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喜剧
⑴ 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明朝吴炳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够简单吧!给分吧
⑵ 中国古代十大喜剧和悲剧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中国十大才子书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三国演义》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水浒传》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好逑传》
《清忠谱》——清朝李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平山冷燕》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玉娇犁》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西厢记》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琵琶记》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绿牡丹》——明朝吴炳 《花笺记》
《长生殿》——清朝洪升 《玉簪记》——明朝高濂 《斩鬼记》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风筝误》——清朝李渔 《三合剑》
⑶ 推荐几个古代电视剧,喜剧的,例如,
欢喜婆婆俏媳妇。汗!貌似我真没看过什么古装喜剧的。
⑷ 中国古代的“喜剧”和“悲剧”是什么意思
不是看结果来论定的
古代爱情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是社会落后的产物,是门第观念、礼教束缚、男尊女卑等各个因素造就的是对人们美好爱情的摧残
它是属于《水浒传》的一部分。说李逵背着荆向宋江请罪的。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著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
著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
总之,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喜剧 又称“喜”或“喜剧性”。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
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
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从语源学看,“喜剧”
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
词。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
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
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讽
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
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
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
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关喜剧的理论。最早
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
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
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
形式,即可笑性(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
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
怪,但不至引起痛感。”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
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
度的行动的摹仿。”“喜剧来自笑”。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
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深远
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他
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
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转
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喜剧理论。他认为,主体性是喜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喜剧
性矛盾的源泉。喜剧都具有可笑性,但并非一切可笑性都
是喜剧,二者应当加以区别。喜剧的基本特点在于喜剧的
主体(人物)追求的不是严肃、重大的目的,而是某种自身
微不足道的,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是虚伪的、自相矛盾
的东西。喜剧的主体以一种愉快和自信的心情,凌驾于一
切矛盾之上,自以为可以解决一切矛盾,实现一切目的,
而实际上由于目的的虚幻和无价值,不得不四处碰壁,必
然走向最后的毁灭,然而他并不把这失败或毁灭放在眼
里。这同悲剧形成鲜明的对照。悲剧主人公由于坚持善良
意志和性格的片面性,追求实体性的目的,他是带着严肃
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走向毁灭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喜剧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
其主要特征是“用贪求有内容和有实际意义的外表来掩
饰内在的空虚和微不足道。”
鲁迅认为,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把喜剧看作历史发展
中新旧两种社会力量斗争的产物,深刻揭示了喜剧的社
会本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他指出,当欧
洲历史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况下,依然保留封建
割据的“现代德国制度是一个时代错误,……它向全世界
表明旧制度毫不中用;它只是想象自己具有自信,并且要
求世界也这样想象”,这种“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
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的“现代的旧制度不过是真正的主
角已经死去的那种世界制度的丑角。历史不断前进,经过
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
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历史的进程为什么是这
样的呢?这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
别”。并且认为,一切伟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历史上都
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
剧出现。”
喜剧的真正王国是人类社会。喜剧是社会生活现象
和人的行为所固有的一种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对其所做
的一种审美评价。喜剧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在自然界里
无所谓喜剧。喜剧根源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具有客
观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内容。
喜剧与丑有联系又有区别。喜剧的对象是可笑的事
物或行动。一切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反动的事物以
真、善、美的伪装掩盖自己假、恶、丑的本质,这无疑是令
人可笑的。通过笑,人们可以剥掉其伪装,识破其本质,在
精神上否定假、恶、丑,肯定真、善、美。但这只是构成否定
型喜剧或讽刺喜剧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类“可笑的事物或
行动”,并不表现为落后的、反动的、垂死的、丑恶的事物,
而是以正面的肯定的事物或行动表现出来。这类“可笑的
事物或行动”则构成肯定型的喜剧或歌颂性的喜剧(如
《李逵负荆》、《阿凡提的故事》)。西方美学史上不少美学
家只强调喜剧与丑的联系,把丑看作喜剧的根源和本质
是片面的。
喜剧与滑稽、与可笑性也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喜剧
对象的突出特点在于自身的矛盾性,如名不符实、表里不
一、反常背理、怪诞离奇、以假充真、自炫为美、小题大作
等等,它们都显示出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主观与客
观、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等的自相矛盾和不协调,因
而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但作为美学范畴,喜剧又不等同
于滑稽和可笑,一般来说,滑稽和可笑性的范围或容量比
喜剧要大,而喜剧在内容上要比滑稽和可笑重要和深刻。
喜剧不但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而且能够体现社会生活
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内
容,能使审美主体在笑声中肯定真、善、美,肯定合乎必然
性的理想,否定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见不出矛盾冲突
的孤立的滑稽动作,庸俗低级的笑,胳痒的笑,显然不能
归入喜剧的范畴。喜剧的笑是明朗的、高尚的、肯定理想
的笑。喜剧的审美价值不在对现实的单纯否定或肯定,而
在显示理想对现实的胜利。
喜剧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十分丰富和多样的,不论日
常生活中的喜剧,还是艺术中的喜剧,都有许多变体,如
谐谑、揶揄、打诨、嘲笑、怪诞、闹剧、趣剧、幽默、讽刺等等,
它们相互间的区别常常是富有弹性的,尚待进一步研究。
其中讽刺和幽默是两种最基本的形式。讽刺是否定型喜
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讽刺的运用有阶级
性,可以用来对付敌人,也可以用来批评人民内部的不良
现象。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的立场和态度不同,
讽刺的否定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幽默更多与肯定型喜
剧相联系,它不象讽刺那样辛辣,更多一些善意和风趣,
但也有轻微的否定性和讽刺意味。幽默更多显示出审美
主体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进步理想的优越性和乐观精
神。
⑸ 中国古代喜剧与西方喜剧的区别
中国古代喜剧与西方喜剧精神的异同:
(1) 西方喜剧一般只用于讽刺。亚里斯多德专《诗学》属第二章指出:“喜剧总是摹仿比今天的人坏的人。”古希腊佚名《喜剧提纲》则说:“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种传统的喜剧观念长期被奉为金科玉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才部分地打破这一束缚。伟大的喜剧家莫里哀全部喜剧对贵族阶级的好逸恶劳、庸俗浅薄、僧侣阶级的虚伪狡诈、卑鄙无耻以及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贪婪无情给予了有力的嘲讽与打击。讽刺批判精神的高扬,使他成为了喜剧王国的一面旗帜。
(2) 中国喜剧传统中不仅有讽刺,也有歌颂。悲剧的终级关怀是生命灭亡(或者说生命的忧虑),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成长。从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发展这一命题去观照中国古典喜剧更能揭示出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国的喜剧不仅否定了丑恶,嘲笑了落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理想,特别是具有憧憬美好的浪漫情调,它象征着未来世界的曙光。中国古典喜剧的终极关怀是生命的成长这一命题,与西方否定性喜剧相反, 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
⑹ 中国古代十大喜剧有哪些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是:
《救风尘》(元)关汉卿
《墙头马上》(元)白朴
《西厢记》(元)王实甫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看钱奴》(元)郑廷玉
《幽闺记》(元)施惠
《中山狼》(明)康海
《玉簪记》(明)高濂
《绿牡丹》(明)吴炳
《风筝误》(清)李渔
《救风尘》,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
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全剧共四折。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墙头马上》 元·白朴作。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
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土集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乙集本、《柳枝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昆曲,京剧皆有此剧。
《西厢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为元代王实甫作,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看钱奴》 元·郑廷玉作。写贫民贾仁因得周荣祖家祖财而暴富,后又廉价买得周荣祖之子为养子,最后钱财重归周家。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贾仁虽有了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命坐馆先生陈德甫替他买一个儿子,恰巧风雪之中周荣祖夫妇走投无路,情愿将儿子长寿卖给他,只得到了很少的一点钱。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吝啬成性,财富越聚越多,此时却染病身亡。周荣祖夫妇乞讨至东岳庙中,遇到长寿,却不知相认。后来偶遇陈德甫,经他向长寿说明实情,一家人才得以重聚。周荣祖看到钱上印记,方知这原来是自家财产。《看钱奴》简名又作《冤家债主》,全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流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脉望馆校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癸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记)· 琵琶记
《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元代南戏的概貌,并可直接品评这朵中国文学中的奇葩的原味。
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
中国明代传奇作品。高濂著。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爱情婚姻故事。事见《古今女史》和明人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记》。剧中写少女陈娇莲在金兵南下时与家人离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路经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波折后,私自结合,终成连理。作者把陈妙常对爱情既热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复杂心理,描写得玲珑剔透。《秋江哭别》一出,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琴挑》、《秋江》等零出,被各种地方戏作为保留剧目,盛演不衰。
《绿牡丹》是明末优秀戏剧家吴炳的代表作。
写翰林沈重结社为女婉娥择婿。在文社会试中,以绿牡丹为题,各作诗一首。柳希潜请馆师谢英代笔,车本高求妹妹车静芳捉刀,仅顾粲自作。车静芳和谢英看了对方写的诗,互生爱慕之心。后来经过面试,柳希潜和车本高作伪之事败露。乡试时,谢英和顾粲高中。最后,谢英和车静芳,顾粲和沈婉娥,结成两对夫妻。
《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书生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施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一连串误会与巧合,生出了韩世勋、戚施与詹府两位小姐两桩相互对比而又相互纠葛的婚事。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巧妙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