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鱼的视角看,世界是什么样

鱼虽然属于低等脊椎动物,但眼睛的结构却与人眼相似。所不同的是,人眼的水晶体是扁圆形,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而鱼眼的水晶体却是圆球形,只能看见较近的物像。所有的鱼都是近视眼,它们很少能看到12米以外的物体,这与它们水晶体的弯曲度不能改变有关。
不过,鱼虽然近视,但反应却很灵敏。钓鱼的人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当他走到河边,还未来得及放下鱼钩时,鱼却早已察觉,迅速逃避了。原来,鱼在水中虽然看得不远,但却能够通过光线的折射,在水中看到陆地上的物体。由于折射作用,鱼会感觉到陆地上的物体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要近得多,位置也比较高,所以人还没靠近水边,它却感到人已出现在它的头顶上了。
因此,有经验的钓鱼者通常都是蹲在岸边,使人体与水平面保持最小的角度,这样鱼就看不到人了。一般来说,鱼类的视野比人的要广阔得多,所以不用转身就能看见前后和上面的物体,例如淡水鲑在垂直面上的视野为150度,水平面上的视野为160~170度,而人眼分别为134度和154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照相机上使用的超广角镜头也被称为鱼眼镜头。

鱼眼有大有小,形状各异,这与它们日常所接触光线的强弱有关系。通常生活在水上层活动的鱼大都有一双正常的眼,而生活在浑浊的水底或者常常钻入泥里的鱼,如泥鳅、黄鳝等,视觉就不太重要了,所以眼睛变得很小。

生活在水深500米以下的鱼类,由于那里的光线极弱,所以它们的眼睛很大,否则会看不到东西。例如生活在我国南海的大眼鲷,眼睛竟占头的长度的1/2,可以算是头眼比例的冠军了。但是,栖息在水深2000米左右的深海鱼,情况却完全相反,由于那里根本就没有光线,眼睛再大也不管用,所以它们的眼睛就变得非常小,甚至完全退化了。
鱼眼的位置也是千差万别,一般长在头的两侧,但也有两眼集中在一侧的,还有两眼朝天的,更有突出在头外的。比目鱼的两眼都生在身体向上的一面,这同它们平时总是把没有眼睛的一面贴在海底有关,因为它只需防备上面的敌害和注视上面的食饵。在南美洲的河流中有一种四眼鱼,眼睛生在头顶上,看上去好像有四只眼。其实它也只有两个眼球,不过构造奇特而已。

它的眼球分作上下两部分,上半部适宜观察空中的物体,下半部适宜观察水中的物体。因此四眼鱼平时虽然总是静静地停留在水的上层,但一半露出水面的眼睛却能够既了望上视空中,又俯瞰水底,从容地捕食在水面上下活动的昆虫。弹涂鱼的眼睛也很怪,生在头部两侧而靠近背面的位置,而且特别向外突出,可以前后左右地转动。因此它不必转动身体也能看到四周的东西,这与其经常离开水,用胸鳍在沙地或泥地上爬行的习性有关。

鱼眼没有眼睑,所以它们在睡觉的时候也都睁着眼睛。即使死了以后,也不会闭眼,真正做到了“死不瞑目”。

㈡ 鱼类是如何看清楚周围世界的它的眼睛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鱼的眼睛没有眼睑,它的神经系统也是比较低级的,他的眼睛内没有人的眼睛的复杂的折光系统,他的眼睛能看到东西,只是他是高度近视的,鱼类主要靠自己身体两侧的侧线来感知水流、水温和水流的方向,从而判断自己的运动方向。

鱼虽然属于低等脊椎动物,但眼睛的结构却与人眼相似。所不同的是,人眼的水晶体是扁圆形,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而鱼眼的水晶体却是圆球形,只能看见较近的物像。所有的鱼都是近视眼,它们很少能看到12米以外的物体,这与它们水晶体的弯曲度不能改变有关。不过,鱼虽然近视,但反应却很灵敏。钓鱼的人常常发现这样的事情:当他走到河边,还未来得及放下鱼钩时,鱼却早已察觉,迅速逃避了。原来,鱼在水中虽然看得不远,但却能够通过光线的折射,在水中看到陆地上的物体。由于折射作用,鱼会感觉到陆地上的物体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要近得多,位置也比较高,所以人还没靠近水边,它却感到人已出现在它的头顶上了。因此,有经验的钓鱼者通常都是蹲在岸边,使人体与水平面保持最小的角度,这样鱼就看不到人了。一般来说,鱼类的视野比人的要广阔得多,所以不用转身就能看见前后和上面的物体,例如淡水鲑在垂直面上的视野为150度,水平面上的视野为160~170度,而人眼分别为134度和154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照相机上使用的超广角镜头也被称为鱼眼镜头。

所以鱼应该跟人类一样可以看得到五颜六色的。

鱼的眼睛

从鱼的眼睛和体长的比例来看,鱼眼比其他动物眼睛显得大。那么,鱼的眼睛构造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拿照相机来说明。鱼眼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眼内视网膜则相当于感光胶卷,物体光线通过水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而产生视觉。

有的鱼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鱼眼大如望远镜。鱼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触的光线很有关系。生话于水的上层或中层的鱼,它们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鲤鱼、鲫鱼、黄鱼等鱼类,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处的鱼类,因这里的光线极弱,一般眼睛都比较大。大眼鲷鱼就是一例。如果深度再增加,光线根本射不到,那么它的眼睛即使有的话,也用不上了。所以它的眼睛就变得很小,甚至全部退化。

人类眼睛的水晶体是扁圆形,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而鱼眼的水晶体是圆球形,只能看见较近的东西,所以它们都是近视眼。就算鱼类有扁圆形的水晶体,也不能看到较长距离。因为人眼的水晶体有弹性,它的表面曲度是可以调节的。当我们看远处的东西时,水晶体就变得扁平些;看近处的东西时,水晶体就变得浑圆些。可是鱼类的水晶体却是固定的球形,其弧度不能调节。

在美洲淡水湖泊里有一种四眼鱼,顾名思义,好象它有四只眼睛,其实它也只有两个眼球,不过因为构造奇特,所以在外表上和功用上都已相当于四只眼睛了。每个水晶体的前面有一片横膜,把原来的一个瞳孔分成上下两个,上面的瞳孔适合于在空中看,下面的瞳孔适合于在水里看。平时,四眼鱼总是在水面上游动,两只眼睛一半露在水面,这样,它不但可以看到水面上的东西,还可以发现掠过水面的昆虫,然后捕捉充饥。

鱼类的眼睛是不是和人的眼睛一样能感觉到颜色,这是一个生物学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下面先看一个有趣的试验。

如果先把比目鱼放在蓝色背景的水池中饲养6个星期,然后再把它移到另一个水池。而这个池子底部一半是蓝色,一半是绿色。,结果发现,这种鱼有88%的时间逗留在蓝色的半边上,相反,如果把比目鱼再放在绿色底色的水池里6个星期,,那么即使再放到另一个有蓝、绿底色的池子里,它也会有85%的时间在绿色那一边。这说明比目鱼能区别蓝色与绿色,而且能对新环境进行选择,同时受到过去习惯的影响。

有人对鲅鱼识色进行了训练。发现鲅鱼也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㈢ 鱼的眼睛是怎样组成的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1.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
希望点赞

㈣ 鱼有视觉吗

有。有些鱼的很弱,在水里主要主要靠听觉!!!!

㈤ 鱼类的视觉与辨色能力是什么

鱼类的眼睛是个透明的小球,没有弹性,曲度不能相应地调节。晶体和视网膜之内间容的距离,只能靠晶体后方的镜状突起来调节。所以它对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得很清楚,而望远处就很差。然而,鱼眼有非常广阔的视野,视角可超过180°,加上水有折射光线的作用,因此它还是能看到水面上空中的物体,而且所见物体的距离比实际距离还要近些。

鱼类对不同色差的反应:据实验,光波越短,鱼的行动就会越活泼;光波越长,鱼的行动就会越迟钝。在蓝色和绿色光下,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活动,当光线变成黄色时,鱼群开始聚集,变得不太活跃,当光线变成红色时,则鱼群更密集,行动显得更加迟钝,所以鱼类还是能分辨光色的。人们掌握了鱼类对光色的反应,在提高渔业生产率上起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㈥ 鱼有视觉吗他的视觉,嗅觉,听觉是怎样的 !!!!!!!!!!!!!!!!!!!!!!!

视觉:鱼眼与人眼有别,长在鱼头的两侧,所以鱼可以同时看到两侧不同的视专野。体形扁平属的鲽比较特殊,两只眼睛都长在头顶,即使躲在海底也能看 得见。魟类的眼睛也是长在头顶。 鱼可以分辨颜色;鱼没有眼皮,所以不能眨眼睛;鱼眼不怕盐水,并且 随时保持潮湿,不必靠眼泪湿润眼睛.
嗅觉:鱼头的前方有2-4个鼻孔,鼻孔不像人类一样直接与气室相通,而是直通嗅觉区。化学物质和气味则可以靠水来传播。
听觉:如果鱼有耳郭,看起来一定很奇怪;事实上,鱼不需要耳郭。人类用耳郭收集音波,送到内耳的液体区,音波经过液体振荡而使人类听到声音。鱼生活在水里,所以鱼收到的音波不需要转换。假使想用鱼的方法听到声音,可以先潜到水里,然后用两个石头互敲,声音立刻会从四面八方传来,因为整个水池都是共振区。鱼也不需要耳管,不过它们还是有内耳,内耳负责把声音传到脑部。鱼也可以用充满空气的气鳔和体侧的侧线收音。

㈦ 鱼的视觉好吗

鱼的抄视觉要分鱼生袭存的深度:
生活在距水面100米以内的鱼类,其视网膜中含有很多视锥细胞,因此能够敏锐地感受射入水中的可见光。
生活在水深100米至1000米之间的鱼类,其视网膜结构会向两种不同方向发展。随着水深的增加,一类鱼的视锥细胞会逐渐减少,视杆细胞则会相应地增生,这样就能在水深400米以下的昏暗水域中辨别物体的轮廓和方向;另一类鱼则有选择地舍弃部分视锥细胞,保留下能感受波长较短、穿透性较强的蓝光的视锥细胞。这样的视网膜结构可使鱼最大限度地分辨色彩。
生活在水深1600米上下的鱼类完全没有视锥细胞,其整个视网膜都充满了视杆细胞。白天,它们潜伏在深水里。夜晚,它们便游到表层湖水中,尽可能地利用微弱光线捕食浮游生物。这样,它们也能使自己保持一定的视觉。

㈧ 鱼的视觉好吗

鱼的视觉要分鱼生存的深度:
生活在距水面100米以内的鱼类,其视网膜中版含有很权多视锥细胞,因此能够敏锐地感受射入水中的可见光。
生活在水深100米至1000米之间的鱼类,其视网膜结构会向两种不同方向发展。随着水深的增加,一类鱼的视锥细胞会逐渐减少,视杆细胞则会相应地增生,这样就能在水深400米以下的昏暗水域中辨别物体的轮廓和方向;另一类鱼则有选择地舍弃部分视锥细胞,保留下能感受波长较短、穿透性较强的蓝光的视锥细胞。这样的视网膜结构可使鱼最大限度地分辨色彩。
生活在水深1600米上下的鱼类完全没有视锥细胞,其整个视网膜都充满了视杆细胞。白天,它们潜伏在深水里。夜晚,它们便游到表层湖水中,尽可能地利用微弱光线捕食浮游生物。这样,它们也能使自己保持一定的视觉。

㈨ 鱼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

霍金说: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据我们所知,就连我们自己说不定终其一生,也在透过一块扭曲的镜片打量周遭的世界。

金鱼看到的世界为什么跟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呢?因为金鱼的眼睛跟我们的不一样,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就像用广角镜头,用红外线望远镜看世界一样,镜头内的成像跟我们裸眼看到的世界区别很大。

鱼看到的世界不仅与你看到的不一样,不同种类的鱼儿看到的世界也互不相同。

世界上鱼的种类有33600种,超过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全部加起来的总和。其中超过3万种鱼类是硬骨鱼,包括鲨鱼在内的软骨鱼只有1300种。

从高山溪流到深海海沟,从雨林沼泽到极地海洋,无论是垂直高度,还是平面区域,鱼儿生活的范围都远远超过了我们。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鱼儿拥有不同的眼睛,所见也不同。

鱼眼跟我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结构上,鱼儿的眼睛跟你的很像,不过它们没有眼睑,也没有泪腺。你需要泪水滋润眼球,还会经常眨眼去除眼球表面的细微灰尘。生活在水里的鱼儿不存在这个麻烦,包围住它们的水流时刻在滋润清洗着鱼儿的眼球,它们用不上眨眼和泪水。

1、聚焦

视觉上,鱼儿的视力不如你的视力好。原因是,你在空气中看世界,而鱼在水里看世界。

鱼儿和你能看到世界全凭光线,光线的照射让我们看见了物体。光线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速度不同。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标准,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跟在真空中差不多,但在水里的传播速度要慢,速度只有空气传播速度的四分之三,也就是0.75。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里时,因为传播速度不同,会发生折射。折射是当光线穿越不同介质时发生的方向改变,我们把折射率定义为光线在介质中速度比值的倒数。光在空气中没有折射,折射率为1,而光在水中的折射率为1.333(=1/0.75)。折射率越高,光的速度越慢。

你在看物体时,光线经过了两次折射才聚焦到视网膜上,角膜和晶状体是你的聚焦工具。眼球最外层的角膜有圆润的弧度,平行光线从角膜表面进入角膜内部时,发生第一次折射,转折向中心聚集。然后,聚集的光线通过折射率略大于水的晶状体,发生第二次折射,再次聚焦,最后成像落在视网膜上。

简单地说,当你看见光线时,光线先是在空气中传播,而后在含水的眼睛里传播。

真实世界

鱼儿看到的世界跟你看到的不同,哪一个更真实?

无论是鱼儿还是你,看到的世界都是真实的,没有谁比谁更高级。实际上,你跟鱼儿一样,看到的世界只是真实的一部分。除了眼见为实的图像外,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真实物体同时存在。

从星空到深海,人类一直在探索着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世界。真实世界像一张巨大的拼图,每一个新发现是拼图的一块单片。一块块的单片积累起来,我们能逐渐拼接成完整的真实世界。

期待有一天,不再像霍金先生说的那样:“透过扭曲的镜片打量世界”,我们能完完整整地看清楚真实世界。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直在路上,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