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貌图高清
⑴ 有湖南地形地貌图吗
正式的地形图,从1:500到1:10万等都是涉密的,也就是不会在网上传播的。
建议:要查询地物,可以查GOOGLE。要查询地貌,查GEOMAPAPP。这都是公开版的。
⑵ 湖南省地图全图高清版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国23个省之一, 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地图如下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
(2)湖南地貌图高清扩展阅读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2019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邵东县,设立县级邵东市,以原邵东县行政区域为邵东市的行政区域,邵东市人民政府驻大禾塘街道兴和大道288号。邵东市由湖南省直辖,邵阳市代管。
⑶ 湖南省地形地貌
地形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50米以下
水文 洞庭湖水系的水文特征
(一)湘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省内流 域面积 85, 383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89. 2%,为洞庭湖 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
1.水位变化。
湘江及其支流水位的变化与流域的降水年内分配极为密 切。每年3月雨季开始,河水上涨,4月后进入汛期,降水陆 续增多,水位不断上涨,4—7月为最高水位的季节。
2.径流量。
湘江流域面积居“四水”之首,但年径流量次于流水。
湘江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其特征是汛期长而流量变化大,枯水期短而较平稳。3月下 旬,流量开始增加,4月急剧上涨进入汛期,5、6月份流量最 大,达到全年的最高峰。4—7月最大四个月连续平均径流量 约占全年径流量的 60%以上, 7月后径流量开始下降,但 8。 9月有时因台风干扰或暴雨影响,有时涨水,仍属汛期,汛期 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70%以上。 10月后汛期结束,进入平 水期;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量最小,而且变化不 大,1月约占全年径流量的3%。
3.含沙量。
湘江流域,岩层较为复杂,各河段和各级支流的自然地理 条件不尽相同,人为因素影响也不一样,使流域含沙量具有时 106空变化的特点。各支流上游流经的山地,虽然比降较大,但多 属坚硬岩层,植被也较好,冲淤不严重,含沙量较小;中下游 及其一些支流,流经第四纪红土和疏松堆积物,以及部分花冈 岩分布的区域,风化壳较厚,土质疏松,每当暴雨,易被冲 刷,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植被缺乏的一些小流域,冲刷更为严 重,含沙量沿程逐渐增加。
(二)资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资江干流长713公里,天然落差280米,流域面积为28, 142平方公里,省内面积26,738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 95%。
1.水位变化。
资江流经山区,比降较大,流域内多暴雨,下游山丘地带 又为降水的高值区,每当雨季山洪暴发,河水陡涨陡落,为一 山区性河流。一般4月进入汛期,水位不断高涨,4—6月降 水集中,5—6月水位最高,8月高水位开始下降,变化较为平 稳,但有时出现暴雨,也形成较大洪峰;至9月汛期结束,进 入平水期,11月后水位低落,12月至次年1月水位最低,为 枯水季节。资江流经山丘之间,水位变幅较大,一般在10一 20米之间。
2.径流量。
资江流域多山地和丘陵,加快了雨水的集流过程,径流量 较为丰富,以控制站桃江为例,年径流总量为227亿立方米, 径流模数为85.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径流深860.3毫米。径 流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形成以雪峰山为主体的多个高值中 心,径流深度以邵阳盆地最低。
3、含沙量。
资江流域河流含沙量不大,大多在0.20公斤/立方米以 下。上游山丘盆地,岩层较为软弱,土壤疏松,为主要农耕地 区,每当雨季,暴雨冲刷较为强烈,河水的含沙量较高;中游 多为山区,植被较好,河水含沙量不大;下游由于所夹带的泥 沙大部分在拓溪水库淤积,故河水的含沙量大为减少,桃江站 多年平均含沙量仅0.143公斤/立方米。这说明资江含沙有从 上游向下游减少。
(三)沅江流域的水文特征
沅江全长1033公里,省内568公里,天然落差180米, 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省内51,066平方公里,占流域 面积的 57. 3%。
1.水位变化。
沅江流贯于雪峰山与武陵山地之间,河床比降大,水位涨 108落明显。
2.径流量。
沅江流域,降水充沛,支流较多,径流丰富。
3.含沙量。
沅江河流含沙量具有地区分布差异和时间变化的特点。上 游在贵州省境,流经硬岩地区,据贵州省测定,河流含沙量在 0.20公斤/立方米以下。中游为软硬岩层交错地区,丘陵、盆 地错落其间,比降较大,冲刷较强,加之人类活动影响,土壤 侵蚀较严重,支流含沙量在0.229公斤/立方米以上;
2.径流量。
澧水流域降水丰沛,上游山多坡陡,降水易于汇集,径流 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模数可达 10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产流 量为全省第一,控制站三江口的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8亿 立方米,年径流深997毫米。 澧水上游降水丰沛,为全省高值区之一。
3.含沙量。
澧水流域为湖南多雨和暴雨的地区之一,暴雨的次数多。 强度大。流域内岩层组合多样,上游山高坡陡,侵蚀剥蚀剧 烈,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最大最小输沙量 相差IO倍多。
六、荆江四口河道的水文特征
松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堵闭)径流汇入洞庭 湖以后,经过湖泊的调节作用,水位涨落减缓,尤其是在高水 位时,湖面广阔,容量加大,涨落更为缓慢。水位的年变化由 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形成一个圆肥大洪峰,大洪峰之上,亦常 出现小洪峰,但起伏不大。根据洪水主要来源的情况分析,四 口洪峰不高,但量大而时长,与长江干流宜昌以下相似。
荆江最高洪水位每年多出现于7—9月间,最低水位多出 现在2—3月间。。
长江干流通过四口分流进入洞庭湖,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 1180亿立方米。
七、洞庭湖水位变化
洞庭湖的水位主要受流域降水及江、河水情变化的制约, 集中表现在来水的组成的和江、湖水流顶托的双重影响上。但 是,长期以来江河来沙淤积和河床的边界特征,也对湖泊水位 的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
1.水位的季节变化。
洞庭湖水域广阔,为一吞吐型的大湖,具有一定的调蓄洪 水作用,因而水位变化一般较为平缓。4月开始,四水流域进 入雨季,河水不断上涨,3——6月或4——7月降水集中,最大雨 量出现在5月或6月,汛期连续出现几次较大的洪水过程,形 成单一或复式洪峰,峰形陡瘦,洪水进入湖区后,河面展宽, 且多湖水顶托影响,峰形较为肥胖,水位上涨没有河流剧烈; 6—8月为长江流域多雨季节,降雨同时集中。
2.水位升降程度和多年变化。
由于湖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降低,湖区各部分的最高水位 有所差别,西洞庭湖约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 庭湖在33—34米之间,出口城陵机一般在33米以上。
八、调庭湖水系径流量
1.径流量。
洞庭湖的径流主要来自湘、资、阮澄四水,以及松滋。 藕池、太平调弦四口分泄入湖的长江来水。此外,还有直接注 入湖区的汨罗江和新墙河。。
2.径流量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四水入湖流量以4—8月最多,占全年四水入湖总量的 67. 9%, 9月至次年 3月,只占 32%,各月入湖流量中以 5月 为最大,6月次之,12月最小。四口入湖水量6—10月占四口 入湖总量的 90%,其中以 7月为最大
地质 我国华南是花岗岩地壳分部最广泛的地区,是世界上具有特色的一个地质单元,湖南的湘北、湘南多属燕山时期或晚期花岗岩,是稀土元素矿物的富集地方,其中湘北的洞庭湖周围,多产冲积型独居石砂矿,主要赋存于河流第四系冲积层中,如岳阳的相思山、大云山一带风化了的花岗岩,经湿热多雨水冲刷而下,沿整个流域有80公里河床可淘洗独居石砂矿,当地人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综合起来,湖南稀土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稀土资源分布广;(2)独居石储量大;(3)轻重稀土种类齐全;(4)综合利用价值高。 (主题词: 稀土资源-赋存状态-湖南,稀土资源-特点-湖南,矿床成因论)
⑷ 求高清中国地形图全图。
只能小于3m,质量没办法保证了。。。。
⑸ 求高清中国地形图全图。要有详细的山脉河流湖泊的名字。
地图
⑹ 湖南的地理地貌
全省土地总面积约为31774.35万亩,其中51.2%为山地,13.9%为盆地,13.1%为平原,15.4%为丘陵,全省有水面135.3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l000米以上的占总面积的4.3%,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间。2004年全年净减少耕地17263公顷,其中生态退耕16981.23公顷,灾毁耕地454.4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112.49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246.92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4161.6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694.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⑺ 求湖南地形图,标出河流和山的那种
湖南地形图,湖南是一个盆地,地形差不多两面环山。
⑻ 中国地形图高清版
麻烦小哥给我也传一份中国地形图
⑼ 湖南地区属于那种地形
地形、地势: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50米以下。
湖南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 之间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是湖南省东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从城步苗族自治县至益阳县境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是湖南省东、西自然条件的分界线。湘南有南岭山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东西方向延伸,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湘东有幕阜、连云、九岭 、武功、万洋、诸广等山,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均为东北—西南走向。湘中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广布。这些盆地多为河谷沟通,并有河流冲积平地。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湘东最高点是炎陵县的斗笠顶,峰顶海拔2052米。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鼎,峰顶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米,是省内最高点。全省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
地貌:
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 ,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
地质:
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北东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北西为杨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磊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皱区,二是雪峰的隆起区,三是湘中、湘东南褶皱区,构成了湘中、湘南两个大的成矿带。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矿藏丰富,矿种齐全,质量优良。到1988年末,在全国已发现的140多种矿种中,湖南找到13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在地质构造上岩浆活动较弱,湖南是一个弱震,少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