就不平行了,这被称为佐尔纳错觉。对于这类几何错觉,神经生理学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也彼此接近,造成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间存在互相抑制的现象出现,进而引起几何图形形状和方向的错觉。

4.缪勒·莱伊尔错觉
两条等长线段,由于线段两端箭头朝向的不同,使得箭头朝内的线段比箭头朝外的线段显得长些。这种错觉1889年由缪勒·莱伊尔提出。其原因可能是箭头朝外使该线条产生收缩感,而且试验证明,线段长度为8~50毫米时,这种错视最明显;如果线段长度增长,错视的感觉便有减小的趋势。

5.艾宾浩斯错觉

图中两组圆中,似乎右侧的中心圆要比左侧的中心圆大一些,但事实上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被大圆围绕的圆看起来会比被小圆围绕的圆要小。这种错觉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的,他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之一,提出过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6.德勃夫错觉
同样的菜量,放到不同大小的盘中,看起来就有了差别,这反映的是德勃夫错觉。该错觉是由比利时哲学家德勃夫于1865年发现的,它是因对比而诱发的一种面积大小错觉。实际上相等的几个圆在大小不同圆环背景的衬托下,看起来面积是不相等的。

7.赫尔姆霍茨错觉
穿竖条纹的衣服真能起到拉长身形的效果吗?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其实,横条纹的服装修身效果更明显,这依据的是赫尔姆霍茨错觉。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曼·赫尔姆霍茨发现,两个尺寸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内部分别填充一组竖向平行线和一组横向平行线,虽然实际面积相等,但看上去竖线覆盖的面积更大。据此,他在1867年出版的著作《生理光学手册》中,顺带也对时尚界提出建议,即女士穿横条纹的衣服显得身材更高。

8.凯尼泽三角错觉

看到这张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角形,而所谓三角形根本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主观想象出的轮廓——主观轮廓。主观轮廓是在一定感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觉假设,进而在视觉中枢形成的轮廓。主观轮廓错觉在1900年首次发现,其秘密至今没有被完整揭示。

9.埃伦施泰因错觉
埃伦施泰因错觉也是一种主观轮廓错觉,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瓦特尔·埃伦施泰因在1941年设计的。图中在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断线交汇处似乎绘制有白色圆圈,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存在的,一旦添上细圆环反而会破坏这种错觉。

10.大小恒常错觉
图中的两个蛋糕大小是相同的,但图中的背景赋予其纵深立体感,使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近处的蛋糕小,远处的蛋糕大。这就是大小恒常错觉。所谓大小恒常是指当物体与我们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我们知觉到物体大小会在一定程度保持恒定。物体越远,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越小。但生活经验会使我们自动考虑距离和环境背景,将看到的物体大小调整为其真实大小。“近大远小”就是对大小恒常性的一种通俗的解释。

J. 人眼的视觉特性有哪些

人眼与视觉的一些特点版
摘于:权http://hi..com/%C6]%D4%D9%C2%E4%9B%E6/blog/item/b100e212a28cbf57f919b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