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来自现实
❶ 喜剧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笑一笑,十年少。
❷ 世界上真的没有悲剧和喜剧的区分吗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文艺美学的悲剧在内涵上的区别可以有如下几点: 第一,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概念是极广泛的、不严格的、零散的,它与“悲惨的事件”等同。而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是必然的,但绝大多数是偶然的,一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生。但艺术中悲剧都涉及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以丑为对象。但艺术中的悲剧主人公必然代表正义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伦理人格上必须是完善的。 由此,我们可以给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范畴的内涵作这样的界定:悲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 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与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方面阐述一下悲剧的美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悲剧范畴的理解。 第一个特征,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这就规定了悲剧主人公善的品格。这里所说的“正面人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人物(《祝福》中的祥林嫂),但是他们共同一致的品格是进步、纯洁、善良。 正面人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悲剧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以善的品质去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怜悯。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以死殉情,用人文主义克服家族封建意识;还有的悲剧主人公内心深处充满了真理与谬误、进步与落后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结局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恶,美战胜了丑,然而却在这一倾刻遇到失败或毁灭。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李尔王》中的李尔等。之所以悲剧主人公要是正面人物,这主要原因是为了唤起人的同情感,产生悲剧效果。 第二个恃征,在悲剧冲突的展开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新生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之下暂时毁灭了,失败了,造成了悲剧,但是,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美的被毁灭只是具体形式,其精神却完全战胜了丑和邪恶势力。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锁在悬崖绝壁上被凶鹫啄食肝脏,岂不悲壮!然而他的精神之壮美却永远存留天地之间,并彻底战胜了宙斯的凶残。 第三,从悲剧效果来看,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这是欣赏悲剧逐步展开的心态感受。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必然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进一步在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即情感上的熏陶、感染与升华)。“恐惧”,是因为美的毁灭而引起的惊骇之情,但这种恐惧要适度,过多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悲剧的效果。由于悲剧的特殊性,它不但给人莫大的审美愉悦,还会给人以真的启迪: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艰辛曲折;要实现理想目标,必须经受住挫折,准备付出代价,以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再来看喜剧。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不能等同,其区别是:第一,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较为广泛零散,没有一定的集中形态,因之不一定具有审美价值。而艺术中的喜剧则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第二,现实中的喜剧现象可以是必然的本质的,但大量却是偶然的(如善意的挖苦、讥笑),但在艺术中,喜剧必然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第三,现实中的喜剧缺乏鲜明的否定性,有时还可以伪善的面目出现,但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 如果说悲剧是通过五对美的暂时的优势而表达人生的严肃,并揭示美的理想的话,那么喜剧则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的愉悦与轻松。质言之,悲剧是对美的间接肯定,而喜剧则是对丑的直接否定。喜剧在其具体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名实不符、以假乱真、当众出丑等。这里我们结合论述喜剧的基本特征谈一谈。喜剧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激起人们最后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本特征。鲁迅先生在讲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之后,紧接着又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当丑的恶的东西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仍与善进行挣扎,并以美的形式来掩饰其空虚、愚蠢的内容,因而呈现出种种可笑的丑态,使审美主体在自由、轻松的感性形式中,以笑来嘲笑、揶揄丑。人们在嘲弄丑时,看到了恶的渺小与空虚,因而体现出告别旧势力的自豪、优越、愉快的审美感。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笑也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喜剧来自笑,通过笑的形式才得以实现人格的轻松。也只有当笑用于否定丑、肯定美时,才构成喜剧。什么是笑?美学史上,许多美学家对此作过有意义的探讨。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因为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憾动人心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喜剧性的笑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从而表现其空虚。”柏格森强调“笑是处于内在矛盾对立的对象中的机械性压倒生命性的结果。”马克思认为笑首先是人对社会或艺术中的喜剧现象所处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丑的东西的一种情绪上的反映,因此笑的内容是社会性的。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笑与人的不正常的语言、行为等因素相联系,也与日常生活中的背离情理的现象有关,如成年人头上戴一顶婴儿帽,一个现代裁缝扮演一个罗马大将去演悲剧,一个猴子穿上一件上衣等都会令人发笑。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扮演的工人拧螺丝的动作,是机械的生产动作形成的。后来,成了习惯动作,见了什么都想拧,便十分滑稽可笑了。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堂吉诃德的形象便融入了许多夸张手法,卓别林的喜剧动作也是通过变形夸张进行的。但是夸张要抓住实质,表现要适度,否则就引不起喜剧性美感,反而可能生厌、流于浅薄。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其内涵和形式上都将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样悲剧在更高的意义上就成为催人向上的力量。再就喜剧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的喜剧表现往往也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但此时并不是以讽刺和否定为主,而是亲切地微笑着表现正面事物的风味,肯定和赞扬美的事物,有时候也通过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在笑声中人们悄悄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并从中获得否定自己的错误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气。 在和平社会环境里,喜剧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审美形式,人们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喜剧的审美格调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表现人民内部生活的喜剧,要用幽默来衬托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用喜剧活跃人民的精神生活。总之,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审美实践中,我们固然需要塑造崇高的美,但也需要创造出反映明朗欢快生活基调的喜剧的美
❸ 文学上除了悲剧就是喜剧吗没有之外的吗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与文艺美学的悲剧在内涵上的区别可以有如下几点:
第一,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概念是极广泛的、不严格的、零散的,它与“悲惨的事件”等同。而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第二,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是必然的,但绝大多数是偶然的,一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生。但艺术中悲剧都涉及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悲剧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三,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可以以丑为对象。但艺术中的悲剧主人公必然代表正义的力量,策略上可能有缺陷,但伦理人格上必须是完善的。
由此,我们可以给美学意义上的悲剧范畴的内涵作这样的界定:悲剧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
鲁迅先生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正是这种有价值的人生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与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这里,我们可以从三方面阐述一下悲剧的美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悲剧范畴的理解。
第一个特征,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这就规定了悲剧主人公善的品格。这里所说的“正面人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人物(《祝福》中的祥林嫂),但是他们共同一致的品格是进步、纯洁、善良。
正面人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悲剧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以善的品质去引起观众的同情与怜悯。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以死殉情,用人文主义克服家族封建意识;还有的悲剧主人公内心深处充满了真理与谬误、进步与落后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结局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恶,美战胜了丑,然而却在这一倾刻遇到失败或毁灭。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李尔王》中的李尔等。之所以悲剧主人公要是正面人物,这主要原因是为了唤起人的同情感,产生悲剧效果。
第二个恃征,在悲剧冲突的展开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充满了善与恶、进步与落后的斗争,新生力量在强大的邪恶势力之下暂时毁灭了,失败了,造成了悲剧,但是,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美的被毁灭只是具体形式,其精神却完全战胜了丑和邪恶势力。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锁在悬崖绝壁上被凶鹫啄食肝脏,岂不悲壮!然而他的精神之壮美却永远存留天地之间,并彻底战胜了宙斯的凶残。
第三,从悲剧效果来看,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这是欣赏悲剧逐步展开的心态感受。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必然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进一步在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即情感上的熏陶、感染与升华)。“恐惧”,是因为美的毁灭而引起的惊骇之情,但这种恐惧要适度,过多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悲剧的效果。由于悲剧的特殊性,它不但给人莫大的审美愉悦,还会给人以真的启迪: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艰辛曲折;要实现理想目标,必须经受住挫折,准备付出代价,以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再来看喜剧。喜剧在通常情况下被当作戏剧的一种类型,但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它指的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一切喜剧性的审美现象。同悲剧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与艺术美学中的喜剧也不能等同,其区别是:第一,现实生活中的喜剧现象较为广泛零散,没有一定的集中形态,因之不一定具有审美价值。而艺术中的喜剧则具有强烈的审美形态,既表现了现实中的喜剧性冲突,又表现了主体的审美态度;第二,现实中的喜剧现象可以是必然的本质的,但大量却是偶然的(如善意的挖苦、讥笑),但在艺术中,喜剧必然排除偶然性,并且集中表现喜剧性本质;第三,现实中的喜剧缺乏鲜明的否定性,有时还可以伪善的面目出现,但艺术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否定性与批判性,它是美对丑,善对恶的彻底胜利。
如果说悲剧是通过五对美的暂时的优势而表达人生的严肃,并揭示美的理想的话,那么喜剧则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的愉悦与轻松。质言之,悲剧是对美的间接肯定,而喜剧则是对丑的直接否定。喜剧在其具体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名实不符、以假乱真、当众出丑等。这里我们结合论述喜剧的基本特征谈一谈。喜剧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激起人们最后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本特征。鲁迅先生在讲了“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之后,紧接着又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的真正本质就在于,当丑的恶的东西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但仍与善进行挣扎,并以美的形式来掩饰其空虚、愚蠢的内容,因而呈现出种种可笑的丑态,使审美主体在自由、轻松的感性形式中,以笑来嘲笑、揶揄丑。人们在嘲弄丑时,看到了恶的渺小与空虚,因而体现出告别旧势力的自豪、优越、愉快的审美感。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笑也是喜剧性在欣赏者生理上的集中反映。喜剧来自笑,通过笑的形式才得以实现人格的轻松。也只有当笑用于否定丑、肯定美时,才构成喜剧。什么是笑?美学史上,许多美学家对此作过有意义的探讨。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因为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憾动人心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喜剧性的笑是“感性形式压倒理性内容,从而表现其空虚。”柏格森强调“笑是处于内在矛盾对立的对象中的机械性压倒生命性的结果。”马克思认为笑首先是人对社会或艺术中的喜剧现象所处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丑的东西的一种情绪上的反映,因此笑的内容是社会性的。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笑与人的不正常的语言、行为等因素相联系,也与日常生活中的背离情理的现象有关,如成年人头上戴一顶婴儿帽,一个现代裁缝扮演一个罗马大将去演悲剧,一个猴子穿上一件上衣等都会令人发笑。喜剧大师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扮演的工人拧螺丝的动作,是机械的生产动作形成的。后来,成了习惯动作,见了什么都想拧,便十分滑稽可笑了。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堂吉诃德的形象便融入了许多夸张手法,卓别林的喜剧动作也是通过变形夸张进行的。但是夸张要抓住实质,表现要适度,否则就引不起喜剧性美感,反而可能生厌、流于浅薄。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其内涵和形式上都将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样悲剧在更高的意义上就成为催人向上的力量。再就喜剧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的喜剧表现往往也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但此时并不是以讽刺和否定为主,而是亲切地微笑着表现正面事物的风味,肯定和赞扬美的事物,有时候也通过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在笑声中人们悄悄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并从中获得否定自己的错误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气。
在和平社会环境里,喜剧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审美形式,人们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喜剧的审美格调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注意表现人民内部生活的喜剧,要用幽默来衬托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用喜剧活跃人民的精神生活。总之,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审美实践中,我们固然需要塑造崇高的美,但也需要创造出反映明朗欢快生活基调的喜剧的美。
❹ 喜剧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脍炙人口的喜剧电影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反复观看的喜剧电影。
1.《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喜爱观看喜剧电影的观众应该都有欣赏过这部电影,并且会反复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更不在少数。
一部喜剧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让人发自内心的欢笑,更能让人随之感动,很显然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这部电影,就深深具有这样的魔力。
无厘头的搞笑加上紧凑的推理剧情,让观众在紧张中带着欢笑,在欢笑中放松自己。
9.《东成西就》
这是一部恶搞金庸笔下经典人物的电影,没有值得深思的剧情,有的只是无厘头的搞笑,看喜剧电影什么最重要,开心最重要,正好这部电影具备这样的内容,所以这部电影能成为喜剧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10.《国产凌凌漆》
这部电影也是观众熟悉且爱看的喜剧电影之一,有点笨的特工战胜反派BOSS后,继续在菜市场卖着猪肉。
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事迹,最终也要归于平凡。
这十部喜剧电影,都是值得一看,并且多次观看的喜剧电影。
❺ 从起源学角度 谈对喜剧的认识。 请求高手解析
关于西方喜剧美学思想起源的一些思考 摘要: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喜剧做了探讨,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喜剧的美学理论。本文首先大体介绍了西方美学思想的起源,然后分别探讨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西方喜剧美学的贡献。最后对喜剧的典型范畴做了一下简单的分析并阐述了笔者对西方喜剧美学思想起源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喜剧美学;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
希腊美学思想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它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切联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包括其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艺术成就、建筑、绘画、雕像和神话作品等。喜剧美学思想的起源与古希腊文明密不可分。
一、西方喜剧美学思想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经历了由传说、假说到学说三个阶段,关于喜剧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古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歌,喜剧则是从农村葡萄和谷物收割节日的歌声中产生的。在这些歌中,自然界的生长力是作为原始象征性的崇拜对象的。喜剧与悲剧一样,在起源上与祭祀狄奥尼索斯的酒神节有着血缘关系。最初,在酒神节仪式后,游行队伍中出现了发表幽默的有关节日的演说,这种自发的非官方的娱乐形式就是古希腊喜剧艺术的雏形,它有时取材于神话故事,有时取材于日常生活。
古希腊喜剧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分为旧喜剧时期和新喜剧时期。旧喜剧时期是希腊喜剧最为发达繁荣的时期。旧喜剧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它以政治文化等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喜剧家在剧作中嬉笑怒骂,借剧中人发表自己的批判性见解。新喜剧不谈政治,专事爱情故事。比起旧喜剧,新喜剧文雅、精致,有对现实生活的精细的观察,事件连贯自然,对话机智,充满幽默。【1】
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喜剧美学的贡献
文艺理论、美学理论是文艺创作的概括和总结。古希腊的喜剧艺术如此繁荣,必定要在理论上有所反映。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喜剧美学思想正是在当时繁荣的喜剧艺术基础上产生的。柏拉图对喜剧的主要贡献是首次论述了喜剧性的笑的本质,而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第一部专著《诗学》对喜剧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阐释。【2】
柏拉图对喜剧性的笑的认识是深刻的。笑,本身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引发这种生理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它可以是一种生理本能的反应,如柏拉图指出的搔痒的快感;也可以是含有社会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柏拉图把快感与痛感混合也即含有直接社会性因素的喜剧快感与不含直接的社会性因素的形式美感区分开来,更与生理快感区分开来,这样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亚里士多德把重点放在喜剧的文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上。亚里士多德的最大影响存在于他对艺术的研究之中,特别是在他的《诗学》中。西方很早就把丑当成一个美学范畴来研究,西方美学中一直认为喜剧的主角是丑,滑稽的本质在于丑的事物以美的形式出现,而对另一类美的事物以丑的形式出现的肯定性滑稽相当忽视,这是与亚里士多德的喜剧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3】
三、喜剧的两种典型范畴
讽刺性喜剧和幽默喜剧是喜剧的两种典型范畴。 鲁迅先生曾说:“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这里的喜剧,显然是指讽刺喜剧。讽刺喜剧往往是对敌人的,往往站在非同情的立场上。例如,鲁迅曾在《药》中对康大叔的描写“满脸的横肉,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这种凶狠的面相、粗俗的打扮是使人不禁发笑的,然而笑后却是对康大叔深深的厌恶和排斥,从而加深了对革命者夏瑜的同情,深化了主题。讽刺喜剧主要是通过揭示和责难来达到其艺术效果。
与讽刺喜剧不同,幽默喜剧以同情和调和为主,是温厚宽容的,这源于作者对戏剧对象不同的态度。正因为幽默喜剧中所蕴含的这种丰厚复杂的感情,它在美学意义上更为完善:使人们将判断与同情相结合,将沉醉与思考相结合。可以说,幽默的目的是审美和沉思。
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对于同一戏剧对象,作者可能既给予辛辣的讽刺,又倾注很大的同情,以达到幽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的加强,讽刺喜剧会逐步与幽默喜剧融合。
四、关于喜剧美学思想的一些思考
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用美化的语言,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喜剧来自笑,模仿的是行动,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功用是借引起笑来宣泄这些情感。
清末到建国初期,悲剧的典范之作远远多于喜剧。这与人们当时的生活相互吻合。那个年代血与火曾经是生活的主要元素,人们不可能从中找到多少笑声。然而, 最近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喜剧因素又开始广泛地集聚。手机短消息、网络的爆笑栏目、以火爆著称的主持人风格、开心词典、电视小品、近乎恶作剧式的游戏节目,带来的欢声笑语不断,“欢乐总动员”成为一个恰如其分的概括。哈哈一笑不仅是一种人生姿态, 而且更蕴含了一些喜剧美学思想。
通过对西方喜剧美学思想起源的学习可以看出喜剧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渊源流长。喜剧艺术的共同特征是寓庄于谐,可笑性是喜剧的重要特征,喜剧使人在笑声中得到美得享受。喜剧快感不同于悲剧所引起的恐惧与怜悯,它的表现形态是笑。可笑性并不必然的构成喜剧,喜剧的笑是有社会意义的,在人们的笑声中包含了对丑的事物的否定和鄙弃,这种心灵愉悦有更多的理智性。
注释:
【1】凯瑟琳?勒维.《古希腊喜剧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3】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阎广林.《喜剧创造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❻ 莫里哀的喜剧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现实意义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1650年起任剧团负责人并开始喜剧创作。1659年公演的《可笑的女才子》嘲讽当时贵族矫揉造作的风气,也奠定了莫里哀喜剧家的地位。莫里哀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他对喜剧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主要讽刺对象是上层资产者和没落贵族,提出了各种严肃的社会问题,用喜剧的形式揭露封建制度、宗教与一切虚假的事物。
❼ 有哪些现实主义的国产喜剧,像《人在囧途》那样的
不如去看看《疯狂的石头》,之前去万达看那的简介
说《人在囧途》是小成本大制作的典型
。
一下子就想到了早前的《疯狂的石头》
都很精悍
有一些很搞笑的词汇
整个电影都是很诙谐戏剧的感觉
演员选得也不错
呵呵
你喜欢看《人在囧途》哦
里面王宝强喝牛奶那太经典了
看得我都傻了
呵呵
❽ 为什么现在的喜剧片都喜欢讽刺现实社会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现实生活本就是艺术的源泉和素材,电影的价值一部分就体现在就是反映现实和讽刺现实
❾ 果戈理的讽刺喜剧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其个人对俄国文学有怎样的贡献
果戈理的讽刺喜剧也有很高成就,著名的《钦差大臣》尖锐讽刺了俄国官僚社会的丑恶本质,对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果戈理是俄国“自然派”文学的创始者,他的创作和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共同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