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诺夫斯基视觉
1. 《视觉艺术的含义》的作者是
作者:[美]E.潘诺夫斯基著
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年3月30日—1968年3月14日),美版国德裔犹太学者,著名艺术史权家。在图像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广泛。
潘诺夫斯基反对沃尔夫林的形式自律原则,主张在思想观念、哲学风格之间建立联系,认为风格的发展是与哲学、文化发展趋向一致的。
2. 印象派代表画家
克劳德·莫奈是法国艺术历史上的著名画家,是印象派绘画的开创者,并且是印象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长时间以来,大多数人都认为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观察大自然客观事物的主体时基本只注意和重视实物本质,没带有任何的主观思想感情,印象派画家的工作就是仅仅真实地描绘创作出主观所见。
然而,很多学者通过对莫奈大师生平的研究并在大量的历史资料中发现,莫奈一生中几乎所有的绘画创作及艺术作品都能找到这些绘画作品相对应的思想情感之归属,有着非常新颖的油画创作思想理念,绘画技法也是灵活多样,艺术风格上也有大胆创新。
深入挖掘探索莫奈的内心又不难看出莫奈的情感有着对自己的家人浓烈的爱与思念,应该说正因为是这种质朴而又原始的思想情感才是他油画创作的原始动力以及源泉所在。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的第一层含义,可以理解为所见就是心中所想到的,探讨作品所再现的自然意义,先不考虑作品本身的内在含义,只看画面本身直观描绘的一些内容,感受作品给我们传达的一些基本的信息,让我们先从视觉上对整幅作品有个大的感观。
印象派油画的色彩语言已经成为了美学范畴里面非常独特的艺术审美元素。
印象主义绘画艺术中体现出理性感官色彩,和印象派油画相对应的色彩语言艺术形式的独立性重新再体现。
理论上,印象派艺术家们以自然景象中的光学理论为色彩指导,理性地分析了油画色彩在画布上与实际看到的自然景象之间的内在精神联系,以及光的科学表现;表达上,画家们对自然光“瞬间印象”的理性精神追求,这又使印象派画家非常适宜于直接传达出内心真实感受与眼前所见的直观印象感受,这种理性感官印象是有一定主观分析性的,并且它也是因画家本人所感受并为他们所带到创作中去的。
印象派画家通过对自然客观光色的如实地摹写与创作,真实地表达了画家们对自然客观色彩在自我内心的强烈感受,完成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与创作上的超越。
在某些绘画表现方面来看,印象派油画视觉表现的真实性已经达到了极致,在客观精神表现性的顶峰上、绘画色彩上体现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美与时代·下
3. 求关于西方美术的资料~~~~~~~~~~~~~~~【急】~~~~~~~~~~~~~~~
欧洲史前美术
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建筑、雕刻、绘画专和工艺的总称。
迄今所知,欧洲属最早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前段,距今约2.5~3万年前,即地球处在玉木冰河期。这种旧石器时代的美术,约在公元前1万年随着冰河期的结束而消失。中石器时代美术的类型有所增加,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旧石器时代美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虽然缺乏人类对于形象的模仿表现的证据,但实用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已经显示了许多审美因素。如手斧的几何化造型、对称感,刃口的细小修饰以及刻痕,都不无初级的装饰价值,而且制造工具的过程也为创作艺术作品准备了造型的技巧。
4. 潘诺夫斯基认为图像具有哪三层意义
图像志一词源于希腊文。 在现代用法中,图像志指对艺术作品内容的描述和阐释,所以,图像志的历史属于人类思想的历史。不过,建议区分所谓“意图性的(或暗示性的)图像志”和“解释性的图像志”。
5.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赏析,评价
阿尔诺芬尼是在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画家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什物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造型才能。《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阿尔诺芬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华贵衣饰表明人物的富有;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窗台上的苹果代表平安,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据说这种精微的描绘连现代摄影家都为之惊叹,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美术史上堪称卓越超凡。不过,这样一件名作原本并不象我们许多人在试图给它下定义时认为的那样,是一幅肖像画,或者是一件风俗画之类的作品。
西方传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描述。长期以来画家们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以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这种描述性在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6. 求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 QQ1176986930谢谢
有两个译本:
傅志强译本《作为人文主义一门学科的美术史》(傅志强译本在这本书里:《视觉艺术的含义》,潘诺夫斯基著,傅志强译。辽宁人民出版社美学译文丛书,1987年。孔夫子旧书网有卖的)
曹意强也曾翻译此篇:《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范景中校)整理而成。
7. 欧文·潘诺斯基是何方神圣他是什么年代的人 多谢了~
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年3月30日—1968年3月14日),美国德裔犹太学者,著名艺术史家。在图像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广泛。
潘诺夫斯基反对沃尔夫林的形式自律原则,主张在思想观念、哲学风格之间建立联系,认为风格的发展是与哲学、文化发展趋向一致的。
生平1892年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从18岁起开始准备研究丢勒的著作,大学时期撰写的关于丢勒作品受意大利人启发的数学论文荣获柏林大学赫尔曼一格林奖
(Hermann Grimm Prize),1923年又与扎克斯尔合作发表研究丢勒的《忧郁Ⅰ》 (MelencoliaⅠ)
,他曾跟随德国中世纪艺术史学家戈尔德施米特(A.Goldschmidt)和弗格(w.Voge)学习,在他俩的指导下,完成了论丢勒艺术观的博士论文,1914年在弗莱堡获得学位。他对丢勒的兴趣,伴随终生。
1921年在汉堡大学任编外讲师,1926年在该校升任教授。自1931年起往返于大西洋两岸,轮流担任德国和美国的艺术史教授。1933年被纳粹政府解雇,自此留在美国担任纽约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教授。当时美国对西方艺术史的研究刚刚起步,由于潘诺夫斯基和其他移民学者的努力,这项研究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35年起在享有学术共和国之誉的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任研究员,1962年退休后又担任纽约大学的教授。他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史家之一,是最后一位黑格尔派哲学家,也是20世纪后期的艺术史家应当回归的典范。
著作潘氏的主要著作有:《丢勒的艺术理论》(1915)、《丢勒作品中古代人物的姿势》、(1922)、《十字路口上的赫克利斯》(1931)、《圣像学研究》(1939)、《哥特建筑和经院哲学》(1951)、《尼德兰早期绘画》(1953)、《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954)、《作为艺术评论家的伽利略》(1955)、《文艺复兴与其他文艺复兴》(1960)、《墓地雕刻:从埃及到贝尔尼尼的变化》(1964)以及《视觉艺术的含义》(1955)。其中《图像学研究》(1939)和《视觉艺术的含义》(1955),它们对图像学这一艺术史领域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电影中的风格和媒介》(Style and Medium in theMotion
Pictures)是欧文·潘诺夫斯基发表的唯一的一篇电影论文,可能比他的任何其他论作重印的次数都多。
8. 关于艺术的故事
达·芬奇从小被父亲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塑家韦罗基奥的作坊当学徒。
达·芬奇来到作坊以后,老师韦罗基奥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老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