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科幻小说
1. 谁能给我篇5000字以内(最好2000字)的科幻小说(最好科技性强一点的),急!
替身
——魏岚
太不像话了!听秘书小姐说传达室的老头今天给我送报的时候,态度十分恶劣,说什么我这个副局长整天就知道喝茶、看报,每天有七八份报纸杂志,要让他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上楼送好几次。真是岂有此理!我看报是为了了解国内外大事,你没看见我上班时在认真思考问题吗?你知道我下班以后多忙吗?一天好几个推不掉的应酬,不去行吗?要耽误大事的!弄得我每天回家都得半夜两三点钟,睡不了几个钟头又得起来上班,这不就等于天天干完白班又加夜班,十几个小时地连轴转吗!上午看看报,打个盹儿,休息休息,那也是工作需要!你哪那么多废话!
我喝了整整一杯茶水,才把这口气压下去,告诉秘书让她把这个老头子辞了,尽快换一个。然后又斟了一杯茶,打开另一张报纸,专心致志地读起来。这晚报真没劲儿,除了一些要闻,就是广告,好不容易有那么一点可以当饭后谈资的奇闻趣事,可看不了几眼就完了,迫不得已只能看看广告,看看有没有减肥茶、生发灵、脚气净、壮阳散、补脑液之类的新产品可以试一试。突然,中缝里的一则广告吸引了我。
“金影公司使您分身有术!现代社会是个快节奏的社会,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无论您是忙于生意的商务人士,还是被公务缠身的各级官员,或者是乐于交际的年轻人,只要您想提高效率,希望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两个不同地方,那么请到本公司来,我们可以运用高超的科学技术,帮助您实现您的愿望!”
骗子!我在社会上混这么多年了,这些小小的骗局还看不出来?凡是自称高科技的东西,其中一定有诈。不过,我还是很好奇。一个人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那意味着什么?我可不是个没有想像力的人。先不管它是不是个骗局,打个电话问问,只要小心点,不让他们轻易把钱骗去就行。
接电话的小姐让我亲自去一趟金影公司,于是,我马上让司机把我送到了位于近郊的一个很大的工厂。这里原本是一家我很熟悉的国营企业,但厂门已经换上了金影公司的牌子,而且建了新的办公室,看来这群骗子还是有些背景的!
这里好热闹,什么人都有,看来想分身有术的人还真不少。人虽多,却并不用排队。跟商场一样,这里也有导购小姐,她把我请进了几间办公室中的一间。
办公室里坐着一个男人,自称是金影公司的总经理,久仰我的大名,所以亲自会见。我说那你介绍一下,到底怎么个分身有术。
这很简单。我们实际上是一家机器人租赁公司,也是生产厂家,可以按您的需要生产和您长得一模一样,行为举止、秉性脾气也与您如出一辙的高级机器人,这样一来,您不就可以同时干两件事了吗?而且本公司的机器人记忆芯片具有国际上唯一的“数据电波&人脑电波互转换系统”,几分钟之内,您能与机器人替身交换你们彼此一天中所做的每一件事的细节,这将使您的机器替身永无“穿帮”之忧。
噢,这种解释倒还合情理,只是不知道这个厂的机器人性能是否真如他所言。别让我花十几万块钱买回一个不能用的铁疙瘩……另外他们会不会像有些科幻小说上写的一样,有什么阴谋?会不会夺我的家产?
他似乎看出了我有点犹豫,便接着说,我们可以先生产一台,让您免费试用一段时间。你要是满意,就付钱,不满意的话,机器人会自己回来的。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要,又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不妨一试,如果手头比较拮据的话,就不要勉强,我们以后会推出一些低价位的产品,到时您再来。
这简直是侮辱我的人格,别看我们那个局是个小衙门,可绝不是清水衙门。我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现在手里也有好几百万了,连个机器人都买不起?现在的市价,一个全能的保姆型机器人才两三万,你这些破玩意能贵到哪儿去?
所以当天我就付了订金,把样品领回家。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观察这个机器人。别说,尽管厂家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分钟,还让它(呵,不,应当称他)真把我的相貌和体形模拟得惟妙惟肖,甚至神态举止也没有什么异样。在他的记忆芯片中已经移植了我的记忆,而性格芯片也是完全按照我的性格设置的。此外还有一个主控芯片是金影公司预先设置的,目的在于让机器人知道自己是替身,不致喧宾夺主,也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再者,万一试用期过了我还没付清钱,他可以不辞而别,径直返回金影公司。
我让替身办的第一件事,是去参加一次会议,我在他的文件夹里放了一架微型摄影机以监视他的行动。结果表明机器人替身的表现十分出色,他在会上镇定自若,有我一贯的大将风度,话也讲得很得体,该巴结上司时显示出足够的谄媚,该推诿责任时能做到巧舌如簧;发言之前先看局长的脸色,实在没话说的时候就喝茶。别看这家伙在我面前时有点木讷,一句整话都不会说,但到了外面却真是应付自如,和我本人相比毫不逊色!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替身回来的时候,传输给我的“信息”极其详尽,而且主次分明,那些上面传达的长篇大论,他只是粗略地一带而过,而对于那些诸如会上正局长怎么和市长说悄悄话,市长告诉他打算提升他为副市长,之后让谁接他的班,还说了一些对我们这几个副局长的看法等等,则原原本本转达给我,一点不漏。另外,那几个副局长之间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说话时所表达的隐喻含义,这个替身都能详细地讲出来并加上他的透彻的分析。现在科技真是先进呀!
没到试用期结束,我就打电话给金影公司,说我对产品很满意,钱已经汇过去了,并且让他们再给我做五个同样的机器人。电话那边的经理愣了一下,说那可是一百来万块钱呀,再说以前也从没有人同时订那么多的机器人,他劝我再考虑考虑有没有这个必要。我说,你是生意人,只管赚钱就好了,不要管闲事。经理说,那好吧,不过你不要想用我们的产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这些机器人的芯片是有很大自律能力的。我当时就急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太不像话了!把我惹恼了上消协告你!经理在电话那边马上赔了个笑脸,好,我们愿意为您竭诚服务,五个机器人一会儿就派车给您送去。
哈!这一百万花得值!人生一世,为的是活得痛快,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有了这几台机器人,就可以让他们去干那些我不想去干,却又不得不干的事情,而我自己就可以放心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
替身A也就是试用的那一台,应该每天替我去上班,上次听说局长说我有点懒,那就叫A上班时认真点,别喝茶看报睡着了,好好表现表现,争取把局长的位子拿下来;替身B、C去负责各类应酬,他们的嘴里有特殊装置,可以把好酒好菜分别装在真空的小塑料袋里带回来,同时他们也喝不醉,而且善于给对方灌酒,然后把这些人的酒后真言一字不差地讲给我听;替身D被我派去跟我那又老又丑又爱唠叨又信佛的夫人到全国的名山古刹上香去,这就省得我天天跟她费劲儿了;替身E、F分别去应付两房外室,我对她们已经没有兴趣了,可又不得不常去应付,不然她们就嚷嚷着要去找我老婆,找我要什么青春损失费。以后我万一回心转意,也可以再续前缘嘛!
而我自己将会彻底解放!每天泡在公寓里,闲了看看电视,看看报,困了随时睡上一觉,睡醒了吃B、C带回来的佳肴,晚上又可以专心跟我现在的相好痛痛快快地去跳舞唱歌,真是神仙一样的生活!
可这快乐只持续了短短的一天。我晚上回来时,几个替身都没回他们的壁橱里面去,而是围在门口等我。我一进门,他们就异口同声地说,主人,现在向您汇报情况!我感到挺累,就说不想听,你们明天再汇报!
不行,明天局长要找您谈话,我不能替您,所以我必须让您了解一些背景情况!
不行,今天徐厂长说请您办点事儿,办成之后定有重谢,这事要您自己决定,您得听我说说当时的具体情况!
不行,今天您的老朋友老于说他最近了解到一些股市内幕,让您去炒……
不行,主人,您老婆在五台山上吵着闹着要出家,我劝她也不管用……
不行,主人,你的二姨太非要一件十几万元的皮大衣不可,我自己都值不了这个价,等着您决定……
不行,您的三姨太说她怀孕了,得让您拿个主意是打掉还是留着……
汹涌的脑电波冲击着我的每一个脑神经元,我的头都大了!这不等于让我在一天之间经历几天的烦恼吗?要是每天都得听他们的汇报,我非疯了不可,可不听又要耽误事儿!这真是花钱给自己找麻烦!
好了,别吵了,我去打个电话。我的智商可真是够高的,这点小困难怎能难得倒我?再去订一个机器人专门听汇报,一切不就搞定了嘛!
金影公司的工作效率真是没得说,三十分钟后,我的替身G送来了,于是我就把这七个替身一块儿轰进了壁橱,有什么话都跟G讲去!
刚回到床上,想好好地睡个觉,就听见壁橱里发出一阵刺耳的嘈杂声。数据传输怎么会出声呢?接着,更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震得整栋楼都摇晃了几下。我忙跑过去一看,只见替身G已经变成了一堆散碎零件,其余几个也都受了伤。原来这帮蠢货一块向G发送大量数据信息,弄得这个倒霉替身的记忆芯片超负荷运转,最终导致了爆炸!
你们这群蠢货!怎么搞的!
我的话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这群呆头呆脑的家伙,看了看爆炸的G,又看了看我,竟一齐向我走过来,把我团团围在中间。
主人!我们向您汇报!……
天哪!他们都疯了吗?
2. 适合五六年级学生看的科幻小说有哪些
乔治·本福德(GregoryBenford)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可以控制的去思考和梦想未来的方式。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认为:科幻小说是真正关于未来的社会学研究。特里·卡尔(TerryCarr)认为:科幻小说是关于未来的文学,讲述了我们希望看到--或者我们后代看到的--明天的奇迹的故事,这段时间也许是下个世纪,也许是无限的时间延伸。
是的,他们讲的都不错。但他们只是提到了科幻文学里的一种——预言类科幻小说。绝大部分科幻作品,根本和预言没有关系。
以科学技术某些真实的前沿课题为素材创作的科幻小说,属于预言类科幻小说。这类小说的主要事件完全取材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在所有科幻作品里,它们恰恰是数量最少的一类。
把握这个概念的重点,是“真实的前沿课题”。凡尔纳经常被外行称为伟大的预言家。但如果按照预言类科幻的严格定义去考查,只有《海底两万里》和《征服者罗比尔》才算得上预言类科幻小说。不知有多少篇文章都在说,是凡尔纳在这篇小说里发明了潜艇,其实潜艇当时早就存在了,凡尔纳只是考查了当时的潜艇技术,以及海洋学研究现状,以这些知识为素材,写成了自己的小说。
在《征服者罗比尔》中,凡尔纳具体考查了当时的一个前沿课题——比重大于空气的人造物体能不能飞行。作品一开始便记录了当时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人造飞行器的前途是飞艇,一种认为将是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有后者才能克服气流的阻力。
威尔斯早期的作品都与预言无关,而是他自己的创意。到了后期,他开始写现实中存在的科研课题。在《获得自由的日子》里,威尔斯描述了一次核战争。当时,核物理学家发现了“半衰期”现象。于是在这部作品里,核弹被想象成一种可以不停爆炸下去的武器。与后来真实的核弹有本质区别。
《夜班邮船》也是一部预言类科幻。吉普林写下这部作品时,飞艇早就在天空邀翔。他是综合了实际存在的科技知识,把飞艇的前景描述出来。
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也偶尔创作个别作品,为自己的研究扩大影响。如齐奥尔科夫斯基便将他的分级火箭原理写成科幻小说。后来在科幻小说领域中也出现了如《太阳风帆》、《天堂的喷泉》等描写某个具体技术发展前景的作品。另外还有如心理学家,开行为科学一派先河的斯金纳创作的行为科学幻想小说《沃尔登第二》等个别例子,是为了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冷战时期,西方学者们写了一些精确描述“核冬天”之类灾难的预言作品。这些作品一次次提醒着人们的理智,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牢固建立了核战争等于人类集体毁灭的概念,为人类最终告别核战威胁建立了某种舆论上的“防火墙”。如今,关于人口危机和环境危机的科幻作品也在不时为人们敲响新的警钟。这些都体现着预言派作品社会价值。
在中国,预言类科幻极少有人触及。被视为新中国第一篇达到“小说”水平的科幻小说《古峡迷雾》,便是一篇预言类科幻。作者童恩正是考古学专业工作者。《古峡迷雾》取材于考古学上的真实课题:古巴人失踪之谜。作者在小说里,假定巴人残部最终消失在崇山峻岭中。可以对比童恩正的《石笋行》,也是一篇考古题材的小说。其中的考古发现:一枚被称为石笋的奇异石碑,是外星人的火箭,最终升空上天。“消亡在大山里的古部落”,“和外星人留在古代的火箭”,显然作者相信前者,并不相信后者。后者只是个写故事时的假设。
《珊瑚岛上的死光》让童恩正名声暴起,远播于科幻圈之外。这也是一篇预言类科幻。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受此启发,两年后童恩正便创作了这篇佳作。至于它发表于十几年后,不是作者的责任。《珊瑚岛上的死光》写的是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前沿课题。
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也是一篇预言类科幻小说。远古时代,印弟安人曾经凭独木舟来到欧洲,这是作者的一个推论。这篇小说写的就是这个推论。也可以比较一下同一位作者的《北方的云》。将渤海湾的水蒸发,再送到内蒙古,作者自己也不会把它当真,只是在小说里运用了各种知识,把它写得以假乱真而已。
王晋康创作《生死平衡》时,其素材是一本叫《平衡医学》的书。涉及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某些问题的讨论。不管其观点正确与否,确实属于真实的前沿课题。缺陷将导致的危机。刘慈欣的《地火》则是一篇对煤炭工业前景的预言作品。郑军在短篇《人口危机》里,描述了未来社会人口负增长问题。而其长篇《惊涛时代》,则取材于海洋学的一些尖端课题。甚至,一些真实的中外海洋学家都穿插在这部作品里。
预言类科幻小说存在的前提,是科学本身的不断前进。很多不接触科学工作的人,只是从学校里接受学科教育。把自然科学教师误认为科学家。将科学视为僵化保守的体系。实际上,科学工作的主体便是发现和发明。科学家的价值不在于传承旧知识,而在于发现新知识。在这个基本动力推动下,整个科学,以及它的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扩大知识领域。这就需要一线科学家必须有前瞻能力。下一卷里,笔者会从未来学和科学预测两方面,谈到科学的进步。
而预言类科幻小说,正是把科学家们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变成文学形象进行表述。在这里,一定要澄清一个误解,科幻小说并没有作出过什么预言。它只是表现了科学家的预言。
科幻小说家常常拥有“预言家”的美誉,而其原因,与算命先生差不多:“科学幻想小说作家的预测往往是错误的,但他们偶尔正确的预测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科幻之路》三卷457页)。实际上,即使是这些正确的预测,科幻作家也不是原创者。
迄今为止,笔者没有搜集到任何一部科幻作品,其中的科学预言完全由作者本人完成。所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预言,事先都是由科学家提出的,科幻作家只是拿来把它们当成素材。其实,科幻作家也从未标榜过自己作出了某某发明。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什么发明创造,第一件事不是写成小说,而是到专利局申请专利。而专利局有一套复杂的程序,为鉴别他确实是这种发明的首创者。
如果有人相反驳我这个观点,希望他能提供证据,证明在某篇科幻小说里确实存在着有科技意义上的新发现。哪怕一篇也行。在第一卷里,笔者对科幻中的科学题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在笔者还要在此强调一句:那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预言,是科幻作家独立作出的!
笔者1999年在《中国科幻之路》中正式提出“预言式科幻小说”。当时,虽然认为“真正的预言”数量极少,微不足道,但毕竟还拥有几个实例。现在笔者倾向于认为,科幻小说根本不存在有独立科学价值的预言。所有的预言类科幻,都是借鉴了科学界已有的成果。对照《科幻纵览》以前的各个版本,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变化。
把科幻小说当成预言,导致这个错误的原因,一是只看到预言类科幻小说这一种,二是对科技史的无知。毕竟,与论文专著相比,小说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有多少人读过《海底两万里》?又有多少人知道十九世纪潜艇技术的发展情况呢?
将预言类科幻当成科研成果,或者把写科幻当成科学研究,这给科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北师大科技史专家田松先生长期跟踪研究“民科”现象: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又与科学共同体没有正常的联系。但却认定自己作出了某某重大发明创造。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虚无飘渺的“科研”上去。他的研究可参考《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不幸的是,以此书内容为参照,科幻界里的“民科”为数不少。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不知道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之间不是一回事。这些“民科”关于科幻的言论,恰恰授人以柄,在社会舆论中造成一个科幻的负面印象。
抒情类科幻
抒情类科幻多具有散文特点。它不以题材见长,而是文笔优美,感情婉转愁怅为特点。雷·布雷德伯里是抒情类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如《浓雾号角》、《火星纪事》等等,都有怀旧倾向。而抒情风格则是这种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冈恩的《冰中少女》,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来临,人类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守在家乡,目睹着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尸体,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全篇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主要篇幅都用来描写里德的恋乡之情。
泰利·比森的《地球老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描写了一个外星殖民者对地球的怀念。情节淡化到极点。姜云生甚至直接将它称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说。
中国科幻作品里,抒情作品极少。可以举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饶骏合作的《飞越海峡的鸽子》。
荒诞类科幻
荒诞手法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特点。这类作品以反逻辑的叙述方式,映照出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诞色彩。在科幻作品里,运用荒诞手法的很少。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设逻辑”。并且要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讲清它们。
詹姆斯·冈恩是运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他的《来自外星球的礼物》、《绿色拇指》、《玩具熊》等,时空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把这些小说与他传统叙述风格的科幻作品,比如《长生不死》、《人类之声》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科幻作家中,韩松是使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几乎所有短篇都难以理清逻辑脉络,更多是刻画出一种杂乱、怪诞、莫名其妙的气氛。《逃出忧山》是荒诞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铁》、《赤色幻觉》、《超越现实》等等,也有浓厚的荒诞色彩。同时,韩松还创作了比较写实的科幻作品,如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短篇《青春的跌宕》,把这两类作品放到一起比较便可以看出,作者对荒诞风格的追求是一种创作上的自觉。
幽默类科幻
赋予科幻小说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殊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错的例子。冯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轻松活泼地写下了《巴恩豪斯效应的报告》。对战争狂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见长。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笔法必不可少。郑渊洁的《黄金梦》也是少见的幽默科幻。其风格近乎无厘头。王晋康作品风格偏重于厚实,大气。所以轻松滑稽的《美容陷阱》、《完美的地球标准》便尤其显得突出。郑军的《虫飞蚁走也惊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虽然许多科幻作品都有些轻松的谈话,幽默的情节。但以幽默风格为特色的科幻作家尚未出现。这也算是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小方向吧。
恐怖类科幻
恐怖小说被视为一个文学门类。甚至和科幻、奇幻并列为三大幻想文学门类(《想象的艺术——20世纪科学幻想、恐怖和幻想艺术》,美国弗兰克·罗宾逊等编著)。笔者对此颇为不解。因为这是把题材和风格搞混了。任何题材,现实与超现实,过去和现代的,都可以被处理成恐怖风格,也可以不被处理成恐怖风格。恐怖与科幻是“横”与“纵”的关系。
一部小说恐怖与否,需看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是悬念。悬念不同于悬疑。悬疑是未解之谜,而悬念则是让读者能够提起心,吊起胆的情节。它不一定就是未知的。比如典型的恐怖风格科幻片《异种》,开始部分就交待了背景:科学家接受到外星电波中传来的遗传信息,用它培育出一个外星人。这个人逃出基地,到处寻求男性,以便通过交配产下后代。而男人与之交配后便被她杀死。这部电影里没有悬疑,只有悬念:外星异种如何去害人。处在危险中的人能不能逃脱她的杀害。
如前所述,从哥特式小说发展来的科幻小说,早期作品里多具有恐怖色彩。《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说。二十世纪后,它们被改编成许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片。凡尔纳和威尔斯不以恐怖风格见长。但前者也创作了恐怖科幻《喀尔巴迁的古堡》,后者的《隐身人》、《摩托车诺博士岛》也有明显的恐怖色彩。在第五卷里,笔者将介绍“大片”时代到来前的美国科幻电影。由于特技手法不过关,早期美国科幻片多选择恐怖题材,通过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上一章介绍的“新哥特科幻”,几乎全部是恐怖风格的科幻。
说到恐怖科幻,还要提一个特殊的例子。被称为“恐怖小说家”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既有奇幻题材,也有科幻题材。他的《修剪草地的男人》描写了人的意识如何被改造为虚拟的电脑程序,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科幻片。他的《死亡区域》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说。不过,以笔者所见,这部封面上印有“恐怖小说”字样在中国发行的作品,风格上根本不恐怖,而是一部正剧风格的科幻小说。
3. 推荐篇科幻小说[不要长的]
shakespace的<马姨>,讲群体智慧的,不长,很容易下到
故事非常有意思,到现在也是我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之一
我曾经为中国人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很自豪了一把
结果,说好听点,还是借鉴老外的,当然也有自己的不少劳动凝结在里面,但精华和灵魂都算半抄袭
一楼的<你一生的故事>,我也很推荐,是个华裔写的,十分精巧
再说个俗一点的,王晋康的<爱别离>,讲艾滋病和爱情,很感人
刘慈欣的<思想者>,讲一个人的梦想和一段延续一生的隐讳含蓄的爱情,个人很喜欢这种风格
拉拉的<春日泽·云梦山·仲昆>,很符合你的要求,他还有一篇《真空跳跃》,没爱情,但很好玩,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豁达的幽默
克拉克<童年的终结>,<星>,经典不用多说,还有很多国外的都很好
4. 求一篇科幻小说
基地三部曲 银河帝国已有一万二千年悠久历史,一位数学家却作出惊人预言:帝国即将土崩瓦解,整个银河注定化作一片废墟,黑暗时期将会持续整整三万年!
著作逾身的艾萨克·阿西莫夫无所不写,但不论他自己或全世界的忠实读者,衷心挚爱的仍是他的科幻小说.在他的众多科幻著作中,「机器人」与「基地」是最有名的两大系列.其中「机器人」系列是从短篇故事起家,逐渐演化成一部机器人未来史,包括四个长篇与三十几个短篇;「基地」系列则是先有一个庞大的架构,然后开始逐步经营——但想必连阿西莫夫也未曾想到,这部科幻史诗能够经营半个世纪(1941-1992).
阿西莫夫一生总共写了七大册的基地故事,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当然是核心部分的「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以及《第二基地》.不过阿西莫夫生前常常偷笑,说当初虽有明确的故事架构,却并未刻意写成什么三部曲,而是以连载方式一篇篇发表在科幻杂志上.直到一九五○年代正式出书,三部曲的架构才首度出现.
为了研究阿西莫夫创作基地系列的来龙去脉,让我们试着回归当初的架构,把三部曲重新拆解成原来的中短篇.
《基地》第一篇:心理史学家(出书时补写)
《基地》第二篇:网络全书编者(短篇,连载第一篇)
《基地》第三篇:市长(短篇,连载第二篇)
《基地》第四篇:行商(短篇,连载第三篇)
《基地》第五篇:商业王侯(短篇,连载第四篇)
《基地与帝国》第一篇:将军(中篇,连载第五篇)
《基地与帝国》第二篇:骡(中篇,连载第六篇)
《第二基地》第一篇:骡的寻找(中篇,连载第七篇)
《第二基地》第二篇:基地的寻找(中篇,连载第八篇)
许多人都知道基地系列的灵感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不过其中一段颇为传奇的因缘却鲜为人知.引用阿西莫夫自传中的文字,故事是这样的: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下课后,我搭地铁去坎柏(John Campbell, 1910-1971)的办公室找他.一路上我绞尽脑汁,想要挤出一个新点子.屡试不成之后,我决定使出自己常用的招数:随意打开一本书,第一眼看到什么,就用什么做自由联想.
当天我带着一本吉尔伯特与苏利文(Gilbert and Sullivan)的歌舞剧选集,随手便翻到《艾俄兰斯》(Iolanthe)中仙后跪在哨兵威利斯面前的一张剧照.我从哨兵联想到战士,再联想到军事帝国,再联想到罗马帝国——然后再联想到银河帝国.哈,有了!
……我何不写个银河帝国盛极而衰、回归封建的故事,而且是从第二银河帝国承平期的观点出发?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写,因为我仔细读过吉朋(Edward Gibbon, 1737-1794)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至少从头到尾读过两遍,只要把它改头换面就行了.
我带着具有感染力的热情、志得意满地走进坎柏的办公室.或许热情真能传染,因为坎柏显露出前所未有的激动.
「对短篇故事来说,这个主题太大了.」他说.
「我是想写个中篇.」我一面说,一面调整自己的构想.
「中篇一样不够.必须是一系列的故事,每集都是开放式结局.」
「什么?」我心虚地问.
「短篇、中篇、系列故事,通通放在一个特定的未来史框架中,包括第一银河帝国的衰亡、随之而来的封建时期,以及第二帝国的兴起.」
「什么?」我更心虚地问.
「没错,我要你写出这个未来史的大纲.回家去,把大纲写出来.」
——《记忆犹新》(In Memory Yet Green)原文版311页
「心理史学」是这个三部曲的中心科幻因素,而贯穿其间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自然就是心理史学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最有趣的是,「基地系列」的故事是从谢顿死后五十年讲起(<网络全书编者>),也就是说真正的主角竟然是个死人——这正是科幻小说的趣味所在,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不过在出书的时候,为了交代前因后果,阿西莫夫又补写了一篇<心理史学家>,让八十高龄的谢顿现身说法.而在生命中最后五年,阿西莫夫再度眷顾这个传奇角色,用两本「前传」详尽刻划谢顿的一生,以及心理史学与基地的创建过程.
耐人寻味的是,阿西莫夫晚年似乎愈来愈认同这个笔下人物,而他也的确与谢顿一样,对人类文明有着高瞻远瞩、悲天悯人的关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正是大师胸怀的最佳写照.
博学多闻、博览群书的阿西莫夫从不闭门造车,笔下的科学幻想多少都有所本.例如「心理史学」便是「气体运动论」(物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历史决定论」与「群体动力论」(历史学)的综合体;而刺激基地不断成长茁壮的「谢顿危机」,则取材自历史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 1889-1975)首创的「挑战与响应」理论.
由于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过于复杂,人类又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行为绝对不可能预测.然而当众多个体集合成群时,却又会显现出某些规律,正如同在巨观尺度下,气体必定遵循统计方法所导出的定律.阿西莫夫将这些事实推而广之,借着笔下不世出的天才谢顿,让心理史学发展到出神入化之境,成为一门探索未来世界巨观动向的深奥科学.
透过心理史学的灵视,谢顿预见了人类悲惨的未来:国势如日中天的银河帝国正一步步走向灭亡,整个银河将要经历三万年蛮荒、悲惨的无政府状态,另一个大一统的「第二帝国」才会出现.
倘若上述发展丝毫无法改变,既然一切皆已注定,也就没什么戏剧性可言.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谢顿进一步发现:虽然阻止帝国崩溃为时已晚,若想缩短这段漫长的过渡期,在当时却尚有可为.于是谢顿开始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努力,试图将三万年的动荡岁月缩减为一千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穷后半生的精力,设立了两个科学据点:第一基地(简称「基地」,由自然科学家组成)与第二基地(隐身在银河舞台幕后,由心灵科学家与心理史学家组成).
两个基地的位置经过特别计算,分别设在「银河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光是这句语带玄机的话,便衍生出《第二基地》这本书).此后一千年间,许多预设的历史事件将一环扣一环发生,以促使一个更强大、更稳固、更良善的第二帝国早日实现.
基地三部曲的主线,便是第一基地如何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周期性危机,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力;第二基地又如何暗中相助,以逐步实现为期千年的谢顿计划.谢顿本人则虽死犹生,仍然藉由类似锦囊妙计的全像录像,不时指导着未来数十世代的子民.
不过「奇正相生」正是大师的拿手好戏,在既定的情节中,他总是有办法再写出变奏,令读者忍不住感叹人算不如天算.三部曲的变奏之一,是无端出现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异种人「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整个银河;变奏之二,则是在「骡乱」成为历史之后,两个基地竟然发生阋墙之战!
三部曲结束于第二变奏告一段落之处,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三十年后,在全世界科幻迷千呼万唤之下,阿西莫夫重拾基地系列,所写的续集便是第三变奏.这一「变」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甚至连谢顿计划都为之颠覆!也唯有经由这最后变奏,「基地」与「机器人」才得以遥相呼应,两大系列方能融铸成一体,化为一部俯仰两万载、纵横十万光年的银河未来史.
【基地三部曲 - 基地系列简介】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基地三部曲》篇幅巨大,可能除了30年代早期的E.E.史密斯外,在阿西莫夫之前尚无人敢问津这样的宏篇巨著.刊登在30年代流行杂志上的史密斯的《水晶体人》系列也是以短篇小说形式创作的,但阿西莫夫的这部作品远超过了它.
银河帝国已有一万二千年悠久历史,如今一位数学家却作出惊人预言:帝国即将土崩瓦解,整个银河注定化作一片废墟,黑暗时期将会持续整整三万年!
俄裔美籍犹太作家艾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是本世纪科幻文坛的超级大师,也是举世闻名的全能通俗作家.著作逾身的艾氏无所不写,但不论他自己或全世界的忠实读者,衷心至爱的仍是他的科幻小说,尤其是他经营了半世纪的科幻史诗“基地”.
长达七巨册的基地系列包括四、五○年代的“基地三部曲”,以及艾氏晚年撰写的两本前传与两本续集.依照故事的先后顺序,完整的书目如下:前传《基地前奏》《迈向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续集《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其中三部曲由九个中、短篇组成,《迈向基地》包括四个中篇(由于艾氏遽然辞世,计画中的第五篇成了短短数页的跋),其他三册则是真正的长篇巨著.
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因此在故事架构中,气数已尽的银河帝国占有很重的份量.这一类的时空背景,如今早已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原型.
“心理史学”是这部史诗的中心奇幻因素,而贯穿其间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自然就是心理史学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在三部曲中,谢顿已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传奇人物,因此作者晚年特地以他为主角,用两本前传详尽刻划谢顿的一生,以及心理史学与基地的创建经过.耐人寻味的是,艾西莫夫晚年似乎愈来愈认同这个笔下人物,而他也的确与谢顿一样,对人类文明有着高瞻远瞩、悲天悯人的关怀.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正是大师胸怀的最佳写照.
博学多闻、博览群书的艾西莫夫博士从不闭门造车,笔下的科学幻想多少都有所本.例如“心理史学”便是“气体运动论”(物理学)、“群众心理学”(心理学)、“历史决定论”与“群体动力论”(历史学)的综合体;而刺激基地不断成长茁壮的“谢顿危机”,则取材自历史哲学家汤恩比的“挑战与回应”理论.
由于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过于复杂,人类又具有自由意志,因此个人行为绝对无法预测.然而当众多个体集合成群时,却又会显现某些规律,正如同在巨观尺度下,气体必定遵循统计方法所导出的定律.艾氏将这些事实推广,藉着笔下不世出的天才谢顿,让心理史学发展到出神入化之境,成为一门探索未来世界巨观动向的深奥科学.
透过心理史学的灵视,谢顿预见了人类悲惨的未来:国势如日中天的银河帝国正一步步走向灭亡,整个银河将要经历三万年蛮荒、悲惨的无政府状态,另一个大一统的“第二帝国”才会出现.
倘若上述发展丝毫无法改变,既然一切皆已注定,也就没什么戏剧性可言.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谢顿进一步发现,虽然阻止帝国崩溃为时已晚,但若想要缩短这段漫长的过渡期,在当时则尚有可为.于是谢顿开始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努力,试图将三万年的动荡岁月缩减为一千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穷后半生的精力,设立了两个科学家的据点:第一基地(简称“基地”,由自然科学家组成)
与第二基地(隐身在银河舞台幕后,由心灵科学家与心理史学家组成).
两个基地的位置经过特别计算,分别设在“银河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光是这句语带玄机的话,便衍生出《第二基地》这本书).此后一千年间,许多预设的历史事件将一环扣一环发生,以促使一个更强大、更稳固、更良善的第二帝国早日实现.基地系列的主线,便是第一基地如何克服一个接一个的周期性危机,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潜力;第二基地又如何暗中相助,以逐步实现为期仟年的谢顿计画.
不过“奇正相生”正是大师的拿手好戏,在既定的情节中,他总有办法再写出变奏,令读者忍不住感叹人算不如天算.三部曲的变奏之一,是无端出现一个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异种人“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整个银河;变奏二,则是在“骡乱”成为历史之后,两个基地间竟发生了阋墙之战!
三部曲结束于第二变奏告一段落之处,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局.三十年后,在全世界科幻迷千呼万唤之下,艾西莫夫重拾基地系列,所写的续集便是第三变奏.
这一变更是令人拍案叫绝,甚至连谢顿计画都为之颠覆!却也唯有经由这最后变奏,“基地”与“机器人”(艾氏另一重要科幻系列,包括四个长篇与三十几个短篇)
才得以遥相呼应,两大系列方能融铸成浑然一体,化为一部俯仰两万载、纵横十万光年的银河未来史.
(原载远见杂志?1998年五月号)
《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的新作,现在已经写出2部《三体》为该系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个更长的故事的开始.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有时候,比起生存还是死亡来,忠诚与背叛可能更是一个问题.疯狂与偏执,最终将在人类文明的内部异化出怎样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将如何拷问心中道德?作者试图讲述一部在光年尺度上重新演绎的中国现代史,讲述一个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小说《三体》与三体问题有关,其中描述了一种在半人马座三星(应该是指半人马座α星: 这是一颗三合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生存的三体人及其三体文明.同时《三体》也是小说中的一个模拟三体文明在一个有三颗太阳的星系中挣扎生存并发展的网络游戏,应该是由希望三体文明降临地球介入人类文明的三体组织开发的.该小说已经在《科幻世界》上连载完毕,第二部已经出版,并名为《黑暗森林》.科幻世界杂志社已出版了《三体》和《黑暗森林》单行本.
《三体》并没有揭示那个宇宙文明的图景,其中的两大文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图景,只是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比如,既然距我们最近的恒星都有智慧文明,那这个宇宙一定是十分拥挤的,可为什么它看起来却如此空旷?这些内容已经在《黑暗森林》中描述:
被发现 既是被毁灭.
《三体》第二部,又名《黑暗森林》完成于2007年的11月9号.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小说中的主人公将通过人体冷冻技术跨越两个世纪对三体人的进攻而做最后的反抗准备.《黑暗森林》中提到了两条宇宙公理.以此为基础加上猜疑链与科技爆炸两个因素推出了一个黑暗森林法则.小说的最后主人公正是依靠了这个法则才让三体人妥协,做出了暂时停止对地球的进攻的决定.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最终会发生什么,是一方会被另一方销毁掉,还是共同在太阳系中生存,这些疑问将在最后一部中得到解答.
刘慈欣,中国当代很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之一.自1999年出道以来创作了一批读者反响强烈的科幻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等等.
5. 求几本好的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有很多复,经典也不制少,但有一些科幻小说好评如潮,不可否认,经典且著名的科幻往往就出现在这样一批烧脑小说里,非常适合更喜欢探索哲学命题的人。
①:《三体》
作者:刘慈欣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天文学家叶文洁在期间历经劫难,被带到军方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突破性进展。
6. 推荐几本硬科幻小说
硬科幻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多,但三十岁以下建议中国本土。
具体的硬科版幻作者,想必大家都权知道,除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夏茄,燕垒生,刘维佳,郝景芳,银河行星等等。但我最想推荐的还是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三人。具体书目简单说一下:刘慈欣《乡村教师》《流浪地球》《球状闪电》(长篇)等,王晋康《拉格朗日墓场》(长篇)《逃出母宇宙》《七重外壳》等,何夕《天年》《田园时代》《一亿年后的来客》(跟时间没有关系)等等,更多请网络以上作者名字。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谢谢。
7. 求一短篇科幻小说 500字左右
2020年火星之旅
2020年,我经过了严格训练,终于当上了—名航天员,准备飞往火星进行科学考察。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火星考察队”的队员们做好了准备,等待着命令。他们是:我——小张(001)、小李(005)、小王(007)还有三名科学家。
2020年地球时间l0月1日早上8点钟,飞船终于起飞了,经过了三个月的的航行,我们在火星上安全着陆。呀!火星上和月球上—样引力小,要跳着走的。三个科学家推出火星车——“探路者2号”,拿山登山用具。
—会儿功夫,我们就到了火星的南极,果然见到了几座特别高的环形山和几条干涸了的河道。我把石头扔下山口,第一个跳了下去。我打开宇航服上的照明灯,周围亮了许多。
过了—会儿。005、007和三位科学家也下来了。虽然有石头拖着,可是往下的速度还是比较慢。我们这里敲敲,那里拍拍敲下几块岩石放在标本袋里,还不时地用耳朵工作着。
突然,005拉住缚住自己的登山绳,停住了。我和007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忙问:“伙计,怎么了?”他大叫一声:“看,分析仪显示这里有微生物的存在!我们仔细一听,果然!“哔哔的响声从生命探测仪里喜欢来。我们激动万分,急忙敲下几块岩石,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果然,显示有微小的生命在蠕动。我们赶紧敲下了几块岩石标本回母舱里研究,令人震惊的是,这里的微生物都进化到了二叠纪形态。 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是中国人第一个发现了火星上有生命!
该回地球了,我们却不想离开这个可爱的星球。虽然它是这样的崎岖不平,这样的荒凉,而我们在这里呆的时间也不长,但是我们却爱上了它。后来,在互相的催促下,我们终于都踏上了飞船,返回了地球。
8. 求好看的科幻小说
我来告诉你,科幻分为软科幻和硬科幻,区分标准大概是小说中科学知识的含量吧,那些披着科幻的外衣讲得故事却与科幻无多大关系的可以称之为软科幻,本人特别不喜欢这种科幻小说,老舍的猫城记纯粹是借科幻讽刺社会现实,小兵传奇也许是一本好的小说,但算不得好的科幻小说。
你看的三体是刘慈欣写的,他连续九年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本人是他的铁杆粉丝(叫做“磁铁”),中国的科幻小说无人能出其右,他写得科幻小说大部分很精彩,但我还是向你推荐几本吧。
地球大炮、镜子、流浪地球、山,这几本绝对好看,气势宏大,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最高水平,赡养人类、赡养上帝、全频带阻塞干扰、乡村教师这几本虽然算不上很硬的科幻,但有的很感人,有的人物刻画得很好,也很值得一看,其他的不太喜欢。
他写的长篇按时间顺序有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体就不用说了,球状闪电也不错。
附上网络的超链接http://ke..com/view/3418.html?wtp=tt
中国还有几位值得一提的科幻作家,如王晋康和何夕,前者的代表作是生命之歌、天火、水星播种(超好看)、七重外壳、终极爆炸、生死平衡、生存实验(不是硬科幻,但看懂了有点意思),何夕的代表作有审判日、我是谁、六道众生。
突然想起来还有一本相当相当好的轰动一时的科幻长篇,如果要选两本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那么一本是《三体》,一本就是它(排名不分先后),它和三体的风格截然不同,喜欢历史的同学尤其不能错过,这本历史科幻就是——《天意》,作者钱莉芳也只写过这一本值得称道的科幻小说。
希望你也能爱上科幻。
说那多和哈利波特的人拜托有点脑子好不?是不是还可以扯上蔡骏和周德东啊?
9. 写一篇5句话的科幻小说
在一抄个玄武时代,每袭个人都拥有神一样的法力,不过这里很不太平。这里被獏神之子:酷拉统治着,他因为法力高强,无人能敌,所以大家都被黑暗势力笼罩着。一个叫做溪望的少年为了拯救他们的时代,带着自己的几个伙伴,踏上了寻找拉努比权杖的路上,一路降魔斩妖,最后获得拉努比权杖。他们将权杖上的普斯星附在封印玄武时代的洛斯神身上,洛斯神成功被解救,足矣对付酷拉。洛斯与酷拉战了无数回合后,体力与法力双双不知,但酷拉想一掌解决趴在地上的洛斯,说时迟那时快,少年溪望使出神力,将酷拉打进无底地狱,玄武时代获得了自由,大家用法力庆祝,十分开心。
10. 求一篇关于科幻小说的文章,800字左右,写什么的都行,只要是科幻小说。
科幻作文——月球之旅
我坐着时光机来到了1000年后,哇!3004年真是不同凡响。街道上到处是悬浮汽车,每个人都忙碌着。我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月球之旅。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我立刻报了名,开始我的月球之旅。我坐上超光速飞船向月球进发,忽的一下子便来到了20.44万千米高空中,这时候电脑发出警告,离月球还有18万千米。一瞬间便来到了月球。
月球上什么时候盖起了宾馆。宾馆的招牌上刻着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广寒宫宾馆”,我想,这八成是嫦娥仙子开的宾馆吧!我走进一看,有一个人影向这边奔赴,她身穿彩衣,裹着白纱,手里抱着一只玉兔,美极了!“Hello!欢迎光临!”我说了一句:“谢谢!”我走进宾馆找了个空座位坐下,叫了几盘这儿最出名的酒菜。不一会儿,一桌巧夺天工的酒菜便上桌了。每道菜都有它们自己的特色,就是不知味道如何。我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尝了尝,哇!这儿的菜不光中看,吃起来更是让人叫绝。不知是哪位神仙做的菜,我让嫦娥仙子把这儿的名厨请来。这不是灶神吗?怎么当起厨师了?这时天外来了个旅行团,他们个个都怪模怪样,天哪!我居然看见了UFO!天庭什么时候也开始了外交关系?牛郎织女正骑着牛儿向这儿奔来,你一定很奇怪他们俩怎么能在一起呢?其实王母娘娘早已下令能让众仙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可让猪八戒和吴刚大有可趁,他俩不分昼夜的为嫦娥做义务劳动。希望讨得嫦娥的欢欣。齐天大圣驾着金斗云来了,瞧!他拿着今年以他做广告的手提电脑正在交网友。宙斯和他的妻子赫拉、儿子赫耳墨斯开着劳斯来斯在天街闲游。许仙、白素贞也在这儿吃饭。法海来了,不用当心,他们现在可是朋友了。
吃完了饭,我便来到了这儿的风景区瑶池仙境。这儿的荷花可真美,还闪着金光,五彩缤纷。听说,这里的水能治百病,我带些回去试试。随后又来到了蟠桃园,这儿的仙桃可真大,5元一个,真馋人。
天上一日,地上十年。我依依不舍地乘着飞船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