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的视觉可视范围是多远

人的视力各有不同,正常人的视力,明视距离为25cm,4km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在大于500m时,对景物存在模糊的形象,距离缩短到250~270m时,能看清景物的轮廓,如要花木种类的识别则要缩短到几十米之内。

人的视力范围有一定限度,在空中看到一架战斗机的平均距离是8千米左右,这是天气晴朗时的平均值。有雾、雨天、黄昏时候,能见度很差,看见的距离要大为减小。而且每个人的视力差别很大,有的飞行员可在20千米以外看到飞机,有的近到8千米也看不见。此外,还与飞机大小有很大关系,对于轰炸机可以看得远一些。的肉眼还有一个特点,如果已看到飞机,一直盯住让飞机逐渐飞远则可在10多千米后才看不见。相反,在天空中找飞机,有时已飞到5千米距离还找不到。8千米目前是一个一般公认(并无明文规定)的数值。

当然:
一双正常的眼睛,其视距可达到无限远。晚上你能看见距地球38万千米的月亮,甚至远达亿万光年的星星,就是明证。但肉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差异非常大。据测试,视力正常的人,其分辨率约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举个例子,你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距离国旗400米外的毛大大纪念堂旁边,如果能看见直径20厘米的旗杆顶部,那你的眼睛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这样,当你乘坐飞机,在10千米高空俯瞰地面,就能清晰地看见宽度5米以上的铁路、公路以及长城。

② 眼睛视觉的范围是多少

正视眼(以下不作说明均视为正视眼)远点一般定位于无穷远,近点根据测定一般位于眼前25厘米处(当然我做试验时候见过小于25厘米的特例)。在光学计算中一般取25厘米为明视距离。
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鼻侧约90°,总共约为150°,双眼视野约为180°,中间120°为双眼共有。是双眼视觉融像之所在,颞侧30°为各眼独有,约为30°,成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至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与眼底成像大小有关
眼底成像的计算需要依靠模型眼完成,临床上多使用Gullstrand II号模型眼,将眼球屈光系统近似看为一个透镜组,代入光学高斯公式1/u+1/v=1/f得到结论即物体离眼越远,则其在眼底所成像越小
眼底的感光细胞排列类似于数码相机的CCD,成像越小,则被兴奋的视网膜细胞越少,传送至视叶的神经冲动就越少
经过视叶分析处理后,所看到的影像就越小
当成像的横径小于1′(即两个视感觉细胞之间的距离时),该像只能兴奋一个细胞,即人眼无法将该像分辨成两个点
此乃人眼分辨率下限。

③ 人眼的可视范围是多远

天气晴朗时,一个人能看到大海的最远距离S(单位:km)可用公式S的平方=16.88h来估计,其中h是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单位:m),如果一个人站在岸边观察,当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是1.5m时,能看到25.32KM。

如果登上一个观望台,当眼睛离海平面的高度是35m时,能看到590.80KM。
人的视力各有不同,正常人的视力,明视距离为25cm,4km以外的景物不易看到,在大于500m时,对景物存在模糊的形象,距离缩短到250~270m时,能看清景物的轮廓,如要花木种类的识别则要缩短到几十米之内。
人的视力范围有一定限度,在空中看到一架战斗机的平均距离是8千米左右,这是天气晴朗时的平均值。有雾、雨天、黄昏时候,能见度很差,看见的距离要大为减小。而且每个人的视力差别很大,有的飞行员可在20千米以外看到飞机,有的近到8千米也看不见.此外,还与飞机大小有很大关系,对于轰炸机可以看得远一些。肉眼还有一个特点,如果已看到飞机,一直盯住让飞机逐渐飞远则可在10多千米后才看不见.相反,在天空中找飞机,有时已飞到5千米距离还找不到。8千米目前是一个一般公认(并无明文规定)的数值。

当然:
一双正常的眼睛,其视距可达到无限远。晚上你能看见距地球38万千米的月亮,甚至远达亿万光年的星星,就是明证。但肉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差异非常大。据测试,视力正常的人,其分辨率约为二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举个例子,你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距离国旗400米外的毛大大纪念堂旁边,如果能看见直径20厘米的旗杆顶部,那你的眼睛分辨率为二千分之一。这样,当你乘坐飞机,在10千米高空俯瞰地面,就能清晰地看见宽度5米以上的铁路、公路以及长城。

④ 人眼的视角范围是多少

视角是指人类、动物或者镜头所能涉及、拍摄、看到的角度。视度愈窄(角度愈小)在不动眼睛的情况下看到的视野或景物愈小,也就代表小的景物也能看到清楚。视角宽,则相反。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范围,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

人类通常是120度,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5度。

鱼眼的视角接近180度,两边的眼睛加总就要有360度的视野。

猎鹰因要在高空搜寻及瞄准小动物,因为它眼睛容许有两个视角。在搜寻时是视角宽,瞄准时则窄

⑤ 不同人眼的视野范围一样吗

在水平面内的视野是: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60度以内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还包括字、字母和颜色的辨别范围,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度~20度,辨别字母的视线角度为5度~30度,在各自的视线范围以外,字和字母趋于消失。对于特定的颜色的辨别,视线角度为30度~60度,人的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度的范围内;单眼视野界限为标准视线每侧94度~104度。

在垂直平面的视野是:假定标准视线是水平的,定为0度,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度和视平线以下70度。颜色辨别界限为视平线以上30度,视平线以下40度。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是底于标准视线的,在一般状态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度,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度;在很松弛的状态中,站着和坐着的自然视线偏离标准视线分别为30度和38度。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区在低于标准视线30度的区域里 。

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静视野是指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注视野是指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动视野是指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在人的三种视野中, 注视野范围最小,动视野范围最大。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视距是指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76cm 之间。视距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认读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观察距离与工作的精确程度密切相关,因而应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来选择最佳视距。表3-4给出了推荐采用的几种工作任务的视距。

3、中央视觉和周围视觉

在视网膜上分布着视锥细胞多的中央部位,其感色力强,同时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个部位视物的称为中央视觉。视网膜上视杆细胞多的边缘部位感受多彩的能力较差或不能感受,故分辨物体的能力差。但由于这部分的视野范围广,故能用于观察空间范围和正在运动的物体,称其为周围视觉。

在一般情况下,既要求操作者的中央视觉良好,同时也要求其周围视觉正常。而对视野各方面都缩小到10度以内者称为工业肓。两眼中心视力正常而有工业盲视野缺陷者,不宜从事驾驶飞机、车、船、工程机械等要求具有较大视野范围的工作。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当用单眼视物时,只能看到物体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宽度。若用双跟视物时,具有分辨物体深浅、远近等相对位置的能力,形成所谓立体视觉。立体视觉产生的原因,主要因为同一物体在两视网膜上所形成的象并不完全相同,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较多,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较多,其位置虽略有不同,但又在对称点的附近。最后,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立体视觉。

三维立体画是利用人眼立体视觉现象制作的绘画作品。普通绘画和摄影作品,包括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只是运用了人眼对光影、明暗、虚实的感觉得到立体的感觉,而没有利用双眼的立体视觉,一只眼看和两只眼看都是一样的,充分利用双眼立体视觉的立体画,将使你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⑥ 人的视觉范围有多大

正视眼(以下不作说明均视为正视眼)远点一般定位于无穷远,近点根据测定一回般位于眼前答25厘米处(当然我做试验时候见过小于25厘米的特例)。在光学计算中一般取25厘米为明视距离。
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鼻侧约90°,总共约为150°,双眼视野约为180°,中间120°为双眼共有。是双眼视觉融像之所在,颞侧30°为各眼独有,约为30°,成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至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与眼底成像大小有关
眼底成像的计算需要依靠模型眼完成,临床上多使用Gullstrand II号模型眼,将眼球屈光系统近似看为一个透镜组,代入光学高斯公式1/u+1/v=1/f得到结论即物体离眼越远,则其在眼底所成像越小
眼底的感光细胞排列类似于数码相机的CCD,成像越小,则被兴奋的视网膜细胞越少,传送至视叶的神经冲动就越少
经过视叶分析处理后,所看到的影像就越小
当成像的横径小于1′(即两个视感觉细胞之间的距离时),该像只能兴奋一个细胞,即人眼无法将该像分辨成两个点
此乃人眼分辨率下限。

⑦ 人眼正常观察范围是

你是指视觉范围吗?人类通常是120度左右,当集中注意力时约为五分之一,即25度左右。

⑧ 人的视觉范围是多少度

人眼的视角很小。如果以看得见的标准来计算,人眼的视角约为150 度;但是按看得清楚的标准,视角就只有5 度左右了。正因为这样,人为了扩大视野范围,就得骨碌碌地转动眼球,左右顾盼,有时还得转动一下头部

⑨ 人眼的观察范围

大家知道,一个发光点可看成是一个发散光柬的顶点,人眼看到实物发光点,也就是光束的顶

点。

若发光点发出的光束被凸透镜折射成实像,人眼看到的P’点是 P点的实像,它是实际光线会聚点,如图 16-39若光束被平面镜或被凹透镜折射成虚像,如图l6-40所示,人眼看到的P1‘和P2点,它们不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但都是出射光束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由此可见,人眼直接看到的物或像,都是看到发散光束的顶点,对于整个物体或整个物体的像,由于物体或像上每一点都是发散光束的顶点,这些点的

集合就构成了整个物体或整个物体的像.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用发散光来顶点来确定人眼观察像的范围,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特殊光线作出物点的象;
2)把像点作为反射或折射后的发散光束的顶点.作出从顶点出发经透镜或平面镜上下两边缘(对平面图而言)折射或反射的发散光束的边缘光线;

3)逆着光线的方向看,此两条边缘光线所夹的范围,就是顶点(也即像点)的观察范围;

4)若要观察到整个物体的橡,则根据上述步骤作出像两个端点的观察范围,这两个观察范围的重叠区域就是看到整个像的范围.

下面应用这种方法分别对实像和虚像的观察范围进行分析,并比较其观察范围的大小.图 16一41中的A’B‘是根据特殊光线所画的物 A B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要确定其观察范围,可从透镜边缘引两条光线并通过A’点,从而作出A’点为顶点的发散光束范围.逆着光线前进的方向看此发散光束的范围就为像A’的观察范围,见图中打斜线的部分,用同样方法确定出B’点的观察范围,它们的重叠区域就是映到整个像 A’B’的范围,即图中打交叉的部分.如图16—41,像 A’B’比透镜小,若所成的像跟透镜一样大,通A‘点与B’点到镜边缘的四条光线中有两直线是平行的,如图 16—42所示,观察象 A‘B’的区域不会

重叠(图中打斜线的两个部分).这种情况无法用眼睛直接看到整个物体的象,若像大于透镜更是看不到了。可见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范围随像的增大而减小,以至无法看到完整的像.若要用眼睛看到比透镜大的实像,则可借助光屏.实像成在光屏上由于光屏漫反射,光屏上每个象点都作为发散光束的顶点,人眼处在光屏前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这些顶点,这些顶点的集合就是光屏上的实像.要确定平面镜前物体AB所成的虚像的观察范围,可根据物像对称性找出像的位置A ‘B’,如图 16·43所示,A‘B’分别作为AB经平面镜反射后发散光束的顶点。则从A’B‘点发出的通过平面镜边缘反射光束范围,即为观察到的像A’B’点的范围(见图中α角的范围).同样方法确定出观察B‘点的范围(图中β角范围),它们的重叠区域即为看到整个像A’B‘的范围(图中打斜线的部分).凹透镜所成虚像的观察范围与平面镜同,看到A’的范围如图 16—44中α角范围,看到 B’的范围见图中β 角的范围,看到整个象A’B’范围见图中打斜线部分.凸透镜所成的虚像范围见图 16-45所示,其中图(a)是像比镜小的情况,观察范围大,图(b )是像比镜大的情况,观察范围只限于镜后一个很小的影区”内(图中打斜线的部分, 且像比镜大得越多,观察范围越小.值得注意的是,人眼因肌肉调节而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凸透镜,正常人眼只能把处在眼前10厘米以外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要清晰地看到物体的像,人眼不仅要处在上述所分析的观察范围内,且离顶点(即像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厘米.

摘自《物理教师》

⑩ 视觉范围包括哪些

视觉范围是指人眼所能感觉的亮度的范围。这一范围非常宽,约有百分回之几尼特至几百万尼特。答其所以如此,在于眼睛的感光作用有随外界光的强弱而自动调节的能力。这种调节能力也称眼睛的适应性。它包括瞳孔的调节作用和更主要的视觉细胞本身的调整作用。当然,人眼并不能同时感受这样大的亮度范围,当人眼在适应了某一环境的平均亮度后,视觉范围就有了一定限度。通常,在适当平均亮度下,能分辨的亮度上、下限之比为1000:1;当平均亮度很低时,这一比值只有10:1。另外,在不同环境亮度下,对同一亮度的主观感觉也并不相同。例如,晴朗的白天,环境亮度约为10000尼特,可分辨的亮度范围为200~20000尼特,低于200尼特的亮度都引起黑色感觉。但当环境亮度降至30尼特时,可分辨范围为1~200尼特。这时,100尼特的亮度已引起相当亮的感觉,只有低于1尼特的亮度才形成黑色感觉。总之,人眼的明暗感觉是相对的。正因为如此,并不反映景物实际亮度的电影和电视,却能给人以真实的亮度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