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汉争霸,刘邦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首先是在战略上:建立了一块相对稳定的能够提供兵源和粮食的根据地--川蜀及关中。萧何是其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第一谋臣。而项羽内部管理却相当混乱,也没有一位重要的谋臣能够为他稳定后方。

其次,在政治思想上,刘邦不仅通过了“王朝天命论”向世人证实自己是天命所归,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根据地实行了一系列旨在得到人民支持的措施(最明显的是“约法三章”),从而深得民心,树立了很高的民望;同时,随着与项羽战事的开展,通过外交及必要的“政治阴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瓦解或离间敌人的内部团结,致使项羽失去了他最重要的谋臣范增。陈平与随何是实行这一措施的代表人物。而项羽阵营没有培养相应出色的外交人才。

再则,在性格上,项羽的感情色彩太浓了,这就使他不能对事情进行客观、理智的判断。政治团体中的人们,是为了政治的目标、利益的驱使才走到一起来的,而不是为了感情的目标。在他们之间,大家追求的不是友情,而是利益与事业!当利益一致的时侯,他们就是一个稳定的团体,向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奋进;利益不一致的时侯,他们就立即各奔东西,没有谁会感到遗憾。项羽一切从感情出发,也就不能照顾到他的政治集团中各个方面的利益,为利益出现在他身边的人才也就慢慢的走散了,只留下他自己在他并不熟悉的政治舞台上与命运拼搏。

还有,在对机会的把握上,项羽表现的相当弱智。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但要看他的出身和抱负,还要看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他把握机会的能力。当刘邦巧占咸阳后,项羽听信他的叔叔项伯的话,错过了攻打刘邦的机会;紧接着又错过了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机会。当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机会逃跑后,项羽仍然无动于衷,错失了最后灭掉刘邦的机会。这个时侯,项羽的失败已经注定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他最重要的一条:用人,也就是说组织管理。钱穆老先生在《国史新论》里有精辟评论:汉高祖临阵远不敌楚王项羽,但他能用萧何、张良、韩信。一任总参谋,一任前敌大统帅,一任后勤。近代西方,始知军事上当有此三大任务之分类,但汉高祖用人早已深谙其道。他们的精诚合作,既是刘邦消灭项羽的基础和后盾,又为开创王朝,接管政权做好了准备。

在激励机制方面,刘邦对看准了的人才,不管是要权(如韩信)还是要钱(如陈平),他都会不计成本地投入。相反,项羽对人才,却不能提供相应的报酬,即使下属立下了大功,该封官授印的时侯,他也把官印拿在手上反复把玩,舍不得给他们。所以史学家称他只有“妇人之仁”。像刘邦的这些超级人才如张良、韩信、陈平其实原来都是项羽手下转投过去的。

兵圣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一个不能给下属带来发展空间和实际利益的人,怎么斗得过一个勇于给下属利益与空间的人呢?

总之:项羽无论在战略上、政治谋略上、组织管理上、用人机制上、机会把握上都表现出了致命的缺点,他的失败是无可避免的。

2. 刘邦分封的八个异姓王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除了长沙王都被刘邦杀掉了,因为分封异姓王只是刘邦前期的权宜之计。

3. 楚汉战争的结果项羽怎么会兵败自杀

在楚汉相争的四年里,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西楚霸王最终被实力弱小的刘邦和韩信围逼到乌江边自杀了.
他们争夺天下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那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们先谈谈西楚霸王的错误:
1.就是西楚霸王为人骄横霸道,不懂得爱惜天下黎民百姓,屠城和抢夺是他在战后所做的最多的事情.后期的时候人民对项羽是又狠又怕,人民自然是不希望项羽能做上皇帝.
2.就是项羽不懂得用人之道.项羽手下人才济济。足智多谋的范增是个有见识,有辅国之才的人,可是最后却得不到项羽的信任。才华横溢的韩信,在项羽那里只能做个持戟郎。陈平者,良相也,却始终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象项伯,项庄这样的庸才却得到了他的重用。你说这样的项羽能不失败么。
3.就是项羽的骄傲的弱点。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开始的时候将刘邦安排都四川做汉王是对的,刘邦烧了西蜀栈道之后,项羽就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以至刘邦东山再起。在与刘邦的战争中过于轻敌,看不起韩信,这样也导致了他的最终的失败。
4.不懂得安抚降臣。 当项羽进驻咸阳的时候, 秦王子婴已经投降,没有任何抵抗。可是项羽却把子婴给杀害了,火烧了阿房宫,那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就被他一把大火烧的一干二净了。他这样做以后谁还敢向他投降去归顺他呢。
5.不懂得纳柬。范增曾经向项羽提出许多好的建议,项羽是无一点赞,还有谋士陈平的建议都没有被点赞。良臣的建议不被点赞,他怎么能胜呢。
再说说刘邦与项羽比较的优点:
1.刘邦爱戴百姓,是刘邦最先进驻的咸阳,可是他与士兵约法三章,与百姓秋毫不犯,离开咸阳,还军于坝上。在西蜀的时候鼓励农商,减免赋税。你说这样的君主百姓能不爱戴么。
2.善于用人,待人宽厚。运筹帷幄的张良,被刘邦奉为上宾。贤相萧何,人尽其用。还有韩信,虽然开始的时候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韩信要走,萧何月下追韩信,此后,刘邦知其才,拜为上将军。陈平的智慧在刘邦这里也充分得到了发挥。你说这样的君主能不强大么。
3.为人谦逊,懂得“夹着尾巴做人”,懂得与项羽示弱。这样也降低了项羽的戒心,从而在项羽的手里逃出来,免过一死。虽然是刘邦先进的咸阳,本该由他来称王的。可是为了避其锋芒,退出咸阳,还军与坝上。让项羽进咸阳之后再进咸阳。
4.安抚降臣。象韩信,陈平,英布等一系列打击项羽的人才,那原来都是项羽的部下。后来他们都投靠了刘邦。刘邦从来也不为他们之前的所做所为耿耿于怀。反而更加器重他们。一系列降臣都得到了重用,其他诸侯当然是更愿意归降刘邦了。
5.懂得纳柬。刘邦本是一市井泼皮,就是现在所说的流氓。可是起义之后对张良的话是言听计从,进入咸阳城依照张良的计策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不犯,让秦王子婴继续住在皇宫里,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仁慈君主的印象。听从陈平的计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己亲自带领士兵维修栈道,骗过了项羽,为韩信大军暗渡陈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大军出蜀势如破竹,最终击败了项羽。
楚汉相争四年,刘邦败了三年,可是就是这第四年,刘邦就把项羽打的一败涂地,自刎乌江。
总上所述,就是刘邦为什么能在劣势的情况下发展起来战胜项羽的原因

4. 歌词推断所有故事的结局

晚安忧郁 - 蔡龄龄
曲:黄韵玲 | 词:周礼茂 | 编:

Music
晚安 睡吧 晚安 你别怕
晚安 忧郁 不许说话
就让睡意浓烈地你别制止
如凌晨时黎明时乍醒
找不到我去处 不要知
原谅我这一刻独自
跑出了你编的故事
然而谁无变 谁能忧郁一辈子
原谅我不甘心独自
一生担演伤心故事
何妨尝试 何妨来点写意
晚安 睡吧 晚安 再别挂
晚安 忧郁 不必咒骂
别又在重提 旧日故事女子
随何人由谁人来替演
真的不会介意 小意思
谁害怕推翻一些定义
心反正有许多不了事
如能忘却 人谁不自私
离别你仿佛天经地义
管不了你多少诧异
然而无意 和无心向你讽刺
原谅也根本不重视 只想编写新的故事
谁能如你 名为忧郁一辈子
祝福我终于可独自 担演一些潇洒故事
随时随意 随缘来点写意

5. 项羽重情重义,封英布为九江王,为什么英布还是背叛了项羽

不去评价项羽是否重情重义,单说项羽对英布,确实是相当不错的,只可惜,他并不知道英布真正想要啥。一、豪杰英布英布的祖上是西周诸侯国英国的皇族,老家在昔日六国的都城六县,自幼混迹各色圈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无赖,交友甚广。

听算命的说一句“受刑之后可称王”,就牢牢记在心里,后来即便受了黥刑都不以为意,反倒把黥字当成了自己人生的新起点,自号黥布。在骊山受刑期间,英布凭借着自己超强的交际能力,又拉拢了一批亡命之徒,在秦朝那样一个管制森严的年代,竟然成功越狱,逃到了彭蠡泽(今鄱阳湖)一带,落草为寇。


水言水语很难去评价英布背叛项羽是对是错。背叛了项羽的英布至少还称王直到公元前196年,即大汉建国八年后,假若不背叛,他又能富贵多久呢?是被刘邦所灭?还是帮助项羽灭掉刘邦,再死于项羽之手呢?不过,不管怎么说,作为“汉初三大名将”的韩信、彭越最辉煌的时期都是助力刘邦平天下,只有英布,他最高光的时刻已经留在背叛项羽之前了。

6. 历史上有那些人最后成为名将,但最后惨死。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固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

伍子胥被谗杀死不瞑目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世代相仇,攻伐不休。楚人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杀,投奔吴国,与吴王阖庐“谋国事”,他与兵圣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使吴王称霸一时。吴王阖庐死后,夫差继位为王。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与大臣范蠡、文种图谋灭吴,伍子胥提醒夫差对越国不可放松警惕,但夫差偏信奸臣伯噽,怀疑伍子胥对自己有二心,赐剑逼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死前对手下的人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扶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你们要在我的墓前种几棵梓树,让它长大了可以作器皿;还要把我的眼珠挖下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我要看着有朝一日越国人从这里进来灭掉吴国)。”吴王夫差听到伍子胥临死前说这番话,勃然大怒,叫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一个皮口袋,把它扔进了江里。吴国人对伍子胥十分同情,便在江边为他建了一座庙,并把附近一座小山称为胥山。

白起功劳太大死非其罪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在秦昭王时因屡战屡胜,先后担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等职,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残酷,杀人无数。在率兵与韩魏两国军队作战时,“斩首二十四万”;在长平之战中,他把赵国四十多万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个小孩,让他们回去向赵国报信,使赵国举国为之震惊。
为了对付白起,韩、赵等国经过商量,派苏代带着重礼行贿秦国的宰相范雎,范雎担心白起灭掉赵国后功劳太大对自己不利,便劝说秦昭王与赵、韩两国讲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见,把白起召回,白起听说这是范雎出的主意,从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后来,白起称病不再领兵打仗,于是秦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职为民,范雎等人趁机说白起被贬后对朝廷不满,秦昭王很生气,派人赐剑给白起,叫他自杀。白起临死前说:“我把赵国几十万投降的士兵杀了,早就该死了。”由于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国许多乡村城镇都祭祀他。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挨批 李世勣反应快逃过一劫

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武艺超群,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是李世民打天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李世民执政后,励精图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天下,因而有不少人位居尉迟敬德之上。

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自己的出生地,为表示庆祝,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朝中贵臣均出席。在宴会中,尉迟敬德见一些没什么功劳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很不高兴,他骂道:“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调解,结果被他揍了一顿,连眼睛都几乎被打瞎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结束后把尉迟敬德找来训了一通,李世民说:“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尉迟敬德见皇上一脸严肃批评自己,从此以后不敢乱发脾气,那股骄横之气收敛了许多。

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人或言卿反,何也?”尉迟敬德大呼冤枉,他说:“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边说边脱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李世民“为之流涕”,说:“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对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不怀疑他会造反,但对另一开国功臣李世勣还是有所怀疑,临终前一个月他对太子说:“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于是下诏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李世勣政治觉悟非常高,接到诏书后,连家也不回就去叠州赴任,从而打消了李世民的疑虑,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韩信彭越英布 先后被杀

韩信、彭越、英布都是汉高祖麾下有名的将帅。韩信叛楚归汉后,被刘邦拜为大将,他“北攻燕代,东伐赵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彭越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秦朝灭亡后,他曾助齐王田荣大败楚军,后来投靠刘邦,平定了大梁一带,功劳很大;英布在秦末时因犯罪被判到骊山秦始皇陵服苦役,后来率领着他所结交的一伙人逃到长江上做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在与秦兵的作战中,英布作战勇敢,常常以少胜多,很受项羽的赏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齐王田荣叛楚后,项羽叫英布派兵攻打田荣,英布称病不往,被项羽猜疑,刘邦趁机派随何劝说英布叛楚归汉。由于有韩信、彭越、英布等将帅的鼎力相助,刘邦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灭楚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对这几个开国功臣,刘邦虽然论功行赏封他们为王,但非常担心他们将来对汉朝不利,所以密切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把韩信抓住软禁起来,并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韩信密谋造反,被吕后和萧何杀死于长乐钟室。同年,吕后令人告梁王彭越谋反,将彭越灭族,并把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地的诸侯。当肉酱送到淮南的时候,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猎,他见到彭越的肉酱非常害怕,便暗中调集军队以防万一。不久后,有人告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讨伐英布,英布战败,整个家族无一人生存。

周勃被捕入狱 周亚夫呕血亡
汉初名将除以上几人被诛杀外,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将帅也会遭遇无妄之灾。周勃在消灭诸吕的行动中功劳最大,但汉文帝对他并不信任,免了他的宰相职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休养。后来有人告周勃想造反,汉文帝令人把他抓起来审问,周勃用千金行贿狱吏才得以释放。名将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汉景帝认为周亚夫“非少主臣也”,因一些小事逮捕周亚夫入狱,周亚夫想不开,在狱中五天不吃不喝,呕血而死。

名将位高权重掌兵权 很难不被猜疑

这些名将之所以不得善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名将“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手握兵权,位高权重,不被君王猜疑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办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会惹祸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君王,名将更没什么好下场。

主观方面,一些将领功成名就以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对下傲慢,对上不敬,这些人不知自己身处险境,往往死于非命。

英明的君主爱惜名将,想办法与他们共保富贵,如唐太宗见尉迟敬德犯错误便及时加以纠正,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与开国功臣和平共处。

明智的将帅深谙“月盈则亏,盛极必衰”的道理,深畏满盈,或功成身退,或谦虚谨慎,使自己免遭伤害。如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大名之下,难与久居”,毅然离开越国;南朝名将韦睿功劳越大越谦虚,梁武帝对他始终信任不疑;唐朝名将郭子仪谦虚谨慎,进退有节,平易近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他的善终完全得益于其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养。

7. 歌词推翻故事所有的结局

晚安忧郁 - 蔡龄龄
曲:黄韵玲 | 词:周礼茂 | 编:

Music
晚安 睡吧 晚安 你别怕
晚安 忧郁 不许说话
就让睡意浓烈地你别制止
如凌晨时黎明时乍醒
找不到我去处 不要知
原谅我这一刻独自
跑出了你编的故事
然而谁无变 谁能忧郁一辈子
原谅我不甘心独自
一生担演伤心故事
何妨尝试 何妨来点写意
晚安 睡吧 晚安 再别挂
晚安 忧郁 不必咒骂
别又在重提 旧日故事女子
随何人由谁人来替演
真的不会介意 小意思
谁害怕推翻一些定义
心反正有许多不了事
如能忘却 人谁不自私
离别你仿佛天经地义
管不了你多少诧异
然而无意 和无心向你讽刺
原谅也根本不重视 只想编写新的故事
谁能如你 名为忧郁一辈子
祝福我终于可独自 担演一些潇洒故事
随时随意 随缘来点写意
End

8. 项羽手下五虎大将的结局都是怎么样的

1.英布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败亡后,英布归于项羽麾下,每战常为先锋,皆能以少败众.成为项羽早期最重要的将领.

巨鹿前哨战,英布引楚军渡河,夺秦甬道,击杀秦猛将苏角,据守三日,迫使秦九战而败.英布也因此扬名诸侯.

刘邦入关,将子女玉帛尽有之,以重兵拒诸侯入关.项羽乃使英布击函谷,一日之内便将秦之咽喉,九国之师三百年不得入的天下雄关拿下.

项羽对他也不薄,鸿门封王,英布是项羽手下唯一被封为王的战将,并将他封在楚的门户九江,可见对其极其信任.

然而,刘邦西进,项羽陷于齐地,不得回师,英布却隔岸观火,坐视不理,甚至到彭城战后都不见英布派出一兵一卒,此时的他对项羽是若即若离,已没有了封王前的尽心尽力.

彭城之战后,英拉拢的首要对象,在随何的子女玉帛的威逼利诱面前,英布终于背叛了项羽.

在入见刘邦时因他待之无理,英布又一次迟疑了,然而刘邦懂得怎样利用一个小人,陈平引他见了满室的珍宝美姬,他又觉得释怀了.

四年的楚汉交锋,英布毫无悔意的与他昔日的战友刀剑相加,与韩信,彭越一起将他的恩人逼到了自刎乌江.

英布其人,武勇冠军,然又贪图富贵,见利忘义,生性凶残,曾建议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卒,阴杀义帝于江心,使霸王徒背千古骂名!(甚似某个三国人物~```)
2.钟离昧
在项羽诸将中,资历最深,最有谋略。早在会嵇起兵时,他就是秦的

会嵇都尉,他亦是出人,感于大义,慷慨从军。

其人精于练兵之道,又能得士卒之心,使楚项士卒的单兵作战能力一

直远强于六国之兵。

陈平,张良惧其为项羽虎翼,尝设离间计,费使万金,买通项羽左

右,使项羽之疑,渐行疏远。

但他依然尽心辅佐{四年,项羽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 <br><br>皋。若汉挑战,慎勿与战,无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从将 <br><br>军。”乃行击陈留、外黄、睢阳,下之。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 <br><br>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 <br><br>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项羽至睢阳,闻海春侯 <br><br>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锺离眛於荥阳东,项羽至,尽走险阻。}

楚汉四年一直相持于荥阳,成皋之间,这里也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曹咎

不听军令,使成皋失守,钟离以少量偏师,力保荥阳不失,再次为项羽所

倚重。

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还有识人之明,早年结交韩信于一介布衣,尝为信

之才所折服,故数荐之于霸王,项王以韩信曾受跨下之辱,只予一执戟

郎。

后项羽兵败,钟离昧往投韩信,不料为人告破,高祖于是伪游云梦,

韩信惧,欲杀钟离赎罪,钟离昧怒,斥之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

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

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

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可叹!韩信若从钟离之言,绝对不会有日后身首异处的命运。

钟离将军,勇而有谋,忠而见疑,又见高顺。

3.龙且(ju)
龙且早年也是项梁的部下,在反秦战争中,累有战功,封为司马——

——[秦二世2年,项梁自号为武信君。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

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

龙且其人颇有勇力,与英布之勇亦在伯仲之间,英布谋反九江,威胁

项羽,项羽被迫分兵迎战;使龙且,项声为将,兵伐九江,三月之内破英

布,迫使他望投刘邦,这也打乱了刘邦企图用英布,彭越长久牵制项羽的

部署。一时间,龙且声威大盛。——————[是时九江王布与龙且战,不

胜,与随何间行归汉。汉王稍收士卒,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

楚汉相争第四年,韩信先交后伐,奇袭齐国。齐仅有残兵守高密。齐王

广不得以向项羽求援。齐国作为汉楚的最后一块屏障,项羽做为一名军事

家,深知唇亡齿寒,项羽于是[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读者请留意这个二十万,在项羽后期,因为再没向江东要过兵,兵员不

象刘邦一样‘花钱如流水,穷的就剩下人’似的,所以项羽的兵力也就在

三,四十万左右,这一下将近一半的兵力交个龙且,一方面是项羽对自己

人的信任,另一方面又是因为韩信,在韩信屡屡取得大胜后,项羽已经开

始从新评介他了,他希望用20万的兵力来确保胜利。

[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

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

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

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

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

止!”遂战,与信夹潍水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

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

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

然而项羽所信非人,龙且自大轻敌,根本没把韩信 这个胯夫放在眼

里,在韩训夸张的示弱面前不假思考,不听周兰劝阻坚持追击韩信,可怜

二十万江东精锐,通通做了鱼虾,龙且自感愧对项羽,自刎江中。

而在战后项羽的反应更是[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
王信约一三分天下]可见次战的失利足以让项羽失去必胜的信心。(龙且误国啊)
4.季布
季布少有侠名,世间有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史记说他[为气

任侠,有名於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尝于彭城之战随丁公追刘邦,丁公退还,季布独领300骑往追,迫得刘

邦不得不数次推下女儿逃命,让刘邦丢尽了脸面,所以刘邦曾发誓要杀此

人(灭口)。
----[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

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

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

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

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

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

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

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

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

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

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

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

朱家指。上乃赦季布。]

刘邦夺得天下后果不失言,发缴天下,季布为躲避追,不得已化装为

奴隶,为人佣耕。幸好有夏侯婴这个当事人为他说情,刘邦也借此拿他作

了一把政治宣传,把他塑造成为人臣子的楷模。

季布出奇的年轻,能从汉高祖时战到汉景帝的说明他在项羽手下时接

不超过30 岁,这就比项羽还年轻了,在彭城交战时能独立领兵,也见他的

年轻有为。然而季布真正成名却是在汉朝,汉初刘邦封分的番王势力日渐

壮大,到汉景帝时期已经威胁到汉朝的中央集权。终于爆发了七国之乱,

而此时刘邦的得力战将大多以死,季布以花甲之龄从周亚夫平乱,战功显

赫,再现楚项铁骑雄风。
季布死于汉景帝7年,他也是五虎将中成就最高,唯一的到善终的。(因力战而得忠义之名,有因力战而得善终,季布也算大幸了)
5.蒲将军 写这个人是我曾几度犹豫,因为史记中不见其名,对他的描述可能有点

牵强。但通过其人生平踪迹,亦可知其为项羽手下得力战将。其曾与英布

共随项梁伐秦从楚国建立伊始即于征战大江南北,从襄阳之战到巨鹿之战

始终与英布共为先锋。战绩不在英布之下。———[项梁渡淮,黥布、蒲将

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不邳。]

安阳夺军,项羽矫杀宋义,又是蒲将军力挺项羽,稳定局势,为项羽在

短时间内控制楚军,立下大功。[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皆曰:

“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

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於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可惜,巨鹿战后行踪消失,可能在那场恶战中不幸战死(大丈夫马革裹尸

也算一种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