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结局
㈠ 德国狮子亨利的成就是什么 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巴伐利亚亡国是在拿破仑撤销帝国名号的时候才成立的,而在1815年普法尔茨也与巴伐巴伐利亚田园风光利亚合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较大的邦。在1799年至1817年之间巴伐利亚首相马克西米连·约瑟夫·冯·莫约拿斯伯爵跟随了一个严厉的现代化方针,即使当时仍是君主政体。而这方针亦沿用至今日。在1818年一个新宪法通过设立两院制的议会,包括上议院及下议院。该宪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君主政体倒台之前仍然有效。在普鲁士崛起后,引起巴伐利亚计划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抗以维护她自己的独立地位,但1866年普奥战争的失败导致1871年巴伐利亚被并入德意志帝国,但是还保留巴伐利亚公国的称号。
帖主用西藏和中国的关系比较接近,不过巴伐利亚现在比西藏消停啊。
PS:说一个体外话,小时候看的茜茜公主就是巴伐利亚一位公爵的女儿,后来成为了巴伐利亚女公爵哦。
㈡ 一战后德国结局是什么
德国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开采15年,其行政权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在军事上,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以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乌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丧失13.5%的领土。
·莱茵河西 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不得拥有海军,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战列舰,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组织空军。
·不得进出口武器,出口商品额外征收26%的费用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在凡尔赛和约中,规定战败国德国不能生产重机枪。但是其他国家却纷纷仿效德国,研制、发展重机枪。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㈢ 普法战争的结局
影响(法国)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1870年9月4日,当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连同在色当的法国官兵全部作了俘虏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广大人民群众对拿破仑三世统治的不满,立刻象火山一样爆发了。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群众拥入波旁宫立法团会议厅,要求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共和派议员甘必在市政厅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建立临时政府,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从此以后,帝制在法国结束,共和逐渐稳固下来。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色当战役后,普鲁士军队继续长驱直入,占领法国整个东北部,并向巴黎推进。至此,普鲁士所进行的战争已由统一战争演变为非正义的侵略、掠夺法国的战争。法国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要求普遍武装人民,抵抗普鲁士的侵略,而自称“国防政府”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害怕武装起来的巴黎人民,加快了投降的步伐。梯也尔政府在凡尔赛同德国签订了和约,条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省全部和洛林省一部,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 在梯尔也政府进行卖国的同时,巴黎无产阶级加强了自己的斗争,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梯也尔政府逃往凡尔赛宫,资产阶级政府在巴黎的统治土崩瓦解,巴黎无产阶级取得了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普法战争中,法国对普鲁士签订屈辱和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加上战争损失,总计资金损失达200亿法郎,致使经济发展资本投入不足;又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经济发展所需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所有这些,极大的延缓了法国经济的发展,使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明显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使法国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形成的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从而使法国的欧洲霸权地位衰落。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地位和潜在力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一直想报战败之仇,但单靠自身力量,是绝对不能战胜德国的,这样法国开始调整与欧洲国家,如英、俄的关系,以寻求盟国的支持,共同对付德国。
影响(德国)
1、完成统一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打败法国,从而排除了法国对普鲁士统一的干扰。1870年11月,代表北德意志联邦的俾斯麦与南德四邦政府缔结联合的和约,南德四邦与北德意志联邦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普法战争使德国最后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容克地主、资产阶级更加醉心于对外侵略扩张,大批军事订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这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完成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其实力超过法国、英国。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改变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格局,使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上升,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德国的强大使德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另一方面,在欧洲,德国虽打败了法国,却不能以武力将其消灭,德国以后便以推行孤立法国,防止欧洲大国与法国结盟作为它的外交政策。
影响(意大利)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驻罗马的军队,9月初,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进入原被法国控制的教皇辖地,占领罗马。后根据公民投票,罗马合并于意大利,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梵蒂冈。至此,意大利借助于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赶走了法国的势力,收回被法国占领、控制的教皇辖地,最后完成统一。
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普法战争打破了相对平稳的欧洲均势关系,德意志帝国崛起,法国衰落,改变了殖民主义力量对比,从而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促使殖民主义国家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德国力图以一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孤立法国,包围不稳定的法兰西共和国,它协调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1873年三国正式形成“三皇同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1878年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瓦解。1882年德又与奥意形成三国同盟,与此同时,法与英俄也逐渐接近,形成三国协约。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㈣ 历史问题:为什么勃兰登堡普鲁士最后就叫做普鲁士了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作为帝国的封国——勃兰登堡、波美拉、克勒夫-马克等隶属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这些邦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勃兰登堡-普鲁士由君合国正式改革为单一制国家,原先的这些邦国被平均划分为十个省,由此普鲁士王国就正式指称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所有领土了。
㈤ "二战"十大名将最终结局如何
邓尼茨,二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将领。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狼群战术”。运用这一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第九名: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
指挥战役:珊瑚海、中途岛、所罗门群岛、莱特湾等海战和登陆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及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指挥美军及盟军对抗日军进攻及其后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
第八名: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
指挥战役:偷袭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
日本帝国海军大将。毕业于海军大学,历任驻美武官,第1航空战队司令。海军航空本部长,海军次官。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拥护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尽管不主张对英、美、荷开战,但坚决执行大本营决策。强调先发制人、力主在对美开战之初以舰载航空兵袭击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确保日军进攻东南亚的翼侧安全。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1943年4月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被美机击落而丧生。追授元帅称号。
第七名:乔治·史密斯·巴顿(1923年12月24日-2004年6月27日)
指挥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北非登陆战役,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阿登战役中的巴斯托尼保卫战。乔治·巴顿,是一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美国军事统帅。乔治·巴顿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铁血老将”之称。巴顿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军事明星。
第六名: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
指挥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大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巴格拉基昂行动,柏林战役。苏联元帅,统帅,军事家。二战时期苏联卫国战争中与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三驾马车之一。他头脑冷静沉稳、处乱不惊,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逆境时期屡建战功,被后人誉为“逆境英雄”。
第五名:龙德施泰特(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
指挥战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阿登森林战役。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1892年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派驻到卡塞尔步兵团任职。1900年出任步兵团中尉副官。1907年从军事学校毕业后,升任步兵团上尉连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初任预备第22师参谋官,继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少校参谋官,一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一战后,历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第2集团军参谋长、骑兵第2师师长、步兵3师师长、第3军区司令。1932年10月晋升为步兵上将,担任第1集团军司令。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
第四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
主要成就:闪击战之父、闪击波兰、闪击法国、巴巴罗萨计划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他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和装甲集群,仅用近一个月的时间便占领波兰全境,更在一个月余令法国战败。敦刻尔克大撤退使希特勒吃惊闪电战的速度,以为有诈,不允许进攻,命令休整。若非如此,33万英法联军也许会被他完全消灭。进攻法国时,他曾说“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放下武器从道路上让开,免得挡路”。他是闪电战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
㈥ 最后一课里普鲁士是占领法国的那个地方
阿尔萨斯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