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形象系统是什么

这是一个广告界里常用的
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一个过于专业的
简称 VI

什么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什么是CI!那么什么是CI呢?
CIS的具体组成部分:MI:理念识别 BI:行为识别 VI:视觉识别

什么是CIS ?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6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企业的CI设计这一概念。据说是美国IBM公司是这方面开先河者。
CIS的主要含义是: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尤其是视觉表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公众,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最终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CIS的意义
对内,企业可通过CI设计对其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等宣传形象形成规范设计和统一管理,由此调动企业每个职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认同感,使各职能部门能各行其职、有效合作。
对外,通过一体化的符号形式来形成企业的独特形象,便于公众辨别、认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

CIS的具体组成部分
日本著名CI专家山田英理认为CI包含下面两个方面的概念:
第一、CI是一种被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
第二、CI是以标志和标准字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

换而言之,CI系统是由MI(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方面组成。在CIS的三大构成中,其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与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的独特精神准确表达出来。

MI:理念识别
企业理念,对内影响企业的决策、活动、制度、管理等等,对外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广告宣传等。
所谓MI,是指确立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对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营销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和界定。
MI的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信条,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产业构成,组织体制,管理原则,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

BI:行为识别
置于中间层位的BI则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
BI包括以下内容
对内: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福利制度等等;
对外: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活动,流通对策,产品研发,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等。

VI:视觉识别
VI: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上述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VI系统:
A.基本要素系统: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
B.应用系统: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 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

一套VI设计的主要内容:
I.基本要素系统
A.标志
B.标准字
C.标准色
D.标志和标准字的组合.

II.应用系统
A.办公用品:信封、信纸、便笺、名片、徽章、工作证、请柬、文件夹、介绍信、帐票、备忘录、资料袋、公文表格等。
B.企业外部建筑环境:建筑造型、公司旗帜、企业门面、企业招牌、公共标识牌、路标指示牌、广告塔、霓虹灯广告、庭院美化等。

C.企业内部建筑环境:企业内部各部门标识牌、常用标识牌、楼层标识牌、企业形象牌、旗帜、广告牌、POP广告、货架标牌等。

D.交通工具:轿车、面包车、大巴士、货车、工具车、油罐车、轮船、飞机等。

E.服装服饰:经理制服、管理人员制服、员工制服、礼仪制服、文化衫、领带、工作帽、钮扣、肩章、胸卡等。

F.广告媒体:电视广告、杂志广告、报纸广告、网络广告、路牌广告、招贴广告等。

G.产品包装:纸盒包装、纸袋包装、木箱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塑料袋包装、金属包装、陶瓷包装、包装纸。

H.公务礼品:T恤衫、领带、领带夹、打火机、钥匙牌、雨伞、纪念章、礼品袋等。

I.陈列展示:橱窗展示、展览展示、货架商品展示、陈列商品展示等。

J.印刷品:企业简介、商品说明书、产品简介、年历等。

② 简述什么是视觉美感的特征

简单地说就是色彩作为一种主要视觉语言,在广告摄影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视觉美感是广告摄影构架中的主要因素.人对色彩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而成的,并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挥其作用,左右着人们的情趣和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与色彩长期对人类的观念和积淀有关--通感、幻觉、共鸣,即色彩所产生的"移情"作用.
色彩是把握人的视觉第一关键所在,也是一幅平面作品表现形式的重点所在。有个性的色彩,往往更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色彩通过结合具体的形象,运用不同的色调,让消费者产生不同的生理反映和心理联想,树立牢固的商品形象,产生悦目的亲切感,
下面对于蓝色作一个分析: 天蓝:最浅的蓝,几乎不含有红的痕迹,好像天空的清冷。是代表初始的颜色,是生物在年轻时的代表(成熟色是绿色)。在心理暗示来说,天蓝和粉红色一样,都是“安抚色”,是令人安静并放松的颜色。
湖蓝:深邃的蓝色,却又带着跳脱的亮光,美丽的像是沉浸在无尽的静谧中的湖水。代表的意思是等待。在颜色的暗示来说,是禁语的颜色,通常在充斥这样颜色的地方,人们的对话都会减少。
孔雀蓝:是蓝色中最神秘的一种,几乎没有人能确定它正确的色值所在,是模糊色的一种,不同的人会对它有不同的诠释,代表的意义是隐匿。在印刷领域里,这种颜色会和设想分开很大的误差。在精神领域里,这个颜色是遥不可攀的神界的颜色,是除了金银以外的一个特殊色。
红色Red
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机能和血液循环加快。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橙色Orange 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绿色Green 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工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紫色
象征着优雅、高贵、庄重、温柔、浪漫、娇艳、华贵、深远、神奇、虔诚、崇高、神秘、魅力、富丽堂皇、自傲、孤独、凄凉、残酷、恐惧等。
色彩心理学研究者用实验心理学调查、测试方式得出人们对色彩喜恶程度的具体结论,但由于受被调查对象的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等多种因素限制,不少调查报告的结论并不统一,为人们对色彩好恶上的具体表现,并不代表普遍适用的结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③ 视觉的形成过程

人眼视觉很奇妙,但我们可以简单点理解成“看”这个动作! 而看这个动作的完成,需要有三大要素:
第一是光线;首先要有光线,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东西;
第二是眼睛;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必须的;
第三是大脑;视觉功能最终是有大脑来支配并完成的;
那么我们就明白了,视觉的产生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光线,光线进入眼内,经眼部各屈光介质的折射后形成一个物像焦点落在眼底视网膜上,而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又将物像分解处理,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经由视路传递到大脑视皮层,进而由大脑视皮层将双眼分别传入的视觉冲动进行处理融合,从而反映到我们的脑海,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这精彩的世界!
那么简化成示意图:
自然光刺激——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交叉——大脑视皮层
其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为人眼内的四大屈光介质,视网膜到视皮层的整个视觉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就是视路。

④ 视觉在人脑中怎样产生的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人的眼可分为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网膜和折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系统两部分。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部分,约150种颜色。该部分的光通过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到大脑视觉中枢,就可以分辨所看到的物体的色泽和分辨其亮度。因而可以看清视觉范围内的发光或反光物体的轮廓,形状,大小,颜色,远近和表面细节等情况。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支撑、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⑤ 视觉系是什么

视觉系摇滚,英文名为Visual Rock。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视觉系摇滚是在时代进步,人们不再局限于听觉上的满足而追求视觉冲击的基础上产生的。科技发展,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的普及也促进了视觉冲击的到来。视觉系是用服饰和化妆来表现音乐,乐队经常染不同的发色,穿不同寻常的服饰。在这些乐队中往往还有一两位成员穿女性化的服饰。从音乐角度看,视觉系是欧美阴阳摇滚、华丽摇滚、夸张摇滚的继承和发扬,欧美的代表人物有“乔治男孩”等。 日本是视觉系摇滚最肥沃的生存土壤。日本视觉系是受欧美“奇男摇滚”(Glam Rock)和新浪潮的影响于20世纪80年代末创立的。他们可以说是把欧美视觉系的精髓都学来了,妆化得不但更大胆、妩媚,其音乐品质也决非是拾人牙慧的水平,无论是配器、编曲,创作精神及商业运作,日本人都技高一筹。 视觉系音乐 视觉系音乐不仅仅是摇滚乐,种类其实是十分多样的。比如:流行摇滚、重金属、哥特摇滚、古典/巴洛克式音乐等都存在着视觉系的影子。视觉系乐队在欧美不在主流范畴之内,在日本虽然较为繁荣昌盛,但是有很多视觉系乐队在吸引了大唱片公司的注意后,就逐渐脱离了视觉系的行列,演变成了主流乐队,视觉系便成为了他们哗众取宠的工具。正宗的视觉系音乐应该是服饰与音乐类型紧密结合、相映成辉,夸张的造型不应该只是服务于音乐,而应是浑然一体。在现在HIP-HOP,R&B占主流的乐坛,视觉上的享受只是招牌,发掘其音乐本质中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视觉系在日本 视觉系在日本乐坛无所不在,几乎没有几个男歌手不以大胆、雌雄同体的视觉系装扮出现。 究其原因,首先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崇妖”心理和“艺妓”的存在,在接受度上有其历史根源。其二,日本的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最捧争奇斗艳的商品,妖媚的视觉系艺人对她们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模仿视觉系艺人能使他们成为最炫、最酷的焦点,这应该算是一种追求华丽的虚荣表现。其三,日本人的压力是居世界首位的,年轻一代的压力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视觉系音乐正是他们逃避、发泄的理想工具。 视觉系在日本发展初期,分为“妖魔派”与“唯美派”两类,目前日本视觉系摇滚乐团的取向则趋于多元。著名的月之海(Luna Sea)乐队是重金属的代表,GLAY的曲风较为流行,而彩虹乐队则是英伦和迷幻并重。 视觉系在中国 视觉系在中国的正式发展开始于今年,京城近期便崛起了一支名叫“银色灰尘”的仿日“视觉系”乐队,已于近日签约京文唱片公司,并即将发行唱片。“银色灰尘”的出现,加快了中国“视觉系”发展的脚步,在日前举办的“百事新星”选拔赛上就出现了一批更为年轻的“视觉系”乐队。 但是由于大众接受度与各种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对其音乐的理解还尚属邯郸学步阶段,所以视觉系在中国的发展还要假以时日

⑥ 什么是视觉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指物体的影像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感觉。
胡适《答蓝志先书》:“其实‘拼音文字’是双方的,拼的音是‘听觉的’,拼成的文字是‘视觉的’。”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这个阴影呵!他总在我眼前晃着--似乎要引起我的视觉。”
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人的眼可分为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网膜和折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系统两部分。其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部分,约150种颜色。该部分的光通过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到大脑视觉中枢,就可以分辨所看到的物体的色泽和分辨其亮度。因而可以看清视觉范围内的发光或反光物体的轮廓,形状,大小,颜色,远近和表面细节等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的视觉欺骗试验提示,人所看到的内容,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内容有关。
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⑦ 视觉艺术有哪些特点

强调真实性;是社会对话的一种形象语言,对话的双方对同样的形象符号所代表的社会内涵必须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认识或一定程度上的基本认同。
各时代的艺术特点
古代埃及美术具有平面性、装饰性和高度程式化的特点。
古代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庄严与静穆。
古罗马肖像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中世纪美术的特点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美术重素描和尊从构图的对称、均衡与和谐,而威尼斯的画家们则竭立追求色彩和激情传达。
样式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在表现题材中有相当部分是裸体人物,具有古怪和扭曲的体态和发达而夸张的肌肉,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隐晦朦胧,人们难以认识;画中情节往往不在视觉中心显现,被隐约放在次要地位。
巴洛克艺术显得壮观和华丽,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绘画依靠光造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综合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
洛可可风格形式更为纤细小巧,色彩鲜明,致力于表现颇为琐细的宫廷生活的轻快、亲密的场景,有时也表现田园风光,以妩媚和矫揉造作为特征。
学院派绘画强调要继承文艺复兴时的古典艺术,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内容的典雅。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情感、戏剧性的艺术风格,通常是用异国的、文学的或历史上久远的题材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
印象主义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后期印象主义不满足于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
象征主义不再致力于忠实地表现外部世界,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装饰性的画面来表现虚幻的梦想以启示于人。
野兽主义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立体主义从多个视角观看物体,创造出物体的三维效果,同时又保持了画面的平面特征。
表现主义强调强烈情感表现代替对传统的写实主义和比例规范的遵循。
未来主义在立体主义多视点的基础上加上了表现速度和时间的因素。
抽象艺术对真实物体的描绘已被视为次要,或彻底抛弃描绘真实物体的任何一种艺术,它的美学内涵通过形、线、色所构成的形式结构表现出来。
波普艺术的特点是把大众文化物品,如连环漫画、流行的食品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特大复制。
超现实主义强调荒诞。
达达主义认为,艺术的精品产生于现成物、现成艺术品、拼贴画和其他历史上不被接受的素材及技法。
超级现实主义认为应该排除画家的主观意念,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甚至像摄影那样的再现物象,所以又称之为“照相写实主义”。

⑧ 视觉构成是什么

外界景物---晶状体(由睫状体控制)---形成像---映到视网膜---用视觉神经传导---到视觉中枢---
最后形成视觉的这一过程.

⑨ 视觉与视力的概念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形态、大小及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视力又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前者反映眼底黄斑中心凹的功能;后者反映中心凹以外视网膜的功能,通常称之为视野。平常所说的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1.0是视力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
视觉指外界的物体通过视觉器官,反映到大脑皮质的视中枢而产生的光觉、色觉、形觉及双眼视觉。视觉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感觉功能,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功能组成:
1.完整的视觉通道,包括健康的眼睛、正常的视力和屈光状态。
2.视觉技巧,包括眼球运动、双眼视和融合功能。
3.信息处理,包括识别、辨别、空间感知以及视觉与其它感觉的整合。
视力在医学上又叫做视觉敏感度,它只是视觉天生潜质的一个方面,是视觉的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视力,当然不会有好的视觉;但有好的视力,却也未必就会有好的视觉功能。因为视觉不仅与天生的潜质有关,而且受我们每个人的视觉技巧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同样的事物,在视力相同的两个人眼里形成的视觉冲动不尽相同,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把视觉系统看成是一部全自动相机。视力就是相机的镜头。好的镜头很重要,但要想拍出好照片只靠一块好镜头是远远不够的。

⑩ 什么是视觉蒙太奇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蒙太奇原指影像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声影片和彩色影片出现之后,在影像与声音(人声、音响、音乐),声音与声音,彩色与彩色,光影与光影之间,蒙太奇的运用又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蒙太奇的名目众多,迄今尚无明确的文法规范和分类,但电影界一般倾向分为叙事的、抒情的和理性的(包括象征的、对比的和隐喻的)三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 Bazin, 1918-1958)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是蒙太奇的作用是无法否定的,电影艺术家们始终兼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从事电影创作。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