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历史上三国鼎力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鼎立的结局 魏国灭蜀国,司马炎代魏自立,国号晋,西晋灭东吴,最后结局三国归晋。

② 三国结局是什么

三国归晋
1、公元263年,魏灭蜀汉。
2、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王朝,司马炎是为晋武帝。
3、公元280年,晋灭吴。全国重新统一。

③ 三国演义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1、结局
司马炎派羊祜征吴,而羊祜与陆抗两军对峙,却成了知音。羊祜病危时向司马炎荐杜预,陆抗死后,杜预率兵伐吴,最终吴主孙皓投降,三分天下,合归一统。
2、原文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④ 三国演义的结局和历史的结局是一样的吗

结局是一样的 都是三国归晋 但是里面有些内容不是真实的,比如草船借箭就不是诸葛亮的杰作

⑤ 三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归晋
也就是司马昭之子 司马炎称帝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祖父,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⑥ 三国演义结局

三国归晋,三国演义虽然前期虚构较多,但在最后描述的都是比较准确的历史。

⑦ 三国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正史,非三国演义)

吕布有一女 下落不明
刘禅是长子 废长立幼 取乱之道
结局么牛人死翘翘 天下归司马
那么再详细点 司马昭让邓艾、钟会攻蜀 钟会在剑阁绊住姜维 邓艾偷渡阴平在绵竹关杀了诸葛瞻和诸葛尚 攻下成都灭了蜀 然后姜维复辟失败 邓艾 姜维 钟会全部死于兵乱 所以说牛人死翘翘 然后司马昭老死 司马炎篡位 魏亡 然后杜预伐吴 吴灭 故曰天下归司马
还要更详细一点不?
以下为引用内容:
公元234年,诸葛亮伐魏,病死于军中。诸葛亮死后,三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蜀国,开始走下坡路。

诸葛亮一死,魏延因与扬仪不合,竟起兵造反,扬仪派王平、马岱击杀魏延,并灭其三族。待回成都以后,扬仪又因争功,被后主下狱,扬仪自杀。于是,蒋琬当了大将军,费袆、董允相继为尚书令,他们墨守诸葛亮的成规,对魏国采取守势,蜀国也得到几年的安定。

魏国辽东太守公孙渊,是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开始叛魏投吴,后来又反吴,自称燕王,屡次攻打魏国。魏国幽州剌史毋丘俭战败,上表请派大军讨伐。公元238年,太尉司马懿率领大军攻打公孙渊。公孙渊战败,固守襄平。司马懿攻下襄平,擒斩公孙渊父子,并将公孙渊家族及其吏士七千多人全部诛杀,平定了辽东。

公元239年,司马懿平定辽东,班师回朝,刚好魏明帝曹睿因荒淫过度而病死。魏明帝没有儿子,临死前立曹彰(曹操次子)之子曹芳为皇太子,并遗诏司马懿和曹爽辅政。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尊郭皇后为皇太后,拜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傅。魏主曹芳当时才八岁,政事全掌握在曹爽、司马懿手中。

曹爽是个昏庸的人,以何晏、邓飏、丁谧等为亲信,让兄弟曹羲、曹训、曹彦执掌兵权,自以为可以抑制司马懿。司马懿表面上不和他争权,常称病不理朝政,但暗中在窥测方向。

公元241年,东吴分三路入侵魏国,曹爽未经大敌,不敢出师,司马懿则称病,不能领兵,等到吴兵深入,京师震动时,司马懿才领兵出征,结果打败了吴军,得胜回朝。司马懿名声日盛,而曹爽则相形见绌。

公元244年,蜀国蒋琬、姜维领兵出汉中,曹爽得此消息,便亲率大军攻打蜀国,结果在兴势山被蜀兵阻挡,相持了一个多月,粮食将尽,正在进退两难之时,蜀国任费袆为大将军,统领大军来援,曹爽大败而逃,十万兵马丧亡过半。蜀国打了这次胜仗以后,蒋琬、董允相继病逝,朝中得力的大臣只有费袆。后主刘禅开始亲政,侍中陈祗、中常侍黄皓成了他的亲信,而这两个小人使得后主更加昏庸腐败。

曹爽伐蜀,大败而归,但没有人敢责难他,曹爽亦依旧寻欢作乐,为所欲为。郭太后对他稍有异议,被他迁至永宁宫幽禁起来。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密谋杀曹爽。司马懿故意装出老态龙钟、病重糊涂的样子,使曹爽完全不加防范。

公元249年,魏主曹芳渴高平明帝陵,曹爽和他的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也一起去了。司马懿父子抓住时机,占据了京城,大臣桓范等逃出京城,报告曹爽,曹爽兄弟大惊失色。桓范劝曹爽偕同魏主到许昌,再号召各路兵马讨伐司马懿父子,曹爽犹豫不决。不久,司马懿派人来传话,只要曹爽兄弟回京,可保性命。曹爽一夜苦思,至五更天,曹爽投刀于地,说:“我回到京城,还可以做一个富家翁!”桓范哭着说:“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是个能人,生你们兄弟,都是些猪儿,我想不到今天被你们连累灭族啊!”曹爽兄弟护送魏主回京,当夜曹爽兄弟以及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全被逮捕入狱,陆续被斩首,并被灭三族。曹爽被杀后,朝中大权全落在司马懿手中,魏主徒有虚名。

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是曹爽外弟,怕受株边,逃离魏国投降蜀国。蜀国卫将军姜维上表趁魏国内乱出兵讨伐。姜维早想继承诸葛亮的事业,北伐中原,但费袆主张守土,所以暗中加以裁制,使姜维统领的兵马不超过万人。这次姜维坚决要求出师,后主和费袆也同意了,这是姜维第一次北伐中原。结果,姜维出师不利,被魏将郭淮,陈泰打败,勾安、李韶两员将军还投降了魏国。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司马懿是魏国重臣,与诸葛亮争斗了多年,留下不少历史故事。他死后,儿子司马师继承了爵位,权势超过他的父亲,加上他性情残暴,魏主曹芳和朝中大臣都惧怕他。

公元252年,吴大帝孙权病死。孙权生于公元181年,在位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孙权虽然才能不算很高,但由于在位时间长,对于南方的巩固和安定起到一定的作用。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但在孙权统治时期,南方的赋役刑罚繁苛,常激起人民的反搞。孙权的妃妾众多。到了晚年,嫡庶之间争权十争激烈。孙权初立太子孙登,孙登早死,又立孙和。后来孙权宠爱潘夫人,又立她所生的孙亮为太子。自从丞相陆逊于公元245年病死后,吴国的大权渐渐落在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孙峻、滕胤等人手中。孙权死后,太子孙亮即位(后废为会稽主),诸葛恪、孙峻、腾胤等受遗诏辅政。

孙权一死,魏国司马师即派王昶、胡遵,毋丘俭分三路进攻吴国,诸葛恪领兵抵挡,老将丁奉在徐塘大败魏军,魏军三路退走,诸葛恪得胜回朝。

公元253年,诸葛恪又大举攻魏,围困了新城(今安微合肥西南)。当时,蜀国大将军费袆被降将郭修暗杀,姜维掌握了兵权,他趁机出兵,包围了魏国的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南)。魏国两面受敌,司马师听从了主薄虞松的计策,使毋丘俭等在新城拖住吴军,派郭淮、陈泰领大军解救了狄道之围,姜维退走,诸葛恪也大败而归。

诸葛恪回建业后,没有吸取教训,仍准备兴兵伐魏。侍中孙峻联络吴主孙亮,要除灭诸葛恪。吴主孙亮在宴会中埋下伏兵,诸葛恪不知是计,结果在宴会间被兵士杀死,用苇席裹尸,投到城外石子岗,并灭三族。废太子孙和因受株连被迫和夫人张氏服毒自杀,妾何氏留命抚养孙和的儿子孙皓等四兄弟。吴国的大权全落在孙峻的手中,孙峻受拜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加封富春侯。

公元254年,魏国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以及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与魏主曹芳密谋,要除灭司马师。但是阴谋泄露,司马师先下手为强,将李丰、夏侯玄,张缉诛杀,并灭三族。皇后张氏被废,不几天也死去,魏主忿恨,但又不敢发作。司马师接着又废魏主曹芳为齐王,大臣们都不敢反对,又借郭太后的命令,迎接文帝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即位,曹髦原来受封高贵乡公,即位时才十四岁。

公元255年,扬州都督毋丘俭,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当时司马师刚割了眼瘤,不得不带病亲征,留司马昭暂摄朝政。又命镇南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兖州刺史邓艾等分路出击。毋丘俭战败被杀。文钦的儿子文鸯勇猛异常,曾夜劫司马师的营寨,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逃亡。文钦父子等最后投降了东吴孙峻。司马师班师回朝后,因眼疾发作而死去。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职位。

公元256年,蜀将姜维探知司马师已死,便和夏侯霸率军攻魏,但两次都被魏将邓艾击退。姜维前后已五次伐魏,都告失败,国人怨声载道。

公元257年,魏国扬州都督诸葛诞又起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逼令魏主曹髦亲征,并请郭太后同行,调集二十六万兵马,往寿春进发。诸葛诞知道抵挡不住,向东吴称臣求援。当时,吴国丞相孙峻已病死,大权掌握在孙峻堂弟孙琳手中,孙琳掌权以后,便将大司马腾胤、骠骑将军吕据等杀死,朝廷上下都惧怕他。孙琳得知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即派将军全端、全怿及文钦父子领兵去救援。司马昭围困寿春达半年,孙琳屡责诸将救援无功,全端、全怿率部降魏,诸葛诞与文钦又发生内江,诸葛诞杀死文钦,文钦之子文鸯、文虎也降魏,司马昭封他们为偏将军,加封关内侯,寿春城内将士已无斗志,司马昭攻下寿春,杀诸葛诞,并灭三族。司马昭得胜回朝,权势更盛。

公元258年,吴主孙亮已十六岁,聪明敏锐,开始亲理政事,见孙琳专权好杀,他的兄弟孙思、孙干、孙闓又都掌握了兵权,便和将军刘承、黄门侍郎全纪密谋诛杀孙琳,叫全纪密告他父亲卫将军全尚,令他暗中准备兵马。吴主孙亮特别告诫全纪,这事不解让他母亲知道,因全纪的母亲孙氏是孙琳的堂姐。但全纪密告全尚后,全尚把消息泄露给了妻子,妻子孙氏即派人通报孙琳。结果,孙琳先下手,乘夜逮捕全尚,诱杀刘承。全纪知道消息,只好自杀。孙琳围攻皇宫。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孙琳想自立为皇帝,怕群臣反对,便迎接孙权第六子琅琊王孙休即位,就是吴景帝。

孙琳立了景帝以后,不久,又想废主自立。将军张布通报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等密谋,利用腊日盛会,除掉孙琳。到了腊日那天,孙琳昂然上殿赴宴。席间,张布指挥伏兵将孙琳杀死,孙家兄弟亦被丁奉领兵擒杀,孙家被灭族。孙峻也被夺去官爵,剖棺戮尸。

公元260年,魏主曹髦已即位六年,人也二十岁,但仍如同傀儡,朝中大权尽被司马昭执掌,魏主心中忿恨。一天,他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私下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今天与大家共讨此贼!“王经急忙劝阻,魏主不听,拔剑召集殿中的卫士官僮等,鼓噪出宫。王沈、王业怕被株连,早已通报司马昭,只有王经伴陪着魏主。司马昭闻迅,即令中护军贾充领兵数千去迎战,结果,魏主曹髦被太子舍人成济杀死。事后,王经全家被杀。为了推诿弑君之罪,司马昭又把成济杀掉,并灭三族。

魏主曹髦被杀,司马昭群臣会议,迎接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璜入京即位,就是魏元帝。曹璜原来受封常道乡公,即位时才十五岁,改名为曹奂。

公元261年,蜀将姜维趁魏兵攻打寿春,率军北伐,进攻魏国长城县,被魏将邓艾、司马望击败。

公元262年,姜维又出兵伐魏,进攻魏国的洮阳。夏侯霸中箭阵亡,姜维与邓艾交战失利,只得又退还。姜维前后七次攻打中原,但都没有成功。司马昭担心姜维继续北伐,决定大举进攻蜀国。当时群臣都认为时机未到,唯司隶校尉钟会竭力赞成。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领三路大军攻打蜀国。钟会进攻阳平关,蜀将蒋舒出关投敌,蜀将傅佥战死,钟会占领了阳平关,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张翼、董厥等集中兵力防守剑阁,抗击钟会军队。邓艾率军到阴平,准备和诸葛绪从江油进袭成都。由于姜维扼守险要,魏军未能攻克。钟会因部队缺粮,准备撤退。邓艾提出“敌势已折,宜遂乘之”的主张,乘蜀军内地空虚,以轻兵从阴平经人烟稀少的地区行军七百余里,凿山开道,造桥梁修栈道。到绝境处,邓艾带头用毡子裹着身体从山上滚下去,将士们也都抓着树枝藤条,沿着悬崖陡壁一个紧接一个前进,出其不意攻下江油城。蜀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率领各部队抗击邓艾,到涪陵停止前进。尚书黄崇多次劝他迅速前进,占领有利地形据险防守,诸葛瞻犹豫不决,结果被邓艾击败,只好退守绵竹。邓艾劝诸葛瞻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邓艾派邓忠(邓艾之子)、师纂与蜀军大战,蜀军战败,诸葛瞻、黄崇被杀。邓艾率大军直取成都,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率领太子及群臣出都门投降。姜维得到后主敕命,也和廖化、张翼、董厥等投降了钟会。邓艾入成都,要斩黄皓,黄皓贿赂左右得以免死。至此,刘备,诸葛亮建立的汉国(蜀国)也就灭亡了。

汉国前后二主,共存在四十三年。汉国的灭亡,主要原因是其后期宦官专权,政治极其腐败,人民苦于徭役、兵役,社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因而,在强大的魏军进攻下迅即覆亡。

邓艾入成都以后,居功自傲,又想趁灭蜀之势,再灭亡吴国。钟会嫉恨邓艾,而且有谋反之意。姜维降魏,出于不得已,此时乘机劝说钟会消灭邓艾。钟会便伙同监军卫瓘,密告邓艾想谋反,邓艾父子被用槛车押送京师。钟会独揽兵权,于是和姜维决计谋反。当时刚好郭太后病死,钟会便假借郭太后遗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姜维则想趁钟会杀尽北来的魏将之机,再杀死钟会,复立汉国。但是钟会的部将领兵作乱,杀死了钟会和姜维。邓艾手下的将士追赶邓艾的槛车,准备迎还。监军卫瓘想到自己伙同钟会陷害邓艾,怕邓艾回来对自己不利,便派护军田续袭击邓艾父子于锦竹西,邓艾父子被杀死。魏军灭蜀国后的这场内江,使两员主将都死去。姜维弄巧反拙,自己也丧了命。

后主刘禅一家被迁到洛阳,魏国封他为安乐公,一次宴会上,司马昭故意叫乐师们演奏蜀国的音乐,蜀国的旧臣都伤感地低下头,唯有刘禅嬉笑自若。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刘禅也因他这么昏庸,倒活到公元271年,六十五岁才死去。

公元264年,吴景帝孙休病死,太子孙军(上有雨字头)尚年幼,张布等大臣认为魏灭蜀后,必然会全力对付吴国,不如立一个年长一点的国君较为稳妥。于是,迎立孙和之子乌程侯孙皓,就是吴末帝。孙皓即位后不久,即沉湎酒色,骄淫不道,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都觉得后悔,轮流进谏,孙皓竟将他俩杀死。后来又逼死了朱太后及她的二子,吴国立了这么一个国君,其命运可想而知。这一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因灭蜀有功,开始受封相国晋公,及九锡典礼。后来又加封为晋王。司马昭命长子司马炎为副相国,后又加封抚军大将军。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嗣为相国晋王,这年十二月壬戍日,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废元帝为陈留王,改国号为晋。从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社会进入了晋朝。

公元280年,吴国被晋灭亡,三国的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又出现了短期的统一。

魏国的司马氏集团,在三国衰落阶段内,是统一趋势的代表者。虽然它是一个极其腐朽的集团,但也不容否认它在完成统一事业上所起的作用。

⑧ 三国演义最后结局是什么

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蜀汉亡。公元265年,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魏亡。公元279年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年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至此三国统一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8)历史上三国结局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⑨ 历史上的三国最终的结局如何

蜀国在刘禅 魏国在曹奂 吴国在孙皓的统治下被司马家族的所灭国号为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