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年画高清图片
『壹』 关于年画的所有资料
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据《风俗通义》记述,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古书里记载,神茶、郁垒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从最初被作为辟邪驱鬼的符录,渐渐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表达在新一年中美好意愿,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中国年画共有九大知名产品,分别是: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武强年画、佛山年画、凤翔木版年画和东丰台木版年画等。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县的寒亭;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范围也很大。其中杨柳青、桃花坞、绵竹、杨家埠年画称为中国四大年画。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祗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起源和发展】
相传中国之年画,始于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
明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是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的四美图,都作高客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足见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规模。
由于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样发展下来,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绿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颇精致,迄今仍为民间所师法。还有实用的历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历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至于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文学名著,也被采用作年画题材。及至明末崇祯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极为驰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清代人才辈出,年画的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制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版、有国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之“西洋之剧场”就是。
【年画的出产地】
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县的寒亭;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这因为,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虽则年画在宋代已经具有了雏型的规模;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资格最老的要算天津杨柳青的产品。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地当大清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每年要卖出二千万份以上,行销于华北和东北,远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齐建隆、戴连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即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f
山东潍坊寒亭(杨家埠)年画
其次要说到寒亭年画,寒亭镇是山东潍县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一块地方;但年画的制作并不在寒亭镇内,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
寒亭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是。
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是。
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是。
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是。
第五类是故事画像,廿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是。
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是。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有恰如其份的刻划。
寒亭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上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寒亭的戏剧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
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寒亭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
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
再次是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其开业年代约在太平天国以后,当时与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画名产地。除了苏州各地是它的销场中心以外,更远及湖南、湖北和云南、贵州、闽、赣诸地,若干年来始终如一。此中还出了一位名画家王铁珊,他的字体很秀逸,富书卷气,尤其用山水画的现实笔法,写西湖风景,称为一绝。
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外,还有滑稽年画和常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和欣赏的。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
广东佛山年画
最后便是广东佛山的年画了。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切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至我国对日抗战以前,即逐渐衰落,这原因有四:
①是佛山的商业地位被广州取而代之;
②是石印代替了传统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
③是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
④是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了。
四川绵竹年画
除了上述南北两大年画中心之外,四川的绵竹市也产年画;但只行销于四川内和西南若干地区。绵竹年画的历史远在明末时便已开始了,它发展得最蓬勃的时期是在清朝乾嘉(乾隆,嘉庆)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成万名的年画制作工匠。
有两种原因可能是绵竹年画发达的原动力:
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 彩绘和寺院的 雕塑、 壁画等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
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
由于地区关系,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比较易于吸收外来形式的影响;但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画工很少受外来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扩、古拙的趣味。
大抵年画的制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构图的设计,设计图稿要顾到大众的心理,那些木板的吉祥喜庆年画,永远占着行销的首席地位。
图稿设计的第二个要点,便是画工的精拙,凡是线条细致,调色适宜的,必受大众欢迎。但图稿设计,各家有各家的版样,互不相同,即使同一画稿,也必设法做出一些差异来,或是姿势部位稍变,或是线条颜色稍改,总以能表现出工整细致的为上品。
木版年画虽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因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过几年必需翻刻,翻一次不免失去一部分神采。最初是用木刻套色,之后改用了五彩石印,虽其纸质和颜色都很拙劣,却代表了民间艺术的朴实形式,而且取价低廉,所以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
因为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 年画也跟着出现了新貌。 它利用旧形式, 注入新内容, 所选取的题材, 也多至数百种。 用七彩橡皮版影印, 彩色艳丽,形象鲜明,抗战前后的新年画,叫做月份牌,曾经喧宾夺主了一段时期,便是由杨柳青与挑花坞的木刻画蜕变而来。那时画人物的推周慕兴为巨擘,次为徐咏青的风景画、谢之光的时装美人画,郑曼陀、杭挥英的仕女画,都富有时代的气息,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手。
正统的年画,多数是对开、三开、四开的条屏,而且是采用道林纸彩色印刷,堪与流行的美女月份牌争雄,于是石印胶版代替了木刻艺术,以后更有了柯式影印术,原有的农村手工副业就不免转而为城市的轻工业,成为可以大量复印的彩色印刷品。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茶”、“郁垒”升像。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木板年画
『贰』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年画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网络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叁』 中国的年画是什么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肆』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年画
一、开封朱仙镇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二、天津杨柳青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
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
三、江苏桃花坞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位于阊门内北城下,古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桃花坞木板年画是中国江南主要的民间木板年画,与天津扬柳青并称”南桃北杨”。明弘治时,名画家唐寅(伯虎)曾在这里营建桃花庵,自此名扬。
四、寒亭杨家埠
山东潍坊的寒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寒亭,古称寒国,传为夏代寒浞所建。寒亭杨家埠的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五、四川绵竹
绵竹,因特产绵竹,汉初建县即以“绵竹”为县名。绵竹年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用线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相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造型常使用夸张、变型、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使塑造艺术形象生动感人。
『伍』 中国年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 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故数百年来一直畅销于海内外,欧洲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都有收藏。>>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座,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 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中国木版年画将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陕西凤翔南肖村村民邰增科家门前贴的胶印年画。原来一直从事木板年画制作的邰增科现已放弃这门手艺。凤翔木板年画多年深受西北民众喜爱,但木板年画近年受胶印年画的冲击,市场极不景气。如今凤翔县从事版画制作的只剩邰立平、王慧芳夫妇,且至今没有传人,版画工艺面临失传。
武强年画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它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武强年画起源于元代以前,明代初期形成规模,到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公元1662年至1820年),进入鼎盛时期。直到清末民初,在武强县南关有字号可考的画店仍有144家,其周围68个村庄里共有1587个民间作坊从事画业生产与销售,从业者达数千人,在外地开设的批发庄有180余处,最高年销量达1亿对开张,行销当时大半个中国。武强年画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立了武强年画社; 1985年,经河北省文物部门批准,这个久负盛名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1992年和1994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武强年画艺术节”。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全国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年画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有门画、窗画、灯画、斗方、贡笺、中堂画、炕围画、顶棚画、囤画、对联、条屏等,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
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艺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一度与津西杨柳青年画一样享有很高知名度。但是,由于缺乏重视,画版、成品等实物消失殆尽,如今已经不易见到。天津丰台镇位于宁河、宝坻、丰润、玉田交界处,交通便利,曾商贾云集,有“京东第一镇”之誉。为与北京丰台相区别,人称东丰台。东丰台年画历史久远,成气候时,可上溯至清中期,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清末民初时,该镇有10多个有名的画铺,13个有规模的染纸作坊,是冀东年画最大的集散地之一。东丰台年画虽传承杨柳青年画的特点,但亦受东北、冀东民俗的影响,自成一格。比较起来,在颜色的使用上更为鲜艳,画面更为粗犷和夸张。另外,版式亦较独特,有的对吉祥字大胆使用,不惜占据画面主体;有的为窗格式画面,将10余块画版拼接套印,浑然一体;还有的再现戏剧情节,可将画面裱制成16幅条屏等。2004年新春之际,天津民间文史工作者在天津市宁河丰台镇一个当年老作坊的后人家中偶然发现一批近百年前的东丰台木版年画。这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老年画画面内容宽泛,有天官赐福、门神、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
佛山年画 以门画为主,线条刚劲,粗放,用色多为大红、橘红、黄、绿、富于南方风情。
『陆』 中国历代传统节日有什么年画有什么图案
中国历代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七夕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冬至节
在中国所谓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它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在现阶段年画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已经登上艺术的殿堂,年代久远的年画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藏品。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是和古代的桃符有关。
年画的种类约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胶印、塑印等几种。版画是以木刻、石刻等拓印线条图案,再按图上色而成。多数的年画都是以此类为主,有代表性的该类年画是以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县的杨家埠、河南的朱仙镇、苏州的桃花坞及广东的佛山镇最为著名。其特色因地而异,但是它们的用色活泼大胆、含意吉祥却是一致的。刻纸是用刻刀在纸上雕镂图案,画面的设计极具巧思。雕工细腻处,可以传达出极生动的姿态。纸绘的年画内容以神像为主。神荼、郁垒、钟馗、财神、天官赐福等,都是很受欢迎的题材。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年画做为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其源远流长,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以前,年画的主要产地和市场是在农村,所以生产年画的许多年画艺人大都是生活在乡镇的农民,他们把美好的理想愿望,丰富多采的生活面貌以及艺术的欣赏趣味,反映於年画作品之中,对广大人民群众起著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因此,中国的民间木版年画,就其生产制作、服务对象以及艺术功能来讲,都可谓是农民的艺术。是具有广泛民族特色的艺术,可谓民俗艺术的主要一类,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年画逐步由单纯的用于过年时节的迎福纳祥、驱邪避鬼演变到礼品的馈赠和艺术的收藏等作用上,而年画的绘制工艺也由以前单纯的较粗糙的套印变成现在汲取国画手法的绘画方式。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 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柒』 有关中国民间绘画
中国民间绘画、手工艺等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泛指劳动者自己,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在乡村城镇中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美术作品如:粮食字画、年画、剪纸、木雕、皮影、石雕、砖雕、泥塑、玩具、陶瓷等,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民间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出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民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间绘画、手工艺等民间艺术的主要种类:牟氏粮食字画、武强年画、唐山皮影、蔚县剪纸、雄县花灯、曲阳雕刻、等这些民间艺术大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虽已体材吉利,构图饱满和简朴,粗犷古拙强烈、浑厚、率真的气质、成仙之北方的性格。
1、粮食字画的起源、艺术特色及用途:粮食字画是用各种五谷杂粮颗粒制作而成的一种特殊之书画艺术品。起源于清朝末年劳动人民为祈盼五谷丰收、天下太平,能过上吃饱饭的好日子而创制的一种民间艺术,曾作为地方官上京为民请命所奉之特殊贡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是一种纯手工工艺。如同刺绣一样精细,每一粒都要恰到好处,方能出神入化的反映它的艺术风格,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名人书法、字画、警句、格言、诗词等不同内容,用于真、草、隶、篆等多种字体,制作成一幅幅灵动飘逸、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其作品不仅具有北方的粗犷、豪放,也具有南方的细腻、清雅,真可谓气势雄伟、精湛绝伦,是其它作品无法企及的。
粮食字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装饰品,为人类文化艺术装饰行业增色添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室、会议厅,挂上粮食字画能充分体现公仆的为民情怀,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土地,把人民时刻放在心里,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一面,其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民以食为天”,粮食字画用五谷杂粮所创作,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落尽繁华、一派天然、淳朴亲切,为装修装饰行业独树一帜,增色添辉;酒店宾馆、农家饭庄等饮食行业,挂上粮食字画,有天然融合的独特韵味,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生活中的人们都需要至情至爱的关怀,其作为礼品赠送友人,能体现最纯真、最朴实、最信誉的感情与友情。
2、年画色彩的特点:色彩明艳、明快、强烈、宋代出现明朝盛行。年画:是我国民间岁末欢度春节喜庆丰收预示来年光景美好的一种最普及得民俗艺术品。
河北武强年画:是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一种,以木刻版,套色印刷。构图饱满,线条刚强有力,设色浓郁,艳而不媚,色彩以红、黄、绿为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武强年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采用杜木刻板、采用黑、红、绿、黄、紫、粉几套色水印的木牌画。手工刻板,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其构图饱满,线条粗放,色彩强烈,装饰性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画面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场景简练。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稳健、流畅。运用黑白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色彩用原色,单纯而富有变化,强烈而又调和,形成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3、民间剪纸基本类型:单色、染色、套色、阴文剪纸、阳文剪纸。通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个中形象。剪纸历史久远,据著《西阳杂祖》记载,唐代就有”剪纸的小幡“之说。
4、剪纸的用途和分类:窗花、喜花、花样。剪纸的艺术特色:题材广泛,制作简便,构图富于变化,造型洗练,线条明快,色彩明快形式优美,否有强烈的装饰感。多用象征手法 、长寿、吉祥内容。
创作方法:(1)确定体裁内容 ;(2)选择最能表现物象特征的角度画单线设计稿,注意形象的平面化;(3)把单线稿变成双线稿 ;(4)把双线稿放在纸上用大头针别好后一起剪刻。
5、风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也是民间玩具,在河北流传相当广泛。基本结构是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纸或丝织品并施彩绘而成。风筝的种类:硬翅风筝、拍子风筝、直串风筝、软翅风筝、筒形风筝、折装风筝。样式:禽、鸟、鱼、虫、人物。起源:汉初韩信
6、阿福:民间泥塑,一般宜细眉善目、面带微笑的胖娃娃的形象出现,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们求富托付盼福的感受。
7、彩陶:在中国现存原始艺术中最早以色彩图形与造型相结合成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8、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影人是平面制作,最初用纸刻制后来用驴、牛、羊等动物皮剪刻,制作成关节能动的人或物象,染色后由人操作动作,靠灯光映现在白布屏幕上演出,又称“影子戏” 。唐山皮影:刻制精细,造型优美装饰性强。 中国木偶类别:仗类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
9、版画:在不同材质的版面上经过加工制作,制成印版辅与油墨或色彩
『捌』 年画图片怎么画
可以根据不同题材和种类来画。
题材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网络全书。它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神仙与吉祥物
这是年画的基本题材。神仙是早期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它在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吉祥物包括狮、虎、鹿、鹤、凤凰等瑞兽祥禽,莲花、牡丹等花卉,摇钱树、聚宝盆等虚构品,通过隐喻、象征或谐音等手法表示吉利祥瑞的意义,表达辟邪禳灾、迎福纳祥的主题。
(二)世俗生活
民间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表现现实生活。这类题材在年画中少于其他题材。世俗生活的题材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
(三)娃娃美人
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
(四)故事传说
这一部分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题材比重最大。这类年画常见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种类
从种类上看,年画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一)门神类
新年贴在门上的年画叫门画,它是年画的最早的形式。“门神”是门画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类别。
(二)吉庆类
这类年画直接表达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有:《天官赐福》、《连年有余》、《富贵满堂》、《加官进禄》等。吉庆类年画最受百姓喜爱。
(三)风情类
表现民间生活的年画,是民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多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晚清以后还出现了时事、风俗和幽默年画,如《老鼠嫁女》、《猴抢草帽》等也可归为此类。
(四)戏出类
表现戏曲故事的年画。其形式类似于连环画、组画或者文学插图。它兴起于晚清,举凡著名的戏曲故事,都会在年画中有所反映。如《群英会》、《盗仙草》、《杨家将》、《西厢记》、《宝莲灯》等。
(五)符像类
以神像和符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旨在驱邪纳祥的年画。这类年画具有较强的宗教内涵,后又被附加了为民众驱邪祈福的意义。与门画中的神像不同的是,这类年画的神像有相应的龛位,有的要接受香火祭拜,有的作为纸马而须焚烧。符被认为具有辟邪镇宅的功能,一般以文字和图案组成,如“同安宝符”、“太极八卦符”等。这类年画随着迷信思想的破除而成了历史的遗迹。
(六)杂画类
这类包括灯画(元宵节用来糊灯笼的纸)、窗画(过年时糊窗户用的纸)、拂尘纸(过年时糊挂碗柜、碗架的纸)、桌围画(过年时贴在八仙桌侧面的纸)、糊墙纸(过年时裱糊墙壁的纸)、布画(年节期间吊挂在街上的年画,俗称“吊挂”)、花鸟字(用花鸟图形组成的汉字图案,是介乎书法和绘画之间的一种民间年画)以及月份牌年画(1914年出现于上海的一种商业广告,后成为年画,因多使用炭笔擦绘,又称为擦炭画)等。
示例图
年画简介: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玖』 年画怎么画(有图片要用图片)
年画的制作方法是“半印半画”。
1)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
3)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拾』 四大年画
四大年画
中国的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于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每值岁末,城乡家家户户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等,焕然一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此种习俗至今在中国广大农村依然流行。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
简介
中国的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于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每值岁末,城乡家家户户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等,焕然一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此种习俗至今在中国广大农村依然流行。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