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的结局
❶ 廉颇负荆请罪传为一段佳话,那么廉颇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
廉颇结局算不上凄惨,只是脱离了军政大权,成了一个被养起来的门客闲人。
廉颇觉得赵王实在朽木不可雕也,就跑去了魏国,但魏王觉得廉颇年纪大了,不愿重用,但为了表示自己的求贤若渴还是好吃好喝将这位赵国战神养了起来,后面廉颇又闲不住跑去了楚国,但楚王更不愿意用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将,廉颇又成了闲人,知道后来在今天安徽寿县之带,客死他乡。
看起来虽然是英雄迟暮比较悲凉,但和战国四大名将的其他三位比,好歹算是善终了。
❷ 赵国大将廉颇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廉颇晚年凄惨,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解除廉颇兵权,廉颇犯下不理智的错误,驱逐赵王派来的接任将军,因此而逃亡魏国。魏王收留了他,但并不任用,廉颇也常思复为赵用。廉颇出走后,赵王也有悔意,派人去魏国看望廉颇。廉颇的仇人郭开,一手炮制了那个为一己之私葬送赵国,顺带把自己都送入阴间的诡计——“倾之三遗矢”。赵国彻底弃用廉颇,魏国收而不用,最后楚国把廉颇请去,但廉颇仍时时怀念赵国,最后郁郁而终。廉颇死后,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最后一战,赵国继韩国之后,成为第二个消失的战国七雄。
❸ 廉颇怎么样死的
廉颇身为一名大将并不是战死,而是在楚国郁闷老死的。
廉颇是一名多么厉害的老将,但是他的人生后半段却碌碌无为,以至于自然老死,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就是廉颇遭小人所害被帝王冷禁,随后自己国家灭亡让他心里埋上了阴影,第二方面就是廉颇往后没有机遇,终日郁郁寡欢的情绪也影响到了他对于生活的斗志。
廉颇的一生让人很是感慨,他带着赵国少许兵马为赵国鞠躬尽瘁,挡着秦国一晃十年,可这些努力没想到却因为小人谗言而作废,直到自己去了楚国,在这里却不能挥发出自己的才能,让一连遭受打击的他郁闷老死。
❹ 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是什么
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说是两人合传,其实是二人外加赵奢、赵括、李牧等人的共同传记,有点像《三国志》里面的关张马黄赵列传,叙事方式则跟《水浒》相同,一个引出一个的连锁叙说。《史记》并没有描述蔺相如是如何去世的,不过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
总之二人在那个乱世算是善终了,廉颇晚年的颠沛流离多少也与他的暴脾气有关。不过个人认为,对比同时代的赵奢、李牧,赵将廉颇并无什么过人战绩,只能欺负一下燕国、暴打同僚而已。
❺ 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最后结局如何呢
《将相和》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则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赵国舍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得到重用,廉颇心中不服,放言要羞辱蔺相如。
可以说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还是比较悲惨的,老师们在讲述他们光辉历史的时候,也自然不会提及讲述他们的下场了。
❻ 历史上廉颇和蔺相如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由于古人以右为尊,所以廉颇感到自己是屈居人下,如果是其他有实力有战功的人也就算了,但是居于蔺相如之下却让他感到不可忍受。因为在廉颇看来,蔺相如不仅出身低下,原本只是一个太监缪贤的门客,而且没有做出过什么成绩,仅仅是凭借着口舌之劳就成为了上卿,这让他感到羞耻(相如素贱人,徒以口舌为功,而位居我上,吾羞,不忍为之下)。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会介绍蔺相如的远见与大度,也会介绍廉颇的反省精神,但是他可不会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廉颇与蔺相如最后的结局。由于赵王受了秦国的“反间计”,撤下了廉颇的大将军之位,而是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帅。
结果导致了长平之战惨败,赵国健壮被坑杀四十万,就此元气大伤,蔺相如听闻此消息后凄凉去世。廉颇尽管后来又被起用并且屡建战功,但是后来又被撤职,只能孤独地出走赵国奔向魏国,在公元前243年孤独去世,随后不久赵国灭亡。
❼ 长平之战的胜负,廉颇败得很惨,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廉颇上了年纪以后,颠沛流离,最终死在了魏国,其实廉颇一生战功赫赫,长平之战与他是负有连带责任的,但大多都是赵括造成的,在长平之战发动前,廉颇选择了坚守的战术,但是赵王很着急,因为怕赵国拖下去国力会越来越不足,因此选择了善于进攻的赵括,正因为这个举动,秦国悄悄换了主帅,抓住赵括心急的弱点,进行各种进攻,最后的结局就是赵刮死在了战场上,长平之战赵国也惨败。
要说这魏国其实也够心大,居然接纳了他,但是魏国对他也不信任,当然就不会重用他,就这样廉颇像一个闲人寄人篱下,不过楚国看见廉颇曾经也是一名大将,便让他加入楚国,在楚国他也成为了一名大将,但是很遗憾的是,廉颇虽然是大将,但是由于年龄的问题,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的战绩,其实这也不怪廉颇,主要还是因为楚国的兵力不如赵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廉颇成天郁郁寡欢,想到自己戎马一生,立下那么多战功,到老了,却颠沛流离,于是不久,廉颇就去世了,但是还好,虽然晚年凄凉,但他也算是善终而死。
❽ 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两人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负荆请罪是一个典故,主要讲述了廉颇不服蔺相如,认为蔺相如不是靠真本事获得官职的,随后廉颇一直刁难蔺相如,但是蔺相如还是以礼对待,在廉颇知道蔺相如的用心后,他明白此时出现内乱,那么别国就会忌惮赵国,之后廉颇脱掉衣服披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中请求原谅。之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在赵国的朝政上,他们互帮互助,此时的赵国国力不输于秦国。他们两人的结果也所不同,蔺相如在家中病逝,而廉颇却客死异乡,在赵惠文王之后,赵国就没有了英明的君王,此后赵国的君王开始亲近小人,远离忠臣。
在这之后,赵孝王的儿子赵悼文王依然不中用廉颇,之后廉颇被罢官回家,于是廉颇来到了魏国,辗转反侧又来到了楚国,在楚国因为想念家乡,不被楚王重用,最终客死异乡。
❾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廉颇的结局是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45年),廉颇带兵攻取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同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赵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贿赂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9)廉颇的结局扩展阅读: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
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象,也不是很高大上,觉得他没有取得垂名青史的大捷,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这两位奇才。
其实,我们在接受廉颇这个形象的时候,其战斗力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廉颇蔺相如列传》过多地突出了蔺相如,而不免弱化了廉颇。
尤其是关于蔺相如的外交功绩,例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而对于廉颇的战功,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不在蔺相如之下,甚至还高过一等。
例如渑池之会,史书只让我们看到蔺相如单人对抗秦王,迫使秦王也为赵王奏乐,尽管只是敲打了一下乐器,但在外交场合维护了国家尊严。秦王似乎是被蔺相如的暴力威胁给吓倒了,其实不然,震慑住秦王的,还有廉颇,而且是廉颇起关键作用。
且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这么一句:“赵亦设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这个统领赵兵的,就是廉颇。精彩的戏都让蔺相如演了,真正顶住戏台子的廉颇,却只有寥寥一笔,确实有点不公平。
在对抗秦军的战役中,廉颇似乎显得比较保守,没有像赵奢和李牧那样取得带有爆炸性效果的战果。其实,从长期军事对峙的局面来看,廉颇才是赵国真正的军事栋梁。
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弱的赵国不可能经常取得大捷,赵奢和李牧最了不起的功绩也在于短时间内击退秦军,而不是击溃秦军。
而廉颇这种老沉持重的军事主帅往往让秦军啃不动,嚼不烂,奈不何,赵军在面子上虽然会吃点亏,但是起码能自保。廉颇在长平之战被撤换,是赵与秦对抗军事上的分水岭,从此,赵军开始处于劣势。
而廉颇即使是在赵军大伤元气之后,还能率领这只疲惫之师横扫诸侯,杀死燕国主将栗腹,稳定战后赵军局势。
当然,历史对于廉颇还是公正的,他的威名一直长流千古,唐朝的时候,他就位列六十多名战神当中,被请入武庙;宋朝,武庙里有七十二位战神受祭祀,廉颇也是其中之一。
廉颇的军事路线不追求好看,尽管他也有打得很好看的时候,而是追求实用,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才,要格外重视,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