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高清图片
㈠ 傣家竹楼怎么画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住宅。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
㈡ 傣家竹楼算不算老房子竹楼有多少年的历史
傣家人住竹楼,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考了,这是南亚的湿热气候造成的。唐代樊卓所著《蛮书,名类第四》中曾有简略记述:“茫蛮部落……楼居,无城郭,或漆齿。皆衣青布裤,藤篇缠腰,红缯布缠髻, ……妇人报五色婆罗笼。”这里所指的茫蛮部落即今西双版纳一带。
傣家人的竹楼是坝区类型,由于天气湿热,竹楼大都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竹楼鳞次比,竹篱环绕,隐蔽在绿荫丛中;景洪县的曼景兰寨和橄揽坝就是坝区傣家竹楼的标准型。
过去,傣家竹楼按社会阶级分为官家(召)竹楼和百姓竹楼两种。官家竹楼宽敞高大,呈正方形,屋顶带三角锥状,颇类西方的“哥特式”建筑,用木片复顶。整个竹楼用二十至二十四根粗大的木柱支撑,木柱建在石墩上,有的横梁上雕刻花纹呈ù形或弓形,这是受佛教文化影响的结果,特别是缅寺和亭阁都有这种ù 状花纹。屋内横梁穿柱,结构简单。上木梯后即为“掌房”,正屋为客室,中置火塘,侧旁分隔为二至三间,是主人夫妇和孩子的卧室。官家竹楼客室约有三十平方米大小,能容纳一二十人就座。掌房用篾席铺地,是乘凉和妇女纺织的地方。
百姓竹楼与官家竹楼相同,只是较为狭小,屋顶用茅草覆盖,木柱不准用石墩柱脚,也不准用横梁穿柱,不准雕刻花纹。
为什么傣家人都爱住竹楼不愿住平房呢?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中已经作了答复,该书说:“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原来竹楼的妙用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
㈢ 竹子资料配图片
西藏梨藤竹
别名:桑蓉(门巴语译音,墨脱)、拼儿(藏语译音,察隅)。秆高达10m,径1.5~3cm,节间长40~70cm,斜倚或攀援,被锈色小剌毛,节间上部尤密,粗糙,节下具显著白粉。秆环平,箨环隆起,常具残留物,幼时箨鞘质,迟落,淡黄色小刺毛,鞘顶两肩高耸呈箨耳状(高1~2cm,口部具易落之灰白色遂毛);箨耳缺失;箨舌U形下凹,高约1mm,被柔毛;箨叶线状披针形,直立,背面被锈黄色绒毛,腹面具锈黄色绒毛和小刺毛,基部尤甚。叶片大型,矩圆状披针形,纸质,长工20~40cm,宽3~9cm;笋期8月。秆材柔韧,为编织竹器的最佳材料。
分布:西藏墨脱、察隅,生于阔叶林中。
流苏梨藤
竹秆攀援状,长20~40m,径3~5cm,节间长25~35cm,最长45cm。节微隆;新秆被子白色毯状毛环。秆箨早落,革质,约为节间长的1/2,有时幼箨疏被白色贴状毛,鞘口近平截;箨耳不明显;箨舌显著,高约 2~5mm,先端流苏状刚毛长8~10mm或更长;箨叶卵状披针形,基部收缩为圆形,略呈柄状,约为鞘口宽的1/3~1/5,外翻。每节多分枝,有时1枚,叶片长工13~16cm,宽1.5~2cm,无叶耳,叶舌高1mm。笋可食,味淡。
分布:云南省景洪、基诺、勐海、打洛、盈江、孟连等地,于山腰或河边、沟谷生长。
大吊竹
别名:格吗哚磨(江城哈尼语)、埋罕(傣语)秆攀援状,长达20m以上,径2~4cm,节间长45~50cm,秆环微隆,箨环上下各被一圈1~2cm宽的灰白色毯状毛状,节内宽1.5~2cm。秆箨迟落,革质,背面有时微被白粉,鞘口两肩一高一低明显不对称;箨耳明显,具长约5~8mm的白色弯曲遂毛;箨舌高不及1mm,全缘;箨叶直立,大型,等于或大于箨鞘,卵状披针形,基部与鞘口近等宽。节具多枝,常具一发达主枝,或为潜伏芽,伸长可代替主秆,侧生小枝纤细而密集;每小枝具叶4~10枚,叶片披针形,长15~25cm,宽1.5~2.5cm。其秆材韧性好,可劈篾编织。
分布:热带北缘至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多生长气候湿热的沟谷或山披下部。
毛环思劳竹(S.annulatum Hsyeh et.W.P.hang )
别名:凤尾竹、薄竹(云南罗平)秆高达12m,径3~5cm,梢头微 弯,节间长60~80cm,壁薄,深绿色, 被稀疏白色短刺毛,幼的可见白粉,节下较明显,秆环不明显,箨环具木栓环 而显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 伏的棕色长绒毛。箨鞘厚革质,短于节间,背面密被黄棕色刺毛,鞘口略呈弧形隆起,两肩稍隆起;箨耳缺,隧毛发达,长达10mm;挥会恢矮,高约2mm;箨叶披针形至三角状披针形,直立或及传,中上部边缘内卷,顶端是锥状。分枝多数,呈半轮生状,主枝不明显。叶片矩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18cm,宽2~2.5cm。 多用干编织,笋可食,亦可作观赏 栽培。 云布:云南罗平。
短枝沙勒竹(S.brachyclam(kurz)kura )
别名 短枝黄金竹、黄盖沙勒竹(台湾)秆高这13m,径8cm,绿色或黄色而带有窄的绿色纵条纹,节间长20~50cm,节较隆起,秆壁厚2~5mm。秆箨常宿存,坚硬易碎,背面密被红褐色毛,边缘无毛;姿百小,被短刚毛,消外翻;箨舌狭窄,边缘无毛;箨叶卵状三角形,背面具柔毛。分枝每节多数,每小枝具叶片6~10枚或更多,矩圆状 披针形,长20~40cm,宽3~7cm,绿色,有叶具少数黄白色条纹。
分布:台湾。
簿竹(S.chinese Rendle)
别名:萧竹 秆高5-8m,径2-3cm,壁薄,厚2-3mm,节间长30-40cm或更长,上半部幼时疏被白色柔毛,后脱落,具硅质而糙涩。秆箨脱落性,厚纸质,长为节间长度之半,幼时紫红色后转枯草色,顶端近截形或两侧向中央斜形下凹,背面初时被白色小刺毛,箨叶宽线形,边缘内卷,基部宽约为箨箨鞘顶端的1/3,基部两侧外延成极狭的箨耳;箨舌高约1mm,近全缘。分枝多数,近平展,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26cm,宽慰-4.5cm。思劳竹行壁较薄,用于编织或材用,也可作园林观赏用。
分布:云南蒙自、金平等地,生于海拔1500-25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沙勒竹(S.diffusum(Blance)Merr.)
秆细瘦,攀援状,呈之字形曲折,长达40m,径0.5-1.5cm,节间长15-60cm,节突隆起,分枝多数。秆箨早落,革质,背面密生褐色毛,边缘被流苏状毛,顶端下凹;箨耳不明显;箨舌窄而短;箨叶线状披针形,边缘无毛。每小枝具叶片5-12枚,叶片矩圆状披针形,长10-2.5cm,边缘具粗糙小刺毛。
分布:台湾。
空竹(C.fuchsianum Gamble)
秆高达15m,径3-6cm,稍头可为攀援状,节间长50-70(100)cm,被白粉,节下白粉,节下白粉环明显,秆壁薄,秆环平,箨环显著具鞘残留物。秆箨迟落,厚纸质,边缘膜状,鲜进时边缘和上部常为淡紫色,背面具浅棕色短柔毛,先端中部下凹,深1-2cm,鞘口两肩耸起,有时具长遂毛;箨耳缺失;箨舌极低矮;箨叶狭披针形,外翻,内面贴生浅灰色向上的短柔毛,先端中部下凹,深1-2cm,鞘口两肩耸起,有时具长遂毛;箨耳缺失;箨舌极低矮;箨叶狭披针形,外翻,内面贴生浅灰色向上的短刺毛。分枝多数,无主枝,每小枝具叶7-11枚,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2-26cm,宽2-5cm。节间长,秆壁薄,傣族常用于作竹楼楼板和墙壁,也可破篾作编织之用。
分布:云南。
小空竹(C.Pallim Munro)
秆高达15m,径1.5-2.5cm,上部可为攀援状,节间长50-100cm,秆壁薄,秆环平,箨环具显著的箨鞘残留物,节下具一圈白粉环。秆箨厚纸质,早落;箨鞘狭长,先端稍圆形隆起,背面被毛极稀少;箨耳缺失,鞘口两肩常具长遂毛;箨舌极低矮;箨叶狭三角形至长披针形,外翻,基部稍收缩,背面无毛,腹面贴生向上的浅色小刺毛,基部较密,分枝极多楼,辐射状散开,无主枝,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2-25cm ,宽2-4cm,下表面粗糙,有时具疏绒毛。秆常用于制笛,编织竹器或槌打成纤维制草鞋。
分布:我国云南潞西、龙陵和盈江等地。印度、缅甸等国亦有分布。
糯竹(C.Pergraxile Munro)
别名:香糯竹 糯米香竹 香竹 埋邦 埋好兰(傣语) 秆高9~12m, 直径4~7.5cm,顶端稍下垂,节间长30~45cm,幼时密被白色贴生短毛。箨鞘长为节间长度的确1/3左右,栗色,背面光亮,基部具褐色贴生硬毛,箨耳长卵形,遂毛屈曲;箨叶直立或外展,边缘内卷成心形且具波状屈曲之刚毛,先端硬尖;箨舌低矮,全缘或具微齿。分枝多数,叶片狭披针形,长15~35cm,宽2.5~3.8cm,傣族习惯于用秆节间灌入糯米煮板,其味香美,还用于编织篮筐、围篱等。
分布:云南西南部广为栽培。广东有引种。
金毛空竹(C.virgatum(Munro) Kurz)
秆高达15m,径5~10cm,稍头微弯曲,节间长45~60cm,幼秆具白色贴生刺毛并被白粉,秆环平,箨环稍隆起并具箨鞘残留物。秆箨薄革质,早落,幼时绿色,干后黄色,顶端微下凹或截平,宽8~12cm,背面贴生金黄色刺毛;箨耳狭条形,高约3mm,纵褶明显,遂毛弯曲,长约10mm;箨舌高约1mm,箨叶狭三角形,直立或外翻,宽约为鞘口的确良1/3,背面略被短绒毛,内面贴生向上的刺毛,尤以基部为甚。分枝多而低,主枝不明显,枝条118~28cm,宽1.5~3cm.。秆作房椽,篾供编织。
分布:我国云南潞西、瑞丽等地。印度、缅甸等国亦有分
澜沧梨藤竹(M.arrectus Yi)
别名:麦莫(拉祜语译音,云南澜沧)秆高10~15m,径2~4cm,节间长20~40cm,斜依或攀援,分枝一侧具纵沟槽;幼时具灰白色短柔毛,略粗糙,节下具厚白粉圈并被微绒毛,基部秆实心,向上为中空。秆环突隆起,有时具短柔毛;箨环突隆起,无毛;秆箨革质,迟落,较短,淡黄色,顶端近截平形,背面贴生有灰色小刺毛;箨耳不明显,线状三角形,直立,基部具灰色短柔毛。叶片长达21.5cm,宽达4cm。秆劈篾作编织用,果实烧熟去皮后食用。
分布:云南澜沧。
梨藤竹(M.compactiflorus(Kurz) Benth.et Hook f.)
箨鞘硬而脆;箨耳发达,具显著遂毛;箨叶叶状,基部收缩为弧形;箨舌近平截。叶耳及遂毛均发达,世间近实心。果期8~10月,果实大型,先端略扁平、并略扁平并具一宿存柱头。
分布:云南盈江、景洪、广西凭祥等地。缅甸、印度、孟加拉等国也有。
㈣ 傣家竹楼的图片
㈤ 西双版纳竹楼的图片
你在网络图片就可以搜索到——西双版纳竹楼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E%F7%CB%AB%B0%E6%C4%C9%D6%F1%C2%A5&z=0
㈥ 乔家大院 北京四合院 窑洞 云南竹楼 吊脚楼 土楼有什么共同点
乔家大院:俯视成“喜喜”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 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窑洞: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 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云南竹楼:傣族村寨多分布在广阔的原野上或清澈的溪流旁,便于生产生活和洗浴。由于傣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和小乘佛教,因而村寨的路口或高地上多为造型别致的佛寺和笋塔。(这个和其他实在不好比较)吊脚楼:吊脚楼多用泥瓦铺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土楼:土楼分类很多我建议你去 搜索他们的图片,依照着文字总结出区别他们都是根据民族文化和环境造的共同点是几所挨着一起,房檐伸出很明显
㈦ 傣家竹楼结构图片
197x126 4k jpg
傣家竹楼700x445 176k jpg
傣家竹楼 - 酷讯旅游搜索500x375 82k jpg
傣家竹楼400x300 146k jpg
绿荫中的傣家竹楼-景洪网500x323 110k gif
正午 盼 傣家竹楼 田园晨曲200x119 20k jpg
傣家竹楼200x144 20k jpg
傣家竹楼-我们的文明360x215 18k jpg
傣家竹楼 (云南西双版纳640x480 162k jpg
傣家竹楼200x282 30
㈧ 请问傣家竹楼是什么样的,要图片。
傣家竹楼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家竹楼分为管家竹楼和百姓竹楼。
一、官家竹楼
百姓竹楼与官家竹楼相同,只是较为狭小,屋顶用茅草覆盖,木柱不准用石墩柱脚,也不准用横梁穿柱,不准雕刻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